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171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在看到军律严明、坚盔利刃的军伍与神机营的火器后,鞑靼使臣微微变色。

  绍治帝看到他们的神情后,怡然自得地宣布秋狝狩猎正式开始。

  鞑靼人自然也参与其中,绍治帝膝下皇子的目标是压过鞑靼的王子,而贾璋他们这些年轻臣子的目标是压过鞑靼的使臣。

  看到贾璋要参与围猎,张泰维不阴不阳地对杨宗祯笑道:“杨阁老的徒孙可谓是文武双全,只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小贾修撰的心还是不够静啊。”

  一个文官,还跑来围猎,真是不够他贾茂行显摆的了。

  杨宗祯笑得比张泰维还和蔼:“我们茂行不忘本,还记得他们府上是靠着弓马起家的,因此也时常练习骑射,勉强配得上张阁老的这句文武双全。”

  你在阴阳怪气什么?我徒孙就是文武双全!

  不就是没选你那个做内阁中书的心腹做纂修官吗,半点报酬都不想给,凭什么选你的人上位!

  要说心不静,也是你张泰维心不静,和贾璋有什么关系?

  “张阁老或许不知道,是陛下让茂行去参加围猎抢彩头的。陛下有命,便是刀山火海,茂行也不会眨一下眼睛,更别说这区区南苑猎场了。”

  在把张泰维气得脸色发青后,杨宗祯去找周东野说话去了。

  待在一旁看热闹的李汲冷笑了一声,张泰维以为杨宗祯他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吗?

  以前杨宗祯好脾气,不过是在周、李二党的夹缝里面求生存,所以才百忍成钢。

  如今他和周东野都快要下台了,杨宗祯怎么可能还像之前那样脾气绵软,处处宽容厚道?

  张泰维这个小人算是遇到真正的对手了,他且在这里等着张泰维的下场!

  猎场里,贾璋已经换了猎装,和柳熠、孟吉祥等勋贵子弟策马前行。

  他射箭的准头很好,亲手射中了两只大雁,三条狐狸,还有两只鹿,雪檀他们这些小厮看管的板车上面堆满了贾璋的猎物。

  柳熠也射中了不少猎物,他还打趣贾璋和孟吉祥道:“这两年茂行兄案牍劳形,没想到临阵磨枪竟也管用。瞧瞧你这猎物,比我的多不少。小孟就不行了,拢共就打了一只野鸡。”

  孟吉祥听了也不生气,只信誓旦旦地道:“你懂什么,我那只鸡是老母鸡,可是最补的。你这么瞧不起这只野鸡,等我那边煮了汤后,你可别跑来蹭饭。”

  柳熠和贾璋听了后,全都大笑起来。

  柳熠又向孟吉祥道歉,只说鸡汤是绝对不能少了他的。

  围猎一直到下午申时才结束,贾璋他一直在心里计算自己应该猎到多少猎物。

  绍治帝要把他打造成文武全才,羡煞鞑靼人,所以他猎到的猎物不能少于鞑靼使臣。

  但是太子今天也参加狩猎,所以他的猎物又不能比太子多很多,要不然绍治帝和太子都不会觉得高兴……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鞑靼使臣的猎物也不会超过鞑靼王子的猎物数量,所以鞑靼使臣应该也会藏拙。

  而太子占据主场优势,为了大盛天威,即便是作弊,绍治帝也会让太子的猎物数量超过鞑靼王子的猎物数量。

  因为这两点,贾璋的推算工作容易了许多……

  贾璋的精密心算果然是有用的。

  在围猎结束后,绍治帝就用一种很欣慰的眼神看着贾璋,太子也在绍治帝对着贾璋大夸特夸时与有荣焉地连连点头。

  而鞑靼使臣与那些比较优秀的勋贵子弟也全都像贾璋所设想的一样,虽然没有放水,但是也在有意控制着自己,不去抢风头。

  只有鞑靼王子的脸色不好,他是马背上的勇士,又怎么能够输给盛朝的太子呢?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输给盛朝的太子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真正让他生气的事情还在后面。

  盛朝的皇帝让他们朝里那个会骑马射箭的状元当场做一篇赞颂秋狝的赋文。

  而那穿着猎装的年轻人直接朗声道:“大盛治国,应运开天。将勇卒精,甲坚兵锐。孟恩背盟而被擒,哲别铸狮而纳誓;新罗奏织锦之颂,天竺致能言之鸟,波斯献捕鼠之蛇,高丽进曳马之狗;白鹦鹉来自坷陵,夜光珠贡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马之纳,泥婆罗有良醉之献,无非畏威怀德,服膺于我圣天子也……”[1]

  鞑靼王子目眦欲裂,要知道,那个向大盛乾元皇帝铸狮而纳誓的大汗可是鞑靼人!

  绍治帝听到贾璋的话后,只欣喜地赐酒给贾璋,仿佛根本没看到鞑靼王子的脸色一般。

  他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些颜色看看!

  明明是他们跑来大盛求救,竟然还恬不知耻地想要尚大盛的公主。

  这样不要脸皮的人,别说当场揭他们的老底,就算是当场骂他们一顿又算得了什么?

  他还担心贾璋的话过于委婉,鞑靼人听不懂呢!

第143章 鞑靼北归请封敕命,宗祯对策典章完稿

  在大盛三大营的兵锋与绍治帝的敲打之下, 鞑靼使臣终于认清了形势。

  在付出五千匹战马的代价后,绍治帝终于点头封赏脱脱不花为顺义王,承认他是名副其实的鞑靼之主, 脱脱不花也得到了更强的法理基础。

  鞑靼王子和鞑靼使臣脸色铁青地离开了大盛的国都,至于什么尚公主之类的事, 却是不敢再提的了。

  而在秋狝上表现得十分出色的贾璋也得到了绍治帝的赏赐。

  他的文散阶提升了半品, 从从六品的儒林郎升迁为正六品的承德郎。

  除此之外, 他还得到了一些金玉绸缎之类的赏赐。

  不过前者对贾璋来说没什么实际用处,后者虽然价值不菲,但贾璋也不缺这些东西。

  真正让贾璋觉得欢喜的赏赐, 还是他为祖母请封的敕命被皇帝批下来了。

  一般来说, 朝廷文武官员为母亲和妻子请封诰命或敕命时, 只需正常排队就行了。

  贾璋他是御前的红人,没人会在这种小事上为难他。

  早在他第一次入大内轮值后, 邢夫人的敕命就已经被他请下来了。

  但文武官员想要给家里祖母、太祖母请封时, 就要按照朝廷的规矩立下功劳, 才能得到批准。

  贾母本就是超品的国公夫人,邢夫人亦是正一品的将军夫人,对她们来说,贾璋请下来的六品安人敕命算不得什么难得的荣耀。

  但是,孙子/儿子请下来的敕命和丈夫给的尊荣是两码事, 这个六品安人的敕命代表着贾璋的孝顺与体贴。

  对于贾母和邢夫人婆媳二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呢。

  当初贾璋为邢夫人请封时, 邢夫人就非常高兴,连着欢喜了好些天。

  在那些日子里, 就连东大院里的丫鬟们都跟着邢夫人一起高兴。

  毕竟邢夫人心情好,她们这些丫鬟当差也容易。

  不但如此, 她们还能时不时地拿赏钱,就算犯错也会被邢夫人轻飘飘地放过去。

  日子这样好过,她们当然会喜笑颜开了。

  如今贾璋也为贾母请了一份敕命下来,贾母自然是和当初的邢夫人一样欢喜了。

  不但如此,她还连着好几天都待在荣庆堂里面,只为了欣赏朝廷发给她的命妇朝服。

  虽然这一身六品安人的朝服比国公夫人的朝服寒酸多了,但是架不住贾母她喜欢啊!

  就算不能穿着出门,也可以挂在木头架子上好好欣赏,等到看腻了再收起来!

  琥珀这人最是嘴甜,不但和贾母一起欣赏朝服,还夸贾母有福气,夸贾璋孝顺能干。

  一套马屁下来,直把贾母哄得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形状。

  琥珀的荷包自然也鼓了一圈儿。

  贾母可是荣国府有名的财主,赏丫头的时候也大方,琥珀这也算是捡了鸳鸯的便宜了。

  若不是金彩出事,贾母可舍不得这么早就把鸳鸯嫁出去。

  在鞑靼使臣离开后,绍治帝和内阁批准了兵部递上来的进一步研发火器的折子。

  鞑靼王子对火炮的垂涎与鞑靼使臣看到神机营的忌惮目光让绍治帝和内阁阁员们印象深刻。

  北戎害怕火器,他们就要好好地研发火器。

  这些外邦人,向来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

  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才能保证九边与河套的安全。

  太上皇年轻时好不容易才把河套平原变成了大盛的养马场,总不能在太上皇退位后,就把这些地方丢出去吧?

  若是那样的话,不管是绍治帝,还是他们这些内阁阁员,都会成为大盛的罪人!

  虽然这些年鞑靼和瓦剌都算老实,事情貌似不会走到这一步;但是谁知道再过个两代三代人后,这些蛮夷会不会蠢蠢欲动,再次变成大盛的祸患?

  与其担忧这些问题,还不如防患于未然。

  长城是人工铸造的关隘,山川河流是上天赐予的险要,但进攻却是比长城和山河还要可靠的防守!

  只要大盛强于鞑靼和瓦剌,就不用担心他们的威胁,也不用担心鞑靼与瓦剌汗王的野心。

  而且绍治帝觉得,杨宗祯的那个主意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如果这次脱脱不花在鞑靼站稳了脚跟的话,他们大盛或许可以多收购一点鞑靼人养的羊。

  若鞑靼人真的脑袋进水,为了赚钱多养羊少养马的话,那只能说是天佑大盛。

  即便鞑靼人内部有聪明人看明白了他们的算计,那他们也不会吃亏的。

  现在脱脱不花有求于他们大盛,所以大盛在买羊的时候可以压价。

  就算杨宗祯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大盛也可以从这笔生意里面赚到一笔钱。

  绍治帝都想好这笔钱的用处了。

  他打算拿这笔钱去建造一个兵仗局,专门生产火器。

  拿从鞑靼人那里赚到的钱投资对付鞑靼人的武器,绍治帝觉得这简直太棒了。

  或许这就是老天爷送给他这位人间天子的灵感吧!

  绍治帝心情愉悦地想。

  他心里知道,杨宗祯这么积极,其实是想为自己铺路。

  杨宗祯想让自己成为一位既有清名又有事功的阁臣,这样等他升任首辅后,就不会惹来太多非议了。

  父皇的话果然没错,杨宗祯是个爱惜羽毛的人。

  这是杨宗祯最大的坏处,也是他最大的好处。

  坏处自然是他这个皇帝很难让杨宗祯替他背黑锅,杨宗祯宁可死也不会做第二个周东野的。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