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海十八
剑桥年市汇集欧洲各国商人。
在大众阅读大势将起之际,有大规模书展,必然也就少不了文具商的身影。
如今,欧洲日常书写工具主要两种。
字迹不可消除的鹅毛笔,字迹可被擦去的铅笔。
鹅毛笔,顾名思义取合适的大鸟羽毛制成。
最初笔尖就是鹅毛修剪而成,后来使用了金属笔头镶嵌在羽毛上,蘸取墨水写字。
铅笔,它的历史悠久,发展现状颇具多样性。
布兰度观察了年市上的文具区,正因看了英、法、普鲁士等不同的铅笔类型,这才有了本次提议。
之所以说这是于连的技能范围,如今铅笔制作多数依赖人工手作,而制作者多是木匠。
于连微微一怔,来到英国两个月,那个让他窒息的家庭遥远到就像上辈子的事了。
他从小就不喜欢木工,因为木工活与父兄的打骂压迫紧紧联系在一起。要不是听布兰度提起,下意识不会再去触碰黑暗记忆深处的腐烂片段。
“是,我做过铅笔,为了父亲的生意订单。”
于连克制住了提及往事的愤怨情绪。
父亲为了生意订单,让儿子们连夜赶工,才不会管小儿子当时只有九岁。
于连完不成指定手工活的数量就会挨打,哪怕手指被刀具划破飙血了,也要用布条缠一缠要继续赶工。
父亲还会骂他是故意耍赖把自己的手指给割伤了,要不就是偷懒想打瞌睡才会走神。
那些疤痕残留在于连的双手上,更是留在了他的心里。
于连:“小班纳特先生,您该不会想让小姐们学习铅笔制作吧?请允许我实话,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不说别的,它伤手。”
布兰度没有争辩手工活让会人受伤的问题。
她指了指桌上的小册子,“先瞧瞧这个。九月与十月的书目清单,来自隔壁小镇的「幸运流动图书馆」。你们看一看TOP100的热门借阅榜。”
两个月前,布兰度刚回朗博恩,她去隔壁麦里屯探望姨父与姨妈。
在腓力普夫妇的介绍下,办了一张借书证。每月一日,书店会寄来一本小册子,介绍当月可借阅的书籍清单,还有各种推荐榜。
于连与艾莎各拿一本,从头到尾浏览一遍。
麦里屯镇最受欢迎的借书榜,采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制作。清晰可见每本书的书名、作者、语言、类型。
书名都很通俗。
比如九月前三名:《伦敦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出行、住宿、用餐》、《巴黎不能错过的十大景点》、《18世纪至今,欧洲书籍制作流程》。
十月前三名:《前往意大利旅游的准备事项一二三》、《植物100谈》、《生活中的牛顿物理学》。
两人把榜单都看完,不难总结出受乡村民众喜爱的书籍。
最热的门类是旅行与科普,以及没能进入前三的虚构类小说,它在前一百名排行中也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
其中,科普类书籍所涉及范围很广,或该称之为知识普及更妥当。
内容包括且不限于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
布兰度:“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榜上有名的书籍与剑桥年市书展的畅销书有极大比例的重合。”
布兰度为了将自己的两本旅游书推销出去,在落笔之前就把流通图书馆的大部分旅游类畅销书浏览一遍。
这次在剑桥年市,她又特意观察了知识普及类读物的销售情况。
即将进入19世纪三十年代,许多科学理论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比如连元素周期表也没出现。
以后世眼光来看,不少科普书籍存在内容错误与认知匮乏,但这不是今天家庭教育会的重点。
布兰度指出:“剑桥年市上的科普畅销书,行文用词基本都具备通俗易懂的特点。
其中有一类「亲切对话体」。作者主要是女性,会虚构出教与学的对话场景。这里有一本《餐桌上的鱼类50问》。”
与借阅名录小册子一起被带来的,是几本知识普及类读物。
这本《鱼》以亲切温和的对话方式,在一问一答间介绍了英格兰日常饮食中会看到的鱼类。
英国料理,懂得都懂,几句话就讲完了英式烹饪的美妙之处,所以本书对怎么烧鱼是讲不出花样来的。
更多是从常见鱼的习性、生活在什么环境中、那个环境有哪些其他动植物等角度去普及相关知识。
让阅读时仿佛身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读者似乎与母亲、姐姐进行谈话。
这就是「亲切的对话」科普书的行文风格。
布兰度问过书商,通常这类书是给孩子买的,也获得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喜爱。
它往往没有艰涩词汇,也避免了某些男性视角高人一等的说教,能让初学者能以更轻松愉悦的状态去接触各类知识。
这会,于连与艾莎明白了所谓“铅笔”的含义。
艾莎:“小班纳特先生,您希望让姐妹们合作写一本「铅笔」相关的知识普及类书籍,可以使用这种对话体的模式。”
布兰度:“对,但也不止于此。现阶段,姐妹们对写书没经验。不妨从内容通俗与用词日常化的「亲切对话体」入门。它难度低,不会打击人的积极性。
之后,或许有人喜欢上科普写作,就能继续深入发展。以「铅笔」为主题继续深入,以更专业的言辞,深入浅出地写出进阶版铅笔科普。或者横向科普其他内容,或者纵深研究某一个类知识。”
于连进一步想到选择「铅笔」为主题的理由。
铅笔是很日常的事物,不会遥不可及到让大众闻所未闻。
它也有久远的历史可以深挖,还能横向对比欧洲各国的不同制作方式。
于连:“有关铅笔能讲述的内容很多,能让五位小姐分工合作,各自选择想写的那部分。”
布兰度点头,“索雷尔先生,您会制作铅笔也是我选择这个主题的理由。仅是我的个人看法,在姐妹们初涉知识类写作时,要形成不轻信现有资料的意识,而多些追根溯源的思维。”
要描述一支铅笔的构造,能确保落笔前见过实物吗?
看过铅笔的制作过程吗?对它的原料产地有没有更深地了解?
有了于连展示制作铅笔的过程,班纳特家五姐妹从旁围观,就能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铅笔。
假如有人心痒也想亲手制作,知道受伤的风险却不怕被划伤,为什么不让人一试。
布兰度:“全家一起参与制作铅笔能令人受益良多。”
这就简单举例:从前期准备开始,挑选各种材料时就要去了解它们市场价格,那便能一窥材料价格后的国家社会变化。
正式手工制作时,新手难免遇到失败。这个过程能锻炼人的心智、动手与合作精神。
“有了手工实践经验,写书时会对这个主题更具备真情实感。充沛的情绪能让新人写手干劲满满,少一些半途而废的倦怠感。”
布兰度总结,“这一箭能射下一串鸟。所以,你们也觉得「铅笔」项目的可行性不低吧?”
于连终是点头认可。
班纳特家要展开的「铅笔」相关活动,与他被父兄压榨去制作铅笔有着天壤之别。
等此书写完后,也不必担忧出版问题。
知识普及类书籍是出版商们的新宠,内容上布兰度必会把关。总有一家出版社会收稿,区别就是给多少稿费。
艾莎也点头,“我会配合寻找相关资料,给凯瑟琳与莉迪亚解说相关的名称概念。”
布兰度:“那么「铅笔」项目从现在起启动了一小半。”
还有一半在哪里?
当然在正进行故事会的人群身上。
项目的辅助到位了,尚缺主体参与者答应。等今日故事会结束,就商议这件事。
布兰度又提到:“每日学习内容只围绕研究「铅笔」课题,对于凯瑟琳与莉迪亚来说未免单调。我也准备了一些课外读物,让她们放松思维。稍等,我去拿来。”
这就取来一套法语杂志,只有六本。
“对于两人的语言文法教学,以拉丁文为辅,现在日常生活里使用到拉丁文的频率越来越低了。
英语的文法教学在书写「铅笔」科普时同步进行,而主要的外语就学法语。就用这几本杂志作为教材,你们看看。”
布兰度让于连与艾莎随意翻一翻。
两人看清了杂志名《法兰西的浓情蜜意》。
于连:!
这要用来做教材?
布兰度给出的杂志,是她好不容易从剑桥书展里淘来的。没法凑齐一整年12本,到手的六本不是连号的。
本次快速侦破剑桥迷案,确定欧文与哈罗德意图窃取针线书,离不开一本三流杂志提供的线索。
当时,西格翻遍图书馆,才在法国西南部不出名的情感类杂志上发现了线索。
那本杂志的大名就是《法兰西的浓情蜜意》,这就被用来作为教材了。
布兰度翻看了整本杂志,上面登载的爱情故事内容离奇,基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喜剧结尾。
她认为这本杂志之所以不火,与它浮夸的遣词造句有关。
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许要从杂志名开始修改,给人以高深感。
比如《法兰西的阴谋诡计》、《法兰西的细思恐极》、《法兰西的各怀鬼胎》等等。
转念一想,着实不能改。
以现在查理十世当局的新闻审核制度,浮夸的“浓情蜜意”能在法国过审,其他名称说不定就被打成拿破仑的波拿巴党死灰复燃。
那些藏在爱情故事与浮夸描述下的真相,需要读者自行探索挖掘。
布兰度准备把这个重任交给于连。
她也没想到此去剑桥运气会那么好,捡了一个保送名额免试入学。
如此一来,于连原先负责的大学入学考相关答疑任务大幅减少,他接下去的教学重心就可以移到凯瑟琳与莉迪亚身上。
于连看完第一篇杂志美文,觉得哪里怪怪的。
一对情侣为爱私奔,因为男方是个穷小子,不被富家小姐的父母接受。
私奔后半年,女方腹泻不止,虚弱病逝。男方伤心不已,开始满世界旅游治愈伤心。
行文极尽缠.绵悱恻,把这段不容于世俗的感情描写得哀婉动人。
问题是男方本身没有多少积蓄,私奔时是女方从家里带走了一匣子价值连城的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