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张鲁一家从张道陵开始已经在益州经营多年,所以他们这一派的道教,其实在益州还是有些根基的。
因为入教需要先缴纳五斗米,所以也被称为五斗米教。
刘焉当年入主益州之时,其实最开始不太顺利,因为益州当时内乱,道路隔绝,有自称黄巾军的人在益州杀人闹事儿。
当时马相、赵祗等在益州起义,他们自号黄巾,短期内势力发展迅猛,先杀绵竹令,进攻雒县,杀郤俭,又击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益州当地的豪强士族惶惶不安,于是就把刘焉迎接了进来,希望对方能够阻止叛乱蔓延下去,后来也成功了。
这原本是你来我往的合作,不过进入益州主政之后,刘焉就翻脸了,杀死诸多益州士族豪强。
这虽然巩固了刘焉在益州的统治,但也导致益州的本土士族豪强与刘焉关系有些龃龉。
为了迅速掌控当地,刘焉和五斗米教的首领张鲁多有往来,并且和张鲁的母亲关系非常密切。
当然,外界的传言说二人关系暧昧,毕竟张鲁母亲经常出入刘焉府邸。
不过实际上,刘焉对张鲁母子俩特别的原因是,这五斗米教炼的丹能够缓解他身上的痛楚。
刘焉后背有严重的背疮,这种病会让人的后背长起一个特别大的脓包,发作起来痛不欲生,连睡觉都没办法正常睡,因为伤口是在背部,人只能趴着睡。
这种病若是在几千年后,那当然只是一个小病,但在此时却是一种让人生不如死的大病。
毕竟此时很多地方还不会动手术,更别说基本的消炎消毒了。
人的身体备受折磨的时候,哪怕曾经不相信虚无缥缈的丹药,在发现世间千万种方法都不能缓解病痛的时候。
眼前有个人说能帮你缓解病情,重病的人一定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刘焉对张鲁母子就是处于这种状态,因为正常的疾医已经没办法缓解他的病情了。
修道的人基本都懂点医术,更何况张家已经修道这么多年了。
虽然炼的丹其实没什么效果,但开一点清热解毒缓解疼痛的药,这项技能还是掌握的。
所以两边就这么搭上了关系,再加上五斗米教还在普通百姓中有点根基,当时张鲁就开始被刘焉重用了起来,还给了一个官职。
原本,刘焉正在图谋汉中之地,甚至都已经打算把张鲁派过去了。
结果就在这一年,董卓被杀,刘协身死,昭国直接占据了关中之地。
所以刘焉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汉中当地的人就已经摇摆不定,像个墙头草一样开始和昭国眉来眼去了。
因此,刘焉的计划被迫暂停,而这个时候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刘焉的背疮病情越发浓重,张鲁这边开的丹药已经不管用了。
在这个时候,左慈已经来到益州传道许久。
因为之前积累的名声,再加上长得又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所以左慈最终找到机会来到了刘焉面前。
并且说这种病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他身边的两个徒弟就能治好此病。
实际上,左慈身边经常带着两个徒弟,一个是昭国这边天赋卓绝的医生,一个是武力值强大的侍卫。
两人都是杨秋派到左慈身边的,一方面是监视,一方面也是保护。
而那位专门跟左慈来到益州的医生,他在昭国之时,就已经学会了利用简单的外科手术工具做简单的小手术。
毕竟都这么多年了,打造简单的外科手术工具,制作消炎消毒药物,这种能力普通医生已经具备。
所以杨秋专门派了这个人去益州,帮助左慈更快获得刘焉的信任,并且接下来研究益州的毒虫瘴气,研究益州当地驱虫的药物。
人在病痛折磨之下,其实是没有那么多理智的,更何况左慈身边带来的医生真的能够治好这种病。
因此,左慈一战成名,因为治好了刘焉的病情,直接成为了刘焉的座上宾。
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左慈直接让自己的金丹派在益州大肆建立道观,然后再带着自己的弟子到处传教。
因为左慈身边有懂医术的人,所以左慈传道的过程特别顺利。
毕竟每次开出来的药方制作出来的药丸,真的能让人缓解病痛,这直接挤压了五斗米教的生存空间。
这过程当中,双方自然有冲突,然而左慈是靠实力说话的,因为他手握诸多药方,并且还和当地的士族豪强关系密切。
当初杨秋让左慈换了一种方法修炼金丹,所以左慈直接带了大量的归脾丸,八珍丸,人参养荣丸等补充气血调养身体的东西在益州招摇撞骗。
这些益州士族豪强发现,吃了之后,他们身体竟然真的变得气色不错,于是他们越发相信左慈是仙人了。
所以过去几年,士族豪强将左慈捧为座上宾,刘焉也对其信任,左慈修建道观,秘密笼络当地人很是顺利。
而今年年初,刘焉重病,确定很快就要死亡,因此杨秋这边迅速开始调兵遣将准备粮草。
年中的时候,刘焉也终于死了,所以杨秋这边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外人都以为昭国在庆祝长安建成,搞一个盛大的中秋节,其实她正偷偷摸摸的带着人准备入川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未来若是要打通川蜀之地与汉中关中的紧密联系,恐怕要花大力气修一条通畅的道路。”
行军路上,望着眼前这条崎岖的山路,想着这千百年来,前辈们都是在这种艰难的路上行走。
杨秋的想法第一是佩服,第二就是想要修条好路。
“修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王想法不错,但还是待天下一统之后再说。”
一旁的荀攸直接进行了劝诫,毕竟要在这种地方修路,不花一大笔钱,不雇用大量的人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鸿飞,你给我们军师说一说,那个火药开山炸石的效果怎么样?”
一旁的褚燕听到杨秋开口,他立即笑着走向了钱。
“军师不是知道军队里面有铁球炸弹吗?这种东西其实不只是能够用在战场之中。
过去这几年,我带着手下的人一直在太行山里面试验,工坊里面的人已经研究出了合适的火药配比。
用火药开山炸石,一些险峻的地方马上就能推平,所以川蜀之道虽然艰难,但若是一定要修路,也是有快速方法的。”
火药这种东西,虽然关东等地的诸侯都听过传言,也想过要研究,但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为了进一步研究,杨秋直接将火药研究放到了大山里面隐藏,让其不容易被人探寻。
所以过去这几年,褚燕几乎一直在负责这件事情,太行山里面有好些秘密的武器工坊。
可以说,火药在战场上其实进步效果并不大,至少现在是制造不出明清时候的那种大炮,但制作的普通火药开山炸石,那确实挺简单。
“产量可以提高到修路了?”
这是荀攸的第一想法。
“在战场上用的那种铁球炸弹要求很严格,所以产量不高,但若是用在修路上,制作的方法要简单一点。
不过不着急,先把益州打下来再说,益州这块地方,铁矿,煤矿,金矿都有,但要其繁荣兴盛起来,只有把外界的道路打通了才行。”
在杨秋这边已经行军的时候,长安这边还不知道益州的剧变。
司马懿和诸葛亮会见之后,两个人都选择了做题的方式进入凌霄楼,因为比起吟诗作赋,其实做数学题是最快的方法。
虽然这些数学题对有些人很难,但对于这二人而言,实在是颇有些简单了。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两个人也确定,昭王确实很重视算术这一门学科。
据说田孟举下面聚集了很多在算术上有能力的人,天赋卓绝的人甚至有可能拜田孟举为师。
二人进入凌霄楼之后,首先映入的眼帘的是,最中央矗立的水运仪象台,这是除了眼前凌霄楼之外最壮丽的建筑。
十米多高的建筑,能够定时定点的出来报时,这是每一个来到凌霄楼的人都会瞩目的建筑。
“孔明,这个水运仪象台除了自动报时,还能观测天象,你也看出来了,这么巨大的建筑,完全是由水力来驱动,很神奇对不对?
昭王曾对下属言说,若精研算数之人日益增多,日后还能造出比此建筑更为神奇之物。
听闻昭王还令人研究一种小型计时工具,成功了可随时带在身上,真不知研究出来会是何等模样。”
司马懿知道的内部消息自然要比诸葛亮多一些。
毕竟杨修已经踏入官场了,再加上杨家姻亲之人众多,所以在关中这边迅速站稳了脚跟,完全知道昭王的动向,朝廷重视的方向。
诸葛亮只觉得眼前这座建筑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美。
“这是昭国何人所研究?”
“此人名叫马钧,字德衡,平北将军马忠誉的族人,据说此人在马邑县时就经常在工学院里面考试第一名,非常受到昭王的赏识,长安城的修建规划,此人也参与了。
目前马德衡除了担任建造司大匠之位,还在长安太学里面,开设了一门学科叫做工科,当时引起争议很大,不过昭王并没有理会。
不过昭国之人也都知道,昭王一直致力于提升工匠地位,所以反对也没用,昭国的工匠都是算官职品级的。”
听完司马懿的解释,诸葛亮对着旁边人道了一声谢,没想到这个新交的友人竟然知道昭国这么多消息。
两个人边走边聊,彼此交换了许多长安的信息。
等到进入凌霄楼里面之后,看到一楼那么多的士子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两个人的目光有点热切。
但此时他们也不知道该融入哪里,因为大家并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成了若干的小团队。
相熟的人各自聚在不同的地方聊天,昭国这边研究出来的桌椅,直接将一楼分隔成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块区。
有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有人在那里争得面红耳赤,也有人在那里吟诗作赋,还有人在那里泡茶闲聊……
当然,也有人独自居于一处安静看书写字,这种地方也没人会上前打扰,大家各做各的事情。
“孔明,我们不妨去二楼和三楼,据说上面有许多书,还都是用纸张印刷而成,应该会很震撼。”
两人都是外来之人,目前都还没有结交当地之人帮其融入圈子,所以二人并不打算去贸然结交朋友。
刚好二楼三楼藏书众多,不管是诸葛瑾还是杨修都对二人说过,一定要去上面看一看。
所以司马懿这个提议说出来,诸葛亮就笑了起来。
“善。”
等到二人做好身份信息登记之后,他们终于走向了二楼。
大概和所有外来人一样,每一个来到二楼参观凌霄楼藏书的人,都会被震撼。
一踏入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书架。
书架紧密排列,一列接着一列,横向数去,少说也有上百列书架,它们从房间的这一端一直延伸到视线无法触及的远方。
而每一架书架上都摆满了书籍,层层叠叠,没有一丝空隙。
两个人都是士族出身,家里面都有若干书籍。
但看到凌霄楼的藏书之后,二人心中都难以控制心中那种激动感,这世上居然有这么多书吗?
再进一步走上前,还能看到这些书籍分门别类,想要找寻什么书籍,根据自己想要看的方向就可以寻找。
司马懿和诸葛亮几乎立即对视了一眼。
“仲达,我们不妨分开行走,各寻己之所好,以觅心仪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