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50章

作者:墨尔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BG同人

  扶苏果断认错:"……父皇,是孩儿无能。"

  汉高祖刘邦看了一眼太子刘盈,失望地摇摇头。

  这儿子是他打天下之前生的,却没能帮他造反。以前觉得刘盈无功无过,现在跟李世民一比,实在有点拿不出手。

  他恨铁不成钢:“你

  要是能有他半成功力,朕打天下都没那么难。”

  刘盈:"……"

  别卷了,别卷了。

  朱棣察觉到朱元璋的眼神,有些如芒在背,赶在他开口之前回怼道:“父皇,你登基的时候,儿臣才八岁,有心无力。"

  朱元璋想起这茬,这才重重哼了一声,收回挑剔的目光。

  他转而说道:“这天幕说的轻飘飘的,实际上,咱翻过史书,在那隋朝末年造反可难得很。突厥大军虎视眈眈,反王贼心不死,朝廷昏君当道。堪称死局啊。

  可是他二十岁就打下来了天下。你二十岁在做什么。"

  朱棣:"……他二十岁刚娶媳妇,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李世民成了很多皇帝嘴里“别人家的孩子”,李渊也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可李渊一点都不高兴,骂道:“能不能别胡说了?世民确实帮了我许多,但是他不过是我手下的将领。合格的君主,才不亲自上战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懂不懂?"

  事实上,李渊心安理得地享受儿女们为他打下来的天下,感觉他们的功劳都是自己的。李渊也瞧不起泥腿子。拜托,他李渊可是贵族,刘邦和朱元璋这种开国君主就是臭要饭的!

  他曾经说:"前代的帝王,多起于微贱,比如那汉高祖就是草莽中的草莽,居然要自己上战场跟人搏斗,简直脏了手。

  我出身簪缨世家,无数英雄豪杰向我涌来,为我出力,我根本用不着亲自下场。

  我的功劳太大了,恐怕比那汉高祖还能流芳百世。"

  正当李渊辩解什么君主之道的时候,天幕接着说道。【李渊是大唐的开国君主,但是很多人把他开除了开国君主籍。

  比如,狄仁杰认为李世民才是开国君主,曾经跟太后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

  李渊:"……"

第95章 十八岁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什么?

  李渊面色不好。自从天幕出现在大唐之后,他特别希望神仙能够肯定他的功绩。最好再批判一下那不肖子孙的暴虐行为,为自己这个被半圈禁的太上皇平反。

  可谁知道,他迎来的不是鲜花和赞美,而是赤.裸裸地忽视。还不等他发作,身旁的妃子就立刻生气地说:“这狄仁杰是什么东西,也敢妄议上皇?”

  紧接着,天幕道出了狄仁杰的身份。【狄仁杰是大唐宰相,在他眼里,大唐的开国皇帝才不是唐高祖李渊,而是李世民。】

  李渊:"呵呵……"

  他安慰自己没关系,唐朝宰相自然畏惧儿子的威严,所以非常谄媚。宋朝,明朝应该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他的功绩可不亚于汉高祖刘邦呢。

  紧接着天幕继续说道:【很多宋朝和明朝人也不觉得他是开国皇帝。比如朱元璋就觉得李渊的天下是靠儿子打的。

  元末明初文人黄哲:“唐宗开国任房乔。”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写:“李世民,十八岁,举义兴兵。扶立起,老令公,大唐高祖。据长安,平祸乱,济世安民。"

  在很多人眼里,唐朝的开国皇帝实则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所谓的玄武门之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渊眼前有些眩晕,双手止不住地颤抖,双腿失去力气,整个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摔倒在地上

  旁边的妃子惊恐不已:“来人啊,快叫太医!”

  李渊心中咆哮,这不孝子在未来的评价怎么会这么高?!他这个父亲,在他面前竟如影子一样,黯淡无光!

  他是个很好面子的人,不然也不会说出“朕会比汉高祖还要流芳百世”。

  天幕的话,简直杀人诛心。

  他推开身旁的妃子,吼道:“打仗的时候,我虽然在后方,但是智谋在握,谋定天下。怎么被说得一文不值?"

  天幕仿佛听到了他的话,继续说道:【其实唐高祖李渊也没那么垃圾,文治武功也能达到及格线。那他为什么这么没存在感呢?

  因为人比人气死人,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些同行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都是能骑马打天下的人。

  而且,李渊还挺会拖后腿。造反途中,李渊大军碰上了隋朝名将宋老生。久攻不下,李渊就不想打了。还是李世民在他帐前哭了一晚,还权衡利弊,这才让李渊坚持下来。

  后来称帝之后,北边的突厥虎视眈眈,李渊很害怕,居然想向南逃。还是李世民劝他,现在把领土让给异族人,以后回来可就难了。李渊这才没有跑。

  伟人只给李渊五个字“遇事无断制”。

  李渊这个人优柔寡断,他的魄力好像在决定造反的那一刻就用完了。

  更绝的是,他在大方向上拿不准主意,打辅助打的也不行。

  李世民在外征战的时候,经常收不到粮草,不得不就地征粮:“师有经年之举,食无盈月之储"

  李世民手下的人,心想既然不给粮,那我们就自己囤田吧。结果李渊那边并不同意:“以为烦扰,不许”。

  后勤一片混乱。

  如果不是儿□秀,李渊恐怕早就跟窦建德李密等十八路反王一样泯然于众人。可能这就是父凭子女贵吧。】

  这一席话,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任何一个爱面子的人都接受不了,这样被公开处刑。李渊:"……

  "上皇,你怎么了,上皇,你醒醒啊!"妃子眼睁睁地看着李渊晕了过去。

  隋炀帝的位面,隋炀帝杨广面如冰霜,遥望着太原的方向。

  不久前,他接到了表兄李渊造反的消息,心中又怨又恨。人人都要反他,连李渊都不例外,枉费他对他的信任。

  他生气之余,很快冷静下来,表兄手下的叛军不多,和朝廷相比,犹如螳臂当车。等他处理完棘手的盗贼,就会把矛头指向唐军。

  可谁能想到,天幕出现在大隋,剧透了隋朝之后的唐朝。

  那唐军居然夺走了隋之神器!

  一时间,朝廷人心尽失,百姓议论纷纷,无数人向唐军投诚。

  隋炀帝杨广一脚踹翻了旁边的太监,疑神疑鬼:"你是不是要去投唐军。"

  太监头摇得像拨浪鼓,哭着说道:“陛下,老奴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怎么会去投降叛军。”

  隋炀帝杨广又看向其他的随侍,双目赤红:“那你们呢?说话呀,

  都给我说话呀!”

  太监和宫女们吓得跪伏在地,连忙表示不敢。

  忠心的大臣连忙说:“陛下,莫要动怒,为今之计,还是安抚好唐军才是。既然那李世民如此有用,就招揽他吧。"

  隋炀帝杨广见过李世民,对他的印象就是个小屁孩,谁能想到未来竟有这般造化?隋炀帝杨广:“是你疯了,还是朕疯了。他执意要反,又怎会归顺?”大臣重重叹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如果天幕能早来十年,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没有造反的土壤,朝廷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与此同时,太原,年轻版本的李渊望

  着李世民,笑容非常灿烂。

  李渊现在根基尚浅,野心不大,自信心尚未膨胀。得知儿子居然让他坐上了皇位,他心情自然很好。

  能当上皇帝,是多少人求不来的福气啊!至于吃的是软饭,他不介意,别人想吃还吃不到呢。

  李渊:“那算命先生说,我儿乃济世安民之才,果不其然,一语成谶。到时候若能再见他,在下一定要重重赏他。"

  李世民虽然已经十八岁,但已经觉醒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帮助父兄改朝换代。

  他如今手下收了房玄龄等人才,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明面上的首领是李渊,背地的首领其实是李世民。

  他面对父亲的称赞,矜持地说:“孩儿也没有想到计划会如此顺利。”两人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李建成有些看不过去,阴阳怪气道:“耶耶,世民以后真厉害啊,您都被忽视了。”

  按照宗法,第二任皇帝应该是李建成,结果变成李世民。

  所有人都很疑惑,思来想去,想出了几种可能。

  李建成早夭,然后兄终弟及。其实李渊的三子李元霸十六岁的时候,也因病去世。老天要收谁,谁也挡不住。

  或者是,李建成跟杨勇一样不得李渊喜欢,然后被废掉了,之后李世民上位。至于什么兄弟相残,他们没敢往这方面想。

  李建成这些天心情很不好,谁错失了皇位,心情能好?他深深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为了重夺皇位,他天天刷李渊的好感,勤于正事,不近女色。除此之外,还给李世民上眼药。他一

  定要保重身体,并且刷爆父亲的好感度,牢牢坐稳太子的位置,不然都对不起天幕。然而李渊非常得意:“这不好吗?他正是吾家麒麟子!”他可比隋文帝会生儿子多了。房玄龄看明白了李建成的小心机,心中膈应。他是李世民的嫡系,自然要为李世民图谋。他今晚,一定要劝一劝李世民,学习杨广去争宠。

  李世民却被天幕吸引走了心神,心中暗道:“这玄武门之变说的到底是什么?都听到好几次了。"

  天幕仿佛听见了李世民的疑问,继续往下说:【李渊称帝之后,天下还没有平定下来,各路反王还在横行霸道。

  李世民去打了几次重要的仗,俘虏了许多反王,天下这才平定。

  李渊不知道该给李世民封什么,儿子已经封无可封了。他于是绞尽脑汁,给他编造了一个全新的位置——天策上将。

  李世民的天策府有房谋杜断,威望很重,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想来投奔他。李世民是二子,他的大哥是李建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储君自然是李建成。李建成很忌惮这个弟弟。弟弟这么能打,万一哪天造反怎么办?

  他手下可没有这么多惊才绝艳的人才。

  李建成跟四弟李元吉关系很好。他们不觉得是自己贪生怕死,反而觉得喜欢打仗的李世民太会出风头了。

  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去整李世民。李元吉请李世民来喝酒。李世民喝完之后,腹中绞痛,还吐了血。

  房玄龄吓死了,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不然迟早会死。

  但李世民说:“他是我大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防着他就行,不要如此刀戈相向。”

  可是李元吉又派人买通李渊的嫔妃吹枕头风,让高祖不再信任李世民。

  高祖李渊也觉得儿子手下人才太多了,现在不用儿子打仗,要这么多人才做什么?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他于是下令驱逐房玄龄和杜如晦。

  李元吉不仅想驱逐谋士,还看上了李世民的武将。当时正逢突厥进犯,李元吉要带着尉迟恭和秦

  叔宝去打仗,还要带走秦王府的兵马。

  如果没了兵,那么李世民的秦王府就再也没有防御能力了。李渊好像下定决心要冷一冷李世民,让他看清自己的位置,所以同意了。】

  天幕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