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1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被气死的?”一旁的赵匡美跟话。

  他和赵德芳一问一答,和说相声似的,只是殿内的气氛不是那么愉快。

  直播间那头的乐瑶丝毫不知道直播间那头发生了什么,解释完什么是烛影斧声,她接着方才的话题继续唠嗑。

  【咱们接着说,为何人们会对赵德昭的死因表示怀疑呢,因为除了烛影斧声外。

  在981年,即赵德昭死后三年,他的弟弟赵德芳也死了。

  而984年,也就是赵德芳死后三年,赵匡胤的弟弟,皇位的第二继承人赵匡美也也死了。

  基本三年死一个吧。

  金匮之盟的几位继承人都死了,如此赵光义没有办法,只能把皇位给自己的儿子,顺理成章。

  至于是不是真的如此凑巧,便是谁也不知,毕竟最难知的便是人心。】

  赵德芳???我死了?!

  赵匡美???我也死了!!

  “行呀,三哥,你真够厉害的。”赵匡美对赵光义道,“刚刚一个个的说我没了,还有德芳,这下好了,我们都没了。”

  听大家都死了,赵德昭心里没那么自责,反正迟早都是死,前脚脚后的…

  “黄泉路上,有个伴。”赵德昭一声叹息,然后得来的是他爹的一记飞脚!

  哐当一声,赵德芳听着都疼。

  他这大哥,死的不冤……

  【路人甲】:主播已经讲道大宋车神了。

  【路人甲】:真是爹怂怂一窝,大宋车神的基因真不行,宋真宗,雪乡二圣,还有那完颜构。

  【路人甲】:大宋变大怂变大送,唉。

  乐瑶一看熟悉的路人甲又来了,看的出大宋治好了他的低血压。

  【赵匡胤】:大宋变大怂变大送?

  【嬴政】:大宋变大怂变大送?

  【朱棣】:还真是。

  本来乐瑶想继续下一个朝代,因为接下来的大宋着实让人血压越来越高,但看粉丝对高血压宋的求知欲如此的高,她就继续讲下去。

  【话说,这打高粱河之战后,赵光义心中尤为耻辱,他认为如此战败都是将领不听话的错,于是他收了将领之权,日后的一切指挥由他亲自制定!

  为避免高粱河之事再次出现,毕竟神驴难求,能逃过一次不一定逃过第二次。

  所以宋太宗赵光义不再御驾亲征,转而在宫中指挥。

  提前绘制战略图和摆阵,没有他的同意谁都不能变阵。

  随后雁门之战败,雍熙北伐败。】

  【在宋军接连兵败的情况下,宋太宗转变了国策。】

第22章

  【既然武不行,那就以文治国,以德治国,“皇帝和士大夫共治理天下。”

  宋太宗赵义光本就是赵家兄弟几人中文采最好的。

  武打不过他哥,文还整不过他哥么。

  要以文治国,首先要提高文人地位,增加文人的官职。

  从宋太祖赵匡胤一次科举只选拔二三十人,直接增加到一百七八十人。】

  *

  秦殿。

  “科举,记下。”嬴政对身边的记录官吏道。

  这是嬴政第二次听到科举之策,第一次是败家子隋炀帝所提。

  【嬴政】:可与隋朝的科举之策相似?

  嬴政真心求问。

  乐瑶看粉丝提问,她就顺便对比一下,宋朝科举制度是宋太宗赵光义“文治”的基石。

  【宋朝的和科举和隋朝的科举不同,隋朝的科举必须由五品以上官员推荐,宋朝的科举则取消了这一限制,不讲究门第,士农工商都可以参与考试。

  如此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并把选拔官员的权利集中在皇家手中。】

  听神迹解释科举政策,秦始皇嬴政的眼神一亮。

  嬴政持刀笔,亲自刻下科举二字。

  科举制度与秦朝的军功爵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军功爵位之策,只要在战场上立杀敌之功,普通士兵也能得到爵位。

  如此秦军自然战无不破,以一敌十。

  但如今秦朝已灭六国,完成大统一,已然没那么多战可以打。

  如此再行军功爵位之策则不适合此时大统一的秦朝。

  秦始皇嬴政如今面临的困境是秦朝手下官员少,不足以统治六国。

  看着科举二字,秦始皇嬴政陷入沉思。

  【宋太宗时期不但选拔文官的人数多,而且待遇还非常高。

  举个例子宋朝官员的待遇大概为明朝几倍。】

  *

  明殿。

  朱棣听此眉头一挑,“有银子的软骨头。”

  “对,皇爷爷说的对,有银子没骨气有啥用!”朱瞻基支持他皇爷爷。

  朱高炽看着他爹,他爹真是一身正气的“穷”呀。

  【可能这样比大家没概念,咱们展开说说。

  说的简单点,宋朝的俸禄包括了衣食住行,只要当了官,基本不用花什么银子。

  首先是官位本职的俸禄,也就是咱们现代的工资,这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还有衣赐,就是做衣服的布料是朝堂发的,粮补、茶酒、冬天用的煤炭柴火、做饭的盐、马匹吃的粮食。

  且宋朝为官,朝堂还负责配奴仆。】

  朱棣道,“败家呀。”

  【除此之外,宋朝的官员还有添之,就是若兼职多个职位,会加薪。

  还有公使钱,就是朝堂给官员用来宴请或者招待上级官员的银子。

  不但如此,只要为官,还可以减少赋税和徭役。】

  【要不然宋朝是文人向往的朝代,福利待遇不要太高。】

  听赵光义一次录用了一百七八十人,赵匡胤心里一沉,宋朝年年科举,如此庞大的文官朝堂该如何消化。

  【赵匡胤】:那武官将臣如何?

  【既然众文自然是轻武,连皇帝都带头说开卷有益,鼓励众人多读书。

  且一人为仕,则可养一家,如此哪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兵。

  除非是实在没能力,或者有作奸犯科的前科,无奈之下才会去当兵。】

  【但是客观的说,宋太宗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确让宋朝内部和平稳定,经济得到了发展。】

  终于听到神迹夸自己了,趴在地上的赵光义抬起头来,“皇兄,重文乃是您制定的。”

  “我让你轻武了??”赵匡胤怒瞪赵光义,“外有大辽,兵弱如何卫国?!”

  【这时候的重文轻武还看不出很大的弊端,毕竟宋太祖赵匡胤留的军事的底子在,但宋太宗赵光义将重文一直作为国策,相当于直接断了宋朝的肋骨。】

  【接下来咱们一起唠唠大宋怎么就变大怂了。】

  “怂?是我理解的那个怂么?”赵匡美问赵德昭。

  赵德昭没敢回应他四叔,怕他爹一脚把自己也踹出去。

  不过看他那个三叔如此的重文,怕不就是那怂了…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光义的儿子赵恒,宋真宗!】

  讲完了宋太宗,乐瑶按照顺序开始讲宋真宗了,也是一位特别神奇皇帝。

  “瑶瑶,过来帮妈一下!”乐瑶老母亲喊乐瑶过去,帮忙一起抬个东西。

  【大家稍等,我马上回来】

  “妈,我来了。”乐瑶先下了直播。

  虽然神迹消失,但是神迹让等,嬴政他们自然不会离开,特别是赵匡胤。

  赵恒???那小子???

  赵匡胤愣了一下,竟然是那个小子。

  作为赵匡胤特别喜欢侄孙辈,赵恒是宫里的常客,他聪敏过人,胆色过人。

  赵匡胤想着好好培养,日后定为大宋的铁血王爷。

  “三哥,你怎么把皇位给你儿子了,是不是等你儿子死绝了,再传给大哥的孙子们?”赵匡美上来一嘴,自打知道他三哥把他也给弄死了,一点触发了赵匡美的嘴炮。

  “正统自然是皇兄子嗣。”赵光义恨不得撕烂赵匡美的嘴,不就是因神迹说他死了么,神迹又没说是自己弄死的,说不定就是他们三个命短!

  “把赵恒带到殿中。”赵匡胤下令。

  今个赵恒正好在宫中玩耍,他当仁慈的大将军,宫人装作被降服的敌方将领。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