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04章

作者:墨尔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BG同人

  要不是杜甫写这些乱七八糟的诗,他也不至于被武则天厌恶。

  李旦: "杜甫他不恨你,他从头到尾都很尊敬你,还想让你变成尧舜一样的君主啊。除了杜甫之外,还有多少人在为你奔波,你看不见吗?你怎么能怨他呢?"

  李隆基不肯认错:"他本来就不应该恨,安史之乱又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他应该去恨安禄山。”

  李旦叹息道:"你享受的时候,说天下是自己一个人的,儿媳妇都想抢。

  当出了错的时候,就说责任不在你一人,这天下哪里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

  李隆基哑口无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天幕下,年轻的杜甫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李隆基恨死了。

  他唰地一下站起身来,紧接着扭头看向范阳的方向:“算算时间,还有十年,安禄山要造反了。"

  高适也激动地站起身来:“之前放长恨歌的时候,虽然里面说是渔阳颦鼓动地来,但我一直猜是范阳,果不其然,真的是安禄山!"

  “安禄山凶狠残暴,习性难改,狼子野心,天下共诛之!”

  “在下要去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你们要和我一同去吗?”

  杜甫从安史之乱中看到了百姓的痛苦,而高适不一样。

  高适就是河北人,河北的寒门太难出头了,这是一场旧势力的洗牌。高适敏锐地从安史之乱中看到了升官发达的机会。

  乱世出英雄!

  杜甫蠢

  欲动,无比德保家卫国,身上的少年意气都要消出来了:"好,我和你同去。我有一把旧剑,如果不杀人,那就要生锈了。"

  其实在原本的世界线里,杜甫展试不第,也给哥舒翰写诗,想去投奔他。

  李白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将来还会参加永王的叛乱。

  他也很喜欢哥舒翰。

  眼下大唐即将大乱,李白丢下酒杯,含笑说道:“别忘了我啊,我也去。哥舒翰可是卫青白起那样的将领。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惊慌失措,仓皇逃窜。

  他儿子唐肃宗觉得一味逃不是好办法,如果安禄山做大,他们一定会被绞杀,所以干脆发动了皇室父慈子孝的传统艺能。

  他自立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杜甫把家人安排在陕西避难,孤身一人北上去投奔新上任的皇帝唐肃宗。

  途中,他被叛军抓到押送到长安。

  同样被抓的还有王维等人,王维官位大,名气高,叛军管得很严。杜甫官位小,名气低,所以看管不严,一个没注意,杜甫就溜出来了。

  他这一次简直是命悬一线,可他还是没忘了自己爱国的梦想,他还是想报效唐肃宗。】

  题目中出现新的画面,杜甫的演员已经是中老年了,每个皱纹都刻着岁月的气息。

  他再次告别家人,孤身北上。他穷得连马车都坐不起,穿着布衣麻鞋,拄着拐杖北上。

  沿途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杜甫不敢走大路,生怕再次被叛军抓到,下一次可未必有逃出来的好运气了。

  他在乡间小路穿行,饿了就吃果子,渴了就喝山泉水,上演

  古代版荒野求生。

  这样一个病弱的老人本应该死在路上,结果像是老天在帮他,他穿越了层层火线,来到了唐肃宗面前。

  杜甫的草鞋都烂了,衣着褴褛,胳膊肘都露出来了。他可以逃跑避难,可偏偏置生死于不顾,只是为了心中报国的梦想。

  他感动了唐肃宗,也感动了很多看天幕的观众。

  白居易等杜甫的粉丝深深破防了,眼眶含泪。

  更何况,这还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古青青选的是后人花了无数精力拍的影视作品。

  杜甫这个人脱离了古籍,真正地活过来,而且活在他们面前。

  白居易仰着头,努力不眨眼,防止眼泪落下来。

  他忍不住在心中为偶像大喊:“别去啊,杜工部,那不是你想要的皇帝,那不是你想要的大唐啊!”

  刘阿斗向来泪点低,直接哭出来了:"相父,杜甫跟你好像啊。"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刘阿斗表示招架不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摇着羽扇,深深记下了杜甫的名字:"倘若我们生在同时,应该能把酒言欢。"

  【唐肃宗深受触动,安排他做了左拾遗。这个官职虽然小,但是可以给皇帝提建议,拾遗补缺嘛。

  但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谏官往往没有好下场。毕竟普通人都不喜欢听坏话,更不用说皇帝了。

  杜甫天天满满负能量,这谁受得了?

  杜甫曾经在长安当了十年的落魄考生,在这之中,交了个朋友房琯。

  唐肃宗急于平定叛乱,让他带四万兵打仗,结果大败而归。

  唐肃宗非常生气,要处置房琯。

  杜甫觉得这不是房琯的问题,唐肃宗的问题更大。让文官打仗,这不是笑话吗?

  明明是大唐,但唐肃宗已经有了大宋的风采。

  唐肃宗很生气,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把杜甫贬去华州当小官。

  杜甫好不容易到了天堂,结果又下了地狱。他不得不前往华州上任。

  当时将领郭子仪等人连连受挫,不得不大抓壮丁。

  他开始以诗写史,以沿途的见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有学者给杜甫写了挽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用笔写满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天幕直接放了一首其中的《石壕吏》。

  清代诗人袁枚望着天幕,越读越冷,浑身发凉。

  这首诗可泣鬼神啊!

  他忍不住回到书房,写了一首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石壕村里流的泪,可比唐玄宗和杨贵妃哭得多!

  武则天瞳孔地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女人刚生了孩子,连完好的裙子都没有。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人都上战场了。老婆婆为了媳妇不被抓,主动要去军营。

  贫穷,女性,战乱……这是绝对的悲剧。武则天同为女性,更能体会其中的窘迫。

  杜甫没有写这一家人的未来是什么,老婆婆还会回来吗?老翁下一次会被抓走吗?他们一家人能活下来吗?

  武则天心中悲愤,下意识想责怪谁,又找不到人。

  官吏也是听上级的话,上级也是为了平定战乱,好像没有什么错的人。

  啊不对,有错的人。

  武则天眼中闪过寒光:“来人啊,把李隆基给朕叫来。”

  如果李隆基不发癫,世间怎么会多这么多惨剧?

  武则天心想,朕治不了未来的李隆基,还治不了这个小版的吗?她不能把火憋在心里,她要抽死他!

  “对了,郭子仪怎么听着这么耳熟?”武则天若有所思,很快想了起来。

  她之前下诏,创办武举,郭子仪脱颖而出,不过目前只是个芝麻小官。

  武则天心想,郭子仪居然能够青史留名,看来是位英雄,得把他召回来。

  李世民被太医掐人中,然后灌药,刚刚醒过来。

  长孙皇后不让他看天幕,他却执意要看。

  脸色苍白的李世民摆手:“有什么不能看的,就是要以史为鉴,不,以未来为鉴。”

  他一想到唐玄宗就生气,一想到唐肃宗就觉得高兴,看来大唐还是出了猛男啊。

  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其实不希望毒水继续蔓延。但是唐肃宗反的是唐玄宗,那无所谓了。

  李隆基杀儿子,又抢儿媳妇,简直五毒俱全,活该去死。

  他支持唐肃宗搞玄武门之变!

  结果便看到了《石壕吏》。

  他瞠目结舌:“有吏夜捉人?连老翁都要抓,最后连老妪都被带走了?”

  “唐肃宗就是这么平定安史之乱的?!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

  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匆匆忙忙上战场,哪里经过什么训练,不过是送死去了。

  紧接着便听天幕说道:【郭子仪是著名的大唐军神,可以说他是挽救大唐的一号功臣,怎么在《石壕吏》里面活得像个反派?

  其实不然,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锅。758年,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攻打安庆绪,胜利的曙光就在面前。结果叛军的援军来了。

  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皇室不再相信武将,转而相信更加柔弱的宦官。

  唐肃宗担心郭子仪功劳太大,所以不让他当将领,让宦官鱼朝恩独揽大权。唐肃宗太喜欢玩微操了。

  结果唐军大败。

  唐肃宗一看要完,连忙重新启用郭子仪,可是唐军受损太重了,不负之前的风光,只能大抓壮丁。

  于是便酿成了《石壕吏》的苦果。】

  唐太宗李世民:“……”

  “让宦官掌兵权?简直世所罕见,滑天下之大稽。”

  唐太宗李世民恍然大悟:"朕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唐朝晚年宦官势力会那么强,原来出在唐玄宗和唐肃宗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