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曹校尉一路前来,大雪纷飞,艰难饥渴,这一路上真是辛苦了。”
杨秋微笑着说出这句话,面色温柔和煦,然而曹操的心却瞬间紧张了起来。
虽然在刚刚面见杨秋的那一秒,他已经用最快的速度观察了一下这位女将军的长相。
只见杨秋眉梢上扬,眼神明亮而锐利,英气逼人,自有一番王者气度,完全不像是从农户家庭里面成长出来的人。
光是那眼神里面的自信和昂扬,就自有一种豪迈的气度。
难怪以一介女子之身能够打下如此大的基业,果然看着就气度非凡。
原本接下来,曹操以为杨秋会询问天子事宜,而他在将密信交出来,结果对方直接吟了一句诗。
他当然不是文盲,如此简单的诗经内容,没有哪一个读过书的人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也没有哪一个人不懂这句诗的意思。
整首诗都表达着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士兵在战争当中苦难的深深同情。
所以这首诗没什么问题,但关键是,为何这位女将军一开口就说这句话,是要暗示他什么吗?还是这句话代表了其他意思?
于是曹操开始有些紧张地试探了起来。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将军能够及时和汉廷停战,让兵卒能够回家歇息,这对天下来说都是好事儿,毕竟战争总是会带来太多的苦难,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和平,将军此举,实乃大功一件。”
杨秋吟那句《采薇》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厌倦,曹操回的这句《东山》表达战争的困苦,兵卒回家的艰难,其实意思都差不多。
只是杨秋知道自己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曹操却有点儿不知道杨秋的意图。
毕竟文人之间说话有时候要含蓄一点,喜欢旁征博引来试探大家的意图。
而杨秋一开始就直接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她其实没什么意思,就是故意含糊着说一些话,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毕竟面对的是三国顶流,不能让心思被对方看透,那就干脆一开始主导全局,直接让对方混乱起来。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曹校尉一看就英武不凡,未来必定大有前途,若是继续留在汉廷,岂不是浪费曹校尉的天赋。
天子还有朝堂那些大臣哪里能理解校尉的忧思呢,朝堂上上下下蝇营狗苟,对着天下完全没有做出有益之事,完全都在内斗之中。
只有曹校尉一心想着天下,那些人又岂能理解校尉心中的宏图大志?”
杨秋把这话一说出来,曹操更加紧张了,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些许汗珠:不是,不要乱说,我可没有骂过朝堂的大臣,什么宏图大志,我是个忠臣!
“将军说笑了,我本浅薄之人,为君王效劳,本就是我等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将军可能有所误会,其实我来是为了将陛下的密信来交给将军的,还请将军莫要误会……”
都把对方逼到了这种程度,杨秋也没有再继续说笑了,而是接过了对方递过来的信件。
密信当然封了蜡,这种时候自然是有保密手段的。
杨秋将信件打开,也想看看刘宏在信里跟她要讨论什么事情。
大概过了三分钟之后,杨秋终于把信件看完了,于是她整个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刘宏,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第105章
“将军何故发笑?”
因为杨秋表现得太明显,在下面等待着的曹操忍不住发问了。
他自然不知信件里的具体内容,毕竟这是天子的密信,天子想必在其中与这位昭国女将军密谈了某些要事。
原本这种事他不该好奇,可杨秋笑得实在太过显眼,曹操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
难道这封信有什么蹊跷之处?
总不可能有人调换了他带来的信件吧,那绝对是不可能。
但有时人一旦紧张起来,便会因对方种种超乎想象的举动而心生忧虑,总担心是不是自己这边出了什么岔子。
“汉天子写了几个笑话让看看,所以我观之忍不住发笑。”
杨秋这番解释一出,曹操愈发无法安心了。
陛下怎么可能在信件里写什么笑话?还是这位女将军其实在做某种暗示?
毕竟在来此之前,陛下曾经对他嘱咐过,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位女将军看到信件后的反应,并且要让这位女将军写一封回信。
回信他现在还不知有没有,但这反应着实令他感到奇怪。
陛下虽说有时不太靠谱,但在这种时候怎会在信件里写笑话?
还是这位将军有意羞辱汉天子?那他作为汉朝的大臣自然要有所表示,于是曹操一脸复杂开口道。
“将军又在说笑了,陛下曾经嘱咐过臣,一定要让将军看完之后有所回信。
所以陛下在信件里面的内容至关重要,还请将军认真对待,切勿哂笑。”
看着曹操这一副认真维护刘宏的模样,杨秋不禁想起了曹老板未来的所作所为。
也对,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尽管天下诸多人士皆萌生出了些许野心,然而那些野心大多不过是妄图获取更多的权势,攀爬上更高的位置,成为朝堂上一言九鼎呼风唤雨的重臣。
毕竟即便是董卓这等人物,其心中所想的,也仅是占据权力的核心,而非改天换地。
所以此刻的曹操,自然还未曾萌生出自己打天下的念头,他此时表露的忠孝之心应当是真心实意。
倘若没有猜错的话,曹操和袁绍此刻仍属于一个小团体,还在跟随着袁绍这位老兄混日子。
也不知这群人当下所设想的未来究竟是何种模样?
面对曹操此刻的询问,杨秋神色肃容了起来。
“汉天子的信件,我自会予以回复,只是这里面的内容,恐怕汉天子当时写下的时候,也带着几分谈笑之意。
曹校尉不必多虑,亦可将我看完信件的反应告知汉天子。”
话说到此处,曹操也不好再追问下去了。
一旦失去了对话的节奏掌控权,似乎自己之前精心准备的所有话语都难以说出口。
反而有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身不由己的感觉。
直到这一刻,曹操才算是真正领会到蔡公昨日的提醒。
这位女将军果然难以对付,仅仅寥寥数语,便直接堵死了他所有准备开口说出的话。
而杨秋接下来直接让人带曹操一行人下去休息了,因为她得准备一下回信。
刘宏的这一封信件可不能随意回个答案,毕竟这封信刘宏准备得煞费苦心。
在信件中,刘宏先是客套地寒暄了几句,对昭国的丰饶富足不吝称赞之词。
接着便滔滔不绝地说起并州以前的土地,也就是晋国的往昔历史。
然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跟杨秋详尽叙述了晋国三家分晋的整个曲折过程。
当然,如今并州的土地和从前的晋国有一些细微差别,但至少大部分都曾归属昔日的晋国。
而后,刘宏的重点来了,他在信件里面认真跟杨秋探讨了晋灵公之死的那段故事。
据史书记载,当时由于晋楚争霸,晋国的公卿大夫权力日益膨胀。
这直接致使公卿之间的权力争夺愈发激烈,简直到了利益完全无法调和的程度。
在晋灵公当政时期,赵盾专权晋国长达二十多年,牢牢掌控着军中的大部分权力,其势力盘根错节,极为庞大。
而晋灵公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包括互相刺杀。
其中有一次直接导致赵盾被迫逃亡,而后赵盾的堂弟还是堂侄赵穿竟直接刺杀了晋灵公,随后又重新迎回了赵盾。
当然,在这个故事当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晋灵公曾派遣一名刺客去刺杀赵盾。
结果这名刺客悄悄潜入赵盾家中后,竟看到赵盾已然穿戴整齐,准备上朝。
刺客被对方的勤勉正直深深感动,既不忍伤害对方又无法违抗君命,百般纠结之下,于是触槐自杀。
而刘宏就在信件里跟杨秋大肆吐槽,他笃定这个刺客不是自行了断的,不过是刺杀失败罢了。
毕竟刺客当时当场身亡,谁又能知晓他究竟是羞愧自杀,还是被赵盾的手下所杀。
所以刘宏在心中感慨,他认为晋灵公只是夺权失败而已。
那些说晋灵公昏庸无道、肆意妄为、奢侈无度的记载,想必大部分都是故意污蔑。
接着刘宏由此感叹自己年少时被带到洛阳登基为天子,而后小心翼翼夺权成功。
但如今却还要被一位大将军虎视眈眈,这让他忧虑不已,觉得自己未来很可能会重蹈晋灵公的覆辙。
所以当时看到这些内容,杨秋当即忍不住笑出了声。
刘宏的谥号不就成了孝灵皇帝吗?他竟然自己也有这样的预感。
再想想他们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都是昏庸无道、奢侈无度。
再加上两人都是英年早逝,这真的是太像了。
不过,刘宏也不一定是正常死亡。
毕竟刘宏当时已倾向于让刘协继承皇位,只是此事尚未办妥,甚至都没交代后事由谁登基,他自己就突然离世了。
这种状况有可能真的是病逝,也有可能是有人想要他赶紧死去。
毕竟再不除掉他,可能真的就是刘协做太子了。
但这也仅仅只是揣测。
而刘宏跟杨秋掰扯这么多晋国的历史,其实已经在言语中表明,他如今对大将军极为不满,觉得大将军狂悖犯上,借古事来隐喻今事。
可是,刘宏和杨秋明明是敌人,他为何要跟杨秋讲这么多事,甚至还将自己的忧虑吐露示弱呢?
这自然是别有意图。
只是关于后半截信件的内容,杨秋有自己的猜测,但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对的。
因为刘宏在信件里表达得有些隐晦,她只能把令狐邵和荀谌这两人叫了过来,然后让他们看了一下信件的内容。
在信件的后半部分,刘宏又直接跟杨秋讲述了秦赵之争中的一个小故事,也就是韩国冯亭献上党的故事。
接着又跟杨秋说了另外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昌他亡西周,一个是郑桓公灭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