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382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反正这里原本也就是被他送给天师道,用来拉拢他们的地方。

  现在从天师道变成了乔琰在北面,实在不行他也可以安慰自己,其中的区别并不大。

  庞羲继续说道:“粮食这种东西,可以不必带去,但是一定要给出个有诚意的数量。”

  长安的朝廷先前还与刘焉这边做过粮食的生意,可见在关中田屯能够自给自足之前,为了确保作为都城的长安能招纳来更多的民众,也为了有足够的出兵存粮,粮食还是很重要的。

  这个赔偿对于已经在益州做了几年州牧的刘焉来说,同样是给得出来的。

  毕竟他都已经“富裕”到能给自己打造这么多天子车驾了,粮食自然不在话下。

  庞羲说:“此外的话,我想君侯可能需要送一些特殊的东西。”

  刘焉问道:“何为特殊的东西?”

  总不能是把益州境内的啮铁兽之类的东西送去长安当做奇珍吧?

  若是让乔琰听到刘焉的这个算盘,说不定还会真觉得可行。

  不过此时的庞羲只是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是,而是另外一件君侯能给出,也切中那位乔并州喜好的东西。”

  “敢问君侯,益州何以能够维系着这样高的农耕产量?”

  刘焉想都不想地答道:“自然是因为此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他话说到一半又停了下来。

  这个原因倒是没说错,可他总不能把益州本身给拱手让人,那么庞羲的意思就显然不是自然的因素。

  刘焉心中一转,问道:“你是说都江堰?”

  “不错。”庞羲回道:“我听闻乔并州早在前两年就在并州凉州境内开凿水渠,引水浇灌,说是为了规避大旱之年的影响。您还记不记得,昔年孝灵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为了维系都江堰的运作,在此地设立了都水椽和都水长来维护使用。”

  “身在此地的十年之间,这些人与其下属累积了丰富的堰首维护经验和洪道修建的本事。只是分出一半来送给那乔并州,对您来说没有损失,若传扬出去还是个贤名。”

  刘焉的目光一亮。

  庞羲所提的这个送礼,听起来还真不像是在讨好于人,反而是他这位益州牧对长安朝廷所统辖的北面领地民生的关照,且绝不会被乔琰所拒绝。

  他给庞羲所任命的职位是议郎,真是一点都没有安排错!

  庞羲又道:“另外的条件我看您还是在等到抵达汉中后,在庆功宴上谈吧。”

  他们对乔琰的行军布阵能力都有了一种过于轻视的错误判断,谁又能保证其他的送礼就能送到对方的心坎上去?

  还不如在已经拿出了几样实际的“犒军礼”之后,剩下的让乔琰自己来提。

  刘焉认同庞羲的这个判断,在带上了筑造堤堰人手随行后,本着为自己安全考虑的目的,他又招募来了不少益州境内的善战好手。

  因这些人大多未曾被他给委派官职,在衣着和名声上也就相对来说要显得不起眼一些。

  除了一个人。

  此人名为甘宁。

  这家伙早年间在家乡巴郡招募了一群游侠少年,佩铃插羽,锦帆系舟,号为锦帆贼。

  巴郡的官员中若是有对其礼待的,他就为其赴汤蹈火,要是礼节不够的,他就抢夺对方的财货。

  若是放在别的地方,甘宁这样的存在早就该当被治罪了。

  偏偏他所处的正是个足够混乱的时候,秩序这种东西只能够用于约束弱者,而无法对他造成什么限制。

  甚至在他研读了诸子百家之说,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时候,还能跑来当蜀郡的计掾。

  巧得很,成都就在蜀郡。

  刘焉自己也喜好华服,也喜欢仪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甘宁的爱好相仿,加之他在甘宁申请来做计掾的时候直接答应了下来,导致甘宁对刘焉的印象更好。

  在听闻刘焉有意延请他作为此番随行的扈从,希望他能协助保卫他的安全后,甘宁一口应允。

  因他这气度看起来着实不像是个寻常的护卫,刘焉想了想,干脆让他担任起了此番随行的护卫统领。

  甘宁也乐得坐在这个听起来更像重责的位置上。

  只是在临出发前,他不忘跟刘焉商量道,比起武将,因他现在“改邪归正”了,更想往文官的方向发展,所以他还是比较想要蜀郡丞的位置。1

  刘焉很认真地端详了一下眼前这位壮士的脸色。

  明明他这行动间的姿态,就差没将“轻侠意气”四个字写在脸上,但这个想当蜀郡丞来处理公务的想法,居然不像是在说笑。

  可大概是从乔琰这边得到的刺激太大了,刘焉在听到甘宁这个志愿后也并未做出什么异常的反应,而是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愿。

  不过在行到汉中地界后,刘焉又有点后悔把甘宁给带上作为护卫了。

  众所周知,甘宁是个喜欢排场和华服的场面人。

  又众所周知的是,乔琰在征讨凉州的时候得到了一批大宛宝马,除却大部分放在了吕布的麾下,以及养在白道川上配种之外,其他的好马是给手下将领都分发了一匹的。

  褚燕甚至是最早得到大宛宝马的武将之一。

  刘焉与其扈从抵达之际,看到的就是那骑着大宛宝马的褚燕,与身后从赵云那里借调来的精锐骑兵一并前来迎接。

  甘宁眼见这等风光景象,大概是为了表达欣赏赞美之心,于是——

  他吹了个口哨。

  刘焉好不容易让自己维持住的淡定赴会姿态差点没当场破功。

  褚燕也因这个动静,一眼就从人群中看到了这个肆无忌惮的家伙。

  虽然对方没跟他早两年间做锦帆贼的时候一样“负毦带铃”,而是体体面面地穿着益州州府部从的衣服,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褚燕觉得对方的来历脾性可能跟自己有点相似。

  这么一来,他看向刘焉的眼神就有点古怪了。

  为防止这位特殊的随从引发什么变故,褚燕在问到了甘宁的姓名和来历后,将其汇报到了乔琰这里。

  “甘宁?”

  乔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脸上一闪而过了一抹玩味,却很快压在了寻常的神情之下。

  “无妨,他掀不起什么风浪,先去会一会这位刘益州吧。”

  光和七年,乔琰曾经用州牧封建论对刘焉提出过一顿劈头盖脸的斥责,但彼时的乔琰并没有和刘焉见过面,在随后刘焉任职益州牧后,他们更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算起来,这还是乔琰第一次见到刘焉。

  这位敢提出重启州牧制度的汉室宗亲,即便在此刻面临的是乔琰大军压境的威胁,也显然不会表现出什么露怯的姿态。

  不过刘焉此刻心中的复杂情绪,就难以一言而蔽之了。

  因乔琰的大司马官职在他的大将军之上,故而当这场在南郑举办的庆功宴开启的时候,乃是乔琰坐在主座,而刘焉坐在下首的位置。

  昔年听闻乔琰的鼎中观策论之际,刘焉还跟董扶调侃过一句“小儿无知”。

  董扶虽然回了一句“此非池中物”,刘焉还是将她当做一个孩子来看待。

  但如今八年过去,当年的孩子都已经快要比他的身量还高了,在她甩开斗篷于上首落座的时候,又分明是睥睨天下的枭雄气概。

  哪怕乔琰的神情中并未透露出咄咄逼人的姿态,也并不影响刘焉在她随手端起酒杯的动作中,心中骤然一紧。

  理论上来说他前来此地是安全的,但也难保她就不会做出摔杯为号的举动。

  这座南郑城上下,原本属于张鲁的部从都已经彻底消失无踪了,只剩下了乔琰的从属。

  纵然有甘宁在侧,大概也拦不住她真要杀人时候的避无可避。

  但刘焉只是听到乔琰说道:“大将军此来辛苦,听闻自大将军入益州以来,兴农事修水利开民教,与南蛮互通往来,多收容北来逃民,此可谓善举多矣。唯独为米贼所蒙蔽,令其作乱汉中。”

  “因自巴郡出兵汉中不易,天子感念大将军之劳苦,令我自北而来取贼人之首,方有今日与大将军会面于此。有幸得见大汉股肱之臣,当浮一大白。”

  见乔琰旋即朝着他举了举杯,刘焉虽然怎么听她的话怎么觉得有点别扭,还是下意识地将手中的酒杯给举了起来。

  他身后站着的甘宁很是努力地才忍住了自己想要发笑的冲动。

  乔琰这句话乍听起来是对刘焉的赞扬,说起了他在巴蜀的功绩,而后便说他最多就是有个被张鲁所蒙蔽的问题。

  又因为从巴郡进攻汉中不易,所以她从长安来打。

  可到底是从长安打汉中艰难,还是从巴郡打汉中艰难,作为巴郡人士的甘宁绝不会不知道。

  这话一说,便成了对刘焉统兵能力的质疑。

  最后的那句“大汉股肱之臣”听起来就更滑稽了。

  好在甘宁还记得刘焉现在是他的雇主,论起恩义,刘焉对他也不差,并未在此时笑场出来。

  他仅仅是在心中将乔琰的这番开场白给记了下来,想着他研读诸子想做个文化人虽有一阵子了,要达到乔琰这种挖苦话随心所欲的地步,大概还有不小的差距。

  乔琰眼尾的余光正好瞥到了甘宁朝着她看来的敬佩目光,没太想明白这位水性极佳的江表虎臣之一,到底这会儿在敬佩些什么玩意。

  她岔开的思绪也只是一瞬而已,转头就听刘焉在收拾好了心情后回道:“大司马此行才叫辛苦,此番会猎竟叫您麾下忙碌了全程,我心中着实过意不去。”

  若要刘焉说实话,他这不能叫过意不去,应该叫遭受惊吓暂时缓不过来。

  但乔琰方才那话阴阳怪气归阴阳怪气,对他没有杀意的态度还是很明显的。

  觉得自己得算死里逃生的刘焉非常上道地接上了先前与下属商定的“犒军”说法。

  他说:“诚如大司马方才所说,我自巴郡往北过米仓山大青山掌控汉中不易,恐为贼人所趁,天子而今坐镇关中,何妨同据汉中?”

  听他这话,乔琰神情未有波澜。

  即便刘焉不说这句将汉中还于中央的话,她此行狩猎益州既有所得,也绝不会将此地还给对方。

  这话说了等于白说。

  刘焉又道:“大司马麾下兵卒行军过秦岭,多有磋磨劳累,既是为益州平叛,行军之军粮自然该当由我来出,何敢让朝廷垫付。”

  这话……倒是有些诚心。

  不过眼下对乔琰来说的用处也不大。

  在刘焉前来汉中赴约之前,她已经先一步让徐庶和荀攸配合,对汉中平原四县的府库进行了校对。

  此地被称为“西北江南”当真是有其道理的。

  汉中平原的历年收成,在此地囤积起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值。

  更何况,张鲁的天师道也叫做五斗米教,入教就要缴纳五斗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存粮来源。

  但因乔琰有这个自信将关中这片沃土发展起来,故而比起将汉中存粮往关中运输,在路上又要出现一笔不小的损耗,她更倾向于将此地发展成一个中转粮仓,用于后续的南州作战计划。

  但等到那个时候,这笔数目应当已经变得越发惊人,有没有刘焉的这笔补给差别不大,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让她有点意外的是刘焉说出的第三个犒军之物。

  也不知道是谁给刘焉提出的建议,他居然在此时提到了有兴修维护水利工程经验的好手。

  但他既然提到了民生,就别怪她顺着这个话题狮子大开口了。

上一篇:我的皇帝堂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