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大臣张钦甚至还亲自拿着尚方宝剑守城门,不让朱厚照出关。
他的理由是,若皇帝出征,定会有官员和禁卫军跟从,如今只有寥寥人,定是假传圣旨,不能放行。】
“他要出征,你们让他出么?但凡能出征,他用得着偷偷出关?!”赵匡美算是服气了大明文官集团的逻辑,不让出征就不让,找没用的理由作甚。
赵匡胤眼中已经带着杀意,若他遇到这样的大臣……
【最终内阁大臣梁储、蒋冕赶了过来劝谏朱厚照,于是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偷跑失败,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等待时机。
二十多天过去,大臣张钦出去巡查不在居庸关,明武宗朱厚照的机会来了。
这次他干脆打扮成百姓隐瞒自己的身份,成功出了居庸关。
等着大臣张钦回来了,一切都晚了,大臣张钦痛哭流涕就怕朱厚照出事。】
【朱高煦】:猫哭耗子假慈悲,张钦奸臣!
朱高煦又骂上了。
【也不能说大臣张钦是奸臣,他从骨子里就认为皇帝不该御驾亲征,这是整个文官制度下的固有思想。
阶级形成思想固化,整个文官的选拔体系在,阶级教育他们如此,若他们不这么想,也没法当官,没法加入这个阶级。
就像大臣黄巩,他就曾进言劝谏朱厚照当明君,而他思想中的明君则是身居深宫,近贤臣远小人,有事多问忠诚的大臣。
这是典型的文官集团思想,但大臣黄巩的确是个清廉的臣子。】
听神迹谈到官员的选拔体系,众直播间前的帝王们再次陷入沉思。
【言归正传,终于逃出京城的明武宗朱厚照又做了一件荒唐事,他改名朱寿,并且下诏封他自己为威武大将军,并加封镇国公。
这也是他被称作荒唐帝王的荒唐事之一,自贬身份不做皇帝做将军。】
【路人甲】:讲真,明武宗朱厚照还不如做个将军,直接学赵匡胤反了算了!
“神迹神迹,我哥被迫黄袍加身。”赵匡美还解释上了。
赵匡胤……
看神迹让自己造反,朱厚照摸摸下巴,我反我自己?别说有点意思。
【最后朱厚照凭着自己威武大将军的身份,打赢了应州之战。
因为是偷偷跑出来的,身边一个文臣没有,这就是客观条件上文臣没法记录这场大战的原因。
而几次劝阻朱厚照出关的大臣张钦,因为敢于劝阻朱厚照被当做忠臣典范。
“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迹被后人歌颂,而朱厚照的大捷却无人问津,不得不让人唏嘘。】
“就夸他们想夸的呗。”朱高煦执拗的认为文人就是没一个好东西!
*
宋
“真是不明白,朱厚照大胜归来,拦着他的文官不该被唾骂么?”赵匡美再次无语,“这就是欺负朱厚照没儿子。”
“后代真是太重要了,但凡有个争气的,还能被弟弟篡了位!”赵匡美的刀子嘴又上线了。
这次不是赵匡胤无语,换成他的大侄子赵德芳无语。
对对对,是他们不争气……
【自应州之战后,朱厚照在宣府镇建立了自己的镇国府,到了后期镇国府已然取代了豹房的地位,而明武宗朱厚照也一步步获得兵权,可以不经过兵部而直接调兵。
到这,明武宗朱厚照和文官集团的权利之争取得了小小胜利,也算是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战场杀敌得到的回报。】
这也是为何现在有那么多人为明武宗朱厚照翻案的原因,讲真,能做到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还能亲自指挥战场杀敌,这样的皇帝心中应该是怀有家国天下的。
但他也的确有缺点,比如任用刘瑾那样的奸臣,不管目的为何,但结果是百姓遭殃。
【说完了应州大捷,咱们接着说正德后年另外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也被后世诟病,一件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一件是宁王造反。
明天准时见哦~】
第186章
神迹消失, 外面的天也明了。
朱佑樘和朱厚照又是一夜未眠,不过父子二人却是一点不困。
“儿子,今日听完神迹,你有什么让爹做的?”朱佑樘问朱厚照, 朱佑樘自知自己没什么治国之才, 干脆就听他儿子的。
“爹, 神迹提及的王琼、王守仁、张居正、海瑞、杭雄这几个人。”朱厚照把神迹提及的可用之才得名字一一列出来, “这几人可委以重用。”
“还有京营,儿子想亲自操练。”朱厚照还是坚持原本的想法, 想要稳固皇权就必须手中有刀。
“儿子你放心,为父会全力支持你。”朱佑樘语气坚定,他要利用自己的唯一的名声给他儿子铺路。
“爹,你可别破格提拔他们。”朱厚照提醒。
“为何?他们不都是可用之才,自要提拔。”朱佑樘不解。
“没有功绩却被破格提拔, 会让人信服么?怕只会招来陷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厚照算是看清文官集团的手段。
他们既能把应州大捷抹杀, 陷害几个忠良又算什么。
朱佑樘点头, “爹明白了。”
第二天,朱佑樘终于上朝了。
大臣们纷纷上书汇报, 当真积压了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
当有人提及京营占役的时候, 朱佑樘的眼神一亮, 可算让他等到了。
“朕反思过了, 的确是朕的不对, 从即日起停了所有士兵劳役,让他们好好休整。 ”朱佑樘立马下旨。
如此干脆利落, 倒让上谏的大臣们不习惯了,他们之前上谏过多次, 但是他们陛下就是不听,今个是怎么了?
“京营之事全权交给太子。”朱佑樘又下了一道令。
“此事多亏了太子劝朕,朕才意识到朕的不对,既然这事是太子提出来的,后续交给他也算有始有终。”朱佑樘仔细看众臣的表情,不怎么愿意的样子。
“想当年先祖也曾让太子处理内务,朕也该锻炼锻炼太子,是不是,李大人。”朱佑樘问李东阳,内阁当中最圆滑的那个。
李东阳能说什么,朱佑樘把朱元璋都搬出来了…
“今个就说到这,下朝。”朱佑樘起身,目的达到他就不跟文臣扯些没用的,省的被洗脑。
众臣下朝,他们心里直犯嘀咕,他们总感觉朱佑樘变了,但偏偏又抓不住他的错处。
朱佑樘或许不聪明,但是被大臣劝谏了这么多年,他对他们的套路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拿出祖训,站在道德的高点,让他们无话可说。
于是朱厚照开始整治京营,之前抄了张家又借张家之名让那些霸占田地的富贵乡绅吐了不少土地出来。
土地全部给了百姓,而张家的钱财则进了朱佑樘的小金库。
国库充盈,皇帝内帑也富足,朱佑樘还整治太监,要动内帑的银子必须有他本人或者太子手谕。
没错,朱佑樘直接把自己的钱袋子给了朱厚照。
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朱厚照训练京城三大营,手上自然得有银子。
如此过了半年,在朱厚照的指挥下京营士气大增。
不得不说,朱厚照的确是天生的将军,遗传了朱棣的好基因。
朱厚照甚至还带着京营平定了一场小的起义,一下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这时候大臣开始上谏,他们劝谏太子朱厚照要仁善,不能成日打打杀杀,品德贤良才能为帝。
“如何,太子平定起义还有错?”朱佑樘自然向着朱厚照,“王大人,你是兵部尚书,你觉的呢?”
朱佑樘已经把王琼升到兵部上书,谁让他治理河道有功,升的有理有据。
至于王守仁,也被提到户部。
同时被提拔上来的还有几个基层官员,加上此次科举多了不少北方官员,原本朝堂的局势发生改变。
最可惜的是,神迹所述的张居正还有海瑞没找到,因为还没出生。
“臣以为太子有功。”王琼道,完全不在意内阁。
作为实干派的王琼,最瞧不起的就是内阁,脱离百姓不干实事,只因自己翰林出身便清高了不起 。
“那你们认为太子有能力么?”朱佑樘接着问。
这谁敢说没有,大明就这一个太子,换都没法换,答案不言而喻。
“好,那就由王大人跟着太子去宣府镇,替朕视察边境。”朱佑樘再次下令,“朕作为皇帝不能出京城,只能让太子去。”
“陛下,万万使不得,边境多危,太子若有不测…”果真内阁大臣一致反对。
“不对啊,你们不是说边境一片祥和么,怎么又多危了?”朱佑樘拿出上周的折子,全是报平安粉饰太平的。
“难道,他们在骗朕!”朱佑樘装出吃惊模样。
实际上这是他和朱厚照的计谋,若内阁痛快答应朱厚照出京,那朱厚照可以趁着这次机会掌握边境兵权。
若是内阁不同意,则利用这次机会把粉饰太平的那些官员全部抓起来,彻查他们的欺君大罪。
然后再把让此次科举的新任官员替代他们,新人总比老油条好拿捏。
朱厚照觉得那群老东西最后的选择应该还是会让他出京,毕竟彻查官员牵连面更大。
这次朱厚照北上目标就是获得军心,首先他要抓一个贪污军田典型,施以军法。
然后把田地归还军户们,让他们知道跟着自己有希望能吃饱,从而获得军心。
果真,如朱厚照所料,内阁大臣同意朱厚照出京,只是陪同的官员着实不少。
临行前的一个晚上,朱佑樘睡不着又来东宫,朱佑樘想在自己儿子临走前叮嘱他几句。
万万没想到,神迹又出现了。
【大家晚上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来说说明武宗朱厚照叛逆人生,先是被后人所诟病的南巡。】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