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26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如此明目张胆的收买人心, 大臣们都觉出不对劲,感觉安禄山有造反之心。

  但是自负的唐玄宗李隆基却不以为然, 也不知他哪里来的自信,就觉的安禄山绝对不会背叛他,他就是自己的一条狗而已。

  第二年,安禄山派自己的副使去长安述职,并向唐玄宗李隆基递上一份人事调动名单,要求把自己手上的汉人将领全部换成胡人将领。

  见安禄山如此野心,大臣们都觉安禄山这是要造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还不信。】

  卡通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中间,头上几个大字,“我不信!我就不信!”

  “这个安禄山不是唐玄宗的义子,是他的亲儿子吧!”朱高煦不可置信,都这样的还不信?!

  “他亲儿子可没这样的待遇,一日杀三子。”朱高燧道。

  朱高煦点点头,心道也是,对亲儿子都没如此信任呢,果真是老年发昏。

  “还是和咱爹一样,死在战场上好。”朱高煦感叹。

  朱棣又一个眼神过来,朱高煦赶紧往后退一步。

  【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众臣反对,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在他看来重用胡人比重用汉将保险。

  同时唐玄宗李隆基还训斥众臣,觉的他们是嫉妒安禄山。

  见唐玄宗李隆基如此重用安禄山,杨国忠坐不住了,上位后的杨国忠想独揽大权,安禄山无疑是他最大的阻碍。

  加上两人直接还有过节,于是杨国忠派人私自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宅子,想找出他造反的证据。】

  听到这,唐玄宗李隆基皱起眉头,心道自己怎么会任用这样的蠢货。

  【安禄山本就有造反之心,被杨国忠这么一逼,他不装了,造反!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清君侧,杀奸臣杨国忠为由,起兵造反!

  安禄山手下的将领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加上募兵制,他们对朝堂早就没有归属感,他们自认为就是安禄山的兵而不是大唐的兵。

  要知道一个王朝丧失了军队对自己的归属感是件很可怕的事。

  更可笑的是安禄山都造反了,唐玄宗李隆基还不信,直到收到来自前线源源不断的战报。】

  卡通李隆基一副惊恐模样,头上几个大字,“他怎么会造反!”

  【唐玄宗李隆基赶紧找臣子商量,可是因为李林甫和杨国忠长久排挤打压,中央哪里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但凡有本事的都在边境,远水解不了近渴。

  幸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正在长安,节度使封常清请命带兵出征。

  大将是有了,但问题是长年没打仗的中央兵根本没战斗力,再好的樵夫没好斧头也不行。

  封常清战败,洛阳被攻陷。】

  听到这里,唐玄宗李隆基终于不是之前轻蔑模样,只见他的神情严肃起来,手微微握起。

  【唐玄宗李隆基气恼,他觉的是封常清不行,于是下诰把所有的锅都甩到了封常清身上,将他贬为小兵,并他派去陕州大将高仙芝那。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提高士气,还说自己要御驾亲征!】

  听神迹所述自己要御驾亲征,唐玄宗李隆基又觉的自己可以了。

  起码自己还是有帝王的担当,哪个帝王没犯过错,就像太宗当年还是造反上位。

  【眼见大军连连败退,在唐朝精兵没来之前,以守代攻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大将高仙芝听封常清劝说,率军向西撤退驻守潼关,他想利用潼关的地理优势拦住反贼,给后方的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没想到此举却招来杀身之祸。

  高仙芝之前得罪了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宦官边令诚趁机报复,他诬告高仙芝不但主动撤退,还动摇军心,又克扣士兵们的军饷。

  在如此重用的时刻,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信了,他派宦官边令诚带着自己的圣旨到潼关,直接杀了高仙芝还有封常清。

  两位大将!两位大将!!!】

  看出乐瑶的情绪非常激动,气的乐瑶都出现颤音。

  唐玄宗李隆基此举堪比赵构那十二道金牌令。

  【唐太宗李世民】:畜生!!!

  唐太宗李世民情绪从未如此激动过,哪怕听到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都没有如此激动。

  两军交战,这畜生竟然杀将领!!

  这仗还打什么打!!

  【眼见大将被自己杀光了,无人可用的唐玄宗李隆基想起了正在长安养病的哥舒翰。

  哥舒翰任陇右节度使,当年可是制衡安禄山的重要棋子。

  可惜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回长安面圣,忽然半身不遂,于是就在长安养老。

  有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哥舒翰不想出征,但架不住朝中实在没人。

  于是哥舒翰提出,出征可以,但是前线的事自己说了算,不准朝堂插手。

  哥舒翰这是怕自己走高仙芝的老路,为了哄哥舒翰出征,唐玄宗李隆基全部同意!】

  卡通的唐玄宗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朕什么都同意”

  【于是哥舒翰率军出征,和高仙芝原来的计策一样 ,哥舒翰也采取防守的策略,守在潼关与叛军僵持了长达半年。

  鉴于之前答应过哥舒翰,目前为止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参与战事。

  正在这时,安禄山的后院起火了,之前占领的河北各地开始起兵反抗。

  像太守的颜真卿就假意投降,等着安禄山主力部队南下攻打潼关时,颜真卿再率领百姓起义反抗。】

  【眼看潼关也攻打不下来,后院又起火,于是安禄山决定先称帝,然后回后方解决一下内政。

  但随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赶来迎战,同时他又推举了李光弼,战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郭子仪率兵在潼关继续和安禄山的主力军对抗,李光弼则是河北打击另一路叛贼史思明,史思明被打的连连退败。】

  唐玄宗李隆基松了一口气,心道自己还是很会用人的。

  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声再次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唐太宗李世民想不明白,这个小畜生何来的自信??

  一声畜生响彻大殿。

  唐玄宗李隆基……

  【若按照这么打下去,此次安史之乱则很快就能被平定。

  可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安禄山的好爸爸李隆基站出来了,立马送给安禄山一份大礼。

  可起死回生的那种大礼。】

  众臣齐刷刷的看向唐玄宗李隆基,“该死不死的陛下又要作甚?!”

第212章

  看着众臣的心声, 唐玄宗李隆基气的浑身颤抖,偏偏又不能怎样,谁让老祖宗李世民在,唐玄宗李隆基哪里敢造次。

  【唐玄宗李隆基】:汉武帝刘彻也晚年昏庸。

  唐玄宗李隆基拉汉武帝刘彻出来垫背, 不能因为自己晚年昏庸就否认了自己之前的功绩, 若换成旁人怎可能有当下的开元盛世!

  汉武帝刘彻??晚年昏庸???

  【路人甲】: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汉武帝晚年猪瘟, 但人家还能力挽狂澜!

  路人甲看不惯唐玄宗粉丝碰瓷汉武帝,他怎么敢。

  汉武帝刘彻摸着下巴, 发猪瘟???

  【正当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他们扭转乾坤之际,朝堂中央的内斗开始了,内斗的主角是杨国忠和哥舒翰。

  根据《旧唐书》所记,哥舒翰的手下建议,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弄死杨国忠, 就像汉景帝时期弄死晁错一般, 让安禄山出师无名。】

  “想杀杨国忠那奸臣就杀, 扯什么晁错, 当年汉景帝杀了晁错,七国不照样叛乱, 就和咱爹造反, 难道真是为了清君侧么, 不过都是借口罢了。”朱高煦分析的头头是道。

  别看治国他不行, 有关行军打仗还有造反的话题, 他脑子还是有点东西的。

  朱高燧心里竖起他拇指,他二哥这嘴是真行呀, 当着他们爹的面说造反。

  朱棣……

  【杨国忠得此消息先下手为强,为了制衡哥舒翰, 杨国忠让自己的心腹乾运任组建了一支万人军团,为的就是提防哥舒翰。

  没想到哥舒翰竟然抢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并且杀了杨国忠心腹。

  杨国忠气恼,继续在唐玄宗李隆基跟前挑拨,唐玄宗李隆基越想越不对劲,他怕哥舒翰存有异心,于是让哥舒翰赶紧带兵与叛军一战,不准再防守潼关不出。

  等哥舒翰战胜,他赶紧把兵权收回来,以免夜长梦多。】

  “说话还不算数,之前不说了不插手打仗的事?”朱高煦继续吐槽,一看唐玄宗李隆基就不会打仗,形势方才逆转还是应该以防守为主。

  【面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旨意,哥舒翰多次表示现在还不是出击的时候,应该以防守为主。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是铁了心,他说安禄山的主力军已经撤退潼关只有几千人马而已,最后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出兵。

  没有办法,哥舒翰只能带兵出征。

  天宝十五年六月,发生了灵宝之战,唐朝二十万大军竟然败给了区区二万叛军。】

  唐玄宗李隆基!!!

  “哥舒翰这个逆贼!”唐玄宗李隆基大呵一声,他第一反应是哥舒翰故意输的。

  【灵宝之战唐军大败,实话实话,大将哥舒翰肯定要负一半的责任。

  他轻敌冒进从而掉入叛军的陷阱,他指挥不当一步错步步错,军纪涣散危难之际士兵们之想逃命。】

  【唐玄宗李隆基】:都是这个逆贼!

  看到弹幕,乐瑶觉的自家粉丝太戏精了,粉丝肯定是在说反话,毕竟唐玄宗可是真粉丝还有黑粉都希望早死的帝王。

  【灵宝之败的另一半责任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若他当时没听杨国忠的谗言,而是让哥舒翰驻守潼关,那什么事都没有。

  且哥舒翰也真不适合当主帅,他都半身不遂了定不能御驾亲征,要知道主帅是一个军队的灵魂人物。

  咱们看看大诗人高适是如何评价灵宝之败,他说哥舒翰年老病重,大脑已经不灵活了无法指挥大战,监军又无能。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