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凌凌凌
洛霜笑笑,“额娘你就别操心这个了,肚子里这个啊,有的是人为他操心呢。对了,二哥什么时候成婚啊?”
说起这个,洛霜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你道伊松阿的妻子是谁?
是怀恪!伊通阿当驸马了都。
洛霜嫁给弘盼,而弘盼的亲姐姐却要嫁给洛霜的亲哥哥。说的不好听,这就是换亲。
可这是皇家,没有换亲的道理啊!
会这样,主要是怀恪自己相中了,洛霜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见过伊松阿的。
原本雍正是想把怀恪嫁到乌拉那拉家,用来安皇后的心的。
可是乌拉那拉星德不争气,居然在赐婚前夕,闹出和人争妓子的事,还把对方给打了,被对方的阿玛告到了雍正那里。
雍正可就这么一个闺女,如珠如宝疼着,当时恨不得直接打杀了星德。
可是为了皇后的面子,也是为了不叫皇后和李氏一脉出嫌隙,他还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处置了一番就放了星德。
后来是皇后的额娘,乌拉那拉老福晋亲自和皇后说了一番话,皇后主动去见了雍正,说星德配不上怀恪,让他另择良婿。
当时雍正就愣了,再三追问之下,皇后说了实话,“额娘进宫劝我,我已经是皇后了,未来也会是母后皇太后,不必姑息什么娘家,毕竟乌拉那拉家也没给我,给爷你做什么贡献。可因为你是皇帝了,他们还得了一个承恩公的爵位,要是乌拉那拉家有能干的人,能帮着朝廷办事,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但他们不行了,没能力还惯爱拖后腿。与其继续恩宠下去,让他们眼里越发没人了,还不如老老实实的靠着这个爵位过活。”
你道星德打的是谁,是一位铁帽子王的嫡孙。
还没成为驸马呢,就敢不把宗室放在眼里,为的还是妓子那档子事,这不仅是不知好歹了,是没分寸。
雍正感慨,“岳母是个明白人。”
皇后心里一动,没多久,皇后的额娘就封了郡主,享宗室的俸禄。反正她原本也是多罗格格,爵位高了之后,就有宗室奉养了,不需要皇后的兄弟给养老。
至此,皇后再不管乌拉那拉家,而星德,也失去了成为驸马的机会。
怀恪在知道皇阿玛看中的婚事解除后,喜悦溢于言表。
当时李氏就看出来了,女儿估计是心里有了人,只是碍于雍正的意思,不敢表现出来。
李氏这辈子,为了儿女的身体一直操劳,但未来是不用愁的,唯一还放不下的,就是闺女了。
但怀恪是在皇后跟前养大的,说的不好听,这是皇后的闺女,和她干系都不大。
可为了叫女儿能如愿,李氏第一次越矩了,跑到皇后的面前,暗示了怀恪有心上人。
皇后都愣了,怀恪有心上人,她怎么不知道?
皇后当然不可能知道了,怀恪原本要嫁的是皇后的娘家人,她是皇后养大的,无论是处于抚养之恩,还是为了拉近皇后和弟弟弘盼的关系,她都不能表现出不乐意来,尤其是在皇后面前。
皇后也是聪明人,转瞬就想通了这中间的弯弯绕绕,第一次觉得,养个闺女是挺贴心的。
于是她也诚心诚意的为怀恪打算起来,再三询问之下,才知道她居然看上了洛霜的哥哥伊松阿。
按说两人的辈分是合的,伊松阿也确实是个青年才俊,自己考中了进士,是满人中少有的有才之人。
只是吧,有换亲的嫌疑,好说不好听啊。
皇后尝试着和雍正提了,雍正确实也犹豫了一段时间,可到底心疼闺女占了上峰,于是下旨赐了婚。
钮钴禄家接到圣旨后,简直是目瞪口呆,这是万万也想不到。
女儿成了皇家的儿媳,儿子又尚了皇家的公主,他们钮钴禄家何德何能啊!
然而公主也不是好娶的,这几年,伊松阿可是被雍正,卫其轩,弘昀和弘时磋磨得够呛,可就是这样,也没叫皇上松口定下成亲的时间。
伊松阿都二十五了,再等下去,都快成中年人了。
彭氏叹气,“你二哥上月又上了一道请婚的折子,皇上没批。”
洛霜噗呲一声笑出来,“那看来我的孩子能看到他二舅的婚礼了。”
彭氏唯有苦笑,皇家的女婿比皇家的儿媳可难做多了。
第两百七十九章 清穿文世界39
这话才说了没两天,雍正就同意了伊松阿请婚的折子,并且让钦天监选日子。
钦天监选定了三个日子,一个是今年十月,一个是明年三月,最后一个是明年九月,都是好日子。
雍正对于第一个日子,是压根不考虑,“公主的婚事需要做准备,十月太急了。”
其实哪里是这样,早在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内务府就已经开始筹备公主的婚事了,之前雍正给怀恪和伊松阿下旨赐婚的时候,内务府还以为婚期很快就到,筹备进度更是加快了不少。
到现在公主府已经完工,各项事务都完备,公主的嫁妆,公主府的下人都已经安置妥当,随时都可以成婚,雍正只是舍不得自己的闺女。
雍正的笔尖在明年九月的日期上点了点,最后选中了三月。
婚期选定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钮钴禄府,虽然能尚公主,绝对是荣耀,但一直这么等着,心里也发慌啊。
有了结果就好,能全力准备起来。
彭氏在园子里接到消息,当即安排扎库塔氏先回去,“我在这里陪陪霜儿,你先回去准备着。”
扎库塔氏点点头,嫁进来没多久后,彭氏就把管家权交到了她手上,这次把二弟的婚事委托给她,也是倚重的意思,她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
洛霜让人送她回去,还给准备了满满几车的礼物,有给府里长辈的,老太太和老太爷的,也有给凌泰夫妻的,虽然他们和凌柱闹了些不愉快,但大面上还是一家人,而且再大点的矛盾也没有,就连彭氏这些年日子过得舒坦了,也没再嫉恨小乔氏。
所以她索性大方一回,无论是大房还是二房,都给了丰厚的礼物,当然,其中最多的就是给伊松阿的新婚需要的东西,和给莫雅其两个孩子的物品。
这些年,洛霜自己赚得盘满钵满,也没忘了叫上娘家人一起参与,所以钮钴禄家是不缺钱的,甚至比以前的凌泰还富裕。
莫雅其也没说推辞的话,带着东西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莫雅其是个能干的人,彭氏把筹备婚事的任务交给她,是非常放心的,于是安心待在洛霜身边,陪她养身子。
原本彭氏还想凭着经验教导洛霜一二,随后就发现,不需要,真的用不上她。
那些个嬷嬷真的很厉害,擅药理的,擅烹饪的,擅孕期调养的,擅摸胎的,应有尽有。
洛霜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被安排得很周到,甚至还有陪她聊天,给她逗闷子的,一天天换着花样儿享受。
彭氏都觉得,自己过来不是伺候闺女的,而是跟着享受来了。
好吧,这大概就是皇家福晋的待遇吧,那难怪人人都向往皇家了。
看到女儿被照顾得这么好,她放心的同时就忍不住惦记家里了。
家里要忙着给伊松阿筹备婚事,又有老人和孩子要照看,不知道莫雅其忙不忙的过来?
洛霜见她担心,笑着询问,“反正我这边好好的,额娘要不要回去看看?”
“那不行,睿亲王请我过来,是专门陪你的,他回来之前,我都不能走。”彭氏立刻道。
“好吧,”见她态度坚决,洛霜也不劝了,转而说道,“那额娘可以时不时派人回去一趟,就当是代我向老太爷和老太太问安了。”
“这……不好吧?”彭氏迟疑的道。
要知道这里可是圆明园,岂能让人进进出出的。
“没事,我们院子西边有个角门,哪里可以直接出去,和别处不相干,直接从那里走,没关系的。”反正彭氏的下人也不能去到圆明园别的院子,和其他人牵扯不到一起。
彭氏闻言,不由放心下来,“那好,我明天派人回去给老太爷和老太太请安。”
随着下人的来回传信,彭氏待在园子里越发安逸了,因为知道府里一切都好,虽然莫雅其是小辈,但她是高门贵女,钮钴禄家除了富察氏,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她的。
而富察氏,说实话,是养得比较单纯的娇娇女,不然也不会因为清婉的一些好话,就对她哥哥上了心,然后嫁到了钮钴禄家。
这些年,小乔氏前期谨记清婉的话,并没有为难富察氏,后期两人因为清婉的事生了龌龊,但富察氏已经站稳了脚跟,不仅生了两子,和丈夫感情也深厚,有丈夫护着,也确实没吃什么苦。所以心性还一直挺单纯的。
莫雅其就不一样了,她是天生的有心计之人,加上高门的教育,心有七窍,所以和府里的其他女人打起交道来,比彭氏还来得得心应手。
所以莫雅其做得非常好,一点也不吃力。
就在下人来来回回传信的时候,过去了两个月,卫其轩终于回来了。
见到他回来,洛霜询问,“和使臣商谈建交的事,结束了?”
卫其轩点点头,“没错,已经全部商讨完毕,我接你回去参加盛会。”
这次盛会是走一个仪式,使臣献上本国国君的国书,然后当着大臣们的面,双方建交,最后举行盛大的庆典,用来招待使臣,同时彰显国威。
这次宴会结束后,使臣们就该离开大清了,返回他们的国家。
洛霜点点头,看了一眼自己肚子,好在才三个月,还不显,不然穿着吉服,可能有点挤,吉服又不好改,生下来后还要穿的,难道到时候又改回来?
休息了一晚,卫其轩和洛霜先送走了彭氏,不是不想带着她一起回京城,而是卫其轩这次来,是专门奉请太上皇和太后太妃们的,他们得跟着御驾走。
彭氏在这里可能不太舒心,那还不如提前离开。
这事已经提前准备了,为了彰显盛大,已经知会了百姓,让他们明天不要走东城门,没错,就是清场。
不过百姓们可以夹道欢迎,但必须待在固定的位置,还有侍卫防守。
这是做给各国使臣看的,让他们看看泱泱大国的盛世之景,以及百姓们对于皇帝陛下的爱戴。
虽然,现在是太上皇出行,但效果是一样的,太上皇都如此了,那当今圣上能差吗?
要的就是不经意地炫富。
卫其轩去畅春园请示了康熙,得到康熙的应允后,亲自做了安排。
御驾第二天出发,打头的是众位王爷皇子们,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精神奕奕。
然后是犹如一个大房子般的巨大马车,由六十四匹白马拉着,每匹白马都没有一丝杂色,而且马姿矫健,一看就是好马。
后面的车架更是了不得,外部是明黄和赤金二色,显得华贵而庄重,里面就不说了,反正外人也看不到。
然后就是长长的车队,有太皇太后,太后和太妃们,有众位年幼的皇子皇孙和公主,还有养老院里那些老臣们。
至于住在畅春园那些宗室勋贵们,和皇室亲近的,就排在老臣们前面一起进京,关系远一点的,已经提前回京了。
这车队浩浩荡荡,惊呆了众人的眼球,不说外国那些使臣们了,就是京城的百姓也没见过这架势。
以往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出行,都喜欢夜间出发,是为了不扰民。
他们偶尔通过窗户和门缝看过,可因为夜色的缘故,也看不真切,现在一瞧,真是好大的阵势。
外国的使臣们被安排在一座酒楼上观看,见到从前往后,看不到尽头的车队,和挤挤攘攘观看的百姓,忍不住询问道,“你们国家,竟然有如此多的人?”
他们国家的首都也是热闹的,但这种人挤人,所有人挨在一起的热闹场景少有。
就光是他们目之所及,已经上万人了吧?远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理藩院陪同的官员,看了一眼楼下的百姓,淡淡的道,“这里只是九牛一毛。京城常住人口有一百万,城外的工厂也有二十几万,再加上驻军,少说有一百五十万。”
这话稍微夸张了一点,至少驻军没有三十万之多,不过是外国人不知道而已,所以他随意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