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她笑意盈盈道:“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1]贵府的歌舞如此光彩夺目,外子会生出写诗词的灵感,也就不奇怪了。”
陈也仁夫人听到后,只觉耳顺神清。
林夫人果然和她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她可真会说话呀!
而在另一边的花房,陈也仁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自己的宝贝花给贾璋看。
贾璋见这盆兰花花朵珊珊可爱,花叶翠色纤纤,便生出十足的欢喜之心。
与陈也仁赏了大半个时辰兰花后,陈也仁才把自己的情绪从名种春兰中拔出来。
“去年秋冬风声紧,我父亲怕瓜田李下,因此不让我找你见面。”
“现在收债一事已经过去了,我父亲让我请你过来一趟,他想对你说一声感谢。”
因为有贾璋劝告忠顺亲王,所以东鸾卫绣衣使者与五军营兵卒对齐国公府女眷颇为客气,陈瑞祥要感谢贾璋,也只会是为这件事道谢。
“世兄,世叔跟我说这些话,就太见外了!”
贾璋脸上露出一抹羞愧之色来:“我去世叔亲戚家里办这样的差事,心里已经很过意不去了,哪里好意思接受世叔的谢意?”
“茂行,我父亲就怕你这么说。他是叔叔,你是侄儿,他不好意思为了这点小事,就专门找你谈心。这才让我邀请你过来,和你说他心里的想法。”
“你去齐国府抄家,是为了办陛下安排下来的差事。你是陛下信重的臣子,不因私废公是好事,我父亲怎会因为这样的事怪罪于你?”
说到这里,陈也仁又压低声音安慰贾璋道:“而且你也知道的,我们家与那家府上,关系本就没有十分亲密,所以你尽管放心就是。”
“虽然我们家与齐国公府关系日远,但两家好歹流着同样的血。”
“是因为有你劝说,那些当兵的才没欺辱陈家的老幼妇孺。我父亲却是真心与你道谢的。”
贾璋拍了拍陈也仁的背:“我还是那句话,世叔和我说这样的话就太见外了。不过若是你谢我,我可就不推拒了——只请贤伉俪带着我们夫妇好好逛逛你们家的园子,做一回苦力了。”
听到贾璋的玩笑话后,陈也仁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了:“好说,好说!我还让人采买了鲈鱼和莼菜,一会儿就让厨房给尊夫人和你做两道好菜。”
贾璋笑吟吟应了。
在两人说完这些正题后,没过多久,陈也仁夫人就带着黛玉过来了。
她们看完了歌舞,现在是过来赏兰的。
在陈也仁夫人的建议下,他们几人打算抽签写词。
陈家的仆役捧了黑漆螺钿签筒与红漆团纹捧盘过来。
捧盘里面,放着一摞印有金星雪浪暗纹的竖纹竹纸。
贾璋他们一起抽签,黛玉抽到了一支《唐多令》,贾璋抽到了一支《西江月》,陈也仁抽到了《青玉案》,陈也仁夫人抽到了一支《浪淘沙》。
贾璋看到《唐多令》这个词牌子后,对黛玉笑道:“我还记得你那句‘一团团逐队成球’,极有意境,极其可爱。”
陈也仁夫妻听到贾璋的话后,忙问黛玉有过什么大作。
黛玉不好意思吟诵自己的诗词。
贾璋也知道她不好意思。
于是,在问过黛玉的意见、得到她的同意后,才替她悠悠吟道:“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2]
陈也仁夫妇听到如此轻灵神秀的小词,皆赞叹不已。
在他们的夸赞下,黛玉的耳朵都有些发烫了。
她不好意思地抿嘴笑道:“这词的底调有些悲凉了,不过我想,那柳絮本就是漂泊无根的东西,这么描写它,倒也贴切。”
又过了一炷香,四人写完小词后,开始互相赏玩、鉴赏起彼此的作品来。
在赏玩完兰花后,在陈也仁夫妇的指引下,贾璋和黛玉又在园子里欣赏了好一番春日胜景。
直到正午时分,众人才回到春波楼里,吃陈也仁特意为客人准备的鲈鱼莼菜。
不过他们都在京城常住,亲人也在京城,所以并不会产生张季鹰那种“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思乡情感。
用过午膳后,陈也仁夫妇把贾璋和黛玉送到门口,目送他们登上马车远行后才回转园中。
而贾璋和黛玉回到家后,刚坐下喝了盏提前泡好的枫露茶,雪檀就过来了。
他先对贾璋和黛玉行礼,然后向贾璋禀告道:“三爷,南边的人回来了,有要事要禀告。”
南边的人是贾璋和雪檀的暗语,指的是贾璋留在茜香国的细作。
此时他们突然回国,必然查到了机密情报!
贾璋只觉感慨万千,没想到他随手布下的闲棋,居然真的起到了作用。
他希望他能听到好消息。
第206章 细作禀告银矿良种,欲效班超奏报秘闻
与黛玉告别后, 贾璋与雪檀离开鹤鸣苑,来到前院书房。
从茜香归京的细作已经修整过了,但从他们身上, 依旧能看出来风尘仆仆之色。
贾璋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又从雪檀捧着的小叶紫檀托盘上拿出一封封厚重红封, 挨个发到这些细作手中。
贾璋道:“千里迢迢, 奔波离家之苦;异国他乡, 潜伏身死之危,大家因贾某经历的辛苦,我心里都记得清楚, 也万分感谢。”
“这些银钱, 是我请诸位吃酒的。大家奔波这么久, 也该好生犒劳一下自己了。”
听到贾璋感谢他们的话、收到贾璋发给他们的红封后,这些细作心中都很熨帖。
尤其是贾璋送给他们的红封。
光是掂量掂量, 他们就知道这份红封到底有多厚了。
虽说贾璋给他们的银子都是卖命钱, 但若换了旁的东家, 说不定还不会给他们这么丰厚的赏钱。
毕竟,他们这些人全都是贾璋收养、救助过的孤儿。
正所谓,救命之恩大过天;被救助者,又怎能不偿还救助者的恩情?
就算贾璋不给他们发赏钱,在世俗道德的约束下, 他们也得给贾璋卖命报恩。
在这种情况下,贾璋能看到他们潜伏的风险、愿意给他们丰厚卖命钱的行为, 就显得格外贴心了。
贾璋他这么热心体贴,是为了这些细作的忠诚。
他深知, 说得再好听,也没有真切的行动有用。
旁的都是虚的, 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真的。
所以,贾璋才准备了这些红封,犒赏这些为他卖命的细作。
在发完红封后,贾璋请这些细作坐下,又叠声让小厮给他们奉茶。
在茶水被端上来后,贾璋请众人喝茶。
雪檀很有眼色地招呼书房里面的轮班小厮退了出去,又体贴地关好了书房大门。
在雪檀等人离开后,贾璋端起茶杯,对众人笑道:“诸位这些时日辛苦了,某以茶代酒,敬众位一杯。”
领到厚重红封后,众人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谁能想到,东家还会给他们这些卑贱之人敬酒?
这些出身荣国府的细作受宠若惊地端起茶杯,与贾璋同饮了一杯西湖龙井。
在这之后,细作首领拿出了一摞厚厚的、记录了茜香情报的油竹纸册,向贾璋禀告禀告道:“东家,我们按照您的意思探访了茜香国的情报。”
“所有讯息,都记录在纸册上面了,还请东家查看!”
接过油竹纸册后,贾璋翻开纸册,细细查阅起来。
看到茜香国内疑似有大规模银矿与亩产一百六十斤的高产良种后,贾璋拿着油竹纸册的手都有些颤抖。
贾璋把油竹纸册放在书案上,然后转身从架子上拿下来一只半人高的葡萄纹檀木盒子。
他从这只葡萄纹檀木盒子里面,拿出一幅古老的卷轴。
细作首领上前协助贾璋,把这幅半人高的卷轴打开,只见卷轴上面,细细描绘着一幅海陆地图。
他看着地图上面,标注着茜香国的位置。
在前世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并没有国家存在,今生这个地方,却有着茜香国这个国家存在。
所以,在茜香国这个未知的地方,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
“你们查探消息的时候,看见过我吩咐你们观察的人吗?”
细作首领禀告道:“回东家的话,您让我们注意过上面派下来的人。我们留意过,那些人和我们一样,也在茜香境内查探情报。”
“不过,上面派下来的人查探的讯息是军事驻防讯息,并不是我们查探的这些讯息。因此,我们并没有遇到过那些人几次。”
贾璋轻轻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可曾看见过那良种是什么模样的?可曾带了种子回朝?”
“茜香人称这种作物为金米,金米种子被人种下去后,会生出细小的、翠绿色的秧苗。”
“这些秧苗最后能长到一人高,上面会结出一到三个金米果实。金米种子由黄、白二色构成,质地比较坚硬,可以研磨成粉。”
“金米粉可以做馍馍、做炊饼、做面条等,虽然吃着比面粉粗糙些,但一亩的金米,就有七百六十余斤的产出!”
“茜香国王廷每年春天,会把良种发放下去;每年秋天,会派亲民官监督百姓把产出的金米磨成面粉。他们并不许茜香百姓私藏种子,因此我们也没有弄到金米良种。”
说到这里,细作首领有些愧疚。
而贾璋听到这里,心里颇有些恍然。
怪不得他们去茜香出使时,他们去哪里游历,都有茜香臣僚跟在他们身边服务。
怪不得在茜香国的宴席上,他们只见到过在大盛境内都极其珍贵的胭脂米。
茜香女王对他们说,这些是他们茜香国对大盛使臣的礼重。
但在那个时候,贾璋心里就觉得有些不对。
听到细作首领的禀告后,贾璋才看明白茜香女王的算盘。
她这是怕他们发现高产良种的事。
他的这些人化整为零后,与寻常民众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说不定,他的这些人还没被茜香王廷发现。
而陛下的细作,虽然本领高超,但一心刺探军事防务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