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48章

作者:墨尔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BG同人

  崇祯沉默良久,最终在王承恩期待的目光中,将绳子放下,长长叹了口气: “希望天幕的指引没有错。"

  崇祯带人去见了闯王李自成。

  其实闯王李自成跟黄巢有点像,手下基本上都是流民,野心也没那么大。同时,他也很忌惮北京城的守卫。瓦剌军围困北京城的时候,于谦带人守卫,挽救了整个大明。

  大明有没有可能再来一个于谦?

  而且现在天幕出现了,李自成得知自己的起义会失败、所谓的清朝会建立,满腔的怒火就对着异族发去了。

  他李自成打老朱家,那是内斗,蛮夷插什么脚啊?!总而言之,李自成想求和的心情比历史上还要迫切。崇祯和李自成谈判跌跌撞撞,他们的手下还起了好几次冲突,但最终还是谈妥了。

  李自成退回西北,去解决关外的异族。

  回到皇宫之后,崇祯望着太子朱慈娘,悠悠叹息: “朕封了这个新“黄巢”为王,谁知道他会不会生乱?"

  崇祯皇帝长得温文尔雅,太子朱慈娘长得更是非常貌美,据记载: “履云冠,风姿龙采,纤好白皙,见者疑为神仙。"

  朱慈娘: "父皇,封总比不封好。"封起码还有一线生机,不封直接亡国。崇祯叹息道: "你说得也是。"至于死后该怎么去见太.祖,他就偷偷以发覆面吧。

第93章 后续加新视频太原公子

  古青青:【黄巢以光速打下了广州,心想,要不扎根广州做个土皇帝?可是黄巢是北方人,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手下很多北方士兵都染上瘟疫了。

  而且经过这次大战,黄巢摸透了唐军的底细,感觉唐军也不咋样。他黄巢要把格局打开,不要局限在广州,而是放眼整个天下!

  他于是发布北伐檄文,带着几十万大军,挥师北上,剑指长安。

  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军队所向披靡。

  不久,黄巢大军来到潼关,这是皇城长安最后一道生命线。

  黄巢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两天就攻破长安。

  唐僖宗集团这才慌了,没想到这粗鄙不堪的盐贩子居然这么能打!他们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想要求和,还要封黄巢为节度使。

  可是黄巢表示:曾经的我,你看不起;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都打到长安了,还当什么节度使啊,当皇帝不是更香吗?唐僖宗不得不跟曾经的唐玄宗一样偷偷逃离长安,前往四川。

  黄巢入驻长安,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黄巢擦干净剑上的血,抬头望着战火纷飞的长安。

  他曾经在长安多次落榜,失意多年。谁能想到,曾经如同丧家之犬的他,只用了几年,就成为长安之主?

  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大唐,犹如菊花,凛然盛放。而腐败的唐王朝向百花遇霜,凋零残破。

  与此同时,天幕放了他的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一出,无数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首诗是如此的豪迈,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拔。

  秦朝大泽乡,陈涉毫不掩饰地赞叹:“今日方知菊花诗还能这么写。那后世的豪放派诗词,再怎么豪迈也比不过这首诗啊。这股王霸之气叫什么来着?"

  很多豪放派诗人,描写的是心境的豁达,是对理想的追求。黄巢的诗词早虽然不算华丽,技巧不算高明,但格局未免太大。

  陈涉只觉心情激荡,想要找一个词来形容这首诗。

  不久,他脑海中灵光乍现,胸中豪迈之气凝为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朱元璋拍着大腿,不停叫好:“这黄巢残暴,但是打得好啊,就该把这腐臭的朝廷打穿,打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元璋出身很低,所以很欣赏和自己类似的农民军领袖。比如刘邦,又比如黄巢。没人比他更清楚,农民军领袖有多难做了。

  他激动之余,吩咐道:“来人啊,拿支笔来,朕要写诗了。”

  朱元璋提笔写了一首《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老四,你看咱写得咋样?"

  朱棣刚刚当上储君,此时正春风得意。他接过纸张,陷入沉默,不久后方才说道:“父皇,你这写的跟他太像了,不是抄袭吗?"

  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一模一样。

  朱元璋眉头一拧:“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算抄袭呢,借鉴,只是借鉴罢了。你别提这些有的没的,你说写得好不好就行了。"

  朱棣挠了挠脸,想违心地夸赞,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父皇,你知不知道有一个人叫做东施?"

  朱元璋面色瞬间黑如锅底:“咱看你是皮痒痒了,想让咱给你松一松。”朱棣:"……"早死的大哥啊,父皇的储君是真不好当啊!

  唐僖宗位面,唐僖宗本人得知未来皇城会破之后,慌不择路,连忙开始思考逃跑路线。不行,他得赶紧逃啊,不然黄巢就要打进来了!

  那些世家大族,比如崔家,卢家的人,他们倒不是很慌。

  崔家的家主安抚家中子弟:“你们慌个什么劲,那安禄山打进长安的时候,还不是对我们崔家有礼有节?只要那黄巢不是莽夫,就没什么大事。"

  俗话说,世家有钱,有粮,有人,连皇上都忌惮和尊重世家。

  黄巢打进长安,手下又没有能人,还不是得来拉拢他们?

  崔家的子弟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开始思考出路:“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向叛军投诚,风险很大。"

  崔家家主:“如今有了神仙的预知之术,这倒不是难题。你们不用管,我自有打算。”

  他心想,在安史之乱中,大唐气数未尽。唐玄宗打回来之后,投降安禄山的大臣反而被处死。

  可是现在天幕都说了,大唐要亡了,气运已经不在大唐了,必须得去投奔正确的明主,方能让家族继续繁荣昌盛。

  至于投降好像不忠诚——呵呵,司马家造反才有晋朝,杨家造反才有隋朝,李家造反才有唐朝。谁能算得上忠诚?

  在世家眼里,尤其是在崔家和卢家这样的大族眼里,李唐家族是他们的合伙人,而非主人。自然没有忠诚可言。

  所谓家国,不过是先谋家,再顾国。

  比如,唐文宗曾经想跟崔卢两家联姻,结果被拒绝,崩溃不已:“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而且晚唐国力衰微,主少国疑,唐僖宗不像唐太宗,他对世家的掌控力太差了。世家给个面子,叫唐僖宗一声陛下。不给面子,就能让他入土。

  很多世家的家主跟崔家家主一样,开始思考如何放下成见、投资黄巢这个盐贩子。可是紧接着,天幕说的话让他们面色一变。

  古青青:【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说:“朕与士大夫共天下。”那在宋朝之前,隋唐时期,皇帝与谁共天下?答案是世家。

  这些盘踞在华夏大地上六百多年的世家,他们自己就是土皇帝,所以不在乎谁是皇帝。在黄巢起兵的时候,他们一点不慌。

  只有舔好世家,才能坐稳皇位。连石勒这种杀人如麻的人,都发布诏令:"不得侮易衣冠华族,还给世家大族办君子营。

  他们心想,黄巢应该也差不多吧。

  可黄巢表示他们太天真了。

  在晚唐,世家豪族多盘踞在长安和洛阳。黄巢攻占这两京之后,磨刀霍霍。他一点儿都不想舔世家。而是把这些世家看作ATM机,一缺钱了就去抢狗大户。

  世家豪族被杀了一大半。

  皇上都要讨好的五姓七望,却多被黄巢灭了满门。

  这些让小镇做题家考不上的人,都直面了他的怒火。

  晚唐有一位著名诗人韦庄为黄巢写了长诗,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天幕话

  音落下,大唐的世家子弟深深被冒犯了,又气又怒。

  崔家家主咬牙切齿,摔碎了茶具:“竖子尔敢!这黄巢颅内有疾否?”连天子都对崔家礼遇有加,黄巢凭什么敢动崔家?

  崔家子弟压下心中的惊恐:“家族莫气,黄巢到底是乡野之间的卑贱之人,眼界自然狭隘。什么小镇做题家

  的怒火呀,真是笑掉大牙,不就是落榜吗?至于吗?!"

  他越说声音越低,显然也知道自己的道理不正。

  世家子弟出路太多,可是科举是普通人唯一体面的出路,黄巢为什么不在乎?

  如果他是黄巢,可能也要说一句。挡路者,死。

  大唐名相张九龄声色复杂,心中暗道:“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文如其人。”他以为黄巢顶多打到长安,结果他不仅打到了,还把世家大族杀光了。

  这股疯劲,冠绝古今,令无数英雄豪杰侧目。

  ——

  唐太宗李世民扫了一眼手下的文武百官。

  果不其然,很多官员都气炸了,双手止不住地颤抖。要不是唐太宗还在这里,他们估计要当场开骂。

  这些簪缨氏族的子弟在黄巢手下居然像牛马一样被杀。

  黄巢真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

  唐太宗李世民却唇角微微上扬,随后又压抑住笑意,一副不动声色的模样。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李世民还挺欣赏黄巢这股疯劲。

  他上位之后,跟世家也起了不少冲突,受了很多气。要是在战场上,他能快意恩仇,大动屠刀。但为了国家安定,他没办法像黄巢一样肆意妄为。

  他为什么不动世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才。

  世家垄断了知识,垄断了人才。唐太宗大兴科举,可是贞观一朝,真正靠科举走出来的平民子弟不过马周一人。大唐的科举表面鲜花着锦,背后不过是.……

  和世家作对,等于无人可用。

  所以他才捏着鼻子,继续跟世家共天下。

  他想报的仇,黄巢替他报了。

  如果这黄巢不是大唐的掘墓人,他真想给他点个赞。唐太宗李世民笑完之后,收回思绪,陷入沉思。

  黄巢的做法也给了他一点启示。世家的实

  力没他想象的那么强大,或许可以学一点黄巢的疯劲。

  古青青:【农民起义有它的局限性,朱元璋成功了,黄巢却没有。不久后,唐军打回来了,黄巢被杀。

  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结束了。

  唐僖宗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当时很多官员的女性家眷被黄巢的军队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