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母后 第122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BG同人

  天佑大汉,先有皇太后,继之以小皇帝,来日之路光明璀璨。

  学习不知岁月,天气渐冷,外面下起了冬日的第一场雪。

  刘隆出了德阳殿,口鼻之间都是白雪红梅的清冽幽冷。

  昨日张师傅上表告罪,说是天气寒冷得了风寒,不能为皇帝授课,故而刘隆今日竟然放起了假。

  感念张师傅一片苦心,刘隆命太医过去探病,又送了药物。

  今日无事,刘隆带人出来,外面的雪依然下着。宫殿仿佛披着一件毛绒绒的披风,像刘隆一样,显得素雅清隽。

  从德阳殿到崇德殿的道路湿漉漉的,旁边候着几个拱肩缩背拿着扫帚的宫女寺人。

  刘隆从路上经过,转头对江平道:“天寒地冻怪冷的,你让人多熬些石蜜姜汤与他们喝。再者,雪一直下,不必时时打扫。”

  江平道:“圣上心善。”

  刘隆摇头道:“什么心善不心善,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哪个人不是父母疼爱的孩子?”

  江

  平闻言,心中一暖,转头嘱咐身边的小寺人,让扫雪的宫人先去宫殿取暖,按时再来清扫积雪。

  刘隆进了崇德殿,那股冷梅的暗香更加浓郁,心中叹道德阳殿虽好阔朗宽敞,但却不便种植草木,不如崇德殿后殿更具有意趣。

  门外的宫人见皇帝来了,打起帘子,一股焦糖奶茶的香味扑鼻而来。

  “母后,煮茶竟然不叫我?”刘隆从门外进来,一眼就看见几人围着火炉煮奶茶喝。

  邓绥笑起来道:“连日上课,天气又冷,有了休沐日不在德阳歇着,怎么过来了?”

  刘隆状若委屈道:“我若是不来,还不知道母后这里有好东西呢?“

  邓绥闻言,笑着让陆离给刘隆倒了一杯,让他坐下。曹丰生和樊嫽则捧着奶茶,起身给帝后留出空间,跑到角落里小声说话。

  张衡为皇帝授课,已经在邓绥报备过。刘隆补课,她也知道。山川舆图是国家机密,无关人等甚少能看到。

  邓绥问起刘隆这些日子的学业来,刘隆捧着茶一一应了,最后道:“张师傅忠心为国,伯姚亦是巾帼豪杰。”

  说起伯姚,自从领了皇太后让她推广茶叶的任务后,就离开京师,前往南方,寻找茶树,扩建茶园,炒制茶叶,以备大用。

  “南方应该不会下雪吧。”刘隆提到伯姚,想到了南方。

  邓绥道:“大汉幅员辽阔,每地风景各异。辽东八九月份就下大雪,南方却有人中暑。”

  两人随意地说着话,最近事情不多,邓绥稍稍得了清闲。

  然而,这种轻松的氛围临近腊月时变成了紧张。无他,侍中张衡预测腊月初一,大汉将发生日食。

  这一日,朝廷上下皆无心处理政事,顶着寒风,纷纷站到外面,仰望天空。

  “张侍中预测得准吗?”

  “怎么不准,之前不是准了一次吗?而且是越来越准。”

  “《延平历》就是他编写的,张侍中真厉害啊。”

  ……

  众人等了又等,终于在午后,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日食持续了半刻钟,众人看得心满意足。

  “我还是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日食真不是灾异?”

  “人能预测的东

  西,怎么能是神的旨意?”

  “若是日食是灾异,那张侍中岂不是神仙?哈哈哈!”

  众人看完,正要回去,突然大地上传来颠簸,顿时脸色大变,大喊着地震,往空旷的地方跑。

  日食过后,即刻地震。

  即便刚说日食不是灾异的人,也心有余悸,心中揣度,这莫不是神明对凡人揣度天意的惩罚?

  地面的震动唤起了众人对今春地震的记忆,顿时浑身发寒,好在这场地震的烈度不如之前。

  再加上众人要观测日食,大部分都走出室内,造成的伤亡少了许多,但是依然有新建的茅屋在地震中倒塌。

  然而,京师的损失少,不代表地方也是一样,有可能因为震源不在雒阳。

  地震发生后,邓绥立马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同时主动派出谒者巡视灾情。

  朝廷处理地震灾害,轻车熟路地让人心疼。但除了地震之外,关于废除新历降罪张衡的言论甚嚣尘上。

  “纯属无稽之谈!”刘隆听到这样的传言,脸上露出怒色,在内室走来走去,道:“来人,请张师傅来宫中。”

  过于领先于时世的人常被视为异类,而张衡在谶纬迷信盛行的大汉看起来确实是异类。

  虽然近年来,谶纬之言少了很多,但遇到合适的机会立马卷土重来。

  这群人的脑子是榆木疙瘩吗?只要稍懂一些天文算数的人,看过附在历法后的计算册子就知道张衡的计算方法更加先进,更加能解释一些现象。

  但是有人就是为了利益和派系而反对。

  张衡起于郡县,不是世代做太史的人家,异军突起,被帝后看重,掌管者天文星象历法之事,这让既得利益者怎么能开心?

  可不是抓住机会使劲得把张衡拉下,自己上去?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

  张衡先是得了风寒将近半月才好,本以为预测日食能让大家再次看到他闪耀的才华。

  然而,地震在日食消散后立即发生,引发不少异议,甚至有极端者还要张衡以死谢罪天下。

  流年不利!

  张衡被人请到德阳殿,就见小皇帝匆忙起身,眼睛里闪着水光,握住自己的手。

  “

  国人愚昧,归罪张师,是朕之过啊!”

  张衡闻言一愣,惴惴不安蓦地变成热血沸腾,他反握住刘隆的手,摇头道:“此非圣上之罪,流俗之言何必在意?下臣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刘隆摇头道:“朕为万民之主,牧民天下,教化百姓。而如今百姓将虚无之罪加诸张师,这就是朕的罪过啊。”

  张衡一脸正色道:“下臣从不在意这些。”

  自从地震发生后,张衡几乎面临千夫所指的处境,日夜难安,心中忧惧。日食与地震结合的巧合甚至让张衡他自己都恍恍惚惚。

  如今见到皇帝言语神色,依然信任自己,顿觉轻松,更加坚定对天文的追求。

  时人愚昧,将无法理解的事情归于神灵,而他张衡就是不信……就是敬鬼神而远之的人。

  刘隆携张衡坐下,安慰起张衡,免得因流言心灰意冷,让他知道这大汉还是有人支撑他的,懂他的。

  两人说着就聊起挚恂主办的郡国学校。刘隆愤愤道:“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已经无可救药,下一代倒是还能挽救。以后岁科考试都要加算数。”

  “这个好!”张衡赞道。

  他和张衡吐槽起不懂数学的官吏:“那些官吏连简单地计算户口都不懂,依赖佐吏。这些小吏大都是地方豪右出身,伪造数据,将令长玩弄于手掌之中。”

  刘隆惊讶道:“大汉的官吏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刘隆说完,竟然觉得出现这样的人是合理的,未改制察举前,郡国举荐的孝廉简直一言难尽。

  但是……

  看看大汉今年就知道了,两次地震、一次旱灾、一次大疫、一次兵祸,实在没有家底折腾吏治,只能依靠监察稍加缓解。

  刘隆想毕叹气,最后道:“慢慢来,终于一天大汉会变得清明。”

  张衡的话语勾起皇帝的无奈和丧气,他忙劝道:“圣上年纪尚轻,这些事情要慢慢来。”

  两人说完话,刘隆嘱咐张衡从明日起开始恢复教学,又赏赐了他一百匹帛,安慰张衡受惊的心灵,同时向他人表明皇帝的态度。

  这让不少人心里发酸,羡慕帝师的待遇。邓绥对于这样的无稽之谈也置之不理,重臣缄默,民间的喧嚣无人理会,临近新年,又渐渐归于平静。

  刘隆说到做到,下午就召来挚恂,商议在郡国的教学中加入算数。

  刘隆甚至考虑继续改革明经、明算和明法的考试内容,变成基础综合卷和专业卷结合的模式。

  但是挚恂阻止了他,道:“圣上啊,慢慢来吧,要求越高,达到人越少啊。我这学校刚开一年,你也不想明经明算明法比孝廉还难吧。”

  刘隆沉吟半天,道:“暂时可以不考,但不能不学。”

  “行行行,圣上既然说了,那就一定办。”大冷天,挚恂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第95章

  延平十五年的新年与往年一样力行节俭,除了必要的祭祀典仪外,罢了鱼龙曼延百戏等活动,显得朴素古直。

  刘隆对于这些习以为常,欣然从之。

  今年春上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挚恂、马融、张衡等人无不严阵以待。

  朝廷新添明经、明法、明算等岁科,通过郡国考核的举子从四面八方赶往京师,此外还有孝廉和武举举子。

  一时间,数千举子涌入雒阳,竟然抬高了京都的粟米价格。河南尹、雒阳令和司隶校尉因维护雒阳治安,忙碌无比。

  刘隆看到河南尹的奏表,竟然有些头疼起来,光二月里就发生不下十起打架斗殴事件,而且还多因地域而起。

  地图炮从古到今哪里都存在啊。边郡说内郡胆怯,内郡说边郡乃流放罪犯的后代,北边说南边是蛮子,南边说北边是夷狄,中间被南北说成腹内草莽的纨绔。

  更让人头疼的是,不独武举武力高,文士体力也不差,腰间都佩着刀剑。

  司隶校尉发了狠,启禀皇太后后,布贴告示,胆敢寻衅滋事,取消考试资格。这才让吵吵嚷嚷的雒阳安静了一些。

  “我原是想放在一处,有人能连考多项,或经法双通,或文武兼备。”刘隆郁郁地和母后说起自己原先的想法。

  然而,他忽略了这些人冒然进入对雒阳的冲击。虽然只是数千举子,但这些人大多饶有家资,都带有随行的奴婢,加起来一万有余。

  人马嚼用,每日消耗不菲。雒阳城中的传舍、郡邸、太学、商行、客栈都住满了人。

  邓绥道:“举子都安排了住处,只初时忙碌,以后慢慢就好了。当年光武在京都求学时,学子齐聚太学,占了京都人口的十分之一。”

  “现在与那时相比,少了不知多少。”邓绥安慰完,又道:“至于你说的兼备之才,我倒是有些期待。”

  刘隆看过各郡国报名的文书,除了孝廉外,其他岁科兼报的举子只有十数个,不知道能不能都上,毕竟像张师傅那样的全才可是万中无一。

  邓绥道:“先看看今年的成效,若是不好,就拉开时间。”

  刘隆叹了一口气:“一改都要全都改了,这是我之前考虑

  不周。”增设岁科诸项,邓绥取用了刘隆大部分建议。

  “先看看吧。”邓绥道。

上一篇:刀刀去哪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