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赵氏一个奴婢,又算什么东西!
只是王夫人还没高兴多久,就听到贾母说她要给元春相看人家了。
在荣禧堂伺候贾母用膳的王夫人满脸错愕。
倒是贾政老神在在,显然是对此事知情的。
“怎么……老太太怎么突然想起了要给元春相看?”
王夫人难以置信地看向了贾母,心中又惊又怒。
但她面上,却不得不继续保持温柔恭敬的姿态。
邢夫人对王夫人的筹谋却是丝毫不知情的。
贾赦不和邢夫人提及此事,是怕她坏事。
贾璋则是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让母亲去当劝说贾母的出头椽子。
儿子和儿媳妇终究是不同的。
贾母就算再不喜欢贾赦,也能容忍贾赦提出反对元春入宫的建议。
可若是邢夫人提出这样的建议,贾母肯定会觉得邢夫人嫉恨二房,不够贤淑贞静。
在贾赦父子的有心隐瞒下,邢夫人对王夫人的谋划一无所知。
在听到王夫人问老太太怎么突然想起来给元春相看时,她十分不解地道:“元丫头都是十五六的大姑娘了,她大哥也娶媳妇了。不正是该相看的年纪?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难道弟妹是想多留元春几年?这可不成,女孩子可不能耽误了花期。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由不得咱们做父母的乱来。”
“弟妹,你也宽宽心。要我说,老太太想着给元丫头找好人家,这才是真正的慈爱呢!”
邢夫人这话说得真心实意,不过挑拨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婆媳关系,踩一捧一的痕迹也非常明显。
换了往常时候,贾母才不会搭理邢夫人这样明晃晃的讨好。
可是今天,王氏竟当众质疑她这个婆母的话!
这让贾母心里很不舒服。
所以她直接接着邢夫人的话道:“老大媳妇的话才是有见识的大家主母该说的话呢。”
“元春丫头到了岁数,再不相看就成了老姑娘了,我这个做祖母的怎能不着急呢?”
贾母说完,招手让贾元春来她身边。
元春心里虽不解祖母怎么突然变了主意,但她还是相信祖母不会害她。
她立刻走过去,坐到了贾母身边。
贾母笑眯眯地拉住元春的手:“元丫头,你母亲和我说的那事儿,我辗转反侧想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觉得不妥。”
“天潢贵胄尊贵非凡,可他们妻妾的日子却不好过。而且万一出了什么变故,我的宝贝孙女岂不是要在宫里头做宫女伺候人,在那见不着家里人的地方苦熬十来年?”
“我知道,你想为咱们家争口气。可是嫁个别的好夫婿,又何尝不是给家里争光呢?”
“放心,祖母会给你找个好人家,让我们元春风风光光地出嫁的。”
贾元春听到贾母脱口而出的出嫁二字,一下子涨红了脸。
一开始,元春在听了母亲王夫人的怂恿后,的确是生出了做瑞王侧妃乃至皇妃的野望。
可是她终归还是个小姑娘,在夜深人静之时,她总是会梦到传闻中云谲波诡的深宫大院。
她心头发怵,害怕得不行。
她终究是官家女子,又被贾母养得心气儿极高。
因此每每想到自己竟要以小选的名义进宫做伺候人宫女,元春就心气不顺。
那侧妃之位,可不像母亲和祖母说得那样,是进了宫之后就能得到的。
甄家说的是,只有生下儿子才能兑现瑞王侧妃的宝座。
可万一……她生不出儿子呢?
若是做不成有名分的侧妃,就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侍妾……
王府的侍妾和贾府的姨娘有什么区别?
上不了玉牒,自己的未来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元春不是没见过周姨娘的槁木死灰,也不是不知道赵姨娘面对母亲时的天然劣势。
若不是有着皇权富贵和母亲的期望,元春恐怕早就退缩了。
如今祖母转了话风,元春一边心动,一边担心母亲不高兴,一边又有些留恋天家富贵……
刹那间,元春的心情变得十分复杂。
贾母却不等元春开口,就直接对贾政道:“儿女亲事多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可元丫头是我养大的,我不给她挑个好夫婿实在不放心。”
“政儿,今天我把话放在这儿了,元丫头的婚事就由我来做主,你们谁都不许插手!否则我这个老婆子可是要生气的。”
贾政立刻起身恭顺地道:“母亲替元春相看,是元春这个做孙女的的福气。我和媳妇感激还来不及,哪里会不同意母亲的建议呢?”
王夫人想要反对此事,却被贾政剜了一眼。
她心里不服气,但在贾政的逼视下只得息声作罢。
贾赦撇了撇嘴。
元丫头真是好命。
老太太给她精心挑选的夫婿,肯定比政老二相中的好。
待贾璋放假时,元春的婚事已经被定了下来。
男方是缮国公府石家的嫡次子石端明。
贾石两家同属于四王八公,门当户对。
而这石端明今年十九岁,身上还有秀才的功名。相貌堂堂,和元春正好相配。
王夫人对此十分不平。
女儿的王府侧妃就这么飞了。
但摸着良心讲,老太太给元春定的这桩婚事还算不错。
王夫人心头的阴云总算散了一些。
王夫人总是看不透,如今的荣国府早已大不如前,元春更只是贾政这个五品小官的女儿,所以才这般心比天高。
要知道,人家石家愿意给家里比较出息上进的儿子聘娶元春,看的还是老太太和王子腾的面子呢!
邢夫人在元春定亲后才知道她这妯娌居然还有让元春进宫的野心。
还好没让王夫人成事……
邢夫人心想,这元春要是成了娘娘,王氏的尾巴还不翘上天去?
到时候还能有她姓邢的的好日子过?
老太太给元春这个女婿找得倒是很不错。
石家的石光珠可不像贾赦一样赋闲在家的老纨绔,而是在大理寺任职。
虽然也是五品,但是和贾政不一样,他手里很是有一些实权的。
这石端明虽然现在只是秀才,但是毕竟年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考上进士了。
就算考不上,缮国公府大抵也会给石端明操作捐官的事。
石端明身上有功名,给他捐官,比给那些没功名的子弟捐官容易。
更低的投入却可以换来同样的收益,石端明获得机会的几率比他的其他兄弟多多了。
这元春嫁到石家去做奶奶,不比进宫当宫女强?
谁家好人愿意去卑躬屈膝地伺候啊?
邢夫人心里琢磨着,若没有老太太的面子,这婚事都不一定能成。
虽然为了给元春抬身价,王夫人对外总是说元春是荣国府嫡长孙女。
可究其根本,元春也不过是五品小官之女罢了。
没有老太太的周旋,这婚事绝不可能成。
赵姨娘也是这么想的。
她嫉妒得眼珠子都快红了。
太太的大儿子珠哥儿是荣府振兴的希望,赵姨娘指望着贾珠出息后提拔她的儿女,所以赵姨娘不嫉妒贾珠。
可是她很难不去嫉妒元春。
在元春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利益,而自己膝下又有女儿的前提下。
赵姨娘知道嫡庶有别,可她的探春也是天生的好样貌。
偏生因为身份,过得远不如元春。
大姑娘一出生就有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和八个小丫鬟伺候,全都是按照当初敏姑奶奶没出嫁时的旧例安排的。
可是她的探春呢。
大大小小一共就四个丫鬟伺候。
就算是算上奶娘婆子,探春身边伺候的人都没有大姑娘身边的丫鬟多。
赵姨娘百般讨好,也没让贾政松口给探春添上两个使唤的下人。
如今又是这样。
太太什么都不用做,老太太就会自己去给元春寻摸四角齐全的夫婿。
可怜她的探春,至今还没见过老太太几面呢。
不知道以后,探春能不能被老太太想起来?
都怪她是个小妇,带累了孩儿。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做老爷的姨娘,她的女儿就算过得不如元春,却也是荣国府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