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20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一个大大的抢字出现在天幕上。

  “官逼民反。”赵匡美感叹道,但凡能活的下去谁想落草为寇呢。

  “这大明皇帝当真为了政治目的不管百姓死活。”赵匡美本来还听看好朱厚熜,甚至觉的他是天生当皇帝的料。

  如今看这样自私自利的人当皇帝才是王朝最大的灾难。

  “这么看之前那个叛逆皇帝朱厚照倒是干了不少好事,可惜史册上全是诋毁。”赵德芳道

  “你说是不是朱厚熜让那些文臣抹黑朱厚照的?”赵匡美严重怀疑。

  【被逼着走投无路的海商越来越多,倭寇之乱彻底爆发。

  朱厚熜开始派大臣过去平定倭寇之乱,他首先派去的大臣朱纨。

  朱纨为官正直清廉,且和南方的官绅集团没什么关系,如此才被朱厚熜选中。

  朱厚熜给他下了两条命令,一是坚决海禁,二是打击倭寇,全部弄死。

  上任后,朱纨严格执行朱厚熜下的命令,他没收了所有民间的船只,让他们没船下海走私,抓了大批走私的海商。

  接下来就是全力打击倭寇且成绩斐然,先后抓获许栋、李光头等倭寇,然后把他们都给杀了。】

  朱厚照又默默地把朱纨的名字记了下来,别的不说,朱厚熜前期看人还是挺准的。

  【可以说朱纨很成功的完成了朱厚熜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很成功的得罪了南方的官吏富绅。

  这些官吏和富绅就指望着走私发财,让朱纨这么一折腾算是彻底断了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怎会放过朱纨,于是他们疯狂弹劾朱纨。】

  【首先是福建出身的两位言官弹劾朱纨,而处理此案的吏部尚书是浙江出身。

  随后浙、闽官员又对他的上书大做文章。

  福建籍御史陈九德则上书弹劾朱纨竟然不禀报陛下,擅自杀俘虏,大逆不道。

  于是嘉靖帝朱厚熜罢免了朱纨,并派人调查,调查朱纨的官员杜汝祯亦是南方出身。

  到这一刻,朱纨算是明白了,他的敌人根本不是倭寇而是他的同僚。

  于是朱纨说出那句,“即使天子不想让我死,浙闽官员也要我死,最后朱纨服药自尽不愿受他们凌辱。】

  乐瑶说道这无奈的叹气,明末官场真的太复杂了,若是自己穿越过去怕是活不过一集。

  朱佑樘沉默了,心口说不出的压抑。

  为了维护阶级的利益,他们官官相护陷害忠良,他们的良知呢?作为读书人的良知哪去了?!

  【朱高煦】:那小畜生不是八百个心眼么?怎么还杀忠臣!

  【路人甲】:都说了,嘉靖帝的忠诚标准不一样,对他忠诚才忠臣,对大明忠诚的不算忠臣。

  路人甲忍不住出来吐槽,听到像朱纨这样的忠臣被陷害而死,他心里也不舒服。

  【朱纨死后,他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倭寇之乱卷土重来。

  朱厚熜再次派大臣张经来治理倭寇之乱。

  别的不说,在抽卡上朱厚熜这手气着实不错,这个张经也是个有能力的大臣。】

  朱厚照再次把张经的名字记了下来。

  【张经充分吸取了朱纨的教训,他知道朱纨之死是侵犯了南方官吏富绅的利益。

  于是张经改变策略,他不打击那些走私的海商,不管海禁不管走私不触犯他们的利益,就安心的打击倭寇。

  如此总没错吧?

  但张经的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却特别困难…】

第205章

  【为啥说困难呢, 因为士气大落。

  朱纨在任时,不仅为官清廉还军记严明,受到士兵们的拥戴。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官,最后却被革职被迫害而死, 而他手下的将领如柯乔、卢镗也遭到迫害。

  如此朝堂还有什么效忠的意义?于是士兵们一起摆烂, 看着战况不行就立马跑。

  别看张经是文官出身但打仗却是一把好手, 嘉靖十六年, 因平定广西瑶民起义有功,加封兵部侍郎。

  面对如此困境, 张经相当淡定,他先征调了随自己平定广西起义的老手下,随后又开始整顿军纪,将那些浑水摸鱼的士兵全部淘汰掉。

  张经深知行军作战不能急于一时,要休整到最好的状态将对方一击毙命。】

  “所以打仗不论文武。”赵匡美摸着下巴, “大明朝还是有能人的。”

  【但是让张经没想到的事, 他安排的人马还没到, 倭寇再次来袭。

  张经无法控制局面, 于是他上书向朱厚熜解释,但是朱厚熜并不听, 反而觉得张经无能。

  讲句公道话, 张经刚上任, 倭寇连准备的时间都没给张经留。

  张经是嘉靖三十三年五月上任, 当月, 倭寇到嘉兴强夺,幸好大将卢镗和大将陈宗夔的全力抵抗, 最终打败了猖狂的倭寇。

  倭寇见嘉兴难打果断逃窜,从东下海直逼崇明并杀了县令, 随后又一路南下去扬州烧杀抢掠。

  同年七月,又一路的倭寇南下,一波接着一波。】

  天幕虽没出现动画,却传来百姓的哀嚎声,不管什么时候遭殃的总是老百姓。

  【朱厚熜见倭寇之乱愈发凶猛,心中颇为恼怒,甚至开始怀疑张经是不是养寇自重。

  正在此时,严嵩的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请命抗倭,他说,“倭寇猖狂,请陛下允许臣子带着道士去东海作法。”】

  朱佑樘!!!

  朱厚照……

  *

  宋

  赵匡胤听到作法,忽然想到了他们的大宋的那个小畜生作法退敌。

  当真是迷信害人,朱厚熜之前明明是个精明的帝王。

  【听着是不是很离谱,更离谱的是朱厚熜当真派赵文华去东南沿海作法抗倭。

  而且还让他去做监军督促张经出兵,从这咱们可以看出朱厚熜迷信是真,不信任张经也是真。

  而赵文华这个人靠着巴结严嵩上位,什么本事没有不说,还贪得无厌。

  到了浙江后他满脑子都是来捞钱的,他按照惯例像张经索要贿赂,但张经对此嗤之以鼻,坚决不像严党妥协。

  作为严嵩干儿子的赵文华何曾被人如此对待,心中忌恨张经。

  此时正值倭寇大肆抢夺杭州一地,赵文华让张经立马出兵,但张经有自己的战略布局,不听赵文华指挥。

  气恼的赵文华上疏诋毁,贪赃枉法、贪生怕死不肯出兵,想等着倭寇抢够了撤退之时再追击,以此得战功。】

  *

  永乐年

  “那个小畜生不会真信了吧?”朱高煦皱着眉头,要是换成他手下士兵不听指挥…

  【果真,嘉靖帝朱厚熜看到秘折后龙颜大怒,毕竟他被捡漏王仇鸾坑过一次。

  同样带兵不出击,等着蒙古人走了跑去捡首级领宫。

  朱厚熜这人极度自负,重用仇鸾一事让他丢尽颜面,错了一次绝不会再错第二次。

  于是朱厚熜马上下令把张经与当时守卫杭州的李天宠全都抓起来。

  古代下令都是有时差的,正在浴血奋战的张经还不知朱厚熜要下令逮捕自己。

  时机成熟后,张经亲自带兵抗倭,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王江泾之战”,这是明朝自抗倭以来最大的胜利!

  但可笑的是大战的捷报送到宫中,朱厚熜逮捕张经和李天宠的诏书也下来了。】

  【本来朱厚熜收到捷报后有些纠结,于是询问严嵩,张经是严嵩死对头徐阶的人,严嵩怎会让张经有功。

  于是严嵩说,张经根本就是冒领功劳,其实功劳都是赵文华和胡宗宪,若不是他们两人逼着张经打,张经肯定还当缩头乌龟。

  朱厚熜觉的严嵩说的有道理,他不但下令抓捕张经,还处死了张经。

  到目前为止,朱厚熜已经处死了两名抗倭英雄。】

  “这个畜生!畜生!”朱佑樘气的,发自肺腑的气。

  若朱厚熜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就罢了,但他明明有能力会识人,却一次次的刚愎自用,听信谗言!

  “当真可恶。”朱厚照被气的心口发闷,他和他爹朱佑樘的感受一样。

  无能力的昏君和有能力的昏君,到底哪个更加可恶。

  【张经死后,抗倭还要继续。

  这次朱厚熜选了严嵩手下的胡宗宪继任。

  不得不说,朱厚熜是会抽卡的。

  胡宗宪虽然是严嵩的人,但是他的确是一位能臣。

  吸取了朱纨和张经的教训,胡宗宪知道想要抗倭成功就要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他得让皇帝满意,得让严党满意,得让南方的贵族乡绅满意。】

  “这是去当官的?怎么听着和当店小二似的。”赵匡美听着就累。

  他忽然觉的在大明想当一个好官真的是太难了。

  首先独善其身不行,朋党之争必须得站,万一站队站输了,人也没了。

  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得巴结,怎么巴结,贪污受贿…慢慢的人就变了。

  大明的朝堂还真是乌烟瘴气。

  “没救了没救了。”赵匡美叹气,若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大明还能救一救,但自打朱厚熜开启了朋党之争,打明真的没救了。

  【首先为了让南方的官吏富绅满意,他在禁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容忍走私,不耽误南方的官吏乡绅赚钱。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