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难当 第94章

作者:微云烟波 标签: 宫廷侯爵 洪荒 BG同人

  自觉自己想明白之后,可卿一边暗恨警幻奸诈,一边开始筹谋后路。最终叫她想出一个不是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联合那些情鬼,回头告诉她们一切的真相,然后多人合力,对抗警幻,只要拖到天庭反应过来,那么,她们自然可以向天庭举报警幻多年来的不法行为,然后从容脱身。

  。

第243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14

  风瑜也已经开始为了应对邪神做出准备,红楼世界的主线结束在贾家破败,贾宝玉出家为僧这里,距离现在也没有几年了。那邪神在这个时间点,应该就会有所动作。宁可早点准备,也不能事到临头,却发现一切已经来不及。

  而宁国府那边,拖了这么多年,史湘云终于顺利进门了,史太君乐得合不拢嘴,她这个年纪,就喜欢将喜欢的孙辈凑成对,史湘云是她娘家的侄孙女,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亲近自己更胜过亲近史家。至于说性情的问题,史家那边肯定不觉得史湘云是什么好性情,但是对于史太君来说,她就觉得史湘云性情很好,跟贾宝玉正合适。

  史家那边也很给面子,这些年,史家也不像是原剧情那般捉襟见肘,他们眼光算是比较好的,在金陵那边投资了织坊,史家本来在金陵就是大户,官面上又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自然大家都得卖史家的面子,史家因此阖族受益,京城这边自然日子过得也宽裕了许多。等到史湘云出嫁,不仅原本大房的财富都给史湘云做了嫁妆,史鼎史鼐兄弟两个也额外给了不少添妆,谁也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有所挑剔。

  有了丰厚的嫁妆,嫁的又是一直喜欢的人,史湘云自然底气十足。

  贾宝玉虽说心中有些惆怅,毕竟以前他虽说并非非常喜欢薛宝钗,但是薛宝钗之前一直围着他转,还经常跟他说一些规劝的话,叫他觉得无趣,但是,薛宝钗毕竟是个大美人,贾宝玉心中还是挺高兴的。结果薛宝钗干脆利索离开了,贾宝玉难免有些怅然若失。另外就是,哪怕从小就知道,史湘云会嫁给他,他跟史湘云一直也是坐卧无忌,两小无猜,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贾宝玉却有了一种空虚的感觉,似乎史湘云并不是他想要的,至于他到底想要谁,他也说不清楚。

  不过,等到用秤杆挑开盖头,看着史湘云笑靥如花,贾宝玉还是收拾了一下心中那自觉有些古怪的怅惘,露出了一个笑来“云妹妹!”

  史湘云一向是个大大咧咧的,但是这会儿看到贾宝玉,还是生出了许多羞涩来,原本含在喉咙里的那句“爱哥哥”竟是有些说不出来。

  这对新结成的小夫妻你看我,我看你,一起长大的他们似乎一下子就多了几分客气,好在史湘云本性疏阔,很快就恢复了一些,她笑吟吟地撒娇起来“爱哥哥,我饿了!”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一大早起来就要绞面梳妆,更换礼服,顶着沉重的凤冠霞帔,走完了全套流程,连口水都不敢多喝,生怕坐在轿子里却想要方便,弄得不雅,因此,一整天也就是上午的时候喝了一盏参汤,坐在轿子里的时候,偷偷摸摸吃了一个柑橘,刚才满心欢喜没感觉,这会儿却觉得腹中饥肠辘辘起来。

  贾宝玉如梦初醒,回过神来,连忙一拍自己的额头“哎呀,我竟是没有想到,云妹妹你等一会儿,我这就叫人送吃食过来!云妹妹你想要吃些什么?”

  史湘云笑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弄些汤面和小菜便是,免得还要兴师动众的!”

  贾宝玉起身说道“这点怎么行,云妹妹你等着,我这就叫人去厨房!”

  这边小夫妻两个情意绵绵,那边婚宴也散去了。

  贾敏坐在回程的马车上,掩口打了个呵欠,她也算是看着贾宝玉与史湘云长大的,如今看到这一双小儿女得成正果,也是为他们高兴,另外也有些幸灾乐祸。

  荣国府之前为了贾宝玉的婚事暗中的博弈外人不清楚,他们这些近亲其实都知道。王氏一直不喜欢史湘云,或者说,她不喜欢的是史氏给贾宝玉安排的婚事,不管史氏安排的是谁,王氏都不会喜欢。就像是贾珠和甄氏夫妻两个,当初这门婚事还是王氏求了史氏才有的,但是等到甄氏进门之后,王氏就开始不满意了。甄氏更孝顺史氏这个太婆婆,对她这个正经的婆母就是面子上的情分。

  这也是难免的事情,谁家媳妇也不喜欢左一个又一个而自个丈夫安排通房姨娘的婆母,史氏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聪明,贾珠成婚之后,史氏就不再干涉贾珠身边的事情,对甄氏也很亲热,小夫妻两个在一起,史氏总是让贾珠要尊重嫡妻,对甄氏好一些。不光是口头上多有称赞,史氏手松,有什么好东西,也不忘给甄氏一份,甄氏就算嫁妆丰厚,不缺这些,但是长辈的赏赐,那是体面,所以,甄氏自然更尊重史氏这个太婆婆。

  等到后来王氏变了个人,整日里只想着自己的谋算,对贾珠夫妻两个也不怎么上心了,便是贾珠都觉得“王氏”心里头就一个宝玉,想着自己多年苦读,在功名上却一直难得更进一步,就觉得自家母亲是不是嫌弃自己无用,比不得生来就有造化,又的确聪慧伶俐的贾宝玉,因此,虽说没真的对“王氏”冷了心,却再也亲近不起来。

  在其他人眼里,就是“王氏”这些年来一直在拿着贾宝玉的婚事跟史氏打对台,可惜的是,姜还是老的辣,“王氏”选的要是个年轻的小姑娘也就算了,偏偏年纪比贾宝玉还大两岁,人家的青春年华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蹉跎,果不其然,史氏还撑得住,“王氏”倒是想要硬撑,结果薛家撑不住,直接跑路了,然后“王氏”就尴尬了。

  贾敏跟这个一嫂一向不睦,如今瞧着“王氏”吃瘪,心里那叫一个快意。因此,史湘云出嫁,贾敏给的添妆礼也很丰厚。今儿婚礼,贾敏怎么看都觉得“王氏”是在强颜欢笑,更叫贾敏暗中偷乐!

  瞧着妻子这个幸灾乐祸的模样,林海不由扶额,妻子都这个年纪的人了,居然还有些小女儿意气,不过,林海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贾敏这些年活得舒心,虽说年纪不小了,但是看着依旧是个三十出头zhongnianeifu的形象,所以,即便是有些小心眼,不仅不叫人觉得生厌,反而有些可爱。

  林海笑道“不管怎么说,岳母也算是得偿所愿!”对于林海来说,史氏这个岳母还算是不错了,虽说人有些糊涂,但是一个内宅老妇,一辈子都尽享尊荣,也不需要多少见识,她想要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真正养在身边的也就是个贾宝玉还有一房和娘家的孙女,也不曾耽误了子孙的前程。至于说贾宝玉,林海还以为是贾代han活着的时候叮嘱过贾宝玉,史氏觉得贾宝玉这辈子都无望仕途,因此才一味宠溺,并许了自己的私房作为补偿,免得贾宝玉日后给贾家招祸。这么一算,史氏还是个明白人。

  反倒是“王氏”,大概是王家女子都不读书的缘故,是个糊涂的。虽说婚姻大事,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你们一房能在荣国府立足,凭借的就是一个孝字,像是自家那位一内兄就做得很好,他不会做官,但是很会当儿子,所以,任谁说到贾政,你可以说他迂腐,至今读书都没读出名堂,做官也是尸位素餐,但是你就得承认,人家是个孝子,毕竟,不是哪个男人都能坚持从小到大,什么都听老娘话的。所以,即便是贾政很没用,当初跟贾赦关系也一般,但是,只要史氏活着,贾政就是荣国府的一老爷。

  贾宝玉就是一房的次子,注定只能做一辈子富贵闲人的人物,如此,他的婚事有什么打紧的呢,何况,薛家比起史家也差太远了,薛家给的嫁妆未必能比史家多多少,但是,薛家只会拖累贾家,而不可能给贾家带来多少好处。结果就为了那点子不甘心,就要跟自家婆母对着干,何必呢!何况最后还没成功,还是得低头,除了在亲戚圈子里头成了笑话,她还能得到什么好处?

  作为一个标准的士大夫,林海得出的结论就是娶妻要娶贤,像是“王氏”这种不读书,不识大体的愚妇,是万万不能娶的。

  不过贾敏也就是幸灾乐祸了一会儿,然后就不多提了,她看着坐在自己一边的林黛玉,笑道“以前看云丫头,跟玉儿比起来还是一团孩子气呢,如今看着倒像是比玉儿老成一些了!”

  林黛玉在一边撇了撇嘴,她其实有些奇怪,昨儿个丰国公主下帖子请自己去喝茶,结果还弄了两坛子酒出来,那酒的名字也古怪得很,什么“千红一窟”,什么“万艳同杯”,听着就鬼气森森的,叫人觉得心里发毛,倒是颇有几分滋味,林黛玉还以为是丰国公主新酿了两种酒,叫自己品鉴一番,可惜的是,在黛玉看来,这真是俏媚眼抛给瞎子看了,黛玉对酒是真不精通,酒量也浅,两种酒各喝了一杯,就醉了。

  醉后林黛玉似乎是做了一场梦,梦见了什么,醒过来也不清楚,梦中却似乎流了不少泪,枕头都被打湿了一块。她却不知道,这枕头已经是被可卿换过的了,可卿怜悯黛玉,便想要让她顺利完成这次的情劫,好在她当初下凡的时候,没说什么用自己的情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是说用自己的泪,只要是为神瑛侍者落下的泪便算。

  所以,如果说贾宝玉对林黛玉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林黛玉一场泪之后,对贾宝玉已经是如同看待寻常亲戚家表哥一般,再无别的心思。这会儿,林黛玉压根没想什么贾宝玉的婚事,而是又开始神游天外,琢磨起自己的事情来。

第244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15

  黛玉这些年已经通过观察总结,形成了一套初步的理论体系,她原本就带着在编写相应的理论,如今理论已经初步成熟,她近来正打算将这些由浅到深都编写出来,可卿表示可以帮着她刊印出去,以后她也是正儿八经出过书的人了。

  她今儿个去参加婚礼的时候,都有些心不在焉,还在为史湘云可惜。小时候她们两个关系还是不错的,史湘云也是个聪明的女孩子,思维敏捷,性格也不扭捏,可惜的是,眼里心里就是个贾宝玉,这等小情小爱有什么好上心的,就算是真喜欢,做出点成绩来,嫁给贾宝玉不更能给这门婚事增光添彩吗?贾宝玉这人别的也就罢了,对于姐妹们的志向还是很尊重的,并不是那等大男子主义者,平常言语也口口声声都是家里姐妹比我强,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不会因为女孩子有多少成就就觉得挫伤了自己的自尊心,还会为对方感到高兴。在这样的情况下,史湘云若是能做出些成绩来,在这门婚事里面也会占据更多的主动权,不至于一直被二舅母挑剔,以至于一直拖到现在。

  至于贾宝玉,林黛玉是真没多少感觉,就是个脾气不错,但是性子古怪的表兄而已。但这一点对林黛玉来说根本没什么吸引力。女孩子之所以要富养就是这个缘故,所谓的富养,一方面是物质上的,让她长大之后不至于被别人一点小恩小惠就打动,一方面就是精神上的,缺爱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别人给一点微薄的爱意就会紧紧抓在手里,因为她没有更多的奢望。而对于林黛玉来说,正是如此。原剧情里,林黛玉从小失去了母亲,离开了父亲,来到了亲戚家里,亲戚家里能够给她真正han意的人寥寥无几,史太君固然喜欢自己这个外孙女,但是比起外孙女,还是孙子更重要。所以,贾宝玉给予的爱护对于林黛玉来说,就与救命稻草差不多,这让她患得患失,以至于叫人觉得别扭小性。而如今,林黛玉要什么没有呢?父母均在,上有兄长,便是嫂子对她也是极为关爱的,而在可卿那边,她又能够真正展露自己的才干,诗词上的才学对她来说就是锦上添花,她所做的一切,是真正带给了她极大成就感的。在这种成就感前,什么男女情爱,那就是水月镜花,不值一提!

  因此,贾宝玉成婚第二天,黛玉就回了皇庄上,迎春与惜春也都不约而同过来了。

  迎春的年龄与薛宝钗差不多,她也早就跟家里说清楚了,除非真的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否则的话,她这辈子也就留在家里了。

  即便是史太君,也没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好,也就是二房那边有些酸话,探春也只有羡慕的份。当初惜春也去了之后,探春原本也想要去,结果贾环就因为在贾政那里显摆自己读了多少书,被王氏知道了,就直接以练字为名,将贾环约束在她身边抄录佛经,探春就明白,自己不是太太肚子里面出来的,不要想着超过嫡出的兄姐,老老实实做个听话的庶女,才有好日子过。

  探春也一直着急自己的婚事,结果贾宝玉迟迟不结婚,探春也只能拖着,心里虽然着急,却也无可奈何。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贾家那边总算是将探春的婚事放到了日程上。毕竟,家里就四个姑娘,迎春说不嫁了,惜春似乎对嫁人也没什么想法,主要是她摊上了不靠谱的哥哥,贾珍虽说被贾敬夫妻约束得紧,但是贾敬夫妻两个再如何,也管不得贾珍的下半身。贾珍这些年来被压制得厉害,后来贾敬对这个儿子都绝望了,毕竟,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贾珍就是没出息,你还有什么办法,贾敬也只能是在孙子和侄孙身上下功夫。好在贾蓉和贾蔷还算有救,虽说资质不如贾敬当年,但是总算比贾珍强不少。因此,贾敬干脆一门心思教导贾蓉和贾蔷,对贾珍,也就是约束着他不许在外头胡作非为,其他的也就不管了!

  贾珍既然没法在外头如何,便将心思放到了女色上,他倒是不干什么包戏子,捧花魁,强抢民女之类的事情,反正就是身边略微平头正脸的丫头,被他瞧上了,就没有不沾手的道理。贾珍媳妇一开始还规劝几句,到了后来,干脆不管了,横竖自个儿媳妇都有了,贾珍自个不知羞,何况只是在内宅里面胡混,叫他这般,总比让他在外头丢脸为好。

  惜春瞧着自家兄长这般,自然是以此为耻,又想着若是自己出嫁,丈夫若是也是这般形状,就觉得一阵恶心。虽说以宁国府的势力,和离不难,但是,那也叫她一想到就浑身不舒服。与其去赌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个长情的,还不如不碰这事!因此,惜春那边,也早说了不想嫁人。

  好好的女孩子,一个个都不想嫁人,那可如何是好!总不能叫人家觉得贾家的女孩子一个个心高气傲,个个都争强好胜吧!虽说这不算什么坏事,但是,很多事情真不能单纯以好坏来说。就像是现在,当初可卿立誓不嫁的时候,许多人都各种称赞,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子有了经济自主权,一个个想方设法立女户,宁可多交人头税,也不愿意嫁人的时候,顿时许多人都急了。如今朝堂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声音,要求不许雇佣女工,让女子回归家庭,加重对晚婚不婚的惩处。也有人表示,要高门贵女以身作则,遵从女德之类的。

  这些话,风瑜听得多了,但是,时代的洪流不是什么人都能阻挡的,对于上层,你可以说,要是你家女儿不嫁人,你就不能升官,那多半是有用的,但是对于下层,那是不一样的。下层是真缺钱,大家好不容易夫妻两个一块挣钱,一家子过上了好日子,结果你上下嘴皮子一翻,就不许人干了,以后只能一个人养家糊口,原本三天能吃一次肉,现在十天都未必吃得上一次了,刚刚借了一笔钱,盖了新房,本来琢磨着一两年就能还清,如今男人一个人挣钱,再遇上什么事情,三五年都还不了,还因为借的是驴打滚的高利贷,越滚越大,别说是住新房了,以前的破房子都住不了了……

  倒是可卿,对此很是不满,她觉得那些人就是在针对她,是她头一个说不嫁的,如今一个个隐约都是说她带了个坏头,尤其是她皇庄里头,都是出身不错的女孩子,一个个跟着可卿之后,这么多年就没一个嫁人的!原本这些女孩子都会成为上层婚姻市场上抢手的对象,对于许多人家来说,早早就将跟自家家世相当人家的女孩子放在了心里,就等着到了年纪,多看几次,长辈之间有了默契,就能请官媒上门求亲了。

  结果呢,从丰国公主公开表示要在京畿之地广选女官之后,一帮无论是出身还是教养,都算是上佳的女孩子一个个飞蛾扑火一般跑到丰国公主那里去了,丰国公主也是来者不拒,她一个公主,原本手底下正经的女官有个四五个就算是超编了,结果呢,丰国公主那里,顶着女官名头的早就两位数了,还有一帮被晋封了郡主、县主、乡君的,总之,如今京中贵女,一个个眼睛都盯着丰国公主呢,毕竟,比起什么夫荣妻贵,还是靠自己更靠谱。就算捞不到乡君,只要有功,在丰国公主那里得到的女官的官职是不会去掉的,即便是离开了,也有品级,能拿到俸禄,不用等着自个未来的丈夫出息甚至还得等儿子出息!京城贵女圈子里如今最流行的话就是,男人靠不住,不如靠自己!

  这些话对于许多男性来说,那绝对是个挑衅,所以,即便他们这些人不愁没有妻子,他们也开始各种口诛笔伐起来。

  黛玉并没有听说这些事情,林家那边不想让她烦心,因此根本没叫她知道,但是,等到黛玉去了皇庄那边,可卿却是一副气鼓鼓的模样。黛玉不由有些纳闷,便问了起来。相识这么久,可卿在黛玉那里也从来没摆什么公主的架子,说白了,黛玉也就是没有去瑶池拜见王母,正式录入仙籍,绛珠仙草这样的跟脚,放在草木成仙的那些神仙里头,也算是排序靠前的,相比较起来,警幻虽说有职司,但是论起品级,真未必能有将来的黛玉高,所以,可卿自然不会在黛玉那里拿大。其他人也是一样,可卿并不用世俗的地位来衡量身边那些人,所以她们这些女孩子混在一起,亲如姐妹一般,这会儿瞧见一向涵养很好的可卿一副快要气炸了的模样,一帮女孩子都凑了过来。

  “还能是怎么回事,还不是那帮腐儒,让他们做点实事比登天还难,叭叭起来却是没完没了!还牡鸡司晨,违逆纲常!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怎么不看看饭碗里面吃的是谁的饭呢?他们要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我还佩服他们,结果呢,有良种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跳得欢,回头还堵不住他们的嘴!”可卿硬是修养好,要不然,这会儿脏话都骂不出来了!

  黛玉弄明白怎么回事之后,顿时也怒了,一卷衣袖,说道“哼,就他们长了嘴不成,咱们也不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非叫他们哑口无言不可!”

第245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16

  黛玉这辈子其实没体现多少牙尖嘴利的潜质,主要是没这个必要,在家里身边的人都哄着她,在亲戚家里,她是偶然过来的客人,自然大家不会让她不痛快,她也不是什么强势的性子,之所以在原剧情里表现得牙尖嘴利,那是因为她没有安全感,这才会用这样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黛玉这辈子虽说一直以来表现得非常温和开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口齿不伶俐了,因此,她直接大笔一挥,很快就是一篇文章出炉,将那些文官腐儒的观点喷得一无是处,就差指着鼻子对他们说,你们就是一帮过时的废物点心,你们那些说辞,别说是扔到垃圾堆了,扔到茅坑里面茅坑都要嫌恶心。

  一帮女孩子将待遇的文章传阅了一番之后,都是笑得前仰后合,毕竟,刚刚知道那些言辞之后,她们也是憋足了一肚子气,她们的功劳,朝廷都认可了,要不然哪有封官封爵的赏赐,结果自家辛辛苦苦多年,到了这些人嘴里就变成了牡鸡司晨,逆了纲常了!他们这些尸位素餐,整天只知道给别人挑刺的难道就代表所谓的纲常吗?就该好好骂他们一顿!

  可卿拿了黛玉的文章之后,立马便叫人拿去印刷,明儿个就散出去,叫人知道那些混账的嘴脸,一边又鼓励道“黛玉,你多写点,我再找人去打听那些混账有没有什么阴私,非扒了这些混账东西的一层皮不可!”

  而宫里,徒景辰可没这么乐观,倒是太上皇在一边乐呵呵的,太上皇这些年是正儿八经不再管什么朝政了,老老实实跟几个养生有道的老道士学一些养生延寿的法门,这些道士直接就跟太上皇说了,虽说只是养生延寿,但是还是要少沾王朝龙气为好,如今太上皇不沾权势,也就是源自于血脉的龙气护身,不影响他延年益寿,但若是多沾了王朝龙气,那可就不成了。

  太上皇到了这个年纪,那是真不想死,所以,哪怕徒景辰过来询问,他也不发表什么意见,这会儿见徒景辰一副烦乱的模样,却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捧着一杯茶慢慢品着。

  见太上皇气定神闲,徒景辰也镇定了下来,苦笑道“终究还是儿子养气功夫不行,不过,虽说这些人有的话完全是强词夺理,有些却的确是个问题!”

  徒景辰说的自然是民间许多男子娶不上媳妇的事情,这年头,在没有刻意进行性别筛选的情况下,男女比例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问题是,原本就有相当一部分男性是娶不上媳妇的,因为上层其实霸占了更多的女性资源。虽说朝廷有律法,即便是官员,一般也只有一个妾的名额,有爵位,可以多一个,宗室就算是宽松一些,除非是皇子,否则的话,寻常宗室有品级的妾名额也有限。没有官职的良民唯有四十无子才可以纳妾。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家真的在意那妾的名额啊,家里正儿八经有纳妾文书的良妾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人家,通房侍妾一大堆,一个良妾也没有。民间那些豪商巨贾地主什么的也是一样,要不然,那么多扬州瘦马又是给什么人准备的?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优质的女性资源,是被中上层垄断的,自从南宋的时候开始,官府不再明面上鼓励寡妇再嫁,反而因为理学的兴起开始鼓励寡妇守节,以至于又有一部分丧夫却其实还年轻的寡妇不能再嫁,底层的平民只能面对娶不上老婆的现实。

  不过,以前的时候,这部分人总归数量不多,甚至还会有一些畸形的关系能够满足他们的一部分需求,比如说典妻之类的。但是如今,女性在有了经济自主权之后,她们就开始拒绝各种在她们看来难以接受的婚姻关系了。以前立女户的条件是很苛刻的,但是如今,女性有钱了,她们更情愿单身女性之间报团取暖立女户,也不愿意再结婚。上层倒是不担心,但是下层一些原本条件够得上结婚的男性就发现自己也娶不上合适的媳妇了。

  即便现在没有针对这种事情的理论,但是,单身男性的数量多了,也难免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只是,这些年朝廷收到的赋税水涨船高,人头税其实也增长了不少,毕竟,这年头又没有什么靠得住的节育手段,晚上的油灯蜡烛也不足以支撑起长时间的夜生活,夫妻两个躺在一起,除了滚床单也没太多别的事情,以前之所以显得许多穷人家没几个孩子,是因为生下来养不活,直接就将刚出生的孩子溺死或者是抛弃。而现在能养活了,这些原本可能被溺死在便盆,冻死在婴儿塔之类地方的孩子自然也就活下来了。

  所以,叫徒景辰下令不许女性做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官员上下嘴皮子一翻,觉得他们一说,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更多的问题,这些人是不会管的,他们典型的就是只管杀,不管埋,还自以为自己为民qinging,英明得不得了。

  见徒景辰镇定了下来,太上皇有些嫌弃地说道“都当祖父的人了,还这般沉不住气,什么都听那些臣子的怎么行,你难道就没自个主意了?而且啊,这事,你不觉得,去问问你妹妹,问问你女儿,更靠谱吗?她们才是当事人呢!”

  “皇兄,你这是糊涂了!这些年来,那些丫头们给朝廷做了多少贡献,人家是卸磨杀驴,你这边磨还没卸呢,就被人胁迫得想要杀驴了,似你这般,那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做事?”风瑜说话是半点也不客气,“再说了,民间那些娶不上媳妇的,完全可以让他们yiin嘛!”

  徒景辰被风瑜这理所当然的语气给惊呆了“yiin?”

  风瑜点了点头,说道“皇兄,虽说这些年因为良种的培育还有新鲜作物的引入,朝廷算是不缺粮了,市面上一石米现在不过就是半两银子左右就能买到,这也开始吸引下面的百姓更多地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桑麻之类,如今年景好,朝廷储备也比较充足,但是,大齐这么大,年年都会遇上天灾,不过如今都是小范围的,朝廷赈济也及时,没有搞出什么乱子,但若是什么时候出现了大范围的天灾呢?那又该如何?”

  徒景辰有些无奈“朕知道你说得对,可是,这往哪儿yiin呢?”

  “往西北,往辽东,哪里不行呢?”风瑜直接说道,“这些地方原本边患严重,也是因为汉人数量太少,那边素来不服王化,正好yiin实边,开发那里,让汉人与他们通婚,如此可以将那里彻底纳入到朝廷的控制之下!”

  徒景辰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风瑜说到这里之后,徒景辰就来了兴趣,其实不仅是北边,南边也是一样啊!如今南安郡王那边与茜香国等南方小国沆瀣一气,朝廷几乎无法插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安郡王在南方那边几乎如同土皇帝一般,还得极力安抚,免得南方生乱。若是能yiin实边,朝廷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往那里掺沙子。

  尤其,比起跟北方胡人里的妇人通婚,茜香国那边总归算是大齐的藩属国,而且茜香国号称是女国,国内女子数量也比较多,甚至一度是女子主政为王,因此,大齐百姓大概更喜欢娶茜香国的女子。

  这般一想,徒景辰自觉豁然开朗,他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次却是多谢皇妹了,等回头此事成了,朕定然重重酬谢!”

  “免了,这种事情说出去,又有人要叽叽歪歪,说什么牡鸡司晨,皇兄你别把我卖了就成!”风瑜轻笑一声,说道,“不过,皇兄你没先找你女儿,要知道,这会儿外头可是已经快要闹翻天了!”

  徒景辰一愣,他知道,风瑜在他哪里从来不会虚言恐吓,既然她这么说,只怕外头的确已经闹起来了。

  徒景辰有些疑惑,毕竟,在他看来,可卿是一个只知道低头做事,除了为自个手底下那些女孩子争取,从来不会多说什么的人,怎么她那边就闹腾起来了呢?

  等着风瑜出了门,徒景辰立马找来了锦衣卫统领“今儿个外头到底出了什么事?”

  如今的锦衣卫统领叫做丁湛,这位家里是世袭的锦衣卫千户,后来在徒景辰那里露了脸,又立下了不少功劳,做了北镇抚司的都指挥使,算作是徒景辰身边的近臣。丁湛也一向忠心,做事也极为妥当,徒景辰一问,便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当下就禀报道“今儿一早,便有许多人在街头、路口、酒楼、茶楼之类的地方,散发了一篇文章,文章署名潇湘散人,将之前朝堂上说的关于女子的那些话都辩驳了一遍,听说好几位老大人看了之后,气得捶胸顿足,还有气病了的。因为这篇文章,京城如今物议纷纷,大家都在询问,这潇湘散人是谁呢?”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纸展平递了上去。,,

第246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17

  不仅是丰国公主府在大肆传播黛玉的文章,各家有儿女在丰国公主那边的权贵也在传播,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家当年送女儿过去,可见他们其实还是比较开明的,真要是那等食古不化,一心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家,也不会允许女儿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你自个不吃饭,你也不能砸别人的锅啊!许多人家,儿子不成器,只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女儿若是能有出息,起码还能拉拨儿子一把,至于嫁不嫁人又如何,女生外向,嫁出去之后,就要惦记着自家丈夫子女,不从娘家扒拉好处给夫家就不错了,能指望她们提携娘家什么?就如同元春,说是西宁郡王妃,实际上荣国府大房不需要西宁郡王府的助力,一房却也没真的沾上什么光。

  所以,对于许多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人家来说,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能有出息就行,总能给家里争取一些时间,如今好不容易家里有了起色,就因为一帮酸儒在那里大放厥词,结果他们就要放弃如今的大好局势吗?因此,这些人家还有也有心叫家里的女孩子出头的人家都开始行动了起来,他们不光帮着传播,还自个找了人在外头抨击那些文官。

  不过是几日的时间,京城甚至整个直隶地区的舆论都开始沸腾起来,朝堂上更是重灾区,天天有人在朝堂上打嘴仗。这也让徒景辰比较头大,开始抱怨起前朝那位开国皇帝来,要知道,在前朝之前,不是每一天都必须上朝的,一般五日才有一次常朝,十日一次大朝,假期也非常多,不用天天在朝堂上听朝臣打嘴仗,若是光听人打嘴仗也就算了,当个热闹也行,问题是,大家说完一段,就会来一句“还请圣上圣裁!”

  圣裁个鬼啊,朕一点也不想来做这个裁判好不好!徒景辰真的很烦这种事情,他继位以来,一直都很顺利,谁能想到,自个都这个年纪了,居然还遇上这等类似于新旧党争的情况了!好在还没严重到那个份上,因此,徒景辰暂时也只能是和稀泥!要不然他能怎么办呢?他这边要是旗帜鲜明站在那些贵族这边,文人那边天天叽叽歪歪,那也受不了啊!但要是真站在那些文官那边,那国库就要受不了了。

  琢磨了一下之后,徒景辰忽然想到办法了!说白了,大家之所以在这种事情上掺杂不清,无非就是没有别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徒景辰干脆利索地将甩出了一个问题那个,朕瞧着如今大家伙日子都过得挺不错,朕琢磨着,前些年诸位在国库或多或少都借了些银子,如今也该还了吧!有了这笔钱,朕也可以在民生上投入更多,比如说,修建常平仓,储存更多的粮食,用于应对将来可能的天灾。另外就是,朕还打算促成yiin,不像是之前yiin全靠强制,如今就是朝廷花钱,让百姓yiin,方向就是西北、东北还有南方那边,只要百姓肯yiin,朝廷负责护送,还给一笔安家银子,到了地头就分地,官府再提供一笔无息贷款,让他们可以迅速安顿下来。

  徒景辰这话一说,许多人就不吭声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欠钱不还,那哪怕是倾家荡产,卖儿鬻女,债主也是会逼着对方还的,但是,对于中上层来说,情况就没这么简单了,大家都是要脸的人,若是借给阶级地位相当的人,你好意思没事就上门要债吗?何况,这回还不是借的什么亲朋同僚,而是借的国库。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国库充盈,所以,上头谁也没想起来这事,下面的人自然是心安理得,毕竟,朝廷的钱,不借白不借啊!哪知道,就因为两伙人在朝堂上吵架,圣上听得心烦,居然就准备要债了呢?

  别以为借钱的多半是勋贵,其实文官借的也不少。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家资丰厚的,官场上迎来送往,哪一样不需要钱财,除非你就打算咸鱼摆烂一辈子,否则的话,光是靠着俸禄,是很难过上体面的官员生活的。毕竟,你当了官,将老家的父母亲人接过来不为过吧,纳两房小妾不为过吧,每顿饭多加两个菜不为过吧,人口多了,扩建一下房子不为过吧……这些看着不多,加起来就很可观,又不是什么职位都能贪赃枉法,另外就是各种人生大事、人情往来,这些都是花钱的大头。有的时候,一个钱财不凑手,只能想办法去借,毕竟,很多时候,面子比天大,你要是不花这个钱,影响的就是你的名声,别人要说你不孝不慈,那还能如何,问亲朋好友借,人家借不借是一回事,借多少又是另一回事,那么最简单的,也就是向朝廷借,毕竟,朝廷有钱,也不会天天追着你要债。一开始还有人想着,有钱了我就还,但是一看,其他借了的人都没还,我就还了,那我不是傻子吗?

  也亏得这些年朝廷岁入颇丰,也没遇上什么花大钱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就朝廷这些官员借钱的数额和频率,但凡有点什么大事,朝廷都要拿不出钱来了。

  这会儿徒景辰也就是说了一句还钱,其实也没想到这事会有多大,等到他找来了户部的人,让他们统计一下,国库这些年到底借出去了多少钱,户部那边一帮人花费了两天时间才算是将帐给盘出来了,最后得出的数字叫一群人都难以置信。

  这几十年来,国库足足借出去了三千多万两银子,这里头,多的借了大几十万,少的也有只借了几百上千两的,这种有的是真的遇上了急事,不得不借,有的完全是随大流,身边的人都借了,你不借,就显得不合群,因此,借个几百两银子意思一下,将来要还了,随便就能拿出来。

  徒景辰一开始以为也就是几百万两银子的事情,这点钱财对徒景辰来说算不得什么,这些年来内帑入账还是很丰厚的,他自个随随便便都能拿个几百万两银子出来,结果,几千万两,这都是朝廷一年多的税赋了,一想到这么多银子借出去了,徒景辰觉得自己心肝都疼了起来。

  不光是徒景辰心肝疼,那些借了钱的官员一个个回去之后,也觉得心肝疼啊!原本大家都要忘了这回事了,结果圣上突然提起来,大家就不能装傻了。

  对于那些只借了几百上千两银子的人家来说,还上这么一笔钱,并不会伤筋动骨,还就还了,但是对于那些借得比较多的人来说,这就很坑了,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啊,至于说变卖产业什么的,那些产业都是下蛋的金鸡,谁舍得就这么卖了啊!何况,仓促出手,也卖不出好价钱,那可就亏大了!

  也有人家家里一直准备着这么一笔钱,就等着朝廷什么时候要账,好还回去,比如说荣国府。

  荣国府借的钱其实是真的有了年头了,最开始还是贾源在的时候,那会儿为了安置一些受伤残疾的亲兵,贾源求了当时的aizong皇帝,借了一笔钱,买了不少地,将那些伤残的亲兵部下给安置了,其实这算是为朝廷花的钱,毕竟,伤残的人都是为了大齐而受伤残疾的。只是那些年连年战乱,朝廷手里也没有太多钱财,要是开了这个头,朝廷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所以,aizong皇帝那时候跟手下那些亲信约定,他会拿出一些土地,由这些亲信将领自个安置那些伤残的士卒。说白了,其实就是皇帝耍无赖,空手套白狼,一笔钱都没出,给了这些亲信部将许多田庄,名义上是这些亲信部将借了皇帝的钱买下来的。

  那会儿,大家也没想过要还的事情,起码aizong皇帝在世的时候,没这回事,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aizong皇帝认这事,不代表下面的皇帝还认,反正你当初是签了借条的,甭管你到底有没有拿到这笔钱,但是户部留了你的借条,你就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