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身为王柔的嫡亲弟弟,王泽心中早就充满了仇恨。
因此,在见到刺史张懿的那一刻,尽管心中激荡着复仇的火焰,王泽却仍旧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泽拜见使君。”
“季道,无须多礼。”张懿神色凝重地说道。
“其实,吾已知晓你的来意。朝廷也在催促吾尽快剿灭这群反贼。只是,眼下天气日渐寒冷,吾担心大雪封路,行动会有所不便……”
张懿的话虽委婉,但王泽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
他微微一笑,立即开口献策。
“使君,其实泽有个想法,现在大军出行确实不方便,可是羌人和匈奴距离马邑很近。
使君若是能出面会见羌族豪帅,并与匈奴单于取得联系,或许我们不必大费周章,他们便会出于自身利益助我们讨伐逆贼,而我王氏可以助使君一臂之力。”
听闻此言,张懿顿时明白了王氏的意图。
王氏想用利益诱惑羌人和匈奴攻击杨氏反贼,而他张懿可以用刺史权利给他们王氏开这个后门。
这倒不是一个亏本的交易,若王氏能出钱出力,他有何理由阻止?
这不是送上门的功绩吗?
到时候赢了也是他张懿平叛有功,于是,两个人开始密谋起了具体的计划。
而对于杨秋来说
无论是天子刘宏的愤怒,还是王家的怨恨,亦或是并州刺史张懿的谋划,这都不是杨秋关心的问题。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
最大的危机已经解除了,那么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发展生产力,追求科技革新?
不不不,这些是重要,但有件事情比这个还要重要,
那就是统一思想,确保这个新兴的团队能够凝聚起利益一致的政治共识!
她必须让每一个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的处境,明确未来的目标,以及为何这些目标值得大家共同奋斗。
一个政权建立,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你拥有多少高产种子,有多少粮食武器,而是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方向。
当然,杨秋知道很多人的想法还是打天下建功立业,然后让自己成为新一代王朝的食利阶级。
这种想法现在也不适合批判。
你让众人跟你混,但让大家吃不好穿不好,道理讲得再好听,其实都要背叛跑路。
但仅仅靠利益也是不够的,一个团队若仅靠利益维持,一旦别人一开价高一点,岂不是都跑路?
所以要重视思想建设,人类是会思想的高级动物,每天需要的不仅是吃到嘴里的食物。
一旦口腹之欲满足,人类会自然而然寻找更高级的精神追求。
所以,杨秋要让自己这个团队凝聚共识。
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我们未来要做什么?我们为此需要做哪些努力?
于是,在阵亡的兵卒得到妥善抚恤,马邑县的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之后。
杨秋召集了她的心腹团队,准备又召开一次会议。
和上次一样,来的人包括杨秋的二叔杨南,三叔杨西,兄长杨石。
再然后就是邓家三姐弟,邓容,邓广,邓勇。
接着就是张杨,秦峰,马青。
这些人都担任着杨家军目前最重要的几个职位,所以关于未来要怎么做,这个团队未来方向是什么?当然要大家坐在一起讨论。
至于吕布一行人,嗯,暂时还没有资格参加这种内部会议,还处于降将考察阶段。
于是在所有人到齐之后,杨秋率先开口了。
“诸位,杨家军最大的危机已然解除,眼下即将步入冬季,汉军无力在冬日开启战端。
所以接下来几个月,诸位暂且可放宽心,享受这一段安宁时光。此番成就,全赖于诸位近期同心协力、奋力拼搏。
但思及明年,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届时我们应如何应对?杨家军的未来应该怎么走?当前最紧迫之务为何?我知诸位心中皆有思量,故请畅所欲言,共谋良策。”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精神振奋,先前的紧张与不安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勃勃野心。
在杨秋的鼓励下,首先发言的是邓容。
她身为名副其实的后勤总管,被委以长史之重任,既需参与军政要务,又要操劳民生琐事。
因此,邓容的事务最为繁杂,凡事皆需经过她之手。
“将军,虽然目前粮草充足,但终有耗尽之时。因此,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应是屯田之事。
眼下天气即将转寒,我们应抓住这最后的时机,立即动员百姓种植冬小麦,这样来年夏日就可以收获一季粮食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尽快将冬小麦的种子和肥料分发至马邑县各地,推广种植之术,这样明年全县百姓的粮食收成将会大大提高。”
粮食乃军队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邓容之言切中要害,种植冬小麦确实能为来年带来丰厚的粮食收成,为杨家军的未来提供有力保障。
于是,此提议得到了众人一致赞同。
既然粮食讨论完了,杨秋又开口问了起来。
“盛嘉,除了粮食问题,你还有什么建议?”
盛嘉是杨秋给邓容取的字,从她开始给邓勇取字之后,另外几个没有字的人都让她取字了。
其中马青取字忠誉,秦峰取字崇峻。
“盐矿的开采进展颇为顺利,如今每日都能产出十石食盐。若日后人手增添,食盐产量还可再攀新高。
至于布匹之事,来年恐需加大麻地种植,但目前存量尚足,无虞短缺。
然当前耕牛与农具颇为匮乏,若工坊有余力,我想提议加大农具生产。”
之前为了抵御外部危机,工坊主要任务是炼制兵器,农具的生产暂时还排不上号。
但如今大家都获得了喘息之机,在有了安全的保障下,那么生产农具就应该提上日程了。
“盛嘉之议颇为中肯,粮食乃我军之根本,故当号召马邑县百姓种植冬小麦。
既欲耕作,则农具之数量定要提升,因此,工坊接下来应当大力生产农具。
然粮食与兵器充足,我等便需筹划明年之事。若汉军见我军发展壮大,定不会坐视不理。
待春日一至,汉军随时可能发兵来犯,我等岂能次次守城防御?长此以往,终将败于汉军之手。
因此,我军需主动出击,亦需发展壮大,既要能打胜仗,又要能管理更多的土地,使这些土地上的百姓皆信服于我杨家军。
诸位可有良策?我知诸位亦希望我杨家军日益强盛!而不是困守在这方寸之地!”
这种民主式的开会方式,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而杨秋在会议时,一直和颜悦色,全无战场之上的杀气腾腾。
所以众人都处于一种心情放松的阶段,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
于是,一向大胆想法多的张杨率先开口了。
“生产农具当然重要,然武器之利亦不可忽视。故修缮兵器,训练士卒,皆需常抓不懈。
所以除了让士兵们屯田,还是应该加强备战练兵,如今这些兵卒们才参加一次打仗,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来年春天,我们应当主动出击,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厮杀出强兵。
因此,我等可以明年图谋雁门郡,夺取雁门关,以此为根基,继续征兵,壮大杨家军实力。
待粮草人员充足之时,我等便可挥师南下,让这世道换个天地!”
这番豪气的发言,让其他人的目光也瞬间激动了起来,其实大家现在都有这种野望。
毕竟刚刚打了一场胜仗,所以对自己的实力都错估得有些高,仿佛觉得他们杨家军是天命的正义之师了。
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总不能让大家垂头丧气,觉得自己未来没有希望吧?
于是张杨的想法让杨秋点头。
“看来诸位都是如此想的,我们不能困守在马邑县,我们要打出去,我们要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然后让这些土地都在杨家军的统治之下有效管理。
而雁门郡之地,夺取雁门关尤为关键,然夺取雁门郡之后,汉军必派更多兵马前来讨伐。
数千人我等或可应付,上万人亦或可支撑,但若数万、数十万之众,我等恐难以抵挡。
因此,未来之战,非鲁莽行事,而需审时度势,灵活应变。必要时,当联合无冲突之势力共谋大事,如太平道,我想诸位也都猜到了,太平道亦有反心。”
参加开会的人都知道郭泰当初对杨秋的帮助,所以众人都知道太平道对朝廷没啥敬畏之心。
至于杨秋的二叔杨南,那还是正正经经的太平道成员之一。
要不是因为杨秋造反单干了,其实杨南早就跑到太平道那边等着明年一起造反了。
因此,众人对太平道并无反感之情,反觉多拉拢盟友、少树敌乃明智之举。
于是,在场所有人达成共识。
接下来应当同心协力,生产农具、屯田练兵,劝课农桑,待明年时机合适,直接出军,占据更多土地。
然而,如何将高产种子推广出去,如何征集更多兵卒,如何将占据的土地形成有效的统治,这却是一个大问题了。
开会开到这里,方向定好了,共识统一了。
那么接下来就要谈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那就是大家为什么造反?造反的目标是什么,未来大家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世道?
显然这种政治纲领很重要,但这个团队都是底层人出生,不需要讲那么高大上的话语,只需要让大家有个共同的认知就行。
于是,杨秋开启了下一个开会主题。
“诸位,我们能获得今天这个成果,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可征兵扩军,耕植粮草,锻造兵器,以增强实力,图谋大业。
然而,此路究竟行至何方?难道永无休止地征战?此非长久之计。
因此,我们不能浑浑噩噩地前行,遇敌则战,遇安则归,蜷缩一隅,失去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