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阳燎原
在?朱棣惶恐的眼神中,朱元璋轻轻拍了拍他抓着皇帝“龙爪”的手,安抚道?:“老四莫怕,这事儿?我?心里?有数,回头就和你分说分说。”
朱棣:啊?啊!啊?!父皇竟然知道?!
朱棣整个心都乱了。
赵匡胤听说南宋对金摇尾乞怜的事儿?,竟然能追责追到自己?的身上,顿时也坐直了身体。他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可?想起天幕说明朝时,有条有紊,分析得颇有见地,这时当然不敢轻视。
更何?况,当初讲大明时,赵匡胤就盼着天幕能讲讲他的大宋,如今总算是?要到自己?最关心的部分了。
至于像明朝皇帝一样,被?骂个狗血喷头什么的,赵匡胤也想通了:一顿骂换一次改变国运的指点,不要太值!
【本期开篇时,便已经说过,宋这个朝代,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弱和受气包的形象,北宋被?辽压着打,还得给辽送钱,南宋被?金压着打,也得给金送钱,大家觉得宋朝很怂,一直在?送,所以颇为?看不起。】
【普通人的大致印象是?没有错的,但宋朝的弱势,宋朝外交上的低声?下气,各种送钱,并非因为?宋朝没有会领兵打仗的人,、。宋朝的太*祖赵匡胤自己?是?行伍出身,虽得位有些不正,但个人能力是?没问题的,一样带兵出身的李世民和朱元璋,一个打得各方势力臣服,一个创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都可?以感受到他们铁骨铮铮的硬气和强势,他们那?种的气质沁润到了自己?的王朝中。赵匡胤可?能比不得二人厉害,但也不会输得太远,否则以五代十国的乱象不至于结束得那?么快。】
【一样是?太*祖是?马背上的能人,为?何?宋的气质虚弱?也并非完全是?由?赵光义起的头,而是?从赵匡胤就开始了。赵匡胤以‘陈桥驿兵变’上位,‘黄袍加身’的戏码,千年后看依旧觉得假的很,可?当事人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赵匡胤后来?‘杯酒释兵权’夺各将领兵权。其实赵匡胤这出发点没问题,唐的灭亡,主要问题就是?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强,各地起兵造反时,中央难以应付,导致大唐的百年基业也没了。赵匡胤表面是?为?了防止手下人学自己?上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想修正唐王朝的错误,避免宋重?蹈覆辙。】
虽然自从听到大明这个后世朝代的事,李世民就知道?唐肯定灭了,但此时听到天幕如此切实地说起唐灭亡的原因,李世民还是?觉得心口痛得很。
大唐盛世虽依旧被?千年后的后人赞颂,可?一想到自己?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基业,还是?会消失,李世民心中滋味十分复杂。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点头,虽然天幕说他“假的很”令他面皮发麻,但天幕说他削减兵权一事,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天幕也说他目的没问题,难道?是?操作有问题?
想到这里?,赵匡胤忙竖起了耳朵,甚至拿起笔,蘸了蘸墨水,准备将天幕所说的都记下来?。
【将兵权收归中央,本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可?兵权收归了,兵还在?,以前是?各人养各人的兵,压力分摊出去还好,现在?收归中央了,压力就给到中央了。可?中央还不太好精兵,因为?宋朝周围强敌环伺,不靠着庞大的军队支撑着,做皇帝的都觉得底气不足。】
第84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19)
说起藩镇割据, 嬴政和刘彻都觉得这很熟悉啊,地方势力?过强,导致中央权力?无法归拢, 中央压不住地方的时候, 可不就要天下大乱了?
嬴政是想到了周天子后, 各诸侯国的分崩离析, 打成了一锅粥,以至于几百年后,他好?不容易将中原大地统一了起来,六国还各种不服, 各诸侯还想杀回来, 所以他才一心想要将各国之间的差异消除,这样隔阂消失了, 才能维持安定统一。
看来这个问题,不仅他没解决, 后世的王朝也依旧带有这样的问题。嬴政再次极度渴望长寿,渴望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 去实现宏图伟业。
刘彻也想到了秦始皇的一系列举措,想到了自己的推恩令, 看来地方势力?与?豪强, 在千百年后, 依旧是江山之祸啊!
朱元璋感觉面皮有点?发紧,此时他突然悟到了,其实各朝皇帝都在努力?完成大一统,这大一统不仅是国土上的大一统, 也是各种权力?的大一统。他自己看上去?是想要加强皇帝手中的权力?,可分封藩王属实是一步臭棋, 属于是贻害无穷的。
在借着朱祁镇的皮囊坐皇位时,朱元璋也晓得了,老四朱棣为了削藩,也费了不小的力?气,还因此被人骂得位不正?。他那时回顾老四做的那些事,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当?爹的给他拖后腿了,若是没有藩王之类的问题,朱棣还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其他事情?上,大明也会因此更加强盛的。
或许是自家丑娃自己爱,朱元璋突然觉得,若是他没弄那么?多有的没的,不搞什么?藩王海禁户籍之类的,老四这个明太宗,说不定会不逊于唐太宗呢!
【赵匡胤上位后,改革唐朝兵制的想法是没错的,军权收归中央是时代发展所趋,只?可惜宋朝进行了一次错误的试验,导致问题向一个方向发展了。说起宋朝的问题,大多人立马就?会反应过来:冗官冗兵。这个总结很精辟,冗便是太多,太臃肿的意思,当?官的和?当?兵的都太多了,花费就?多了,也就?有了冗费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致使宋朝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说到冗官,这就?让主?播想起了,因为掉进宋朝官制这个天坑的日夜,简直是最?惨无人道的折磨。不说咱们这些后人,恐怕宋朝的皇帝和?当?官的都没有搞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官,哪些官管哪些事,哪里出了问题谁负责之类的。而?冗官的目的就?是分权,宋朝官职多的原因,就?是一个事会分成好?几个人管,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官职,这些事还分为长长久久的事和?临时有的项目。】
【说到这里,就?用咱们的老熟人、北宋文学家、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的头衔,来给大家感受一下:‘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国柱、太原郡开国公、佐理功臣’,这是王安石在同一时期身上的头衔和?职位,若说是因为王安石过于能干,皇帝给他的活儿超级加倍了,所以官儿也超级加倍,还能理解。可是宋朝上下几乎都是这德性?,仿佛身上没三五个头衔官职,都不好?意思见同僚似的。这么?一串儿头衔,主?播觉得,相声界的贯口?来挑战都得担心影响到职业生涯。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咱们不怀疑他能不能分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可能保证朝中其他人都记得住?都分得清?】
赵匡胤有点?怀疑人生:啊……这……我真有设立那么?多官职吗?有让一个人担任那么?多职务吗?
嬴政第一次感到困惑:那些官职,看名字看不出他们是做什么?的。
刘彻倒是有些了解:这法子,跟我那分封制有些血脉相连啊,都是将东西越切越细,越切越细,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就?少啦!只?是分封制用在权贵身上,当?然是权贵人越多分的越少,可官职不可这般干吧?
李世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若身上有三五个官衔职位,就?得拿三五份俸禄,天幕所说的这位,怕是要拿七份?
李世民想到这里,忍不住“嘶——”了一声,要养这么?多官,可是不小的负担啊!
朱元璋笑道:“宋虽弱,却但确实做了不少尝试与?创新,与?元的新制以及大明朝廷的建立,提供了不少的经验。”
赵匡胤有些懵懵的,因为唐那样一个强盛的王朝,也因各地节度使的不安分,导致分崩离析,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创立宋朝时,他一心想要避免唐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忌惮武将的同时,也十分害怕权力?集中在一人一处,因而?一直在分权。
只?是,后世子孙会将他弄到这种地步,也是他没想到的。
【王安石的头衔与?职位,还只?是宋朝冗官一个小小的角度。宋开国时,赵匡胤便改革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下沉到了普通百姓之中。科举制从隋创立起,经过了唐的发展,到了宋又进一步完善,参与?考试者,不论贫富,都可参与?,而?且还十分抑制权贵子弟舞弊,采取了糊名制和?誊抄法。如此一来,科举取士取了不少民间学子,自然要给这些辛辛苦苦考出来的人一个前途,于是当?官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科举和?后续的官员考核制度不完善,以种萝卜为例,取得萝卜有些良莠不齐,但需要都安排位置,萝卜坑不够了,就?得多挖几个,或者几个萝卜塞一个坑,可有了坑的萝卜,虽然会挪坑,但没有适当?地剔除掉长得不好?的,甚至发烂还影响其他萝卜的萝卜,这种地之人要管的萝卜地可不就?越来越大,而?且要用的肥也越来越多?】
再次听到科举之法,嬴政依旧十分心动,明朝那一期讲的是考试范围,他还有些犹豫。这次听到宋科举取士竟可以不论贫富,让嬴政思路更加打开了。他一心想统一小篆为大秦统一文字,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毕竟各国都以自己的文化传承为荣,并不稀奇。但若以科考为途径,规定小篆为科考唯一用字,从取小吏开始,想必无数人愿意学用小吏,同时也能选出一批能干小吏出来!
刘彻亦有些心动,宋朝因唐亡于藩镇割据而?不断分权,他是理解的,但汉的阴影不仅在各地王室子孙,也在朝中的外戚。自吕氏一族后,汉对皇后娘家都十分防备,若引入其他势力?,又担心是驱狼吞虎,虎未死又有狼患。倒是这科举制,引进来的人,通过考教学识取人,便保证了有一定能力?,从平民中取优秀士子,身后无家族助力?,用起来也放心,哪怕他为官后再培养自己的势力?,也需要一些时间……
刘彻越想越觉得可行度挺高。
李世民听到糊名制和?誊抄法,忍不住眼前一亮:“这倒是不错的法子!科举之法兴起于隋,本是想用来抑制世家大族,不料却被世家大族利用,通过科举塞了不少人。若是好?好?操作?一番,不愁世家大族这等疾患解决不了!”
李世民不仅想到了要学糊名法和?誊抄法,还想到了要在民间设书?院,帮助出身普通的学子入学。如此一来,朝中官位也不会尽被那些大族子弟占据了。
明的科考随宋元制,朱元璋被骂过规定四书?五经只?用程朱二人版本的事,已经在推行改进了,所以他的注意力?在最?后那段话上:“这天女说话着实风趣,乡下种萝卜确实得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得用大粪浇!哈哈哈……”
朱棣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他知道朱元璋铁定是将那些惹他生气的大臣,想象成了田地里的萝卜,被农民用一瓢一瓢的大粪临头浇下来了,真是恶趣味啊!
玄烨点?头:可不正?是说到了要害处?宋的目的在分权,可如此分也属实过于简单粗暴了。
赵匡胤未曾想到,自己改革科举一事,竟有如此影响,他当?初只?想着分权,便想着要用一些没有根基和?背景的人,想用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子,来冲淡稀释掉许多身后有大家族的人的权力?,不想一下子用力?过猛,导致取士取多了。
“确实需要一个考核办法,将官员中的一些任清除出去?。”赵匡胤记下这一笔。
【而?冗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太*祖就?开始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原因还是和?唐的灭亡以及赵匡胤上位的方式有关——他天然不信任武将。重文除了体现在扩大科举范围,大面积进行文考取士外,还体现在朝中文武大臣的不同待遇上。在宋朝朝廷中,武将会受到压制,缺乏升迁的渠道,文官则不然。而?且军队内部以文官为主?,武将们只?有等到打仗的时候,才有指挥权,至于调兵权、统兵权都不在武将手里。】
【文武相济本是对的,咱们的军中也有政委之类的文官,但是文官干了武官该干的活儿,就?不对了。武将们除了带兵打仗,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将士们平日的训练,提升他们的体力?、如何布阵迎敌、如何行军等等,看过一些军旅剧和?军事题材的节目的都知道,当?兵的平日训练很重要,也很辛苦。就?比如野外拉练这条,武将们身体素质过硬,陪着士兵们在外翻山越岭不难,还能监督他们,文官的身体素质就?做不到。而?另外一些如日常的吃喝住行、医疗、思想建设才适合文官负责。宋朝将武将的权力?压缩到了极致,平时连统兵权都没有,更别说练兵了。哦,你问宋朝大兵们训练怎么?办?没关系啊,用人数堆嘛!于是冗兵冗员的问题也就?出现咯。】
第85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20)
拥有?一支威武雄狮, 是每个帝王的刚需,是稳定江山的基础手段,谁的江山不是靠着军队打下来的呢?
朱元璋是知道朱棣后来建立的明军三大营的, 这样的创举令他?这位老父亲也刮目相看, 因?而对朱棣也寄予厚望。
趁此机会, 朱元璋问:“老四, 你觉得咱们该如何避免走宋的老路?”
朱棣顿时浑身?的皮都绷紧了,这问题有?点像是送命题啊!但他不敢怠慢,道:“儿子?以为,宋的募兵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是应当取代?府兵制, 只是招募了兵员,应当加以操练, 并配以甲胄兵器,成为精兵为上。若一支兵, 能以以一当三,甚至以一当五, 便能省下另外几人的军饷不说,还能省下几幅甲胄兵器。”
朱元璋回忆起正统年间的京师大营中的兵, 确实都训练的不错, 可是从张辅等人口中得知, 太宗时期的三大营更为彪勇强悍,令他?好奇得很。
于是,朱元璋道:“若是我让你从各处军中,调来精壮于一处, 你可能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精兵来?”
朱棣保守地?回道:“若父皇有?此意,儿臣自?然竭尽全力。”
训练精兵不仅需要时间和精力, 钱也是个问题啊!朱棣哪敢一口应承下来。可是他?又不好意思跟皇帝开口要钱。
朱元璋心头掠过一丝失落,这个老四还是守着君臣之礼。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对这些儿子?严苛又疏离的报应了。
朱元璋压下了心中的难受,道:“既如此,回头你写份奏折给我,若你的法子?能行?,我就让户部?给你钱粮。”
在这朱元璋用雷霆般手段削藩的时候,却将军权交予自?己,令朱棣惊喜又担忧,不过想到朱元璋毫不掩饰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意思,朱棣心中的喜意也压过了忐忑,忙跪下道:“是,儿臣领命!”
而嬴政听?到这里,则期望天幕能讲讲如何练兵,那什?么思想建设、野外拉练又是做什?么?嬴政想要海内安定,四方臣服,百战不殆的秦兵还需要更强的实力。
刘彻对这宋的开国太*祖也有?些不屑,“帝王用人,便是用他?们的才能,用文官去管兵权,亏他?想得出?来,还做得出?来。”
他?最钟爱的霍去病,打仗时最爱奇袭,一次性奔袭上百里,杀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是常事。若是让文官来统兵调兵,霍去病还如何奇袭?光是等调兵都能等上好些时候吧?等兵调来了,匈奴人早走了,军情也发?生了变化,还要如何打仗?
李世?民这个会打仗的,对此更是鄙夷。之前天幕还说,这位宋太*祖的带兵打仗之能,虽不及他?与明太*祖,却也差不了太多,可是看他?用文官来管军权一事看,天幕这评价怕是有?失偏颇了。带兵打仗的,能不知道军情紧急时刻,最不能让那些笔杆子?在一旁碎碎叨叨?
李世?民可以想象,统兵权和调兵权都不在将领们手里的时候,打仗会有?多被动,而打仗的人会有?多难受。
玄烨虽理解赵匡胤的动机,却也不赞同他?的做法:“回望历史,武将造反的不少,但外戚、宦官、文官作乱的也不少,单单打压武将是不行?的。”
赵匡胤的握着笔,深吸了好几口气,才让自?己沉下心一些,将天幕所说的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捡要紧处记下来。
当初他?大力抬举文官,压制武官,确实是因?唐后期与五代?十国时,层出?不穷的武夫夺权场面给惊着了,所以感觉稳固江山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将那些武将打压下去。
这些举措,他?在位时还是十分好用的,军权顺利收归中央,文官们也帮着自?己将朝政理顺了,整个国家都逐渐步入正轨了,除了外面的辽、西?夏等势力,宋朝好像一切都欣欣向荣似的。他?也曾为自?己一举解决了唐朝的心腹大患而自?得,但是他?没想到,最后事情造成了那么严重的后果。
就如天幕讲的明朝的“海禁”一事,初始时确实能缓解问题,可时移世?易,本来好用的举措和办法,反而成为了一剂毒药,导致宋对外一直强硬不起来。
记录中途,赵匡胤顿了顿,回忆起了宋神宗改革一事,王安石便是那负责改革的大臣,二人也算是难得的有?事业心之人,但积弊太深,最后改革失败,宋便再也强不起来了。
赵匡胤叹了口气,笔下如龙走马,将这些都记下来。
【古代?打仗很长一段时间确实是靠人数,人数多的时候,大胜仗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以少胜多的战役总是令人惊叹,李世?民、岳飞、朱元璋等,历史上有?名的会用兵的人,大多是靠以少胜多的战役为封神之战的。这点本来在明朝火*炮等热武器发?展起来的时候,得以改变的,可惜清这个败家子?,对明的东西?都加以批判和否认,导致我国热武器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西?方列强来时,也就成了被打的一方。】
玄烨:我错了我错了,这就改!
【可是,即便是堆人数,也得看看人员的素质如何吧?否则不就是乌合之众了?看看土木堡之变,明军三大营还不是乌合之众,被朱祁镇遛了一个月以后,也被瓦剌几万人打得丢盔弃甲,全军覆没,宋朝的军队素质差明军三大营差远了,人数再多又有?何用?战斗力羸弱就是致命弱点。军队的灵魂是要能打仗敢打仗,宋军显然不行?,被面对北方势力南侵的时候,总是打败仗。这也是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的原因?,北宋吃了太多败仗,被打怕了,哪怕宰相寇准一力主张抗辽,宋真宗也不肯了。檀渊之盟后,北宋用钱买来了暂时的平安,如此一来,宋军备战意识更加薄弱,更加没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北宋上下更是患上了“恐辽症”。】
“兵不能打仗,吃败仗,吃败仗便恐外敌,恐外敌便用钱买平安,钱买到了暂时安宁后,军队更不想打仗,更没有?战意,如此一来,便是逃不出?这畏战怯战不能战的深渊了。”李世?民叹道。
朱元璋也点头:“人虽多,却不敢打仗,又有?何用?老四,听?这天幕的意思,火药等武器也十分重要,你需得在此也花些心思。”
“是,父皇。”
朱元璋带着三大营打瓦剌的时候,是试用过太宗时期搞出?来的大*炮的,确实威力惊人,再精锐的骑兵,对上几门炮都没什?么胜算。只是炮造价不低,且火药不好保存,若是受了潮,就用不了;若是看管不甚,又容易造成事故。朱元璋想着,这个问题,后世?人应当解决了吧?不知道在几百年后,火*炮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朱元璋忍不住生出?了许多向往来。
赵匡胤笔下不停,心中对大明的大*炮也十分向往,若有?那样的利器,宋又何惧辽金?不过赵匡胤想了想,以赵光义一脉的软骨头,有?了火炮怕是也用不好。
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人不争气,给什?么好东西?都没用,就如那朱祁镇,浩浩荡荡二三十万大军,败给也先两三万人。
【所以宋之弱,不在别?处,而在军队上。因?为军队弱,所以无法收回幽云十六州,也就无法拦住辽金南下。为何幽云十六州重要,因?为那是防止北方势力南下劫掠的长城,若这一片守不住,或者不在手里,北方势力便能将中原地?区当自?家后花园,想进就进,想劫掠就劫掠,想杀人放火就杀人放火。这也是为何明成祖朱棣要迁都京师的原因?,是他?‘天子?守国门’的由来。若赵匡胤没死那么早,或者继任者不是赵光义,而是像赵匡胤一样会打仗的皇帝,北宋在建国几十年内收回幽云十六州,整个宋的历史,甚至古代?史,都可能会改写。】
听?到天幕说自?己是明成祖,朱棣忙“扑通”跪下:“父皇!”
朱元璋十分淡然地?摆摆手:“不要慌,这事儿我早就知道了。”
“您?!……”一时之间,朱棣心头转过千万个念头。
“你先起来说话?,不要动不动就跪来跪去的,你膝盖不疼,我听?得耳朵疼。”朱元璋装作嫌弃的样子?说。
若是他?此时摆出?亲切和蔼的态度,估计会吓得朱棣一魂出?世?二魂升天。
朱棣这才爬了起来:“谢父皇。”
朱元璋道:“我已?经看过天幕讲咱们大明了,只是当下在讲宋,不方便与你分说。你待天幕讲完这一段。”
朱棣心中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皇帝听?过讲大明的?那……那他?不仅知道自?己当皇帝的事,还知道自?己当得如何?!
说到幽云十六州,好几个皇帝不知道是在何处,但听?到朱棣将都城迁到京师,大家就都回过神来了,竟然是在此咽喉之处。
嬴政无语:这地?方也能丢?
刘彻也算是明白过来了:难怪这宋被辽金克得死死的,过了这一片地?界,南下便都是平坦地?势了,无险可守,也难怪宋被压着打。军队实力不行?,又无地?势可借,打不赢是正常。
李世?民有?些生气:“我大唐疆域辽阔,为何才亡了几十年,这地?界都丢了?守这儿的将领是吃干饭的吗?”
李唐江山没守住,换个人做皇帝就算了,为何如此重要的军事要地?都成了别?人的?李世?民很不能理解,守住几个关隘有?那么难吗?
玄烨看着那一片,哑然无语,他?们满清能入关,也是因?为吴三桂给开了门,若是吴三桂不给开门,最后中原会落入谁手中都尤未可知呢!
赵匡胤苦笑,他?如何不知幽云十六州重要性?只是未曾想到,自?己没收回这个地?方,后面的皇帝就没人完成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