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06章

作者:墨尔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BG同人

  杜甫声音艰涩:“原来如此,那你师傅呢?”

  女子低着头,情绪不佳:"师傅已经仙去了。"

  他愣了愣,怅然不已,随后挥毫如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像是在怀念公孙大娘,又像是在怀念年轻的自己,又像是在怀念盛世大唐。

  【公孙大娘也是一位很传奇的人。

  据说,杜甫看了之后五十年念念不忘。书法家张旭看了剑舞之后顿悟,画家吴道子看完之后自己的技艺也突破了。

  她的舞蹈好像有什么神奇buff。

  她还是某款游戏公孙离的原型。据后人考证,公孙大娘应该死于安史之乱中。】

  天幕下,在安史之乱还没发生的世界中。

  女弟子叽叽喳喳:“这杜甫真会写诗啊,一舞动四方。师傅你也留名青史了,真好啊。”

  公孙大娘看着看着,眼前浮现水雾。

  无数人想看自己的舞蹈,观众如山。她当然没有注意过席间有一个小孩记下了自己的舞蹈。

  那孩子在五十年后,还念念不忘,用笔为自己传出千年的名声。

  女弟子望着满屏的“阿离”,满脑门问号,正想发问,结果便听见旁边传来微弱的抽泣声。

  “师傅,你哭什么?”

  公孙大娘眼眶微红:"我在那个时候都是埋讲十里的人了。他还记得我的名字的人了,他还记得我的名字。”可先跟好文

  尽在晋江文学城

  能有杜甫这样一个粉丝,是多少舞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很多人以为杜甫只会写现实主义的诗歌,实则不然,他浪漫起来不要命。

  这篇诗文堪称华丽,程度堪比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无数人惊艳不已,又心里难过。感慨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小时候意气风发的杜甫去看公孙大娘跳舞,五十年过去了,杜甫老了,公孙大娘也没了。

  武则天看得更为长远。

  武则天闭上眼睛,心神触动:“怪不得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从杜甫一个人,能看大唐的兴衰史。”

  “连公孙大娘这样的宫廷舞女都死于战乱之中,普通百姓还有什么活路呢?”

  年少的李隆基被她叫来身边,战战兢兢地服侍着,余光扫过旁边的藤条。他之前来的时候,武则天手边还没有这个藤条,现在却有了。

  这是为谁准备的,答案呼之欲出。

  李隆基连忙说道:"可能是公孙大娘时运不济,所以才沦落至此,天幕不是说了吗?郭子仪拯救了大唐,百姓过得惨了点,但也不会很差。”

  “等到唐军光复中原,一切都会回归本来的模样。”

  谁知紧接着,便听见天幕接下来的话,所有人的面色都变了。

  【在这之后,杜甫又辗转来到江南,遇见了大唐当红明星李龟年。

  李龟年曾经多风光,连王维都要给他写《相思》,现在却落魄不已,朝不保夕,无比怀念曾经的宫廷生活。

  杜甫又写下了那一首:“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很多后人以为这首诗是浪漫的诗,经常用来示爱,其实内核是毫无疑问的悲剧。

  公孙大娘和李龟年一样,都在乱世挣扎。】

  【有人说,杜甫很惨,其

  实惨的人多了,只是杜甫更值得被铭记。

  曾经生活优渥的宫廷乐师和舞师都落魄至此,普通百姓更不用说了。

  据记载,当时户部统计了全国人口,大唐监世的时候是五千多万,经过安史之乱只剩下一千多万。

  总共打了八年,减少了三千万人,人口大概减少了四分之三。*

  安史之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无数百姓的悲剧。】

  武则天瞠目结舌,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口少了三,三千万?”

  “李隆基,这就是你说的不惨?”

  李隆基也哑口无言,没什么比人口更直观的数字了。一下子减少四分之三,这也太恐怖了。

  在此之前,安史之乱只是个冰冷的名词,现在所有人才知道背后是血淋淋的内战。

  武则天站起身来,拿起了藤条,如果不发泄,她担心自己会被气坏。

  李隆基,你该死啊!

  唐太宗李世民在听唐肃宗奇葩操作的时候,努力告诫自己不要生气,气坏身来无人替。

  他以为自己已经把最艰难的时候熬过了。

  谁曾想,接下来天幕就披露了人口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怔怔地望着天幕:"朕偶尔有疏忽,但几十年来也算兢兢业业,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人口一直在增长。"

  “他这是一下子把大唐打回到开国的时候啊。”

  “什么贞观之治,什么开元盛世,好像都是一场镜花水月、无边幻梦。”

  他御驾亲征,扩大疆土,颁布政策,鼓励生育,一刻也不敢放松。

  谁曾想,一场安史之乱,不仅败光了李隆基的功绩,还把自己的功绩也败完了。

  他曾经觉得隋文帝杨坚生的儿子特别败家,结果他的子孙后代一点不差。

  李世民恍惚地想————败家子啊!

  他不像武则天一样幸运,能靠打李隆基来发泄心中的怒火。结果就是,满腔无名之火憋在心头,烧灼着五脏六腑。

  “陛下!陛下!”长孙皇后眼睁睁看着李世民摇摇欲坠,昏了过去。

  他深受消渴症的折磨,耳朵聋了,手拿不动笔,是个残废的老人。

  杜甫写下了那一首《登高》。

  重九时节,杜甫写下了九重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几乎没有之一。

  无数人称它为古今七律第一。

  一经展示,无数人望之惊艳,但也迷惑不解。

  刘阿斗左看右看也找不到那么多悲痛在哪里,扭头看着诸葛亮,好奇地问:"明明都是在写景色,哪里有九重悲,相父你知道在哪儿吗?”

  诸葛亮对于七言律诗不太了解,毕竟这是后世发扬光大的,不过技巧只是外在,美是相通的。刚启蒙的孩子看到诗歌也会觉得美。

  诸葛亮若有所思:“那臣就献丑了。”

  “第一悲萧瑟之秋,第二悲他乡作客……第八杯抱病登台,第九杯多病缠身。”

  刘阿斗吸了吸凉气,无数心绪盘旋在心头,口拙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出来,化为一句:"——厉害!”

  果然是诗圣,能把无数心绪都塞进一首诗里,简直是炫技之作。

  刘阿斗想到此,又微微叹息:"相父,他厉害是厉害,可是他的诗太苦了,朕看着心里堵堵的,还是《长恨歌》,《滕王阁序》这些文章看着舒服,没那么苦兮兮的。"

  “相父,你喜欢杜甫吗?”

  刘阿斗平时也不爱看圣贤的文章。

  诸葛亮闻言,微微颔首:“诗要字字写,也要字字读。杜甫的诗字字带泪,句句泣血。陛下你不喜欢也正常。对你来说有些不合时宜。”

  刘阿斗被保护得很好,没怎么见过民生疾苦,还保留着那一份天真,很难喜欢看杜甫的文章。

  只有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才能真正欣赏。

  诸葛亮闭上眼睛,刘备,关羽,张飞……无数朋友都离他远去,只剩下自己还在坚守。

  他渴望的北伐希望渺茫。前些日子,他看见鬓边又生了很多白发。

  他也有九重悲啊,杜甫是翻版的自己啊!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只有了解诗歌的人才知道这首诗

  歌到底有多厉害。

  唐代诗人张籍最喜欢这首诗了,看到天幕盘点这首诗之后,激动得忘乎所以。

  他痴迷地望着天幕:“杜工部,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你这样的文采呀?”

  他像是想到什么,掏出随身携带的蜂蜜,拿着小勺,挖了一口往嘴里送。

  朋友本来还没当回事,结果看着蜂蜜好像与众不同,好奇地说:“这是哪里产的蜂蜜啊?怎么还有这么多结晶,很好吃吗?我也要买一点。”

  “不是结晶。”唐代诗人张籍摇摇头。

  “那是什么东西?”朋友疑惑不已。

  唐代诗人张籍左看右看,见四周没人,跟做贼一样地说道:“这上面是纸灰。”

  朋友瞠目结舌:“啊?你吃这些东西做什么?”

  唐代诗人张籍笑着说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纸灰,这是杜工部的纸灰烧成的。

  这东西进了肺腑之后,我的肺腑就被他的诗给洗过了,就能沾上他的文采了,说不定马上也要写出《登高》一样的诗文呢。”

  朋友:“……”

  唐代诗人张籍贼眉鼠眼地说:“单吃的话吃不下去,韵嗓子,得配蜂蜜吃,一次能吃一大勺。

  我一天吃三勺,定时定量。这是我的独门秘技,别人我不告诉他,你千万别跟别人说。”

  朋友:“……”

  谢谢,没人会想学的。

  朋友觉得太离谱了,结果没过多久,张籍就写出来了:"恨不相逢未嫁时。"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