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 第112章

作者:煎盐叠雪 标签: 天之骄子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BG同人

  看得出一开始萧何还试图润色,后来干脆不润色了,就那么原汁原味地呈上来。

  李世民每次看刘邦的信,都觉得很有趣,因为完全预料不到信里会写什么。

第62章 刘邦的骚操作

  “臣三川郡守刘邦上奏:久违颜范,陛下安康否?

  “萧何让我这么问的,我说陛下肯定安康,不用问。回回都问,浪费竹简,下次我就不问了哦。

  “朝廷最新的诏令我收到了,意思就是清点一下以前六国的豪强宗室,本来在名单上却死活赖着不走的那帮贵族,对吧?

  “嘿,真是神了,萧何当初一到荥阳就开始查人丁土地赋税账册,早就查得一清二楚,就等着你要呢。

  “我们数了一下,始皇陛下的老名单上,三川郡大概有五百三十户没迁走。

  “陛下你着急吗?这事要是办得漂亮,是不是直接影响考功啊?我已经让樊哙带人去挨家挨户敲门传令了,最多两月,保证给你办妥妥的。绝对一个不落下,谁敢不走我往他家门上泼粪。

  “收上来的土地分给平民百姓是吧?那更没问题。我就爱跟黔首打交道,都老实巴交的,就爱种地和弄一口吃的。

  “墨家那个石磨可真好使,比用臼杵方便多了,磨出来的面还细。以前我们那也有石磨,但跟这个好像不太一样,那个笨重,没这个好用。萧何说这个改进过了。

  “我把荥阳墨家的石磨都买完了(给了钱的),分到县里了,工室也学着造出来五六个了。这个普及石磨的任务指定也没问题的。

  “不过萧何说如果以后县里石磨多了,那就可以多种些小麦了。我觉得面粉比粟米好吃,樊哙也这么觉得,我打听了一下,一百个人里至少一半更喜欢吃面食,可能一年到头都吃粟早就吃够了吧。

  “那这都十月初了,鼓励黔首开垦荒地种麦子还来得及不?萧何说怕是太赶了,但陛下你上封信里提到你在试验代田法。好使吗?能不能详细说说,我们也学一下。

  “还有那什么新农具,啥时候能运点过来啊?我在这盼星星盼月亮盼老妻和孩子,都没有盼陛下你的信来得着急。

  “上次奏里说跟公主吵架的事,我已经处理好了。我是大男人,不能跟一带孩子的寡妇一般计较,就带了狗肉冻去赔礼道歉,结果你猜怎么着?”

  李世民把竹简摊开到最后,就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眼看最后一列了,字越写越小,最后挤不下了,没下文了。

  他把竹简翻过来调过去,硬是没找到后续。

  【怎么着了你倒是说呀!比我追的小说还会断!】

  【啥时候和公主吵的架呀?我咋不知道呢?】

  【这哪里像君臣奏对,去掉称呼一看,不就笔友么?】

  【刘邦三人组干活太利索了,啥事交给他们都放心。】

  【我感觉他真能干出往钉子户门上泼粪的事来……】

  【怎么不能呢?你是看不起我们沛县老流氓的手段吗?】

  【但是别说,刘邦这奏写得有水平,轻描淡写地表了功,二凤传令让郡里办的两件事,都完成得一点毛病都没有。】

  【唯一可恶的时候故事没讲完,让人抓心挠肝的。】

  【不是,李斯呢?斯相不是也在荥阳吗?怎么一个字都没提起来?我堂堂大秦丞相,不配占两行字吗?】

  【写不下了吧可能。】

  【李斯:泪目了家人们,我都混到这地步了。】

  【你们没有天天看直播吧,李斯在前面的奏里呢。】

  刘邦之前的奏里有提起过,李斯刚到荥阳第二天,他就着急忙慌打小报告说“丞相到三川郡了,我和李由那过节怎么办哪?”

  李世民淡定回复:“你不说,公主也不会说的,就当什么也没发生,李斯不会追究这个的。”

  “真的吗?那我就放心了。”刘邦下一封奏里,接着就详细写了李斯和公主去李由墓前吊唁,他和萧何也一起陪同的事情。

  他和公主吵架也是那几天的事。

  起因是李世民之前提过的茶叶。大秦的茶叶种植不成规模,几乎都是靠野生采摘移植,不同地区不同茶树的风味也是截然不同,甚至相差甚远。

  刘邦不是很懂茶叶,他喜欢煮茶的时候一股脑加一堆东西,喝着热闹,配肉吃很有滋味。

  但那次和李世民一顿茶喝过,他敏锐地意识到大秦的皇帝陛下很重视茶叶,就在奏里提了一嘴。

  李世民给予了肯定回答:“荥阳商贸繁荣,若是遇到上好的茶叶,多储存一些,如果能移栽种植茶树,更好。”

  他还补充了茶树剪枝扦插的详细方法,虽然也是现学现卖,但刘邦收到之后很高兴,马上就跟萧何商量这件事,开始有心寻找茶叶和茶树。

  荥阳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很多商业活动都从这里过。

  刘邦没怎么费劲就搜集了不少,有隔壁南阳郡的桐柏茶,从这边路过的蜀茶,还有三川郡本地的茶芽(毛尖)等等。

  他光买还不知足,问了李世民要多少茶叶才够,得到的回答是“茶叶是要边关互市、远销西域的,多多益善。”

  一听这个,刘邦更积极了,铆足了劲要拿郡守考功第一,派人四处去寻找有年头的茶树,正巧和公主的家仆撞上了,看上了同一棵老茶树。

  刘邦知道的事,李斯难道不知道吗?

  刘邦想立功,李斯难道不想吗?

  公主那还是扶苏亲妹妹加李斯儿媳妇呢,也想帮这个忙,结果眼光都好,撞一块儿去了。

  本来也没什么,不就一棵茶树吗?坏就坏在,那棵茶树上的嫩芽刚好就是之前李世民让人掐下来晒青和蒸青的,总共就那么一甑,分装在三个陶罐里,给公主和刘邦分别送了一罐,然后他自己带走了一罐。

  不管这两个人是否喜欢这个茶叶的味道,他们都一致认为李世民喜欢。

  “陛下喜欢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他有需要,我就得给他弄。”

  “兄长喜欢,我亦觉得很好,那就该移植到公主府的茶园里,以后方便给兄长送去。”

  大水冲了龙王庙,两边就这么吵起来了。

  本来李斯该居中调停一下的,他官位高,又是公主长辈,双方都应该给他一些面子。

  结果李斯到了那以后,问了一句:“这茶树多少年了?”

  “听说有三百多年了。”底下人回答。

  “陛下的眼光是不会错的,他既然喜欢,那就把这个茶树连根拔起,带着土,直接用船送到咸阳栽种好了。”李斯云淡风轻道。

  公主应和道:“此言有理。来人,动手。”

  刘邦顿时咋咋呼呼:“嗯?公主你等会,明明是我们先来的,你们后来的抢我们东西不好吧?”

  “天生地养的茶树,凭什么说是你们的东西?”公主理所当然道,“我给我的兄长送份岁首的礼物,怎么,你也要拦着?”

  “嘿!”刘邦袖子一撸,就要跟她争,被萧何劝住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茶树长在这山清水秀之处才风味独特,若是连根拔起,路上损伤不说,陛下当真会愿意看到,公主和丞相为了一棵茶树兴师动众,特地让人将此树送到咸阳宫去吗?”萧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别说,若是这树被折腾死了,栽不活了,陛下是会夸奖还是会斥责呢?”

  李斯神色微动,几乎立刻就联想到了李世民似笑非笑的冷淡表情,当下就改了主意。

  “那就把芽尖都带走吧。”

  刘邦不忿道:“这都什么季节了?你把芽尖都掐完了,我们还怎么搞扦插?”

  “扦插?”公主疑惑道。

  “陛下没告诉你们吧?”刘邦得意洋洋地拿出一卷信纸,骄傲地递过去,“看,陛下专门回复我的,茶树的扦插方法。”

  李斯都不用看内容,光看到这眼熟的纸,就知道绝对是李世民写的。

  这个时代能这么肆意用纸的,毕竟就那么几个。而且章邯还有点巧心思,会把最好最精细的纸只送给李世民。

  李斯不由侧目,多看了刘邦几眼,不明白这个小小沛县的亭长是怎么一跃而上干到郡守,还能得到陛下如此看重,亲自写了这么长的信给他。——竟然仅仅是为了回答刘邦茶树怎么种的疑问。

  陛下有这么闲?不能吧?

  等李斯看完了那封信,也就放弃和刘邦争茶树了,让对方带人小心翼翼地剪枝带回去扦插。

  “为何不直接把茶树带回去呢?离得近,不会损伤,也不会更改味道。”李斯问道。

  “我的目的不是这一棵树,是很多很多树。如果我们扦插能成功的话,以后只要看到老茶树,都可以用这个办法,那不就可以推广了吗?”刘邦眉飞色舞道,“说不定过几年,我们就有一大片茶田了!陛下肯定会很高兴的!”

  陛下确实会为此高兴的。李斯马上意识到,这个新上任的郡守,很擅长揣摩帝心,而且他和他身边的萧何,一猜一个准,好像很了解陛下的性情似的。

  李斯若有所思,刘邦笑嘻嘻凑过来,手一伸:“劳烦丞相把信还我,我们还要照着陛下的交代干活呢。”

  “哼。”公主没有达到目的,甩袖而去。

  “度量真小,这就生气了?”刘邦撇撇嘴。

  李斯叹息道:“她近来心情不好,郡守多担待。”

  刘邦挠挠头,讪讪道:“哦,等我有空登门向她赔罪。——也向丞相赔罪。”

  “都是大秦臣子,不必如此客气。”李斯没心情久留,便也坐马车离开了。

  刘邦虽然心里觉得自己没错,但被萧何劝了几句,觉得他说的对,是要和公主及丞相打好关系,套套近乎。

  伸手不打笑脸人嘛,到哪儿都得多处几个朋友,以后才好办事。毕竟他在荥阳这个地方,得罪了公主,他能有什么好处不成?

  没过两天,刘邦就拎着精美的漆盒,里面装着据说公主会喜欢的笛子,又带了一罐沛县特产狗肉冻,上门道歉去了。

  他觉着自己挑的礼物挺好的,既有好看的,又有好吃的,两不耽误。

  然而公主刚一听说那是狗肉,马上色变,大怒道:“滚出去!你不知道我喜欢狗吗?是不是存心辱我?滚!我再也不想看见你!”

  啊?刘邦有点懵,公主府又不养狗,他哪知道这个?平常和兄弟们混惯了,大家聚一起吃吃喝喝的,也没人介意这个啊。

  坏了,本来只是一点口角,这要是处理不好可就结怨了。

第63章 公主嬴阴嫚

  李世民没看到刘邦的奏后面写的是什么,但正事已经说完了,估计是故意吊他胃口或者眼看竹简不够用就停笔了。

  颇有刘邦那种大大咧咧的随性风格和一点促狭狡黠劲儿,让人隔着这么远都忍不住惦记他那边的情况。

  “真是,讲个故事都不讲完,跟说书似的……”李世民抱怨了一句,又把竹简翻了一遍,确定没有后续了,才合起来递给魏征。

  但不知怎的,看刘邦写的东西总觉得很轻松,让人会心一笑,虽然略有点挂怀,却又发自内心地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刘邦肯定会解决的。

  魏征逐句看完,将竹简奉还给他,悠然道:“看来这郡守,他也干不了几年了。”

  “再过两年,冯去疾就该告老了。”李世民盘算着,“他这人老成持重,也不贪恋权位,而且冯劫还在呢,当退的时候他会主动退的。”

  “那是自然。”魏征笑道,“右相一退,这位置就空出来了。”

  每一朝的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施政风格,像李信和冯去疾这样的老臣,注定是不太跟得上李世民的节奏的,这跟他们的年纪和精力有关,逐渐逐渐就会淡出权力中心。

  中枢的位置就这几个人,旧的要是不去,新的怎么上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