大清第一作家 第114章

作者:大团团 标签: BG同人

  只是这话他总不能对下属们说,说了他没面子,汗阿玛也没面子了。

  太子语重心长道:“八弟并非是你们想的那样,他也并非在帮老大做事。”

  以太子的观察来看,八弟分明是个只忠于汗阿玛,不与任何人拉帮结派的弟弟,他都给朝臣骂成什么样了,这还怎么拉拢党羽?

  “可八贝勒深受其他皇子喜爱,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与他关系和睦。”

  “卑职甚至以为写话本是八贝勒藏拙之法,为的是暗度陈仓!”

  太子摇了摇头,对凌普道:“你多心了。”

  凌普给他堵住了话茬,竟无言以对。

  八贝勒究竟给太子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对这样一个威胁视而不见?

  太子叹道:“若要藏拙,他又何必去写那些得罪人的话本?”

  凌普道:“殿下,喜爱倾城之人也同样多。”

  “当年禁缠足之时,多少女子以死相逼,后来这禁令废除,不了了之。如今因倾城之影响,诞生诸多新作,八贝勒处于风口浪尖,虽被千夫所指,却也独领风骚,支持之人众多,其中也不乏满洲姑娘,若其再以联姻方式新添几个外家,岂不形成大势?”

  太子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联姻娶外家?

  其他兄弟有可能,唯独八弟不会。

  凌普见劝说不了太子,只能去寻索额图求助。

  索额图不以为然:“写话本还能形成大势,你多心了吧?”

  自从有胤禩带头写话本以后,如同往一潭死水之中的民间投入了一颗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倾城还总迫害王爷呢,在他话本里的王爷就没个好下场,人们议论纷纷,倾城的看客们每当他出新作时,心中隐隐担忧说不定哪天就传来倾城给人告发,被下牢狱的消息。

  毕竟,端正先生的《罗刹公主》暴露了他是朝廷官员一事,加之《芸娘》之中写的那些三纲五常细节,人们都猜测端正先生是个做官的,算是朝廷的人,还是文风毒道,善于讥讽的文人!

  倾城与端正先生以《芸娘》、《高家长媳》掐起来了,人人都惊呼倾城胆大包天。

  这下好了,倾城竟是个皇子,如今封贝勒,日后说不准就要升郡王与亲王,毕竟他现在还年轻!

  这下倾城出了新作,看客们激动,骂的人也激动了起来。

  就算是皇子又如何,被骂的时候,还不是禁足在府中不出来,可见皇上也不是真的容忍他胡作非为的。

  大臣们好不容易将这茬给忘了,新作一出又给提醒想了起来。

  好家伙,竟还敢再犯!

  弹劾胤禩的御史第一时间便买了第一册归秦。

  一看之下,主人翁竟是始皇帝嬴政,大感惊奇。

  细看之下,只见全文行文颇有古风韵味,前后逻辑合理,故事展开后一环扣一环,跌宕起伏间吸引着人不断往下看去。

  在赵国为质子的嬴异人因秦赵开战而有性命之危,吕不韦奇货可居助嬴异人归秦,独留赵姬与赵政母子在赵国相依为命。

  看到那赵政的名号,谁人不知这边是日后的始皇帝,统一了七国的秦皇嬴政?!

  秦赵开战,当年白起坑杀二十万赵国降卒的仇怨,国之恩怨描写得淋漓尽致,接着以幼年赵政展开,从小就展现出来谈吐不凡,即使身处逆境也同样用智慧与胆气保护生母。

  看到此,直令人万分期待其归秦后会如何登上秦王之位。

  胤禩所写的手笔,运用了写话本以来掌握娴熟的欲扬先抑,惊险与爽点并存,他对文字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如今又修了八股文,写出古风古韵的字句,只看得人句句精妙,拍案叫绝。

  以始皇赵政为主人翁的话本,对于后人来说委实罕见,熟读史书的文人对这段历史了然于心,可民间不懂史的人大有人在,只知道这赵政未来是统一了七个国家,做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能人。这本就是隐藏在后人心中的爽点。

  茶楼里的说书人再一次赚得盆满钵满,第一回见着这等话本人们议论纷纷,直盼着第二篇秦宫风云快快售卖。

  御史们看了,发现没什么好骂的点,加上倾城这一作正是得众人夸赞的时候,文人们也有道“此乃不可多得佳作”的说法。

  王士禛还将此作千里迢迢地捎去给友人蒲松龄看,告诉蒲松龄“八贝勒已出关,并未一蹶不振,留仙可放心了。”

  倾城便是八贝勒,是皇子的消息传到济南时,蒲松龄吓了一跳。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打消蒲松龄与倾城之间的神交。

  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写话本的情谊,是知己般交流的情谊,与身份地位名利财富无关。

  蒲松龄很快便收拾好了心情,言明“愿与倾城继续以文相交,只要倾城不在意,我也当做不知其身份。”

  这话听起来还听狂妄,在明知对方是皇子时仍以平常心处置,唯有人王士禛知晓他的品性。

  听闻其被皇上禁足,蒲松龄还写信来问王士禛,关心倾城的情况。

  王士禛回曰:“并非是什么大事,八贝勒到底是皇上宠溺的皇子,禁足他,也是为了保护。”

  蒲松龄这才放心,只是联系不上倾城,少了个笔友,让他有些怅然若失。

  如今倾城新作问世,他通过王士禛送来的著作得以第一时间观阅,看他写了始皇嬴政的一生,不由拍案叫绝。

  文中讲述商鞅变法为大秦带来的变化,讲述先秦之律法与战国时期风貌,如何不令人对这千年前的古代赞叹有加?

  原来,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进攻城楼的云梯,古时候的诸子百家,墨家是多么厉害啊!

  秦以法家治国,严刑峻法,有利有弊,笔者写的时候极具中肯,在文末结语时候也道“因是古代,与今时今日不同,笔者考据过往甚多,一切以还原古色古香为主,并非不重儒学,而是因儒学于汉朝之后方为兴盛。”

  如此结语,可谓是求生欲十足,既然有复古考据之实,想要骂倾城的人不准圣人之学之人也无从骂起。

  蒲松龄惊喜于有此佳作诞生,谁料竟是个才写了一半的,待看到第一篇末尾结语只能干瞪眼,心里给吊足了胃口,当即便给倾城写信。

  看似问候,实则催更!

  康熙本来是不打算看的,他只是奇怪怎么胤禩写了新作以后,都没有御史弹劾,大家都风平浪静,让他还有些不习惯了。

  只是有一日他坐御厕时拿起了胤禩的话本随手翻开看看打发时间,谁料这一看,直看到他坐得腿都麻了这才站起来。

  害他还差点得了痔疮!

  康熙沉吟片刻,将这一作令他刮目相看之作放在御书房的书架上。

  他爱面子,此前说了不看胤禩的话本,如今竟给他的新作戳得心痒痒,又死不承认。

  催促胤禩写第二篇秦宫风云的人越来越多,胤禩却卡文了。

  无它,战国时期历史太难考据了!

  距今一千九百余年,写得他卡文卡到死,愁得眉毛都要秃了。

  同样愁秃眉毛的何焯也很无奈,他总是因八贝勒千奇百怪的询问而感到头疼。

  比如八贝勒会问他,秦朝时候吃的是不是白水煮菜?

  那个时候人们的衣食住行?

  八贝勒还会死扣古代的礼仪,可是古老的礼仪至今已经很少有记录了。还有古人的称呼问题,古人的生活,古代王公贵族日常的各种细节……

  为了写这一作话本,胤禩操碎了心,祸害得何焯也操碎了心。

  他以前可从来都没有关注过王公贵族是怎么上茅厕的啊!

  越是卡文,越是不想写,索性暂缓第二篇,多看一些戏文找一找灵感。

  胤禩不写了,可急坏了翘首以盼等着第二篇的人们。

  怎么没了?后续呢?

  倾城的连载话本,难道不是一个月一卖的吗?!

  

第89章 二更一时断更一直爽,一直断更一直爽!

  胤禩收到了来自笔友蒲松龄的关心问候,并且附赠一些安慰之语,并强烈暗示他是在“催更”。

  蒲松龄便是那种坚持自我的笔者,“世人不理解又何妨?他们骂他们的,我写我的故事。”

  “只要还有喜爱我著作之人,那便是知音遍天下,便不会寂寞。”

  他相信倾城也同样如此,盼着他新作一鸣惊人。

  胤禩可没有说倾城的新作是月更,说不定拖着拖着就变成了年更。

  没有良心的倾城在卡文中体会到了新的人生感悟。

  一时断更一直爽,一直断更一直爽!

  这回收到了笔友的催更信,胤禩终于捡起了抛弃在一边的“良心”。

  他捡起了笔,写了秦宫风云的开头,怎么写都不对劲,删删改改,抓耳挠腮。

  傍晚泡上一壶茶,拿上一些小点心去书房“创作”,看到空白的纸心里升起了抗拒之情,然后,他开始干起了别的事……

  看情报吃瓜瓜,看别人的话本,或是津津有味地看戏文。

  手痒了就练上几笔字帖,摸鱼摸得欢快,不知不觉就天黑了,又到了睡觉的时候。

  胤禩:哎呀,悠闲的时间又这么过去了,明天再写吧!

  不仅有人来催促他,皇叔祖也来找他唠嗑,韬塞很期待地问他“第二册是不是已经写好了?不如让我看看?”

  胤禩心虚了一下下。

  啊,下一册还没开始写,写了一堆废稿其实都不满意。

  他含糊道:“快了,快了,这不是最近在忙别的事。”

  纯粹是瞎说,汗阿玛去塞外还得过两个月的,时间准备足够充裕。

  也就欺负一下韬塞如今不管事,还真当他近日公务缠身。

  身边人的催更,犹如小皮鞭抽打着胤禩,既然卡文卡得厉害,那就多多考据,寻找灵感。

  每日去内务府点卯,也没什么事需要他去烦心的,凌普忌惮胤禩,手中捏着权力不愿下放,胤禩乐得清闲。

  突破口来源于侍读何焯,虽然他自己被胤禩难倒了,可他有许多交往甚好的文人友人!

  诚然,何焯是个写八股文,读传统圣人之学的文人,而话本被人们认为是小道,并非主流。

  可架不住《大秦传奇》写得太精彩,也架不住八贝勒与何焯探讨历史时对始皇的赞美啊!

  八贝勒认为,历史书写于胜利者之手,或许流传至今的诸多诸多之中,有可以抹黑秦之记录,汉代人会篡改秦史也是有可能的。

  这样大胆的说法,也就只有皇子阿哥敢说了,何焯自己是说不出口的,若是言语失查,被人故意曲解,再按头说是不满于大清书写明朝历史,造成冤假错案惹来杀身之祸都是有可能的。

  当年的明史案发生后,出现了多少故意曲解冤假错案,摘字断句以诬告,文字狱之可怕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