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44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贾赦哪里是什么慈父呢?

  他们这位大老爷,也就面对贾璋这个宝贝的时候是个慈父了。

  大老爷对贾琏也呼来喝去的,对庶出的贾琮和迎春更是忽视到了极点……

  也就是贾璋讨人喜欢又天赋异禀,他才变成了慈爱的老父亲。

  不过再怎么说,贾赦也不会亲自跑过去把儿子气死呀!

  五月中旬,府试放榜。

  放榜的那一天,邢夫人吩咐贾璋的小厮雪檀去看榜。

  她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贾璋——贾珠刚去世,大房完全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戳二房的心窝子。

  王氏是不管怎么样都会恨大房、恨她璋哥儿的,邢夫人倒也不关心她怎么想。

  毕竟他们总不能因为担心王氏嫉妒,可能会害人,就因噎废食不许璋哥儿考了吧?

  真担心王氏弄鬼儿的话,好生防备也就是了。

  可是李纨那孩子平日里对她执礼甚恭,邢夫人觉得自己没必要去刺激人家。

  蒋先生都说了,她璋哥儿县试中了案首,府试是必中的。

  而贾珠却被科考拖累了身子,又被他父亲给气死了……

  两相对比之下,李纨又如何不会心酸呢?

  雪檀却很兴奋,上次放榜时,他就因为年纪小没抢到给三爷看榜的活儿。

  这次因为珠大爷去世,太太有了顾忌,反倒是让他拔了头筹了。

  在雪檀离开后,红杏捧了贾璋的琴过来,青桃亦端了绿玉香炉放在琴桌旁。

  苏合香浅淡氤氲,贾璋穿了一身宽松衣裳,净手后坐在琴桌后轻拨琴弦。

  琴音叮咚作响,院内海棠潋滟。

  贾璋一边弹琴解闷儿,一边猜自己能中第几名。

  头名他不敢想,但是最好不要排在后头呀。

  就在贾璋陷入沉思,停下拨动琴弦时,雪檀他也急匆匆地从外面跑回来了。

  他喜笑颜开地道:“三爷,您中了!中了第三名!”

  贾璋心里也很喜悦,连忙让雪檀跟着红杏去拿赏钱。

  雪檀高兴极了——不知道三爷会赏他什么?

  是元宝呢,还是金银锞子呢?

  通过府试后,贾璋终于有了最基本的功名,也就是童生。

  日后见到不认识的官员,也可以自称学生,而不是草民了。

  其实在前朝时,只要通过县试就算是童生了。

  但是在本朝,只有通过府试,才能被称为童生。

  若是日后不能通过岁考的话,就连童生这个称谓也是要被黜落的。

  对于贾璋来说,让他觉得欣喜的是他终于不再是那个不尴不尬的县试案首了。

  或许荣国府的人都挺喜欢别人左一个案首右一个案首地被人奉承,但是贾璋对此却并不热衷。

  他又不是院试的案首,正经的廪生,如今不过是个连正经功名都没有的小学生而已,却被人极力夸赞,这实在是受之有愧。

  如今成了正经的童生,虽然还没有进学,但也比之前好了许多。

  贾母得知贾璋中了,名次还很靠前的消息后,脸上也露出了一些喜色,终于不像之前那般满脸愁苦了。

  王夫人却又病了。

  她因为贾母要夺走宝玉而“痊愈”的疾病又因为贾璋考中的坏消息“复发”了。

  她愤愤地想,老天真是不公,凭什么她的儿子死了,邢氏的儿子却能考中?

  是不是贾璋那个小崽子吸走了她儿子的运道?

  王夫人惯是会怨怪别人的,只是她从来都不怨丈夫贾政和她自己,出了问题也从来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她不欢喜贾璋得意,自然就想从鸡蛋里挑骨头,给贾璋找不痛快。

  偏生贾璋守礼,因为贾珠去世,他连报喜人都没去接待。

  还特意让小厮雪檀穿着一身素净衣裳去给那些报喜人发放赏钱。

  对人家说我们家璋三爷因为堂兄去世的缘故,不忍庆祝自己的喜事,因此才失礼,还请原谅则个。

  那些报喜人听到这家里有人年少早逝,心里也不落忍,哪里又会责怪呢?

  更何况贾璋打赏的银钱丰厚,更是让他们心满意足哩。

  反倒是王夫人的心头宝、凤凰蛋,贾珠的亲弟弟宝玉因为服制问题,得了贾政的一通教训。

  如此一来,王夫人又哪里还有脸面来拣择贾璋的不是呢?

第30章 三姨定亲适至施门,分院别居定名鹤鸣

  就在贾璋恢复了正常日程, 每天早起去前院上课后,二姨母白夫人来荣国府做客了。

  她是过来和邢夫人一起商量邢三姨的婚事的。

  邢氏姐妹已经帮邢三姨找了五六年的婆家了。

  只是邢三姨眼高于顶,看不上小门小户——按她的心思, 她大姐姐嫁了正一品的将军,二姐姐嫁了国子博士, 她怎么着也得找个有品级有家私的官员做夫婿吧?

  要不然她以后怎么和姐姐们来往?

  可是她没有看到, 大姐邢夫人和二姐白夫人嫁入官家的原因是她二人都是去给人家做继室的。

  邢家在邢父去世后就已经败落了, 有官身的适龄男儿自可去聘娶门当户对的小姐,哪里会选择她呢?

  她年轻时,看不上邢夫人和白夫人费尽心思给她挑的百户与国子助教。

  心里觉得前者不过丘八, 后者年纪大、相貌也不俊俏, 全然配不上她。

  如今她急着嫁人, 却找不到身份合适的夫婿了。

  所幸贾璋今年中了县试案首,白夫人又生下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邢三姨终于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白夫人借此才给邢三姨找到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夫婿。

  “那施伦年纪虽然三十多了, 但和你妹夫一样, 前头太太没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孩儿,想娶一个续弦来主持中馈绵延子嗣。”

  “三姐儿都二十一了,能嫁一个这样的人,也算是不错了。”

  邢夫人想了想点头道:“施主事膝下没有儿子, 三姐儿嫁过去只要生下嫡子,地位就很稳固了。”

  “三姐儿的事全赖你用心, 我真是惭愧……”

  白夫人笑道:“姐姐惭愧什么?施主事能看得上三姐儿,还是你家璋哥儿的功劳?媒人说了, 施主事觉得姐姐教养出璋哥儿这样的神童,定是极其贤良的妇人。咱们三姐儿若能有姐姐半分的本事, 施主事就不觉得亏了。”

  “啊,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吗?”

  ……

  邢三姨和施伦很快完婚了。

  当天邢夫人自去吃酒,还拿了一套贾赦送她的赤金头面给邢三姨添妆。

  婚后邢三姨终于听得进去两位姐姐的教训了,因此待她那继女还算不错。

  平日里,若是邢夫人邀请白夫人和邢三姨一同去参加什么宴会,邢三姨也会带着施大姑娘出门交际。

  是了,两位姐姐说了,施大姑娘只是个女孩儿,不会和她未来的孩子争家产。

  她完全就没必要针对一个小姑娘。

  待她好些,也不费什么,日后不过一副嫁妆的事。

  因为贾珠去世,他本人年纪又小的缘故,府试结束后,贾璋也只是略略参加了几次文会,闭门读书,少有外出交际的时候。

  但是他的名声并没有因为他不活跃就被削弱,反而因此被传得得更盛了。

  少年神童总是引人注意的。

  譬如说宋朝的晏殊,譬如说本朝的穆伯温。

  这些人都是年少天才,后来又都做了宰相,传为一时佳话。

  有这样的先例在,神童与青年才俊在本朝备受重视。

  贾璋六岁考中县试案首,本就有些名声被传扬出去。

  如今府试又中了,名次还很靠前,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他的真才实学。

  偏生他又不爱出门炫耀,只是闭门在家里读书,全然没有仲永之态,这又如何不让人心生感慨呢?

  只可惜他堂兄去世,这孩子谨守孝悌,没去参考院试——但是以他府试第三名的好成绩来看,他去考院试,大抵也是能中秀才的。

  时光荏苒,转眼间新的一年就到了。

  出了正月,除了宝玉贾环这对兄弟还未出孝,贾璋他们的大功服已经结束了。

  邢氏早就看贾璋身上那些或牙白或墨蓝的衣服不顺眼了,一出服,贾璋就被邢氏押着换上了娇嫩颜色的衣裳。

  贾璋颇有些哭笑不得,说句心里话,他本人还是更喜欢那些牙白道袍、墨蓝曳撒的。

  邢氏看着儿子苦着脸的模样,忍俊不禁地揉了揉他的脸。

  不过邢氏今年也有一桩烦心事,时下讲究男女七岁不同席,璋哥儿今年七岁了,又中了童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孩子了。

  所以按规矩,璋哥儿也该从东大院里面搬出去了。

  邢氏舍不得,便装聋作哑起来。

  只要老太太没想起来这件事,她就当做没这件事儿。

  反正她是不会主动和老太太提起这件事情的。

  她却不知,贾母早就想到这件事了。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