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第62章
雁门郡六月的天气已初露暑气,连田间劳作也变得颇为辛劳。
然而,此刻的农户们却正沉浸在丰收的狂热之中,因为马邑县去年播种的冬小麦终于迎来了成熟的季节。
这几日,天气晴朗,正是收割的黄金时机。
得益于今年春雨的滋润,又未遭遇干旱等自然灾害,所以粮食的收成异常喜人。
自前两日起,马邑县周边的农户们仿佛过年一般,他们惊喜地发现,一亩地的收成竟然平均达到了七石粮食,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在雁门郡这个地方,一亩地能收三石粮食便已是好收成,多数时候仅有两石左右。
若遇小旱,可能连一石都难以保证。
至于一亩地四石或者五石,那都是传说中听过的事情,可是现在竟然达到了一亩地七石的粮食。
有些地还因为肥力较好,甚至能达到八石或者九石,这就让马邑县的人沸腾了起来。
如果这不叫奇迹,还有什么叫做奇迹呢?谁能不为这样的丰收感到激动呢?
所以不管是上面的官员还是下面的农户,所有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他们热火朝天地收割着粮食,恨不得一天之内就将地里的粮食全部收回家中。
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一天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粮食的丰收喜悦还在持续当中。
田野间,农户们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样的丰收已经多年未见,即便顶着烈日,也没有人有丝毫的厌烦。
而杨秋此时也在和众人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她带着张角来到了田地,让对方亲眼看看马邑县现在的粮食情况。
半个月前,冀州的黄巾军转移了五万多人来到雁门郡。
这里面主要是一些老弱妇孺,当然,还有一些壮年男丁和工匠。
之所以有一些壮年男丁,那是因为黄巾军把勇武的人留在了太行山里面继续打游击战。
而留下来的男丁实在是不擅长打仗,留在太行山也没什么意义,所以来到雁门郡这边,再次编户齐民成为了农户。
这个过程自然是庞大而又琐碎的,五万多人要重新编户齐民,还得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那简直是让雁门郡上上下下忙翻了天。
工匠们要安排到工坊里面,农户们要分配到农庄,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所以过去这半个月,张宝和张梁虽然离开了,但是张角留了下来。
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身体情况正在急速恶化,一方面是因为张角需要留下来安抚这些冀州的黄巾军。
这几万人贸然远离故土,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如果张角直接离开,恐怕随便有人在里面暴动一下都能闹起大事儿。
所以杨秋也需要张角留在这里。
至于这一群黄巾军的未来,因为精壮勇武的男子都已经被挑选到了太行山的游击队里面,所以这里面其实是挑不出什么兵卒的。
不过这并不让杨秋失望,她现在的兵力已经足够维护雁门郡的安全。
而这群老弱妇孺里面,那一万多的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
至于怎么让这五万人放心住下来,工匠们的事情好安排,全部都分配到了各个工坊那里。
而工坊旁边一直在修建屋子,所以让这些工匠家属到达之后就分配住所,这完全没问题。
因此,这五万多人里面的一千多工匠加上其几千家属,这些人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而剩下的四万多人,那就要开始分民田了。
杨家军统治下的雁门郡,大部分都是农户。
工匠,商人,以及官员,那都是属于少部分人,所以杨家军现在目前制定的律法主要是针对农户。
农户里面又分两种,一种是军户家庭,一种就是普通农户。
而军户家庭从去年就已经定好了分田政策,只要有一个兵卒,那就分田一百亩。
至于家里面有几个兄弟参军的,那也不例外,毕竟这些人未来也会分家。
然而普通的农户,那自然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毕竟若是普通农户和军户家庭待遇一样,那些在战场上卖命的人怎么会甘心?
所以绝对的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军户的家庭待遇好,那是卖命获得的。
因此,普通的农户家庭,他们的分田走的是另一套政策。
从今年年初开始,杨秋和邓容一直就在试验普通农户如何分田。
首先,不可能对这些普通农户全部都平均分配,因为农户里面也分富农中农下农。
如果说直接一刀切,只要是普通农户,每家都分二十亩或者三十亩,那么那些富裕的只会更加富。
中下农虽然分了一点田地,但实际上还是很艰难。
但如果说专门扶持中下农,区别对待富农,那人家也不甘心。
所以在执行这种具体措施的时候,杨秋和邓容都不敢一开始就定下具体政策,而是在马邑县小心翼翼实验,看看究竟哪种分配最为合理。
到最后,两个人研究出了一个粗略的方案来。
首先,杨家军鼓励所有人去开荒。
凡是开荒出来的土地,都能享受一成田租的优惠政策,并且这种政策长达五年。
五年之内开垦的荒田都能归其名下所有,所以在开荒这件事情上,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对于富农来说,他们当然有余力尽快去开垦荒田。
而对于中农和下农来说,开垦荒田自然是没有余力的,所以杨秋给中农和下农分别授田。
下农授田三十亩,中农授田二十亩,但这种田地在户主死亡之后要归还给官府,不可以进行转卖。
且这种受田每年要交三成田租。
而下农的标准是一户田地在五十亩以下,中农的标准是五十亩到一百亩之间。
所以他们虽然有田了,但田地不能转卖,依然归官府所有。
换言之,就是杨家军把田暂时租给农户们种植,只是这种租赁期限直到户主死亡,且田租要达到三成。
不过对于那些下农、中农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仁政了。
因为分了田就可以今年种地,三成田租其实并不算多。
所以这群人只要今年能丰收,明年开始他们就有能力去开垦荒田。
毕竟已经明说了这些田地以后要收归官府所有,所以开荒的积极性自然会被提高。
而富农的标准是每户一百亩以上,他们虽然没有被授田,但是有足够的余力来进行开荒。
所以倒是勉强能让上下满意,并没有闹出太多争端。
至于以后的麻田、桑田分配,这些细节还要继续完善。
但是杨家军目前还不需要分得这么细,首先是要把积极性调出来开垦荒地,再就是让底层的农户们暂且有田地可以耕种。
而对于刚刚到达的黄巾军来说,这群人连下农都算不上,所以杨秋和邓容又搞了一个新的措施。
那就是先给每户分二十亩永业田,这就是死后都不收回的恒定资产,直接分地。
至于租税,自然是和普通农户一样,田租两成。
而如果想开荒的话,跟前面人的措施一样,享受同等的优惠。
不过这群人现在自然没有精力开荒,夏季还可以赶紧种植黍这种粮食。所以黄巾军分田之后就开始分配种子种地。
而于这些人居住的房屋,暂时都还很粗糙,都搭着普通的茅草屋。
所以这群人是一边种地,一边开始修建房屋。
雁门郡这边,每个县现在都修建了一个工坊在烧砖,所以黄巾军现在正在进行大生产运动。
这样的仁政,对于失去了所有的黄巾军来说,来到这里又能分田地,又可以直接修建房子,这已经足够让他们安心住下来了。
当然,这群人现在都没钱,所以买砖造房子现在是借贷。
但凡是购买了官府砖修建房屋的,明年的田租也必须变成三成。
而多出来的田租收益,将归为工坊,然后工匠们来进行利益分配。
毕竟大家都在干活,不能只照顾农户,让工匠直接白干。
所以有任何优惠的措施,那都得从其他地方收回来。
就像是开荒一样,不可能让杨家军所有士兵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必然要鼓励众人开荒。
但一旦过了五年之后,田租就要恢复到两成。
如此庞大的工作,其实就连现在都还没有完善好细节。
并且执行的过程当中还会出各种小问题,所以邓容忙得黑眼圈都出来了。
而杨秋直接让邓容招人。
毕竟作为领导,最大的本领其实是要学会用人。
若是邓容觉得累,那就赶紧提拔越来越多的人上来帮她做这个工作,而不是大权独揽,所有事情都自己来干。
于是,邓容在黄巾军中发掘了一批识字之人,将他们纳入官吏体系,使得黄巾军中立刻就有了一批可以提拔成为官员的人才。
随后,由这批黄巾军出身的官员与雁门郡的原有官员共同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双方的冲突也减少了许多。
毕竟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其实大家都方言不通,并州的方言和冀州的方言那就不是一回事儿。
杨秋等人虽然能学大汉官话,但对于底层的农户来说,仍然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无论是为了让黄巾军更加安心地加入这个大家庭,从而提拔一部分人当官员。
还是为了让这部分官员能够顺畅地沟通和管理,这都是必须要实施的政策。
所以,在将大方向指挥完毕之后,杨秋亲自加入了马邑县的粮食丰收运动之中。
为了鼓舞黄巾军安心留下来,她还特意让张角提拔了一百多个代表,跟着他们一起考察马邑县的粮食收成情况。
让这群人亲眼见证马邑县现在能够做到平均每亩七石的粮食丰收。
这种实地考察、亲眼见证的效果绝对不是盖的,直接让黄巾军们更加热火朝天地种地,期待着年底也能有一番好收成。
“将军,此等高产粮食种子,若能普及天下,令众人皆得种植,想来世间再无饥馑之虞。”
张角这几日实地考察,心中亦是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