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29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吾儿继承皇位是顺从天意, 但是他毕竟还年轻,你们要好好辅佐,国家大事仍旧要向朕汇报。”李隆基吩咐韦见素。

  “等着收复了长安之后,天下太平,朕才能安心不管国事。”李隆基一副忧国忧民的贤君模样,“传朕旨意,封其他皇子分领节度使,这个时候应该共渡难关。”

  李隆基说的大义凛然,实际上还是在地方李亨,如今天下大乱大势已去,让他继承大统乃是无奈之举。

  等到天下太平,他得让李亨知道这天下是谁的他天下!

  *

  灵武

  与此同时,李亨刚刚登基。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时刻登上皇位,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

  明明是他日思夜想的皇位,如今却人被赶鸭子上架般的赶上皇位……

  唐肃宗李亨叹了一口气,他找来太子、三皇子以及众臣来共商大计,如今他已经登基,接下来该如何?

  没想到李倓刚进殿,一个巨大的黄头妖怪忽然出现在大殿,把唐肃宗李亨吓了一跳。

  李倓倒是十分淡定,并且立马认出眼前的黄团是神迹。

  听闻神迹降临,唐肃宗李亨大喜,这说他登基的确是天意,自己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见神迹降临,唐肃宗李亨也不和大臣商量了,直接求问神迹该如何解决安史之乱。

  可惜唐肃宗的心声却没有出现在天幕上,要说弹幕的出现真的特别随机。

  【要说三皇子李倓真是着实可惜,他是李家后代中最像李世民的子孙,民间甚至传出他是唐太宗在世的传言。

  《新唐书》以及《旧唐书》对三皇子李倓的评价都很高,说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且善骑射。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三皇子李倓犹如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一般,唐肃宗李亨之所以能称帝,有李倓很大功劳。】

  唐肃宗???神迹这是在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咱们具体分析分析。

  李隆基为了自己保命,刺死了杨贵妃后继续一路南下,如此又引起了将士们的不满。

  国家危难之际,身为一国之君的唐玄宗李隆基却贪生怕死,只顾自己逃跑,弃江山百姓于不顾!!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安抚将士们不满的情绪,于是下令让他的太子李亨去抵御叛军。

  意思就是自己老了不能御驾亲征,就让李亨来。

  从刚刚咱们说唐肃宗李亨的表现来看,便能看出他是无大谋的人。】

  唐肃宗的脸色刷的一下变了,本来神迹出现他特别高兴,万万没想到神迹上来就贬低自己。

  唐肃宗不服,自己怎么就是无大谋之人,在危难之际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无大谋?!

  心里虽然不愿意,但唐肃宗也不好表现出来,毕竟是神迹。

  【众将士都期盼着太子李亨能与大唐共进退,但是唐肃宗他哪里敢。

  于是他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儿子怎么能让自己的老父亲颠沛流离,自己要留在父亲身边尽孝。

  说白了,就是想跟着他爹李隆基一起跑。

  就在此时,三皇子李倓站了出来劝说唐肃宗,这段在《旧唐书》里有记载。

  三皇子李倓说,逆贼叛乱,四海分崩,若此时连爹你都跑了,那还有谁能收复大唐江山。

  若一路逃到成都就等于把中原拱手让给反贼,这个时候谈什么区区温情?!

  不应该召集将领讨伐逆贼,收复长安!让江山社稷转危而安,不让宗庙被毁而让宗庙长存,到时候再把唐玄宗迎回旧都,这才是大孝!】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好!

  听着后世子孙李倓的发言,李世民终于觉的心口不闷顿了,这才是他们李家的好二郎,他的好子孙!

  【赵匡美】:这么好的皇子,可惜被杀了。

  【朱高煦】:说的再好有啥用,不还是被杀了。

  赵匡美和朱高煦两人一同吐槽。

  两人的吐槽像是一把利刃插在了李世民的心口窝,他怎么忘了,这个后世的子孙被那个畜生李亨给杀了。

  【唐太宗李世民】:李亨你个畜生!

  李世民开始痛骂唐肃宗,为了自己的权利不顾大唐的死活。

  【赵匡美】:这个李倓怎么不反?

  【朱高煦】:对呀,他怎么不反?

  赵匡美和朱高煦的吐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但是李世民的话全是传的天音。

  正好乐瑶刚刚换了一个特效,她之前一直用大柠檬头,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看的有点审美疲劳了。

  今天正好看见直播间出来新的特效,是古装皇帝,乐瑶就随手一换。

  眼睛和嘴巴还是乐瑶的,其他就是卡通皇帝,这么一弄,唐朝的众臣更以为是太宗李世民显灵,纷纷跪下。

  唐肃宗跪在最前面,吓的头都不敢抬,他以为是李世民骂自己是因为自己强行登基……

  说实在的,他也不想登基啊,可若他不登基,这群大臣们定会把自己给杀了换个人再登基。

  此时的大唐太需要一个新的帝王主持大局,而自己就是那个倒霉的帝王。

  太平盛世的皇帝谁都争着抢着当,但乱世的皇帝谁爱当啊……

  【三皇子李倓这一番言论下来,让唐肃宗是退也退不得。

  同时李倓的这番言论还得到了广平王,也就是后来的太子李豫的支持。

  要说李豫和李倓两兄弟的感情却是不错,在皇家实属难得。

  兄弟二人的感情好到什么程度呢,李豫登基后甚至还加封李倓为“承天皇帝”,为了第一个兄长加封的皇帝。

  而且因为李倓走的早,李豫每每想起就心痛,他害怕自己的弟弟在阴曹地府里寂寞,于是亲自为他举办了冥婚,选的是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并给张氏上谥号“恭顺皇后”。】

  李豫听到自家弟弟的走的早,脸色一变,联想到方才神迹上出现的文字,“可惜被杀……造反……”

  难道!李豫不可置信的看向他爹。

  而李倓听自家哥哥竟然如此对自己,心中感动不已,他和他哥从小感情就好,他十分敬重他大哥,并以大哥为榜样。

  【话题又跑远了,咱们在唠回去。

  被自家两个儿子逼的没有办法,唐肃宗只能硬着头皮北上。

  虽然决定北上,但是北边都是叛军的人啊,怎么北上?唐肃宗完全没有主意。

  但是李倓却早就计划好,他提议唐肃宗先去朔方召集人马,为什么选择朔方呢,一来唐肃宗之前任朔方的节度使,在朔方是有根基的。

  二来,安禄山他们还没打到朔方,朔方暂时安全。

  唐肃宗听取李倓的建议,将朔方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但此时唐肃宗带的人马并不多,一路上还有各种叛贼,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神迹说的都是事实,甚至一字不差,正因为是事实,唐肃宗才觉的丢了颜面。

  本来众将臣都以为是唐肃宗大义凛然,万万没想到真正大义凛然的是他身后的两位皇子。

  【这一路的艰险在《旧唐书》上也有记载,唐肃宗他们带着败军,一路上与叛军战斗。

  三皇子李倓选了百位士兵,为了护送唐肃宗北上英勇作战,且每次战斗三皇子李倓全部都冲在前面,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且从来不显示自己的功劳。

  的的确确是有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风采。

  正是有三皇子李倓的舍命护送,唐肃宗最终到达了朔方。

  等着唐肃宗到达了朔方,三皇子李倓又联合自己的哥哥李豫还有谋士李泌,几人一同劝说唐肃宗登基。

  大家觉不觉的此情此景十分眼熟呢?

  像不像当年的唐高祖李渊起兵洛阳之谋呢?】

  【赵匡美】:好家伙,这李倓不会是李世民转世吧?

  【朱高煦】:我的天,那唐肃宗这个昏君不是杀了老祖宗么!

  见神迹这一个大帽子扣下来,唐肃宗瞬间白了脸。

第215章

  【唐肃宗李亨】:朕怎么敢弑祖。

  唐肃宗立马否认, 随后看向他的三子李倓,“你可是朕最心疼的儿子。”

  唐肃宗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心口莫名的发堵, 自己皇位还没坐热乎, 就来了一个太宗转世, 儿子直接变祖宗?

  建宁王李倓觉的自己何德何能竟与太宗相提并论,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为了大唐江山而已,是作为李家儿郎的责任。

  再者, 又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劳,自己的大哥还有谋士李泌都参与其中,自家父亲更是担起了责任。

  此时的李倓对皇位绝对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他只想快点结束安史之乱,夺回大唐江山。

  “李倓哪有资格和太宗相提并论, 且太宗在此显灵, 何来转世一说。”李倓否认自己是唐太宗转世。

  但这话落在唐肃宗耳中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唐肃宗李亨越想越不对劲, 看李倓渐渐变的阴冷。

  这小畜生是不是一开始就有造反的心思,一切都按照当年晋阳起兵来的, 拥护自己为皇帝, 随后建立军功, 再逼着自己退位!

  【唐肃宗李亨】:这不会是这逆子篡位的阴谋吧!

  “儿子没有, 若儿子对皇位有半分觊觎, 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儿子向太宗之灵发誓。”李倓对神迹发誓。

  【唐太子李世民】:汝才是孽障!

  李世民再次呵斥,在李世民心中唐肃宗李亨是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的昏君, 一个放任外族杀抢掠夺,一个造成安史之乱,没一个好东西!

  再次被骂的唐肃宗脸色变的更加难看,他越发觉得神迹是假的,但却找不出任何破绽。

  【等着唐肃宗李亨继位后,身为长子的李豫被封为太子。

  开始唐肃宗李亨是想学唐高祖李渊,把太子之位给大儿子,然后封英勇善战的皇三子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去平定安史之乱。

  但是这个想法被谋臣李泌否决了,李泌深知三皇子李倓太像唐太宗李世民,若将兵权交给三皇子恐怕会出现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