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我认为曹孟德当下并无特别之处值得拉拢,更何况此事,岂是我能做主的?”
没错,戏志才来见荀彧的原因就是为了利益交换,袁绍现在还没有将冀州整合好,暂时无法出兵南下。
可是南边的兖州又值得拉拢,偏偏刘岱这个人油盐不进,所以袁绍就把曹操安插了进去,想利用曹操往南下扩张。
但曹操实际上也另有想法,袁绍只给了他一个东郡太守的位置,所以他让戏志才过来和豫州这边取得联系。
若是豫州这边开出的价码够大,到时候占据豫州之后,曹操就能调头支持豫州这一边。
但在荀彧看来,曹操虽然有一方诸侯的能力,但现在实力还是太弱了,连一个东郡都还没有完全掌控。
若是豫州这边开出更大的好处,实际上是曹孟德这一方占便宜。
“文若,至少曹公更倾向于支持陈王。
若换作他人,或许都不敢与袁本初对抗,更不必说青州、徐州很可能在两边作壁上观。如今二袁已然合作,文若难道不担忧接下来的局势吗?
到那时,万一青州、徐州直接投靠二袁,豫州将会十分危险。
我这里有曹公亲自写的信件,欲亲自呈递给陈王。文若,其实此事理应由陈王做主,不是吗?”
此时的荀彧不是历史上那个和曹操合作的人,完全当了曹操内政的一把手。
因为曹操当时也没多少人才,地盘也没多大,所以曹操身边是没人可用的,荀彧在曹操这个集团当中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
现在的情况是,陈王本身有自己的亲信团队,再加上有钱有兵,所以豫州的士族虽然投靠陈王之后也加封了各种官职。
但荀彧在这个小朝廷里面并没有占据高位,目前反而是豫州其他德高望重的名士占据了高官,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荀彧的几个长辈。
因此,戏志才此言没错。
这样的大事儿,荀彧根本不能做决定,他只能禀告长辈,并且将这件事情传递到陈王那里,最后交由陈王做决定。
三日之后,戏志才满意地拿下了曹操被擢升为兖州刺史的旨意离开。
当然,这封旨意只是表明曹操被豫州的天子刘宠给拉拢了,并不代表兖州真的是曹操所控制的。
但双方的交易也很明确,曹操利用这一封旨意去攻打占据兖州,到时候反过头来又支持刘宠这位天子。
站在刘宠的角度,他现在不想让兖州的兵力南下,放曹操去和刘岱又或者袁绍的势力对上,能够让豫州这边喘一口气,然后他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南边的袁术。
所以双方都有各自的意图,这场交易怎么看都不会亏本。
是夜,荀彧和自家兄长荀衍跪坐在书房里面密谈。
“文若,天子极为信重陈国故旧。豫州各大士族虽皆已获高官厚禄,就连我如今也算是太常之职。
然而,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兵权与财权方为至要。天子将这些官位,皆分封于自己陈国的故旧。
我豫州士族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内部空虚。天子并不信任我等!”
这其实也不是刘宠故意排斥豫州士族,两边都合作在了一起,他也分出了许多权利给豫州士族。
但一个掌权者是本能的要抓紧兵权和财权的,所以刘宠理所当然的将这些权利全部都分在了自己陈国的故旧官吏身上,因为这些人才是他的心腹。
但这种行为在豫州人看来,就让人感觉很不满了。
“可是因为冀州之事,所以天子无法信任我等?”
在刘协没有死之前,当时袁绍作为讨董联盟第一人,再加上过去数十年积累的声望,所以有很多人投靠在了袁绍下面做事儿,这其中就包括一部分颍川士族。
这些人都是颍川名士,他们帮助袁绍占据了冀州,然而谁能想到刘协突然就死了,豫州最后决定拥立了陈王刘宠为天子。
那么原来投靠袁绍的那群颍川人也不太适合回来,这就形成了有些尴尬的局面。
“天子自然担忧我等并非尽心效忠,然而现今之局面,谁也未曾料到。
即便在袁本初那边,如今颍川士族亦处境尴尬。袁本初占据冀州后,为拉拢冀州士族,已隐隐排斥我颍川之人。
再加上还有南阳之人,未来在袁本初这边,恐怕颍川人难有出头之日。
而我豫州士族支持陈王为天子,却依旧无法获得天子信任。
文若,你有王佐之才,不应将时间浪费在豫州这里。如今天子已然将朝堂彻底掌控,豫州已无多余位置。”
荀衍的言下之意很明显,那就是还要分头下注。
如今在天子这边,他们已经有荀氏族人占据高位,由于天子没有过多重用,所以留在这里没有前途。
想要在这乱世当中搏出一片天,那就得另寻他路。
“兄长,纵观当今天下,难道还有谁有机会开拓出一片天地吗?”
至少此刻的荀彧还不觉得曹操有这个希望,至于什么刘岱,刘表,刘焉,那就更没前途了。
“若要豫州安稳,终究不能让兖州被袁本初掌控。那曹孟德若真能在兖州闯出一番天地,那倒会是一个契机。”
倒不是兄弟俩有多看好曹操,实在是兖州这个位置至关重要,谁有能力控制兖州,那么豫州士族必定要想办法去将其拉拢过来的。
“彧明白,兄长。究竟是蚁还是象,再观望一番便可知晓。”
杨秋到达长安的时候,刚好得知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已经共同拥立了冀州的天子为下一任汉天子。
袁绍为大将军,袁术为太尉,兄弟俩倒是很有意思。
“文和,你觉得关东最后谁胜谁败?”
此时,杨秋正带着贾诩在长安周边的工坊里面视察,这座工坊是邓容来到长安之后建立的一座制造兵器的工坊。
长安有一个优势,因为其地势相对偏南,所以其水力资源更加丰富,这就会大大解放工匠,利用水力来锻造铁器,效率要快得多。
第148章
所以杨秋让一些工坊大量转移到了长安这边。
主要是南边有天气优势,再加上水利优势,更何况长安作为中心,以后辐射周边,交通运输也会快一些。
当然,商业性质的作坊,杨秋现在还没有大面积转移,瓷器,琉璃,布匹这些东西,现在也不适合转移到长安来。
因为杨秋现在要用最大的能力生产铁质农具以及兵器,炼铁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事情。
关中之地虽然过去由董卓治理了几年,实际上是和当地的豪强士族共治,董卓这边只需要赋税交得足够,根本不会治下得普通百姓过得有多艰辛。
杨秋现在才刚刚控制这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大面积的搞分田政策。
所以只能先把铁质农具生产起来,先发展生产力,开垦荒地,让当地的粮食产量提高,直到彻底控制这个地方,再提改革的事情。
所以目前邓容在长安,虽然是负责长安的规划建设,实际上长安城只是进行了修整,还并没有修建崭新的长安。
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劳动力去搞大面积的基建。
就算杨秋愿意出钱给工资,实际上对于关中之地的人来说,忙碌春耕让今年有一个好收成,这才是所有人期望的事情
因此,这第一年的规划其实主要还是搞农桑之事。
至于蔡邕等人负责的长安设计,当然是先在纸上搞规划,把所有事情规划完了,再真的开始修建。
“二袁谁能坚持更久?大概率应是袁绍。
袁术此人,生性骄横狂妄,犹如冢中枯骨,全然没有丝毫治理才能,这般人物,必定会为他人所败。
不过,袁氏家族累世公卿,其根基深厚无比,倒也非一时半会儿便能覆灭。
至于最终赢家究竟是谁,吾实难断定。但有一点倒是能够确定,那便是刘岱恐命不久矣。”
此言一出,杨秋想到了历史上刘岱的结局,好像是不听下属命令,在战场上死亡,但是贾诩肯定不是预言到了这种情况。
“为何如此说?是因为曹孟德已然具备入主兖州的实力?”
此问一出,贾诩笑着摇头。
“曹孟德此前于黄巾之乱时,在战场上着实积累了颇多经验,确有入主兖州的可能。然而,刘岱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曹孟德。
兖州所处之地,位于冀州与豫州之间。当下冀州有一天子,豫州亦有一天子。刘岱本应凭借自身优势左右逢源,以使自己获取最大筹码。
奈何他被汉天子之死激起野心,妄图自立。如此一来,冀州与豫州皆对其难以容忍。故而,虽曹孟德善于左右逢源,但冀州和豫州两边皆会支持他先灭刘岱。
曹孟德选择兖州,此时看似优势,未来却说不定会成劣势。不过人生于世,谁又能知晓下一刻将会发生何事呢?
曹孟德也只是选择了当下自己唯一有望掌控之地罢了。”
如此看来,虽然跟历史上的走向不一样了,但是刘岱这番做法肯定会命不久矣。
说不定会是什么刺杀死亡的结局。
“文和觉得曹孟德此人如何?”
贾诩和曹操还并没有见过,如今所了解的所有消息,都是目前历史进展上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杨秋此言问出来之后,贾诩还认真思考了一下曹操此人的身世及经历。
“宦官之后,劣势太大。关东诸人向来极为注重家世出身,曹孟德恐怕难以招揽众多人才。
若我所料无误,恐怕兖州的士族未必会支持曹孟德。关东那些名士,一贯眼高于顶,怎会容忍宦官之后统治他们呢?
然而,曹孟德此人擅长兵法,再加上掌控了汉灵帝当时留下的隐阁势力,恐怕曹孟德还真具备一争之力。
关东的名士们在强权利剑之下,又能反对多久呢?”
有时候杨秋也不得不佩服贾诩的见识,尽管什么事情都还有没有发生,但是贾诩已经预料到了曹操未来和士族的冲突。
在历史线上,若不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光凭曹操的出身,其实是真的不能在关东招揽太多人才。
“文和所言极是,反正关东之地已然陷入内斗之局,于我们而言实乃好事。
接下来数年,我们大可专心发展关西之地。毕竟,欲要战胜敌人,还是得先将自身根基稳固妥当。”
按照杨秋的规划,至少接下来的五年,恐怕都得专心致志稳固关中盆地,然后南下,想办法进攻汉中以及益州。
当然,凉州这事儿得在这一年内解决,最多两年。
所以杨秋是打算和贾诩商讨一下对付凉州的办法,此刻他们正在观看铁坊里面打造出的一副盔甲。
“这副铠甲似乎有些闪亮?”
贾诩看着挂在墙上的铠甲,发出了一个由衷的疑问,因为这副铠甲光亮如镜,在光线的照射下简直就是在发光。
“此乃明光铠,防护能力极为强大。目前其产量尚不算高,不过当下可先行用于重甲兵。
凉州兵马向来彪悍,若不凭借强大实力予以碾压,恐怕难以征服。”
明光铠从两晋南北朝出现,到唐朝的时候开始大面积应用,这是一种防护能力非常强的铠甲。
铠甲在战场上能够大面积的保护士兵的性命,刀枪是不长眼的,但是坚固有力的铠甲能够抵御刀枪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