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是以,吾决然改名为庶,此中饱含吾此生之宏愿。
望将军能深谙吾之赤诚,明吾之所愿,使吾得以践行此志,吾愿效仿古之仁人志士,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万望将军成全!”
徐庶神色庄重肃穆,目光坚定如炬,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此番话一出,一旁的赵云瞬间神色凛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虽说与徐庶结伴同行的这半个多月里,二人早已惺惺相惜,对这世道的看法完全一致,皆怀有宏伟的志愿。
可此刻亲耳听到徐庶说出这般激昂慷慨的话语,赵云的内心仿若澎湃不息的浪潮,涌起一阵炽热的汹涌情感,这其实也是他始终深藏于心底的愿望。
而眼前这位身材高挑、英姿飒爽的女子,原来就是昭国的女将军,未来的昭王。
她与赵云想象中的模样似有不同,但又似乎更符合他对人主的期许。
没错,在抵达昭国之前,赵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构想这位女将军的模样,或许会是那种霸气威严、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
毕竟一介女子之身,若要统领众多兵卒,占据如此广袤的土地,必定是一个威严冷酷、无情决绝的铁血统治者。
可是这半个月的时间里,看到昭国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祥和,他渐渐觉得那位女将军或许并非想象中那般威严冷酷。
但他依然坚信,一位能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必定会有一番凌厉逼人的霸气和杀伐决断的气质。
毕竟这天下是从尸山血海中打拼而来。
在赵云眼里,君临天下之人,必当于战场之上威风凛凛,令敌闻风丧胆;于战场之下亲善有节,能倾听下属之议,能虚心纳谏,对身旁之人尊重有礼。
而眼前的这位女将军英气勃勃、光彩照人,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王者气度。
其并非是那种令人敬畏的霸道威严,反倒是洋溢着一种如春风拂面般的亲善温和,使人见之便不由自主地心生亲切与信服之感。
这般独特的气质,令赵云心中不禁涌起“此乃人主”的慨叹。
此时的杨秋自然不知道赵云内心的想法,虽说她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赵云结识一番,但眼下和徐庶的交流显然更为重要。
杨秋着实没想到,徐庶这一番改名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远大的志向。
虽未直接言明,但言下之意已清晰地表明要加入昭国。
这种时候当然要展现出礼贤下士的风范。
“元直能有如此高远的志向,我心甚感欣慰。昭国的宏伟愿景,是愿天下众人都能吃饱穿暖,愿世间万民都能传承华夏文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元直此愿,我自然愿意全力成全。
吾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如元直这般怀揣相同志愿的人来到昭国,共同建立一个朗朗乾坤的盛世。”
杨秋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眼神中满溢着对未来的自信与热忱。
此话说完,杨秋立即上前扶起行礼的徐庶,两人相视一笑,目光中蕴含着目标一致的昂扬与激情。
而后,杨秋终于将目光转向了徐庶身后的赵云,微笑着问道。
“刚刚慢待了壮士,元直,还不赶快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虽说已经确定了眼前人的身份,但毕竟还需要徐庶正式介绍一番。
“将军,此人是吾在路途当中结识的好友,他来自常山郡,名叫赵云……”
徐庶侧身让开,向杨秋介绍道。
而经由徐庶这个中间人介绍完身份之后,赵云立刻抱拳行礼,朗声道。
“常山赵子龙见过将军,今日有幸来到昭国,竟然能得见将军尊容,实乃吾之莫大荣幸。”
赵云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有神,神情中透着恭敬与期待。
杨秋的心里早已激动许久,赵云的气质长相,果然和她想象之中一样。
其人英姿飒爽,剑眉星目,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
那挺拔的身姿仿佛能顶天立地,让人一眼望去便觉其定能在沙场之上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但眼下两人初见,还不适宜太过热情,杨秋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开口道。
“子龙不必如此拘谨,既是元直的朋友,想必也是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
来到我昭国,子龙可有什么独特见解?如今昭国一切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上上下下的官吏都颇为年轻,经验尚浅。
虽说大家都一心想将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但恐怕也有力不从心以及用力过度的情况。
子龙这一路行来,可曾发现昭国行政有不妥之处?我也希望来往昭国的客人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昭国未来的治理更加完善。”
毕竟人已经来了,杨秋肯定是想把对方人留下来的。
但一开始就招揽也不太合适,得徐徐图之。
更何况,吕布刚刚还跟她悄悄告密,说这位常山赵子龙根本就没打算加入杨家军,那副焦急的告状模样让杨秋都忍不住笑了。
所以她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太过热情,以免让吕布他们这些老将觉得旧人不如新人。
当然,杨秋也没有让吕布来此,而是让其继续在屋子里休息。
她此番前来,就是想要试探对方的意图,而这一番话题果然让赵云兴致勃□□来。
其实赵云心中正有很多疑问,这昭国实在是有太多新奇事物了,很多东西他目前还无法理解。
但观察下来又觉得,昭国的种种事物,似乎俱有一种新生且充满活力的感觉。
让人觉得与汉廷那边暮气沉沉的氛围截然不同,仿佛昭国的种种都代表着未来世道的模样。
但即便如此,赵云天生的谨慎依然让他想要确定一些关键的问题,原本他是打算自己慢慢去探寻答案的。
毕竟之前的赵云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会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来到杨秋面前,并且还能和这位女将军亲自面谈。
这样绝佳的机会,赵云实在是不想轻易错过。
因此,待杨秋问完此话之后,赵云便毫不犹豫地开口了。
“将军,云心中疑问众多,但眼下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必须摆在首位问出来。
将军未来想要用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商人亦或者其他方法来治理天下?”
说实话,赵云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儒家之人,毕竟他是一个武将,理论上应该算是兵家,所以他问这一个问题也不是在为儒家担忧。
但他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自然是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
而杨秋的答案,直接关系到赵云最终的抉择。
若是用法家,赵云会觉得律法太过严苛,百姓生活恐将艰难;若是用兵家,无休止地打仗,赵云也觉得毫无意义,只会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若是用儒家,或者道家,这大汉的天下都已经尝试过了,似乎并不能彻底治理好这个天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
至于墨家或者其他杂家,赵云也不清楚效果究竟如何,因为历史上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所以他迫切地想知道杨秋的统治思想究竟是什么。
毕竟这半个多月在昭国沿途的经历,赵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至少在昭国治下的百姓,看起来人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似乎不再像过去那般深陷苦难和绝望之中,反而人人有衣可穿,有饭可饱。
而这一路上,越是接近昭国治下的地域,他越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最简单的官道,赵云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昭国和其他地方的巨大差异。
那是一条宽阔平坦、坚实无比的道路,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神奇材料修筑而成的,不像其他地方泥土夯实的道路那样坑坑洼洼,反而异常坚固平整。
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行政能力和高效的组织水平。
而且一路上参与修路的人,赵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并非那些被强迫劳役的困苦百姓,反而个个精神抖擞,身体健壮。
空闲休息的时候,还有热腾腾的包子馒头可以享用,而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厚实保暖,听说每日修路还有工钱发放。
赵云在半路上也和这些人交流了许多,他了解到昭国这边大力兴修水利,高度重视农桑之事,而传说中的粮食高产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难怪昭国才变得强大,百姓富足。
而他也见到了一些乡里之间的孩童们在认真学习,那些在汉廷价格昂贵、难以获取的书籍,在昭国这里竟然能够在乡里之间发放。
在常山郡,他实在是见过太多饥饿困苦、流离失所的流民了。
一条宽敞平整的道路,庶民身上能有一件暖和的衣服,能够吃上一顿饱饭,这件事情在汉廷那边已经成为一件相当困难,甚至近乎奢望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时候,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日,赵云见到的许多流民都是衣衫褴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最后会因为一场大雪而被无情地冻死。
可是越是接近昭国的中心,赵云越能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百姓的富裕程度。
能看得出来,这边的人们衣服整洁干净,见到外人到来,那眼神也不是充满恐惧和害怕,反而是带着好奇和观望。
一个国家庶民百姓所展现出的活力与生气,似乎也预示着这个地方是否拥有光明的未来。
赵云虽然不能运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全面总结昭国这边的治理情况,但他也能从自己眼前所见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这里的百姓生活状况确实要比汉廷的庶民百姓好上太多,难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拖家带口、不辞辛劳地投奔到这里。
因此赵云觉得自己也实在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了,他更擅长的是兵法,学习的也是诸多兵家的知识。
对于如何治理内政,他确实不太精通。
所以,他最需要确定的事情,那就是这位女将军究竟想要采用何种方法治理天下?
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情至关重要。
杨秋自然不清楚赵云所思所想,但这个问题似乎是想试探:他们的三观是否相契合?
如果三观不合,哪怕杨秋所推行的措施能让百姓过得更好,估计赵云也会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毕竟三观一致,大家才能相处得融洽舒适。
不过,这个问题还是有些让人惊讶,若是此问若由荀彧、蔡邕这类人问出,似乎更为顺理成章。
毕竟这些人乃传统士子出身,更为注重一个国家的统治思想理论。
不过细想赵云的性格,倒也并非全然意外。
他有勇有谋,忠诚正直,心怀百姓,颇具仁者之心,故而对他而言,一个统治者采用何种思想治理天下,确为至关重要之事。
因此,杨秋觉得赵云要的答案,其实比蔡邕这些人要简单纯粹得多。
“子龙可听闻过拿来主义?”
字面意思其实能听懂,可此句话究竟何意?赵云当即摇头。
“将军请明言。”
“诸子百家,皆有优劣。墨者,能大兴百工之业,技艺精巧,器物精良;儒者,可倡兴教化之风,道德昭彰,礼仪井然;
法者,可订立规矩之制,纲纪严明,秩序井然;兵者,可保强国境之安危,抵御外侮,护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