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22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神龙政变和唐隆政变,大唐权利的频繁交接,让大唐朝堂陷入动荡之中。

  卖官鬻爵朝堂敛财、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大唐陷入了混乱阶段。

  虽说朝堂混乱,但是盛唐的家底还在。

  科举制度为大唐积累了一批人才,还未完全破坏的府兵制,充盈的粮食储备,以及从武周恢复到李唐后中央及地方的向心力。

  在这不得不说一句,唐太宗李世民的对李唐的影响,即便过了这么久,众臣还百姓还怀念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李唐。】

  乐瑶又不由的夸赞唐太宗李世民,还是那句话,若非要选个朝代穿越她就穿到贞观年的大唐。

  原因无他,只因唐太宗李世民对百姓好。

  “武周?”唐太宗李世民相当会抓重点。

  联系神迹前面所述政权交替,唐太宗李世民快速得出结论,外戚篡权。

  *

  汉

  “这个唐朝皇帝当真如此的好。”汉武帝刘彻有些好奇,但不是好奇李世民有多好,他好奇的是自己有没有比李世民强。

  听到这,唐玄宗李隆基眯了一下眼睛,他觉的神迹说的有些偏颇了,他接手的大唐哪里有那么好的开局。

  若是换成别人,怎会有现在的开元盛世。

  虽然心里这么想,唐玄宗李隆基面上还是一副谦虚模样。

  【和之前讲嘉靖帝朱厚熜一样,这次咱们也从唐玄宗李隆基用人这个角度来分析,唐玄宗李隆基怎么就变了。

  首先,他任用大臣姚崇为宰相,这个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的四大宰相之一。

  姚崇提出的了《十事要说》:

  第一,实行仁政。

  第二,青海的边界太平,不能贪图边功。

  第三,不能让太监参政。

  第四,若身边的亲信作奸犯科不能包庇。

  第五,防止外戚专权。

  第六,广开言路。

  第七,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

  第八,不建造寺庙道馆。

  第九,不让亲属任职。

  第十,以应有的态度对待臣子。

  看的出,宰相姚崇是总结了先人经验,提出的都是中肯之策,而唐玄宗李隆基则全部采纳。

  起码在前期的确是采纳的。】

  “不愧是神迹。”唐玄宗李隆基感叹,竟然知道自己和姚崇私下的话。

  作为对标太爷爷的明君,自己自然会广开言路,听忠臣所建。

  李隆基就差把“我要做明君”几个大字写在脸上。

  姚崇没想到神迹会提及自己,心中万分激动,特别听神迹称自己为四大宰相之一。

  自己这三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这一阶段,唐玄宗李隆基是大胆放权给姚崇,连普通官员的任免权他都敢下放给姚崇。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姚崇就把大唐拉回了正轨,而他的使命也结束。

  国已安稳,李隆基开始寻找下一任宰相,这可不是什么卸磨杀驴,而是帝王权术。

  毕竟宰相权利滔天,若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日后定成大患,而姚崇的确也有这个苗头。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给大权在握的宰相们一个任职期限三年。

  为何是三年呢,首先实行政策起码三年见效,其次三年不足以让他们拉帮结伙。】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神迹当着众臣的面说出自己的心思,整的自己和卸磨杀驴一般。

  不过为帝者就得心狠手辣,就像他家太爷爷,当年也不知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

  “结党营私。”唐玄宗李隆基看向姚崇,吓的姚崇背后一身冷汗。

  “臣不敢。”姚崇上前请罪,底气不足,虽然姚崇没有明面上打击异己,但的确用丞相之权将他的敌对赶出长安。

  *

  贞观,唐。

  长孙皇后听神迹所述的“败家子”李隆基,听着并不像一位昏君,反正是位明君。

  知人善用,又有帝王心术。

  “果真。”李世民感叹一声,他算知道为何神迹总拿朱厚熜与李隆基做对比,两人的确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任用贤臣改革政策,并取得成效,但幕后的操盘人都是他们自己。

  早年有多英明,晚年就有多让人痛恨。

  【接下来,接任姚崇是大臣宋璟,相比于姚崇的圆滑腹黑,宋璟也是出了名的耿直,大有当年魏征的风范。】

  宋璟没想到第二个点名的是自己,他抬头看着神迹,目光坚定。

  圣人既然信任他,他定会为助圣人恢复贞观之风!

  【宋璟这人特别的正直,是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做事办事丝毫不讲情面。

  这样的人当丞相对纠正朝堂不良风气无疑有很大作用。

  但宋璟这种正直到几乎偏执的人有一个坏处,就是正直起来连唐玄宗李隆基都怼。

  宋璟担任宰相后就上书请求唐玄宗李隆基恢复谏议制度,集思广益才能得到好的解决办法。】

  【朱高煦】:那还不是纸上谈兵么。

  朱高煦很烦一群啥也不懂的文官凑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群书呆子罢了。

  【大唐和大明不一样,这些臣子可不是纸上谈兵。

  在前期,唐玄宗李隆基采用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轮流替岗的官吏制度。

  地方优秀的官员凭借业绩可以调到地方,同时在朝当值的公卿子弟下排到地方。

  这个政策开始是遭到抵触的,谁不知道京官好当,就像咱们现在能去国企肯定不去地方企业一样。

  但唐玄宗李隆基坚持京城和地方互调,如此让中央官员到地方得到锻炼,而能力强的地方官员到中央出谋划策。

  如此人事调动,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咦…”朱高煦颇为惊讶,他没想到唐玄宗这个昏君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朱高煦虽然知道唐朝历史,但只知道皮毛,谁让他只对军事感兴趣。

  “他怎么厉害,怎么还整个安史之乱出来。”朱高煦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史之乱,彻底颠覆盛唐的安史之乱。

  *

  宋

  “前人的智慧,哥,咱大宋是怎么做到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唐玄宗李隆基满眼骄傲,没错,这正是他的良苦用心。

  若自家太爷爷李世民知道定会为有他这样的子孙而骄傲!

  【唐玄宗李隆基】:太爷爷定会有我这样的子孙而骄傲,哈哈哈哈!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自己的心声竟然发到弹幕上,他平日像大臣展现自己谦虚的一面,毕竟他标榜的是太爷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弹幕,表情一时间变的相当难看。

第207章

  乐瑶一看戏精粉丝的发言, 第一反应是粉丝说的是反话。

  【咱们继续说回宰相宋璟,翻来史书咱们会发现宰相宋璟好像没什么亮眼的功绩。

  那他凭什么和杜如晦房玄龄他们并称唐朝四大宰相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来形容宰相宋璟尤为合适。

  在他为相的几年, 官场清明无结党营私之迹, 可以说一切都扼杀在萌芽之中。】

  宋璟站的笔直, 他不需要什么名垂千史的个人功劳, 他只盼能辅佐圣人再现贞观治。

  每个大唐人心里的抹不去的白月光!

  【路人甲】:要说唐玄宗承前人之荫,前期当真顺风顺水, 有姚崇将唐朝拉入正轨,又有宋璟严肃朝堂之风,皇权快速收回。

  粉丝路人甲感叹道,他一直觉得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前半生过的太顺导致过于自负。

  听到承前人之荫这四个字,唐玄宗李隆基不禁皱起眉头, 何来前人之荫, 留在的全是烂摊子罢了。

  归根结底不还是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运筹帷幄、知人善用, 才有今天的太平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何来前人之荫, 只有力挽狂澜,大唐有朕, 何其幸哉!

  唐玄宗李隆基大眼不错的饿夸赞自己, 他觉的自己堪比太宗。

  赵匡胤还有朱棣二人不由皱起眉头, 好似昏君都不怎么要脸。

  何其有幸?!该是何其不幸才是。

  路人甲看着粉丝唐玄宗这样的语气就忍不住的想怼他两句。

  安史之后再无盛唐, 唐玄宗的粉丝是选择性的只看安史之前的政绩??

  【路人甲】:无前人之荫?姚宋二人不是武周选拔出来的?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