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128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当然,打仗的时候可能会临时征调兵卒民夫,但普通人大概只有两年的兵役义务。

  比如说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之战,征调了几十万的民夫在后面运送粮草,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战争,确实是倾国之力。

  所以其实普通人最累的不是兵役,而是徭役,因为徭役年年都有,这种现象要持续到五十六岁才会停止。

  当然,制度上的规定已经很艰难了,实际的施行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各种压榨人的措施。

  如今东汉的军队主要是募兵制,也就是给钱就打仗,没钱随时都可能反叛。

  而杨秋现在的兵卒是和土地绑定的,看起来好像结合了府兵制,但其实差距又很大.

  因为兵卒并没有在春日时候回去种田,而是继续在军营里面训练,然后随同军队四处作战。

  但这又不是完全的募兵制,因为募兵制的缺陷也很大,容易导致地方军阀势力的产生。

  不过那时候,杨家军只是个草创团队,所以也没规定当兵要当多久,反正是先募集足够多的兵卒,把他们训练得更加勇猛了再说。

  只是如今占领了这么多的土地,在几方汉军投降之后,士兵的人数也超过四万了,那么有些事情也该进入讨论流程了。

  那就是这些兵卒的未来。

  有些人有勇武之力,甚至有军事天赋,可以在军队里面不断升职。

  以后也能走上军官的位置,不一定最后能够当上将军,但军队里面还是有很多中层军官的职位可以晋升。

  但对于绝大多数兵卒而言,他们的实力可能真的不能建立功勋,更不能被选拔成为精锐的兵卒,在战场上面作为突围军。

  所以面对这一群升又升不上去、留着又有点用的兵卒,杨秋想和自己的人讨论一下他们的退役年龄和退役要求。

  如果这群人能够识字算数、懂得基本的管理能力,到时候就可以退役之后回去当一些小吏。

  因为地盘扩大了,最缺的就是这种底层的胥吏。

  如果不能当胥吏,以后退役了也可以有其他出路,比如说看守每个县的粮仓,又或者去工坊里面做一些事务。

  再或者参与杨秋现在正在和众人讨论的监察组织。

  这监察组织一部分可以以后作为对官吏的巡查,另一部分则会变成维护治安的稽查,这些体系未来都会缺人。

  所以杨秋打算让兵卒退役之后有另一条出路。

  当然,实在是没能力的、想要回家种田的,这当然也没什么关系。

  但杨秋现在需要鼓动军队里面年龄大的这批人认真学习识字算术,以填补基层的大量管理人员空缺。

  毕竟以前那批人欺上瞒下习惯了,杨秋很多都不能用,只有少部分人能继续用。

  “将军,三十五岁如何?如果到了三十五岁依然没有晋升更高的军阶,留在军队里面也没有了勇武之力。

  而这个岁数的兵卒若能参加考试当选胥吏,又或者将军说的巡查人员,倒也是一条出路。”

  在这个时代,本来平均寿命就只有四十多岁,这几年又天灾人祸连连,事实上平均寿命还降低了。

  所以三十五岁既不能算太高也不能算太低,倒是有点合适。

  这个年龄段还在当最底层的兵卒,确实没有意义继续留在军队了,还不如招募新的成员进来。

  但这群人不能在战场上建功,只能说他们在这上面没有天赋,若是在识字算术上有一定的能力,出路倒是挺多。

  而且军队里面训练出来的兵卒素质不错,至少杨家军的管理体系非常严格、纪律性非常强。

  再加上时不时的思想建设,至少让这群人去充当胥吏,到时候不至于所有人联合起来欺上瞒下。

  “盛嘉,这个年龄段挺合适。兄长、三叔、四叔、稚叔、文远、崇峻、毅行、奉先……你们先讨论一下具体的细节。

  再在军营里面去多问一些这个年龄段的人,看看他们的想法到时候再讨论出具体的方案来。”

  当然,一切都在草创阶段,才刚刚讨论,不可能把军营里面的三十五岁人都放出来。

  但这种鼓励措施若能让这个年龄段的人接下来奋发勇武、刻苦学习,离开军队之后能成为一个识字算术的人才。

  那到时候,这些人自然会有杨秋给他们准备的退役出路。

  毕竟杨秋很多学堂里面的学生现在也就五岁以上,还有一大部分十岁左右。

  这些人虽然能够识字算数,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太少,不可能一出来就直接担任一些胥吏,他们没这种能力,也镇不住下面的人。

  反而是在军营里面训练出来的人,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再加上兵营的训练有足够的组织性、纪律性。

  所以这群人出来当胥吏反而比较游刃有余。

  更何况,杨秋最开始在军营里面组织考试奖励,而接下来这群退役的人想要当胥吏,或者当其他巡查人员。

  都得全部参加考试。

  考试这种事情,从军营里面试运行,以后就能拓展到越来越多的地方了。

  温水煮青蛙,以后工匠晋级、选拔官员,都可以从这条路径上来慢慢开展。

  不过这种事情不需要太急。

  到时候面临大部分人都是考上来的官吏之后,其他人想要反抗,那就是做梦。

  所以杨秋在这个春日里面忙着内政。

  至于春日里面的春耕,当然也在忙碌之中进行。

  而这个时候,西羌的战场和冀州的战场,全部都出了大事儿。

第81章

  冀州的黄巾军这边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个就是东面来的黄巾军,一个就是南面来的黄巾军。

  至于冀州本土的黄巾军,去年一年已经慢慢转移到了并州杨家军这里。

  这个转移过程并不困难,先是那批老弱妇孺在并州分地定居了下来,那么剩下这一批家属有关系的黄巾军,自然也随着张角定居在并州一个个的迁徙过来了。

  不愿意走的,最后也陆陆续续选择了各自的出路。

  要么加入了其他黄巾军,要么就是自己逃窜了,又或者逃到了大山里面为匪寇。

  所以总体来说,冀州的黄巾军势力主要就是东面和南面两大阵营。

  而东面来的主要是青州和兖州,徐州来的不多。

  因为徐州的黄巾军当时不愿意听从张角下达的命令,最后只有小部分人来,算不上有多少实力。

  而南边来的黄巾军,主要包括颍川,汝南,南阳三大势力。

  最开始东边,南边的黄巾军各自抱团在一起。

  在张宝张梁还没有陆陆续续撤退的时候,这两大阵营还能勉强维持平衡。

  但随着大家冲突越来越大,张角的身体也越来越严重,张宝张梁已经不想待在冀州了,所以大部队都转移到了并州。

  而张氏三兄弟这一撤退,直接就没有了缓冲地带,导致这两边的黄巾军斗争越发激烈。

  而杨秋这边考虑称王的事情直接加速了两边的冲突。

  当然,杨秋这边还没举行仪式,很多事情还在筹备当中,但因为要故意挑拨离间,所以风声就透露给了冀州的黄巾军。

  这就直接挑起了这些人的野心,谁不想称王呢?

  可是现在大家的心合不到一起,又没有共同认同的首领,如果张角在这里可能没有疑问,那就让张角称王。

  但问题是现在谁都不服谁,没有人能够甘心地把老大的位置让出去。

  所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众人决定,东面推举一个称王,南面也推举一个称王,大家平起平坐。

  而当时东边推举出来的人是卜己,主要是因为兖州来的人最多,人多力量大,所以青州的其实不太服气,但勉强认了。

  而南边推举出来的是波才,毕竟波才在战场上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其实,南阳的那几个渠帅也不是很服气。

  大家内部都有不满的人。

  所以事情到了这种程度,其实两边的利益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最后在多方势力的挑拨离间下,两边开始玩心眼,各自拉拢彼此的手下。

  然后就发生了黄巾军彭脱刺杀波才的事情。

  而彭脱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是因为他同时受到了东边黄巾军以及南阳黄巾军的收买。

  当然,都对付波才,主要是波才确实有能力。

  所以众人默契地想把最有实力的人踢出去,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就好对付了。

  而彭脱一直是豫州黄巾军里面的刺头,对波才没有足够的忠诚,最后大家都挑选了他。

  当然,东边和南阳都想杀波才的原因,除了波才势力强大,其实还有个小小的不同。

  兖州青州的人是想吞并波才手底下的人,

  南阳的黄巾军则是希望把波才干下去之后,由他们南阳一系的人来称王。

  所以波才直接遭到了围杀,自己的下属背叛他,东边的黄巾军和南阳的黄巾军也都想了杀了他。

  这简直让波才郁闷得要死。

  他其实早就预见了大家接下来会内斗的情况,但他完全没有预测到,原来这么多人都想让他死。

  好在波才有一个心腹当时替他挡了一刀,所以接下来波才开始报复了,几方黄巾军开始了血腥地内斗。

  刺杀这种事情就是这样,成功了什么都好说,把对方下面的忠心下属全部干掉。

  那么最底层的黄巾军,其实谁给饭就听谁的。

  可是一旦没有刺杀成功,那么接下来就是毫无休止的内斗。

  尤其是波才,他明明最讨厌内斗,可是他现在看其他黄巾军觉得都是敌人,觉得谁都可能参与了对他刺杀的谋划之中。

  于是冀州的黄巾军陷入了大内斗之中,曹操和朱儁的军队还在旁边火上浇油,开始收买一些人让他们斗得更加厉害。

  等到他们实力消耗得极其虚弱的时候,他们汉军再大举出征,这岂不是一战即胜?

  所以冀州的汉军正在看黄巾军的笑话。

  而波才在这种无止境的内斗之中,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并州时候产生的疑问?

  这一个时候,他好像隐隐约约明白了,大贤良师张角当时回答的话。

  真正的答案取决于他想要什么样的未来,难怪师傅当时不愿意回答。

  因为他那时的想法,是要在冀州占据一块地发展壮大。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