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母后 第27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BG同人

  没有这些人,来个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也行呀。

  刘隆不知道的是,他只比曹操大了五十岁,只要活得足够久就见到这位历史名人。不仅曹操,也有与曹操同龄的孙坚,比曹操小几岁的刘备,还有几乎与他同龄的名将“凉州三明”皇甫规、张焕、段颎。

  诏书下达,邓骘率领一部分军队回朝。先零羌从上次的大胜中俘获大量的武器、铠甲、人口以及谷帛,势力大增,首领滇灵自称天子。

  先零羌召集诸羌,阻断陇道,劫掠三辅,入侵益州,杀死汉中太守,势力炽张,朝廷不能辖制。①

  梁慬听闻羌人寇三辅,率领军队赶来救援,与羌人发生战斗。梁慬临阵受伤,但仍勇不可当,连破羌人,解救了被羌人掳掠的百姓,又获牛马财物无数。②

  捷报传来,朝廷上下心中稍安,邓绥下诏嘉奖梁慬,并任命他为诸军节度,以西边战事相委托。

  刘隆也稍稍放心,这场的胜利来得太及时了,梁慬打破了诸羌不可破的传言,给那些与羌人对战的将士带来心理上的鼓舞。

  今日无风,冬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江平搬来一张小榻,刘隆坐在外面晒太阳。小孩子要常晒太阳才能长得高,刘隆深以为然。

  刘隆坐了一会儿,觉得不舒服,就身子一倒半躺在榻上,只有江平在他身边陪着。

  上午不上学。

  今日,车骑将军回朝,文武百官大臣都去迎接邓骘归来。邓弘和许慎也去了,给刘隆放了一日的假。

  邓骘,在刘隆的印象中就是一位沉默寡言,严守规矩的青年。这次战败,任尚和司马钧有罪,但邓骘作为三军统帅,承担的责任恐怕要比这两人还大。

  刘隆愈发明白一件事,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统兵打仗这种能力,不是遗传的,而是天生的。

  “唉……”刘隆突然唉声叹气。江平小声说道:“圣上,莫要让皇太后发现你对车骑将军不满。”

  刘隆与其说对车骑将军邓骘不满,倒不如说是对母后平羌选将这件事不满。

  好在如今北地的事情都交给一向颇有战绩的梁慬,不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这些人背后都连着一个个家庭啊。

  “唉……”刘隆又叹了一口气。

  江平滴溜着眼珠子扫了一圈,发现无人,才放心下拉。他心中也颇为不平,邓骘吃了大败仗,但现在那张狂的架势仿佛是平乱归来。

  先是五官中郎将提前出发诏拜邓骘为大将军,又让大鸿胪亲自迎接,中常侍带着酒肉去犒劳军队,诸侯王以下的公卿大臣在路上等候,简直威风得不得了。

  不过,江平的脑子还在,即使心里再酸,也没有说出来,反而劝慰皇帝不要让他乱说表达不满,免得被皇太后听到心存芥蒂。

  去迎接的大臣在寒冬的冷风里冻得瑟瑟发抖,遥遥看见扬起的尘土,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来了。

  大鸿胪和中常侍交替上前说话,夸赞升为大将军的邓骘劳苦功高,若无他在,三辅园陵怕会惨遭羌人破坏,真乃汉之名将,其他大臣面上纷纷附和。

  被奉承的邓骘心中早已羞愧万分,战争接连失利,军队留屯汉阳不前,非但不能像窦宪一样为妹妹争光,反而让妹妹为他劳心,升官越礼,增加他在朝廷的威势。

  邓骘的性子做不来窦宪那样的张扬跋扈,也不想面带羞愧辜负妹妹的好心,更不愿妹妹被朝臣看轻。

  妹妹给他的,他接着。因此,邓骘面无表情地应付众人,众人看不透他的表情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迎接完毕,邓骘随中常侍一起进宫面见皇太后。巍峨的朱雀阙屹立在北宫,沐浴在明媚的冬阳下。

  邓骘知道,朱雀阙的西偏北一点就是崇德殿,前殿住着皇帝,后殿住着他的妹妹。

  越靠近崇德殿,邓骘的脚步就越沉重,临走之前的畅想早已化为铅灰色的回忆。他不仅没有帮到妹妹,反而让妹妹为他忧劳操心,这一切都让他这个做哥哥的汗颜。

  邓

  骘刚靠近崇德殿,就有小寺人欢快地叫着大将军回来了,跑去给皇太后报信。有宫女寺人朝邓骘行礼,又有人争着打帘子。

  邓骘迈着灌了铅的腿,双脚交替地往前迈,直到进了殿内,抬头只见妹妹仿佛憔悴许多,身上也清减了。幼小的皇帝坐在妹妹的身边。

  “臣拜见圣上,拜见陛下。”邓骘跪下行礼。

  邓绥见状,吃了一惊,起身下来走到邓骘身边,扶他起来,道:“大兄快快请起。大兄,你是我的兄长,陛下的舅父,不必多礼。”

  听到母后这话,刘隆顿时觉得坐不住,也跟着母后起身,倒腾小短腿跑到邓骘身边,拉着他的衣角,仰头叫人:“舅父,平安回来就好。”

  邓骘低头看见一脸稚嫩的小皇帝,心中五味杂陈,突然又跪下请罪:“下臣辜负圣上和陛下的恩德,还请圣上与陛下降罪。”

  刘隆见状一愣,下意识地看向母后,脸上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

  有母后在,他能降罪邓骘吗?不能,据说东汉有个小皇帝刚说皇太后的哥哥是跋扈将军,当天就被毒死了。

  邓绥伸手搭在刘隆的头上,抚摸着他的头发,说道:“大将军征战失利,确实该罚,隆儿,你说该如何罚?”

  九敏,母后要来考我了!

  刘隆觉得母后样样都好,只有一件就是对母家太过优待,这也是邓氏后来被清算的主要原因。

  不过,站在母后的立场,邓氏是她的依靠和最大的支持势力,她不仅需要邓氏子弟占据要津为她做事,也需要施恩邓氏让家族死心塌。

  相比于从江平处听到的窦氏一族的胡作非为,邓氏一族简直就是小白杨,在儒生和社会上都拥有人望。

  而且邓氏子弟并非窦氏昏庸无能,最差的顶多是平庸而已,比如被邓绥强行推上统军之位的邓骘。除了军事,邓骘在治政水平算得上中上。

  ”可是……可是,他是我舅父呀!“刘隆迟疑半响,决定当个小孩子,一脸“不解”地看向母后。

  “母后要罚舅父吗?”刘隆又“小心翼翼”地发问,将问题抛给母后。

  邓绥闻言,叹了一口气,转头对邓骘说道:“大兄,起来吧。知耻而后勇。”

  刘隆忙去扶跪着的邓骘,邓骘羞愧地更加无地自容。

  刘隆见邓骘的神色,心中的不满稍解,又说道:“舅父,平安就好。”这句话比刚才多了几分真心。

  三人坐定,邓绥开始询问起邓骘诸羌的情况。邓骘在回来的路上,也多次复盘,思考自己为什么失败。

  “诸羌血气未退,民风剽悍,骑在马上,来去无踪,汉军很难追上。再者……”邓骘顿了一下,说道:“郡国兵多年未闻干戈,前者骄狂,战败后,又士气低落畏惧羌人,未战先逃。”

  “还有郡国兵不习西地气候,臣先前留屯汉阳是以待郡国兵。郡国兵到之后,他们多不愿前行,为免生变,臣与诸将商议就一直留在汉阳郡。”

第29章 上天似乎和刘隆开了个玩笑

  兄妹久别重逢,邓绥又急于了解西边战况,不知不觉在与邓骘的交谈中忘却了时间,等陆离过来请示用膳,她才恍然回神,又意识到身边还有小皇帝。

  她转头看去,只见刘隆听得入神正眼巴巴地盯着邓骘,愁闷之余不由得会心一笑。

  “传膳。”邓绥吩咐道:“大兄和隆儿咱们一起用膳。”

  刘隆现在刚满三周岁,食谱逐渐扩大,他现在能吃上成块的肉,而非肉羹了。即便是招待大将军,宫中的饭菜也没有过分丰盛,只是量大管饱而已。

  吃完饭,刘隆照例去睡午觉。邓绥与邓骘坐在殿内,沉默在两兄妹间蔓延开来。

  邓绥和邓骘都觉得有愧对方,邓绥愧在错估大兄的能力强行将大兄推上尴尬的位置,邓骘则愧在战争失利令妹妹颜面无光。

  最后还是邓绥打破沉默,嘴角弯起,露出一抹笑容,安慰邓骘道:“以前的事过去都过去了,大兄千万往前看,我与圣上都要依靠大兄哩。”

  邓骘惭愧道:“我能力不济,让陛下失望了。”

  邓绥笑道:“这些不提了,阿母与大嫂还在等大兄呢,大兄回去见见她们。自从你离开后,阿母对你日夜挂心,此时怕在家中翘首以望。以后的事情有我在,你不必忧心。”

  邓骘应下告退,离开北宫往家里赶。刚才圣上走后,他一直想问妹妹他战败会不会引发圣上对他的不满,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这话他不能说,话一出口,恐怕会让妹妹对圣上心生芥蒂。这个疑问在路上就被邓骘埋到心底。圣上还小,时间能消磨一切感情,包括不满。

  邓骘刚回家没过多久,中常侍就带人捧着绢布牵着名马赏赐大将军,慰其劳苦。

  晚上,邓绥派人请刘隆一起用饭。邓绥政务繁忙,经常废寝忘食,所以大部分时候不和刘隆一处吃饭。

  但若稍微有闲暇,邓绥就叫刘隆一起用饭。刘隆不疑其他,以为今日与往常一样就过去了。

  烛台上暖橙色的烛光映满殿内,给宫殿添了几分温馨。将近腊月,天气酷寒,殿内烧着竹炭,刘隆离炭盆比较近,整个人暖烘烘的。

  饭毕,刘隆捧着漆卮慢慢喝煮梨水。冬天气温干燥,他

  前几天流了鼻血,请太医看过说没什么大事要多喝水,邓绥就让太官煮了梨水给他喝,据说能润肺去热。

  邓绥突然对一脸惬意喝水的刘隆说道:“隆儿,我欲封大将军为侯。”

  刘隆呛了一下,咳嗽起来,邓绥刚忙给他抚背,后悔道:“怪我不该在你喝水的时候说这事。”

  刘隆咳了几声,摆手道:“母后,我没事,咳咳,就是喝呛了。”

  恢复过来的刘隆看着烛光下母后略显疲惫的脸,道:“母后决定要封,那就封。”

  外戚封侯,从西汉到东汉几乎成了定例。但邓氏除了阴骊珠的新野君,邓骘等四兄弟竟无一人封侯。

  小孩子的心思不好猜。

  邓绥没有乱猜,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思虑说给刘隆听:“你舅父他这次确实犯了错,母后之所以厚待他,固然有兄妹之情,但更多的是有朝堂上的考虑。”

  刘隆闻言,抬起头,水润润的眼睛在烛光下闪烁着星光。

  邓绥将头发撩到耳后,继续道:“母后年轻资历浅,隆儿你又年幼,皇室宗亲公卿大臣除了几个好的,哪个不倚老卖老?母后想要赈济百姓,这些人都推三阻四。”

  刘隆想起了朝堂上反对母后仁政的那些人,不由得气鼓鼓的。

  “这些大臣中,也唯有你几个舅父能坚定不移地支持母后。你舅父如今吃了败仗,你也发现了,他是羞愧万分。”

  “若母后再黜落他,朝堂的官员想必各个都会轻贱你舅父。他若威严全无,颜面无存,以后替朝廷办什么事情,下官属吏皆不买账,定然是难之又难。”

  刘隆顺着母后说的话想去深以为然,不住地点头道:“母后说的是。”

  邓绥抚摸着刘隆的头发,接着道:“所以呢,母后要封你舅父为侯,告诉那些大臣,你舅父依然宠灵显赫。”

  刘隆像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母后考虑周全。”

  邓绥又叹息道:“只是大兄此战威望有损,怕是难以服众。”

  刘隆清晰地明白,现阶段自己和邓氏是休戚与共,若邓氏败落,那他不用想结局,肯定会被废掉。

  从母后坚定地立他为帝那一刻起,刘隆身上就烙上了邓氏的色彩。新的掌权人肯定会抛弃

  他,拥立皇帝。想到此处,刘隆的眉头紧皱起来。

  邓绥心中叹了口气,道:“我想再封你三舅父、四舅父和五舅父为侯,有他们在,以后推行什么政策更畅通。”

  刘隆惊得嘴巴微张,转念一想,外戚封侯容易,罢侯也容易,于是说道:“就按母后说的做。”

  邓绥心知刘隆不能视若普通的小孩,将道理一一讲给他,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也有现实的原因。

  邓绥又与刘隆讲了朝廷官员的出身和家族,听得刘隆头大。

  朝廷中的大臣大部分都有关系,要么姻亲,要么故旧,要么同宗。这东汉总让刘隆有一种乡村版家族企业的感觉。

  这样的大汉早晚都得亡,刘隆听完就这一感觉。

  晚上,他躺在床上,总觉有哪里不对。然而困意袭来,刘隆沉沉睡去。“好像真有哪里不对。”他睡前嘴里喃喃道。

  邓绥没过几日,就加封四位兄弟,邓骘封上蔡侯、邓悝封叶侯、邓弘封西平侯、邓阊封西华侯,食邑各万户。①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