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母后 第147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BG同人

  刘隆闻言似乎长舒一口气,道:“原来真是骨肉至亲……”

  王善娘闻言,顿时浑身充满了勇气,抹着眼泪哭起来:“我那苦命的闺女啊,我待她像亲生一样,没想到这么年轻就去了……”

  又哭又唱。

  拙劣的表演让众人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延尉和司隶校尉甚至怀疑这些人以后会成为他们头疼的对象。

  延尉管理刑狱,司隶校尉掌监察。

  邓骘……到了现在,他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仿佛放空了大脑。

  当年窦太后认弟,左右无不为之助泣。

  现在天子认亲,左右尴尬得脚指头抠地。

  作为在场大臣品秩最高的杨震一抬头与皇帝手足无措的目光相碰。

  司徒,救救我,救救我!

  杨震深吸一口气,虽然刚才黄门侍郎语焉不详,但他听出了这女的对江美人不慈。

  亲贤臣,远小人。

  这是大臣常对皇帝的劝谏,他们不仅嘴上说着,也在努力践行。

  这一家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无论怎么看都像一群引诱皇帝走上歧途的“小人”。

  杨震连举荐他的邓氏都敢上书弹劾,更何况是这些人?

  他沉声道:“大殿之上,天子面前,哭哭闹闹,成何体统?莫说你们是江美人的血亲,便是诸侯王也不敢如此。”

  平原王刘翼附和道:“正是,君臣有别。”说完,他笑着看向众人道:“我乃圣上亲封的平原王,尚不敢如此。”

  江氏众人的哭声一顿,俄而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抽噎声。

  刘隆忙道:“亲人久别重逢,情难自已,杨公与兄长莫要吓着他们。”

  说罢,刘隆又看着他们笑道:“以后你们莫要回去了,就留在雒阳。”以他们的德行回去也是欺凌百姓,不如放在京师时刻看着

  。

  “圣上说的对,一家子就该团团圆圆地在一块儿。”王善娘忙附和道。

  刘隆对小安吩咐道:“你且记下为他们选上一处宅邸安置,也别忘了奴婢钱帛的事情。”

  小安恭敬道:“奴婢记下了。”

  刘隆笑吟吟地看向江氏一家,道:“以后常住京师,经常来宫中看朕,与朕说些乡野的事情。朕爱听这些。”

  王善娘等人欣喜若狂地应了。

  杨震头皮一紧,打断这其乐融融的氛围,大声道:“圣上!”

  刘隆疑惑地看向杨震,只见杨震言辞慷慨道:“前汉时,窦太后侥幸寻得窦氏二舅,孝文帝念及窦氏二舅出身乡野不识经史,便延请大儒细心教导,果然窦氏二舅成为国之栋梁,以功封侯。”

  “下臣觉得江氏与窦氏处境仿佛,不如效孝文旧事,两位郎君受教成才,也可安江美人之心。”

  杨震说完,其余大臣眼睛一亮,纷纷附和杨震的建议。

  妙级妙级,学不好就不让出来。

  刘隆听了,看向江富等人道:“杨公所言极是,哪有不认字的诸侯?你们觉得吗?”

  王善娘与儿子们对视一眼,他们来雒阳就是为了博封侯。

  只是……

  王善娘出声,仿若不满道:“皇帝的外大父和亲娘舅难道不能直接封侯吗?”

  杨震厉声道:“当年高祖皇帝白马盟誓,非刘不得称王,非功不得封侯,否则天下共诛之。”

  王善娘又是一抖,小声嘀咕了几句,想要说什么又不敢说,只得认了:“我们听陛下的。”

  杨震这才缓了神色,沉吟道:“这大儒嘛……”

  他脑海中浮现了诸人,他觉得大儒若是手中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他们学生的唾沫就能淹死自己。

  这些人他又不敢送到太学,生怕搅浑了太学的风气。

  突然,杨震眼睛一亮,看向李直道:“李御史出身明经,熟读经史,又与江氏熟悉,由他教导江氏二舅再合适不过了。”

  李直一愣,脸色变了变。

  刘隆闻言,迫不及待地赞道:“极好,外家初来京师,人生地不熟,由熟人李御史教导再合适不过了。就这样定了。”

  祝福!锁死!

第112章

  刘隆离开宫殿时,只觉得天清气爽,浑身舒畅。

  真不枉他将杨震请来啊。

  自古以来,正直的士人与恃宠而骄的外戚是天生的敌人。一个要求皇帝任人唯贤,一个想着皇帝任人唯亲。

  杨震想出了将江氏与李直绑在一起的主意。他真是个天才啊,刘隆对此满意不已。

  “圣上?”小安低声道:“要如何赏赐江氏啊?”

  刘隆想了想,道:“宅邸不必过于繁华,也不能寒酸。嗯……赏十万钱、一百匹帛。如今府帑空竭,想必他们也能理解朕的难处。”

  刘隆的心在滴血,当皇帝不容易,出手寒酸惹人耻笑,出手大方他又没有。

  “你去把司隶校尉和河南尹叫来。”刘隆吩咐道。

  江氏人口庞多,总不能关他们一辈子,肯定会有机会出来透气,小一辈尚未可知,但那对夫妻一看就是欺软怕硬之辈。

  刘隆嘱咐司隶校尉和河南尹严格监察外戚不为过吧。

  司隶校尉和河南尹去而复回,刘隆见一人道:“如今国事艰难,京师却竞相奢华,世家子弟优游无事,在京师呼朋引友,纵马通衢,以势压人,令人忧心。”

  阴泰经常和刘隆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刘隆通过他了解不少世家子弟的生活状况。

  一人忙道:“下臣惶恐。”

  刘隆摆手道:“前者母后几次三番下令禁浮巧奢华之物,后又以身作则,命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一起对邓氏宗族及宾客明加检敕,要他们勿相容护。”

  “监察不可懈怠,无论诸侯王还是国戚犯罪都不可假贷,你们可记住了?若你们一人视而不见,到时唯你们是问。”

  两人忙道:“下臣谨记。”

  刘隆摆手让他们退下,至于他们听不听,不是还有母后嘛。刘隆起身去找母后,和她说了此事。

  邓绥听了笑着点头,然后让人拟诏去新野,派中常侍持诏再次申饬宗族。

  至于雒阳城中的邓氏族人宾客,有大兄这位持重的人在,邓绥十分放心。

  刘隆心情愉悦,更让他高兴的是太医令那边历时三年的医书终于编纂好了。

  这部医书主要是针对妇人

  和小儿的病症。刘隆虽然看不太懂,但还是一一翻完,发现这次写得比第一版更加清晰详细,还附上医疗器具构造图。他甚至看到了产钳的设计图。

  “好。”刘隆大赞一声,对太医令道:“你们着实用心了,凡是参与编纂的人都有赏赐。”

  太医令连谢圣恩,又道:“下臣原以为自己医术尚可,没想到在于众人交流后,发现自己坐井观天。因此想着这医术交流若能长久举办下去,便是再好不过了。”

  刘隆闻言一口答应,道:“你尽管写了章程上来,有什么困难朕来解决。”

  太医令心中一暖,朗声道:“下臣遵命。”

  刘隆指着医书,又问:“可有送到母后那里?”

  “已送了一份。”太医令答道。

  刘隆点头,道:“医书的刊印需要你们太医署验收。哦,对了,妇人医书编完,你们关注些风寒和疫病方面,若能编写成书,也是造福后人的大好事。”

  太医令连忙应了,说道:“下臣和张太医一直将此事放到心上,原以为能自成一家,但亲历妇人医书的编纂过程就不敢妄自尊大了。”

  刘隆了然,道:“你说的有理,但你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至于想要和医者交流,你来想办法,需要钱帛品秩支持提出便可。”

  太医令道:“下臣多谢皇帝天恩。”

  刘隆说完手无意识地翻了一下书,突然看到医书上竟然没有编者的名字,眉头微微一皱道:“这怎么没有编者的名字?”

  太医令回道:“启禀圣上,此书成于众人之手,粗粗算下来就过百,都写上去只怕……”

  刘隆道:“朕岂是那等吝啬两页纸之人?凡是参与此书编纂提供药方脉案者都列到上面。”

  太医令内心五味陈杂,皇帝是真心看重他们医者啊,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来。

  邓绥那边对此书也颇为称赞。于是待太医令加上两页编者的姓名,并在名字后面标了性别后,就将此书交于尚方局刊印。

  蔡伦看到上面医疗器械设计制造者名字,嘴角微抽,对太医令道:“就不能不写吗?”

  太医令笑吟吟道:“这些器械经过多次改进,凝聚了蔡侯不少心血,怎么能让有功者无名?况且张帝师还在

  上面呢。”

  行吧。

  这是积阴德的好事。

  这医书采用活字印刷,预计印刷上万册,一部分免费送到郡县,另一部分在市里低价寄卖。

  没过几日,太医令上了一份章程。刘隆瞧着与齐国的稷下学宫颇为相似,下发群臣商议。

  商定之后,刘隆将京师一位除国诸侯王的宅邸作为医术交流场所,改名皇汉医府,又取三千户封邑的租税供给医术交流之用。

  置办这些时,刘隆下诏让郡国再次推荐医者,不拘男女,来雒阳交流。

  有些大臣见皇帝对医者如此器重,心有不满,便来劝谏。刘隆只说了一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

  “爱卿能保证自己以后不生病吗?”

  人生在世,谁能保证自己不生病?与其病重求良医而不得,不如支持培养医者。

  一个好大夫能从阎王手里抢人。

  一些人的支持是闭口不再争论,一些人是上表称赞圣上英明,还有一些人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西华侯耿小鸾上书皇帝,请求将封邑中的四千户划归到皇汉医府供医者研究疾病只用,自己仅保留一千户。

  刘隆接到奏表,几乎惊呆了,这位女侯爷真有魄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