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谋士 第398章

作者:千里江风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基建 BG同人

  更麻烦的是,为了宣告自己绝不接受袁术对自己做出的无妄指责,也为了宣告自己在汝南袁氏中并不逊色于袁术的地位,袁绍在将文丑派遣出去之前还宣告过——

  他对袁基的病故无愧于心,也深表惋惜,更痛心的还是汝南袁氏居然要出现这样兄弟阋墙的情况,所以倘若袁氏先祖对他有所庇佑的话,必定会让他在此战之中得胜。

  但现实是,他非但没有得胜,反而被人阵斩了自己的大将。

  那么他先前的那些宣告,也就变成了个笑话!

  虽然袁绍没有做出什么歇斯底里的暴怒之举,但从下方众位谋士的视角看去,袁绍此刻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按在桌案上的那只手也紧绷着手指,像是想要从前方攥取些什么,极力克制了许久,方才重新舒展开来。

  袁绍已经完全可以想象,这个消息在明日的邺城朝堂上会掀起何种轩然大波。

  那些人又会需要他做出什么样的解释。

  但或许是因为这种极端的危机,反而让他的头脑保持了清醒。

  当他缓缓开口的时候,他说道:“联络陶恭祖南拒孙策,令……令曹孟德出兵,先下颍川后取汝南。”

  袁绍太了解袁术这人是个什么脾性了。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觉得,要让袁术主动和孙策发起联合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他甚至有一种奇怪的直觉,这个结盟孙策的举动会不会根本不是袁术本人来操作的。

  不过现在再去计较这个决定是如何达成的,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他只需要考虑接下来的应变措施。

  袁术刚刚得胜,必定处在得意忘形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只有给他以一记迎头痛击,才能扭转舆论的局面。

  但他话音刚落就听到审配说道:“明公想趁着袁术志得意满之时回以颜色,这个想法是对的,但这个人选不能选择曹操。袁术麾下既然有能想出联盟孙策且说服袁术成功的,必然也会想到明公为了挽回局面而出兵的可能性。曹操一旦调兵,目标就太过醒目了,难免先被敌方所防备。”

  袁绍心中思忖,好像确实是审配所说的这个道理。

  别到时候好好一场反击战,又成了他丢脸面的情况。

  再一想来,在这种时局下他也越发没法保证,曹操到底会不会对他的指令表现出阳奉阴违的态度。

  放在其他时候还不那么要紧,放在眼下,却是贻误战机的大事。

  “正南所说不错。”沮授起身回道:“此时情势危急,与其让曹操来做这个讨伐袁术之人,还不如换一个。我想向明公请战于豫州,再向明公借一个人。”

  “一个人?”

  对于沮授的主动请战,袁绍绝对于喜大于惊。

  沮授确实不能算是个纯粹的谋士,在冀州青州境内的乱象几乎已经完全平定的情况下,他这位骑都尉有这个出兵的条件。

  以沮授的智谋,也当然可以做到随机应变。

  沮授回道:“不错,我只要一个人和一道诏令,其他的部从都不要。”

  这句话比起先前的“借一个人”说法还要让袁绍惊愕。

  可沮授向来不是喜欢开口空谈之人,也不是个张扬的性情,更不会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想法。

  袁绍耐着性子听了下去,便听沮授说道:“请明公在朝会上稳住局面,我带着您的外甥高元才南下——”

  “直接动用陈留高氏的私兵袭击豫州!”

  由沮授联手高干,从陈留以私兵南下!

  这真是好一个大胆的决定,又确实远比由曹操发兵要合适太多。

  袁绍当即准允了沮授的决定,并将沮授所需要的对陈留高氏的拉拢册封诏令和对曹操的调令都交给了他。

  有了这个挽回局面的手段,虽然明知明日的朝会他只怕不会太好过,袁绍的心中郁结之气还是消散开了几分。

  在让下属退下后,他躺在了软塌上,让人给他念那份还没看完的乐平月报。

  想着这一次那杂谈轶事之中总不至于还有借粮的事情,他让人念的便是这个版块,权当做是以一种轻松一些的方式了解敌情。

  然后……

  他就听到了一个冀州元某的励志升迁路。:,w,

第253章 限酒会前

  冀州人元某,在这份乐平月报上的名字不详,于去年十月间来到并州务工。

  他先是效力于并州农具集中生产地,因为出色的计算水平得到了此地管事校尉的认可,便得到了前往乐平科学院进修珠算的资格。

  正逢新帝于长安登基,他便得到了随同灵台丞前往长安,协助灵台修缮工作的资格。

  随后因在灵台表现出众,转入新开的弘文馆中负责文书记录工作。

  在记录弘文馆中往来人士的言谈记录中,他又因记录详实,无有缺漏,得到了乐平侯的高度赞扬,被举荐给弘文馆馆主之一的大鸿胪陈元方作为弟子和助手。

  在得到了这样的擢拔器重后,元某依然踏实诚恳,于苦修进学之余成为了乐平侯训导兖州乔氏的对照案例,被予以未来股肱之臣的评价。

  也不知道这个文稿到底是谁写的,在这篇记叙性文字的最后,还不忘做出了一句补充——

  今天看到或者听到这份乐平月报的你,还可能只是一个前来并州谋生的小小匠人,但这不重要,上到长安朝廷下到并州,都严格遵循着唯才是举的标准,更给人提供着数种进学的途径,所以明天的你,可能就能成为大汉栋梁。

  这可真是好一个励志的典型!

  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黔首到九卿弟子的飞跃!

  但别人听到这个,可能还得感慨一句并州真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连在一个小小的打工地方都能出现这样的人才,袁绍却不会。

  他直接叫停了这个念报的随从,当即从软塌上坐了起来。

  才跟他商讨完豫州战局的那些谋臣也都被他一股脑地叫了回来,连刚准备和高干一道前往陈留的沮授也不例外。

  这些人回返到厅堂上后,就看见袁绍手里抓着一份乐平月报,在屋中来回踱步。

  等到人都来齐了之后,他又来回走动了两趟,摆出了一副遇到格外不能理解之事的表情,又犹豫了片刻,这才将自己手中的乐平月报先朝着沮授递了出去,伸手指向了写着元某人升迁过程的那一页。

  他问道:“公与,要你看来,这个升迁之人是元皓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显然不像是乔琰在用一个并不存在的杂谈来对他表达阴阳怪气,用来说在冀州不能得到重用的人到了并州地界,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翘楚俊才。

  若真是个虚假小故事的话,她就不可能让人在月报之中,将对方拜师陈纪这样的事情都给说了个明白。

  所以现在在长安城中,确实有这样一个元姓的冀州人,也有着在月报中所记载的升迁过程。

  但这个故事如若为真的话,袁绍感觉……自己很难不将其联想到田丰的身上。

  田丰是什么时候前往并州的?去年十月。

  田丰所用的假身份是什么姓氏?姓元。

  那这可真是太巧了啊!

  袁绍绝不愿意相信,在并州随便抓出个乡野村夫来,都能有轻易高升,甚至拜师于大儒的本事。

  最大的可能,还是他原本就有这样的本事,只不过是在之前先做出了藏拙而已。

  而这个人,还真有极大的可能,就是田丰!

  见沮授已经将那份月报递交到了下一个人的手中,脸上也流露出了几分思忖之色,袁绍开口说道:“这报上还说,这位出身冀州的元某人年纪在四十岁上下,所以年纪的长幼并不影响做出一番事业。四十岁,这是不是也是田元皓的年纪?”

  袁绍一边说,一边觉得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

  他可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被他以为是在并州偷师被人发现的田丰,并没有像他所猜测的那样落到性命不保的地步,恰恰相反,他如同这月报中所写的那样,一步步地升到了弘文馆中得力助手,大儒陈纪的学生这样的位置。

  那么想来他得到了乔琰青眼的说法,大概率也是个事实。

  这天下怎么会有这么滑稽的事情?

  亏他昨日还在跟下属说,安排田丰去并州探查的事情,是他做出的一个错误判断。

  即便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田丰已经遭遇不测,袁绍也必定会善待他的家人。

  结果田丰还给他的结果,是他已经快一步步混出长安官员身份了。

  袁绍额角的青筋跳了跳,就听到沮授回道:“这听起来确实像是元皓。”

  能对上的消息并不只有一处,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巧合。

  “不过……”沮授话锋一转,说道:“明公且先不要这么着急。”

  沮授将袁绍的表情看得清楚,也大概能猜到袁绍此刻心中所想。

  他无外乎便是觉得,田丰在半年内都没有一条消息传回,反而让自己成为了并州的励志典范,必定是背叛了他。

  但要沮授说来并不像。

  他说道:“明公想想,倘若田元皓当真抱着投效并州一去不回的想法,他是不是应当让您觉得他死了才对?以他这河北名士的身份,大可直接寻找乔烨舒告知姓名,另改换一个身份出谋献策,而不是变成什么并州励志的典范人物,甚至被您以这样的方式获知。”

  袁绍迟疑着点了点头。

  这话说得不错,若是没有了出自冀州的消息和这个元的姓氏,袁绍都不会这么快意识到那是田丰。

  沮授又道:“再倘若田丰已经投敌,为自己身在冀州的家人考虑,他会不会让明公这样轻易地猜到他的身份,又会不会让自己以这般高调的方式出现在乐平月报?”

  好像不会。

  他若真要这么做的话,大可以等到乔琰进攻邺城得手之后,再有一出风光返乡的举动。

  而不是让自己现在就暴露在袁绍跟前。

  因沮授将月报已传递到了许攸的手上,许攸便也在此时开了口:“我同意公与的看法,这条月报上的消息,非但不是田元皓背叛明公的证据,很可能是他在给明公发出信息。”

  袁绍奇道:“此话怎讲?”

  许攸回他:“明公您想,田元皓来到并州的时候,乔烨舒已经对外宣告,要以刘虞为当朝天子,未过多久,便出现了公孙瓒击败刘伯安于滨海道、乔烨舒将刘伯安接回关中的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并州的大多机密之物必定要向关中转移,难免出现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元皓这个外人,到底是在并州能获知的东西更多,还是在关中能获知的东西更多?”

  要是田丰身在此地的话,大概都要给许攸连说几句道谢了。

  他就是一路被人推动到这个位置上来的,又哪里是因为出于这种考虑,才将目光转向了长安。

  他甚至觉得自己是走了背运。

  但袁绍这会儿先后听了沮授和许攸的判断,已将先前被人所背叛的怒火收敛起来了不少,示意许攸接着说下去。

  许攸说道:“在乔烨舒这边的人看来,这个冀州出身的元某,有一定的学识但不多,胜在踏实苦干。又恰逢长安朝廷确实缺人,就正好将他给提拔了上来。却殊不知,在他们觉得要通过夸赞此人以示千金买骨的同时,他们的不少秘密也将暴露在元皓的面前了。”

  袁绍拧了拧眉头,“若按你所说,为何田元皓时至今日也未曾将一点消息送回冀州?”

  这是半年!不是半个月!

  以田丰的智谋,袁绍不信他在此之前想不出一个报信的手段。

  许攸道:“这或许正是元皓的聪明所在了。既然已经到了高位上,便不必舍本逐末,冒着暴露身份的可能,将一些我们也能以其他途径获知的东西送回来,还不如从未做出过什么越界的举动,让长安城中无人想到他是明公的人。但他也不能真在明公这里就是个死人了,还是该当给出个信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