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82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今天派八千人给他丈母娘修修房子,明天派五千人去修神乐观,再派三大营给他老丈人建个坟,甚至为他老丈人张家修建崇真宫,延续他们老丈人家香火。

  三大营的士兵不够明孝宗朱佑樘折腾,他还从别的军队调人,兵部尚书马文升请求明孝宗朱佑樘住手,可这时候明孝宗朱佑樘偏偏就不听了,他让军队抓紧干,提前干完在回去防守。

  就这么个劳役法,等到弘治十三年,京师的士兵都逃了一半,与其给皇家当建筑队,还不如回家种田,虽然家里也没啥田可种。】

  明孝宗朱佑樘没想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么多荒唐事,本来他还觉的自家太子是个败家子,如今看来,自己才是败家子……

  【等到朱厚照接手的时候,十多万精锐,能用的不足六万人。

  而且朱厚照还没登基时,就下令废除京营占役,以皇太子的身份,可见朱厚照对京营占役是多深恶痛绝。

  而他爹明孝宗朱佑樘在军事上送给他儿子第一份大礼是什么呢?

  弘治十八年,朱厚照刚刚登基一个月,明朝迎来自土木堡以来最大的战败,“虞台岭之败”】

  悲凉的音乐响起,天幕上出现了战后一片苍凉的画面。

  【此役明军损伤惨重,鞑靼直接断了明军水源和粮道,就如同当年的土木堡之战。

  只是这次明军坚守下来,白玉营的将领下令,让士兵们挖野菜充饥,没水就打井。

  可是野菜吃完了,打了十几米深的井也没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没等来援军。

  这样的情况下,士兵们没一个临阵脱逃,与阵地共存亡!

  好在老天有眼,天降大雨,鞑靼最后退军,明朝士兵以行动坚守了江山社稷!

  但此战损伤惨重,大将张雄、穆荣阵亡,明军死伤七八千人。

  而此时,文官集团在干嘛?他们再次手无缚鸡之力,解决无方,却责怪将臣们没有本事,抵御不了外敌。】

  “怎么没人造反!反了这个傀儡!”朱高煦大吼一声,能看的出来朱高煦是真气极了,声音在颤抖。

  “二哥,你生错朝代了,你应该去弘治年造反!”朱高燧情绪也很激动。

  【说完了军事,咱们继续说说在国内政策上,明孝宗朱佑樘给朱厚照留下了什么。】

第170章

  【咱们就从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变法叶淇变法说起, 它变的是什么法呢?

  简单来说,叶淇变法就是把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开中法给废了,取而代之。】

  听到开中法被废,明殿的气氛又凝固。

  朱棣还有朱高煦以及朱瞻基的表情都变的特别严肃。

  反而一向活跃的朱高煦的反应不大, 眼神有那么一点迷茫。

  朱高煦对国家法令啥的完全不敢兴趣, 他就爱行军打仗。

  “三弟, 咱爹和咱大哥表情为何如此严肃, 废了这个开中法,很严重?”朱高煦压低声音悄悄的问朱高燧。

  朱高燧虽然比朱高煦强点, 但也没强到哪去,无法回答……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多看看书。”

  “大哥,你耳朵真好使。”朱高煦立马转移话题,看书是不可能看书的。

  【朱高煦】:开中法是啥?

  既然粉丝问, 乐瑶当然要科普一下。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开中法”, 其实和咱们之前说的宋朝的“折中法”差不多。

  简单说就是用粮食换取盐引的制度, 盐在古代是绝对的垄断商品, 就和咱们现代的烟草、石油一样,只能由国家掌控。

  想得到盐, 就必须有朝堂下发的盐引。

  明朝初期为了解决边境军粮的问题, 制定了“开中法”, 根据边境需要的粮食多少, 然后让民间的商人运输到边境, 给予他们的报酬便是盐引。】

  “这个原来就是开中法啊。”朱高煦惊奇的不行,仿佛第一次听说。

  作为大将军, 开中法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边境的粮食是由商人运来的,然后再给他们盐引作为报酬。

  【明初的开中法一下解决了边境粮草问题, 同时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还雇人在边境开垦荒地种地,这就是明朝的令一政策军屯制度。

  二者结合,稳定边境,且由商人运粮,还节约了运输成本,节省了朝堂开支。】

  嬴政听此立马记下,之前神迹说宋朝时提过,嬴政想着此策虽然解决了粮草,但是有个弊端。

  【但是开中法的弊端就是怕朝堂调控不当,比如发出超过产盐量的盐引,就和大量发行大明宝钞一样。

  商人辛辛苦苦的运粮到边境,得了盐引后却无法得到盐。

  后期明朝就出现了这种弊端,朝堂不但超发盐引,有些权贵通过特殊途径获得盐引,并优先兑换。】

  明孝宗朱佑樘不住点头,他和大臣们早就看出“中开法”的弊端,所以才有了叶淇变法。

  朱厚照还是觉的他太祖爷爷的中开法好,虽然后期有弊端,但改之便可。

  【朱厚照】:中开法好。

  【朱佑樘】:叶淇变法早该替代中开法。

  朱厚照和朱佑樘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同时发到了天幕中。

  父子二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于是朱佑樘便听从大臣叶淇的提议,废除了中开法,而启用了叶淇变法。

  所谓的叶淇变法是废除了以粮食换盐引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以银子直接换盐引。

  这做法一下让明朝当年国库的收入增加了整整一百万两!】

  一百万!

  三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中。

  朱佑樘眉头终于舒展开,叶淇变法是目前为止唯一被先祖肯定的。

  朱佑樘慈爱的看向朱厚照,“你还小,为父会好好教你治国之道。”

  【以当前的利益摧毁后代的利益,明孝宗朱佑樘真是不管朱厚照死活。】

  朱佑樘???

  乐瑶这话锋转的特别快,让朱佑樘猝不及防。

  【明孝宗朱佑樘是收到银子了,可边防军营的粮食怎么办?本来开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军粮问题。

  如今朱佑樘满脑子都是钱,不对,确切的说是文官集团满脑子都是钱。

  叶淇变法下,户部高兴了,商人也高兴,边境的将士们可是苦了,但是文官集团还有明孝宗朱佑樘根本不管边境将领的死活。】

  【朱佑樘】:朕怎会如此,银子还是会给前钱,一分不少。

  朱佑樘百口莫辩,他同意叶淇变法不过想解决开中法的的弊端,一切都为了大明好。

  【一分不少?不见得吧,咱们一块分析分析,直接发银子和直接发粮,真的一样么?

  首先钱要从户部拨出,然后一层层的到军队,就大明官场那个贪污腐败的环境,这一层层下来,一千两银子能剩下五百两就不错了。

  这绝不夸张,大明贪污又不用死,此时不贪更待何时,就之前的黄米白米案,贪污官员之多,在皇帝眼皮底下就敢这般,何况天高皇帝远呢。

  等着五百两银子到了军队,要派人去采买粮食吧,采购得吃回扣吧 ,运输要花银子吧,最后五百两就买回来三百两银子的粮食。】

  【而且叶淇变法还间接破坏了和开中法相互依存的军屯制度,原本驻扎在边境种田的商户立马搬走,因为无利可图,他们转而去了盐场附近定居。】

  【路人甲】:那个提变法的叶淇是淮安人,淮安是产盐的地方,叶淇的家族和淮安的商人集团还有联姻。

  【路人甲】:多明显的官商勾结。

  【路人甲】:朱佑樘这个没脑子的,被人耍了都不知道。

  【路人甲】:他是不是真如传言所说,是个弱智?

  粉丝路人甲一突突的发了很多弹幕,还都是干货,知识储备量不比乐瑶少。

  而路人甲每说一句话,朱佑樘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的确如此,叶淇被靠淮安的徽商集团,通过叶淇变法后,徽商集团一下击败了晋商集团,成了龙头老大。

  要说其中没有利害关系,反正我是不信。】

  “爹,要不要叫太医?”朱厚照眼见他爹脸苍白如纸,心中不由担心。

  朱厚照虽然喜欢玩乐爱自由,但还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朱佑樘摇摇头,他不是难受而且羞愧,神迹说的这些都是他不曾想过,朝堂大臣也不曾提过的。

  “他们怎可能提,我就是个傻子。“朱佑樘嘴中发苦,声音发抖。

  【叶淇变法的本质就是盐政崩坏的开始,咱们具体说说明孝宗朱佑樘崩坏盐政中起了什么作用。

  首先他开了盐引用于皇帝织造的先河。

  弘治十年,两万盐引用于织造。

  弘治十二年,两万盐引用于织造。

  弘治十三年,三万盐引用于织造。

  本是收上来给军粮的钱,都让朱佑樘用来做衣服了。

  后来,朱佑樘更过分,弘治十六年,朱佑樘直接把十六万的盐引以五分钱卖给了商人朱达,只因为朱达是张皇后弟媳妇的弟弟。

  要说朱佑樘真是宠爱外戚到了无原则的地步,这个头一开,弘治十七年,讨要盐引的亲戚大军更多了。

  只要拿到盐引,转手就是暴利。

  好在没等朱佑樘第二次批准,他死了。】

  “这个祸害终于死了!”朱高煦大喝一声,在朱高煦心中这个朱佑樘已然是昏君。

  而原本的昏君朱厚照则变成了小可怜,这么大个烂摊子,根本无力回天,不如直接开摆。

  朱高煦想要是自己接如此大的烂摊子,说不定他也会放飞自己我,撂挑子不干了!

  【朱佑樘一死,盐引的烂摊子就落在了朱厚照的身上,可想而知,一大群人跟在朱厚照身后违规要盐引。

  特别还有他舅舅一家人,不知张皇后当时对朱厚照是如何施压,是不是如同她当年对朱佑樘一般的一哭二闹。】

  天幕中再次出现动画,一个古装的女子对这一个皇帝打扮的孩子一直不停地说,头上几个大字,“他们都是你舅舅!给!”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