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 第146章

作者:鸦泉 标签: 平步青云 市井生活 BG同人

  西门卿心念电转之间,已经做下决定:

  “如此,传令横海军大营,令朱仝领马军骑兵两千,自川陕夹道入蜀,支援白赉光!”

  “这传令之人,还要劳一清先生亲自走一趟了,并向朱仝讲清巴蜀形势。”

  吴用抱拳领命:“得令!”

  随即西门卿又对吴用下了一个命令,“令传到后,一清先生也跟随朱仝一道入蜀。”

  即使朱仝能力稍逊,也有吴用在旁指点,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而且还有重任相托——

  “盐军驰援时作战对敌,自凭各路主将决断,然而后续善后及应对和发展诸事,全由一清先生总领。

  说着,就解下腰间一枚令鉴:“一清先生持此令鉴,如本官亲临,可代本官行事。”

  即便是吴用,闻言也不由看向西门卿,然后就看见了对方眼中燃烧的雄心火焰。

  “得令!属下定不负知州重托!”

  知州敢以令鉴相托,他吴用定不负信重。

  短则年内,长则明年此时,定还知州一个完整的巴蜀!

  西门卿看着吴用,对他也颇有信心。

  巴蜀豪强林立,关系复杂,但吴用那为梁山‘赚人无数’的战绩,想必也能搅得豪强不宁,然后浑水摸鱼。

  并对所有收到命令的人叮嘱道:“形势紧急,即刻出动!然盼诸君保重自身,以自身安危为重。”

  林冲、朱武、卢俊义、燕青抱拳领命:“得令!”

  阮小二抱拳领命:“得令!”

  吴用使命最重,巴蜀豪强林立,危险也最大,西门卿的叮嘱主要就是针对他。

  手执羽扇,郑重抱拳道:“得令!”

  “去罢!本官送你们!”

  宴席当即散席,西门卿离座起身,送林冲等人出厅。

  出得大门,林冲一行四人翻身上马,其后几名亲兵骑马跟随,飞驰北去。

  将在清池县大营连夜点兵后,率军返回盐场港口,而后乘船南下。

  吴用则在十骑盐军精锐护送下,飞马奔出盐场。

  将南下横海军,传令朱仝后,待朱仝点兵完毕再出发往西,从川陕夹道南入巴蜀。

  厅中其他人也都跟出来相送了。

  一直以来鲁智深大多跟在西门卿身边,平时做护卫,战时作先锋,这次也没眼馋林冲等人出征。

  但新归服的秦明等人,就有些眼热了。同是新近归服者,卢俊义都担当副将了,甚至燕青都能跟随出征。

  只是似董平这般心思机巧狡猾的,并不会明说。

  但是性烈如火的秦明,大约是个性爽直,当下就对西门卿表达意愿:“西门知州,我也愿意效犬马之劳!便是当一个小卒子冲锋陷阵,我也愿意的。”

  史进也凑上来:“俺也愿意!怎的不叫我们也去?”

  西门卿看着天边最后一抹暗紫晚霞,也终于融入墨蓝夜空,天彻底黑尽。

  转头道:“正是风雨欲来时啊,如今是难得的一时宁静。你们趁此时机,先在盐军中操练精进,来日自有你们上阵杀敌的时候。”

  ……

  西门卿回到后院时,吴月娘也刚将所有女客,只留了西门大姐留宿。

  “前面是发生甚么大事了?”吴月娘迎上前,从侍女手中端过一盏甜津津酸梅汤,递给西门卿。

  西门卿接过酸梅汤啜饮起来,正值暑热时候,又喝了酒吃了肉不免上火,酸梅汤正好解暑降火,喝着舒坦得很。

  “巴蜀传来急信:方腊率残部逃往巴蜀,情势危急。我已派林四弟和朱仝,共率兵八千,分两路驰援巴蜀。”

  西门卿简单概述了前因后果。

  吴月娘并不太懂打仗的事,见西门卿神色不急不慌,便也放心了:“盐军战力强悍,便是八千兵力,想来也能解围的。”

  这些年月下来,她早就改变了对应伯爵那一干人等的看法,白赉光在巴蜀开制糖厂,也是劳苦功高。

  西门辰闻言,想得反而比吴月娘更深远。

  “方腊遁逃,东南局势已定,朝廷禁军大军北归,接下来就当大宋是‘联金灭辽’了。”

  “钱三的情报网传回消息,金国国内如鼎沸之汤,攻辽恐怕就在眼前了。”

  蝴蝶效应之下,方腊起义提前,大宋朝廷在东南消耗甚巨。辽国已经糜烂,金国自然趁机提前攻辽。

  相交主世界历史上的这个时期,这个衍生世界一切都被按上了加速键。

  西门辰却和西门卿一样,并不惊慌:“但短时间内——至少是在辽国灭亡之前,与我们盐军都无甚关系。”

  “对,在此之前,我们盐军只管种玉米屯粮,积蓄力量、壮大自身。”

  西门卿很欣慰儿子能看清局势。

  在联金灭辽大事面前,即便八千盐军入了巴蜀,东京朝廷也不会理会盐军。

  先暂时搁置,等分完辽国这块肉之后,再来料理盐军。——赵佶、蔡京之流,多半打着这个算盘呢。

  作者有话说:

  【闺蜜监督日更day4】

第128章 火烧粮仓

  ◎玉米是人吃的吗!◎

  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宁静中, 沧州官田的玉米终于全部成熟。

  各县县令亲自盯着,又让衙役捕快日夜轮班在官田巡逻,并组织起租种官田的佃农, 开始收割玉米。

  壳叶开始干枯的玉米棒子,一个个被掰下, 然后运送到搭建在田间地头的棚子里。

  棚子里有佃农们家中的妇孺老小, 坐成一排排、围成一圈圈, 埋头撕剥玉米壳叶, 得到了一个个金黄玉米棒。

  同时又有人负责把玉米棒子运出去,倒在夯实的地坪上,让炎炎烈日顶头暴晒。

  这般晒上一两日,玉米粒被晒得干硬缩水, 又有男女老弱妇孺坐在棚子下, 坐成一排排、围成一圈圈, 给玉米棒子脱粒。

  虽然以前没有给玉脱粒的经验, 但农人干活的经验触类旁通, 发现用手直接脱粒要不多久皮就要磨掉一层后。

  就尝试出其他办法来脱粒——用脱粒过的玉米芯子去搓,在一块粗糙木板上去磨……

  方法多样,金黄玉米粒飞溅着脱落, 干得是热火朝天!

  脱下的玉米粒铺上草席, 摊开在烈日下暴晒。

  两三日过后,玉米粒已经彻底干透, 抓一把在手里再漏掉, 哗啦啦的作响。

  这种哗啦啦的声音,是玉米丰收的声音, 也是盐军治下百姓激动心跳的声音。

  “启禀知州!称量过脱粒晒干后的玉米, 清池县官田中的玉米, 每亩产出逾两千一百斤!”

  清池县令对前来视察的西门卿禀告。

  西门卿抓起一把玉米粒,感受着熟悉的触感、颜色和气味。

  对清池县官田的玉米产量,他还算满意:“能有这般产量,想来用心侍候种植了。你们的功劳和苦劳,当玉米播满盐军所守之地时,百姓们会对你们感念在心的。”

  两千一百斤的亩产量,相比后世产量虽不算极佳,但也算得上丰收。

  这个时空没有增产的化肥,只有农家肥、绿肥和火土粪等天然粪肥,能有这个产量,除了因为玉米种是系统开宝箱出的良种,也绝离不开佃农们的用心侍候。

  这也体现出县令的领导有方。

  县令被西门卿夸奖了,心中激动不已。

  也不枉他这几月以来,就差吃睡在玉米田。

  “百姓最会感念的,定是为他们带来高产耐储存的良种的知州您啊!属下能勉强为盐军‘除权奸、救万民’大业奉献一份苦劳,已经心满意足!”

  西门卿拍拍县令肩膀,“你的功劳和苦劳,本官和百姓都记在心中。”

  等盐军大业铸成,自然会给县令这等有功之人升官加薪。

  县令确实是大爱为民的勤谨好官——不好的都被公审砍头了,但能得了知州这句话,来日升官晋职,光宗耀祖在望啊!

  西门卿检查过了丰收的玉米,又吩咐清池县令:“单独拨出一个粮仓来,好生存储这些玉米。”

  “这是来年盐军治下百姓们的粮种,不容有失。”

  种植的几个月都忙过来了,只差存储后明年发给百姓种植这最后一哆嗦,清池县令如何都不敢疏忽的。

  “知州放心,属下一定好生存储,严加看管,绝不让粮种有所闪失!”

  就近巡察了清池县玉米丰收后,西门卿又将沧州剩余县军的官田玉米的收获情况,也一个不漏巡查过。

  共种植五百亩玉米,每亩均产约两千斤。

  因此总产约一千万斤,即约五千吨。

  五千吨的玉米,来年用作粮种分发给盐军治下百姓播种,足足的够了。

  如果巴蜀之地进展顺利,或许还能匀一半给巴蜀百姓播种。

  毕竟玉米高产,却也不能所有农田都种上玉米。

  该种的五谷都要种,只是让百姓合理安排种植比例,鼓励开荒增加农田面积,有更多耕地就可以播种更多玉米。

  玉米稳稳的收进粮仓之后,西门卿把特意留出来的玉米,拿出一部分来。

  让人用石磨磨出玉米面、玉米糁,令两个盐场的食堂,都煮了一顿玉米饭和玉米粥,让上万盐工尝鲜。

  官田种植的高产新粮食喜获大丰收,此事早已在沧州传遍。就连棣州、齐州和东平府,也都有所听闻。

  “据说明年春季,西门知州就会将玉米种子分发给百姓种植了,这玉米高产,每亩能产两千斤呢!”

  盐场盐工以晒盐为生,家也都安置到了盐场高墙外建起的盐工小区,他们并不耕地种田。

  但能有高产的新品种粮食,百姓能吃饱饭、日子更好过,他们也是满心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