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212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在这件事情结束后, 他就可以向陛下进言,任命小徒孙为日讲官了。

  杨宗祯原本还没想好要不要图谋这个位置。

  杨门最近出的风头太大了, 或许陛下会以贾璋太过年轻为由,反对他的进言。

  这对他,对贾璋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可若是贾璋筹谋得当,把这件事情办好了,他再趁机提出这件事,皇帝大抵就不会反对他的建议了。

  毕竟,陛下本来就很喜欢贾璋。

  到时候圣心期许,必然不会觉得贾璋做日讲官会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圣心啊,想到这个词,杨宗祯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天威莫测,圣心难猜,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杨宗祯自入阁起,就始终保持着如履薄冰的心境;面对两代君王时,更是保持着小心恭敬的态度,与一张始终如一的面孔。

  这很难,但若想身列枢机,就必须做到小心翼翼。

  为了保证杨门后继有人,他在贾璋给他做中书的这几年里,不但给了他很多教导,也给了他很多考验。

  他考验贾璋执政的能力,考验贾璋心术的深浅,考验贾璋权谋的智慧,考验贾璋人品的优劣,考验贾璋底线的高低……

  最后他得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欣慰的答案。

  那就是他的弟子叶士高眼光极好,看中的弟子,是百年难得的良才美玉。

  多年下来,杨宗祯已经把贾璋视为杨门三代之首了。

  他自然希望贾璋能飞得高一点。

  如今贾璋能琢磨出这样好的主意,杨宗祯心里很欣慰,自然愿意为他撑腰兜底。

  “你们上疏前,我会为你们润色奏折。”

  杨宗祯拍了拍贾璋的手臂:“师门也会为你兜底。”

  贾璋笑道:“我就知道师祖最疼我们这些小孩子了。”

  杨宗祯看着香炉,笑而不语。

  这哪里是他疼小孩子,这分明是人心换人心。

  若不是贾璋待他数年如一日的体贴,若不是贾璋真的把叶士高当做自己的亲生父亲孝敬,他绝不会对贾璋这般纵容,这般扶持欢喜。

  这香炉里的香,是贾璋托王君效王太医配置的养神香;这茶杯里的茶,也是他最喜欢入口的温度。

  他膝下这么多子孙,又有谁像贾璋一样贴心呢?

  别说贾茂行只是在讨好,他这人向来都是论迹不论心的……

  如果你连人家能做到的“迹”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跑过来指责人家没有真心?

  向师祖禀告过后,贾璋暂时把上疏奏请绍治帝收缴国库欠债之事放到了脑后。

  既然这件事要等到年尾才能经办,那现在多思亦是无益,倒不如好好想想去哪里淘换些螺子黛来。

  那东西珍贵,画眉颜色美丽如黛,最适合他美丽大方的妻子了……

  从杨府回家后,贾璋洗脸后食用冰碗解暑,却听黛玉和他话家常道:“宝姐姐送了信儿来,说她们家二房小爷要兼祧长房。薛太太的意思是,国丧期间不能办酒,就请自家亲戚聚上一聚,凑上一桌酒席。”

  贾璋听到黛玉的话后,轻声笑道:“皎皎随一笔份子钱就好,你也知道,咱们家和二房的亲戚不走动。”

  黛玉点了点头,她本也没想让贾璋去,只是和他说一声罢了。

  “说起来,我和他们家二小姐很是投缘,相处得竟如同天生的姊妹一般。”

  “不过我有些不好意思经常请她过府来玩,毕竟她也要嫁人了,还要在家里绣嫁妆。”

  贾璋拿玉勺舀了一颗剥好的葡萄,喂到黛玉唇边,轻笑道:“皎皎若与她投缘,还是多请她两次来得更好一些。她那未来婆家可不好相与,你给她几分面子,她日后也好过些。”

  黛玉只知宝琴许给了梅翰林家里,倒不知道梅家不好相与的事情。

  此时听到贾璋如此言说,她急匆匆地吞下葡萄,有些担忧地问道:“那梅家怎么不好相与了?”

  贾璋把梅家想要拖着薛家婚事的事跟黛玉细细讲了,然后补充道:“这件事是二哥跟我讲的,他那好朋友卫若梅求到他头上,托他‘照顾’一下梅家公子。”

  “二哥既想帮朋友的忙,又怕被人拿住把柄,这才过来问我能不能帮忙。”

  “我这才晓得这件事,也晓得那梅家有多无情。”

  卫若梅的妻子是王家的大姑娘王熙凤,王熙凤是薛姨妈的侄女……

  想到这层关系,黛玉就晓得卫若梅为什么会帮薛家的忙了。

  至于卫若梅为什么找到贾琏头上,原因也简单得很。

  贾琏在顺天府任职,县官不如现管,若贾琏有意给府学生员穿小鞋,绝对能把人折磨的□□,还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卫若梅会求到贾琏头上,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

  “那二哥帮忙了吗?”

  “自然是帮了,你和薛二姑娘关系这么好,若是二哥没帮忙,我哪敢跟你说这件事?”

  黛玉打了一下他的手:“满嘴的胡话,我又不是无理取闹的人,怎会因为这件事情生气?”

  她和宝琴是有些倾盖如故的意味,但宝琴再好,也比不上三哥哥。

  黛玉舍不得让他为难,更不会做出让他为难之事。

  而贾璋亦然。

  他笑着凑过去:“那梅翰林外强中干、老而无用,得罪就得罪了,我看哥哥心里也想帮忙,就没阻拦他给卫若梅行方便。没过多久,梅家就舔着脸求上门去,两家定了婚期,哥哥也发了一笔小财。”

  “所以我才说你不用担心打扰薛二姑娘,若梅家知道薛二姑娘还有皎皎这么一位手帕交,就更不敢得罪她了,这是好事,不是吗?”

  黛玉轻轻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薛家公子兼祧,对宝琴来说竟是一桩极好的事情了。”

  “我再给他们兄妹添些庆贺之礼吧。”

  虽然她不在意那些外物,但她也清楚,薛家长房和薛家二房的身份是有差别的。

  不说几门亲戚,只说商户户籍,皇商和普通商户也不可同日而语。

  贾璋没反对黛玉的提议。

  虽然他对薛家观感一般,但那只是他的事。

  他不会自大到干扰黛玉的友谊与交际。

  他们都是自由的,从思想到魂灵都是。

  和黛玉商量完礼单后,贾璋从荷包里面拿出一只栩栩如生的檀木小鸟送给她:“我今天回来路上给你买的,我瞧它圆滚滚的很是可爱,一看就知道你会喜欢。”

  黛玉看着那只可爱小鸟,心里确实很喜欢这个圆滚滚的小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接了过来,托在绸缎帕子上欣赏了好一会儿可爱小鸟。

  然后她瞥到了桌子上摆着的小虎头帽。

  她突然间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哥哥,这是玩具吧?”

  她有些心虚地问道:“你给菱儿买了吗?”

  贾璋拿着玉勺舀冰碗的手顿了顿,顾左右而言他地道:“菱哥儿的玩具够多了,父亲给他买了一大车玩器,够他玩到启蒙了。”

  黛玉无奈地看向贾璋。

  好的,我知道了,你没给菱哥儿买。

  “小心菱哥儿长大后说你偏心眼儿。”

  贾璋放下勺子,对黛玉笑道:“没关系,反正偏心的也不是别的小孩儿,而是小孩儿他娘亲。”

  “菱哥儿会理解的。”

  “而且我给菱哥儿亲自编了《幼童蒙书》,耗费了不少心血,可不是什么坏爹。”

  他可是一点儿都不心虚的!

  在黛玉和贾璋提起这件事后,没过多长时间,薛姨妈就办酒庆祝薛蝌兼祧两房,宝玉宝钗联袂前往薛家庆贺。

  黛玉也送去了一份颇为厚重的贺礼。

  宝钗是在年初和薛姨妈提起此事的,薛姨妈拖到现在才把兼祧这件事办妥,主要是为了把家里的一些产业转让给宝钗。

  转让产业这种事情,不是去官府办理一张文书就万事大吉,顺顺利利地转让了。

  账目、管事、资产、人脉,想把这些东西转让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薛姨妈一定要把这些事情办明白,才会向薛蝌提起兼祧之事。

  只有宝钗有了保障,薛姨妈才不用日日忧心。

  既不用忧心女儿日后的生活,也不用忧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薛蝌听到薛姨妈提起兼祧一事后,果然如同宝钗所料想的那样,没有什么反对之心。

  毕竟薛姨妈只是让他兼祧,并没有冒昧地让他过继,他依旧是二房的儿子,只是需要过继一个孩子去长房而已。

  这又有什么,长房富裕,就算婶母把那些兴旺产业转让给了堂姐,依旧比他们二房富裕很多。

  他未来儿子是去享福的,他和宝琴也能沾光,他当然不会反对,反而有些欣喜。

  不说别的,只说宝琴……

  在他兼祧后,梅家也会更加看重宝琴一些,不会轻易欺侮于她。

  光是这个好处,就足以让薛蝌点头同意。

  至于婶母转让产业给宝钗姐姐……

  那本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

  谁会不疼爱自己的亲生孩儿,反倒去疼爱隔房的侄子侄女?

  薛蝌想,反正他不会。

  若他是婶母,他也会像婶母那样做,好给自己的女儿留些保障。

  所以,那些在薛蝌耳边嘀嘀咕咕、妄图挑唆讨好的仆人已经被他撵出去了。

  从始至终,他薛蝌想借的只有长房的势,而不是长房的财。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