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42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有如此军事头脑,不出去开疆扩土可惜了,至于功高盖主这个问题,就算朱高煦生出别的心思,他开拓的是海外国土,中原的兵力全在朱高炽手上。

  且朱棣有信心,就朱高煦那两把刷子根本斗不过满肚子心眼的朱高炽。

  【接下来,咱随便打来《明史》看一下万历帝消极怠工的记录。

  万历二十九年,法司也就是明朝的司法机关,都察院、刑部还有大理寺,三法司请热审,不报。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热审是什么意思,热审是明太宗朱棣创立的,就体现仁政治国的手段之一。

  所谓热审是在每年小满过后,天气马上要炎热之前抓紧处理牢中关押的牢犯。

  除了重罪犯,例如死罪、斗殴伤人等不可减免罪行,其他罪犯可罪减一等,对于还没定罪的,可以先保释,等着立秋凉爽后再依法处置。

  如此大大降低了罪犯死在大牢里的概率,早知道古代夏天的大牢,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地方。】

  只要听到有关后朝政治制度的内容,秦始皇嬴政就会特别仔细的记下来。

  嬴政觉得明朝这个“热审”制度不错,可以借鉴一下。

  【万历三十年,明三法司请热审,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一年,吏部上疏请求增加官员,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二年,内阁上疏请求增加官员,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四年,大学士请求补充六部官员,万历帝不理不批。

  万历三十五年,明三法司请求热审,万历帝不理不批。

  ………

  万历四十五年,明三法司请求热审,万历帝不理不批。】

  “这祸害当政这么多年?!”朱佑樘再次震惊,当他听到还有万历四十五年。

  “果真是祸害遗千年!”朱佑樘真想说一句老天你不长眼啊,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下了下去。

  毕竟神迹在跟前,在朱佑樘的认知里神迹就等同于老天,他自然不敢当着老天的面骂老天。

  【刚刚这些例子都是摘抄于万历三十年后,其实到万历三十年的时候官员已经很紧缺了,咱们一起看看此时的大明有多缺人。

  极其重要的两京尚书缺三人,侍郎缺九十四人,巡抚缺三人。

  还有当地的父母官知府,竟然有二十五个地方没有父母官。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仅仅是缺少官员的问题了,大家试想一下,好不容易当个官,谁不想升官加职,但如今的大明升官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这事换成你,你会如何?】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只见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头上一行大字,“干到死不升官!”

  【咱们换位思考,举个例子,比如咱们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本来打算从基层做起,然后一步步的晋级。

  可这时候你的顶头上司却明确的告诉你,升职是不可能升职的,一辈子都要在基层了?

  大家会是什么原则?是坚守下去还是直接躺平不干摸鱼呢?】

  【路人甲】:要是基层,肯定躺平。

  高层起码官位还在,基层到死就这个官位了,肯定躺平,挣扎也没有用。

  【所以大明后期不仅仅是官员不够的问题,官员不但不够,在位的官员还不干实事。

  所以万历帝的物理裁员和正常的裁员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像其他帝王精简官员,是把不干活的官员处理掉,剩下的官员好好干活,而万历帝这种精简,全然打击了官员的积极性。

  且还会让那些希望大展宏图的官员失望,要么就直接不当官,要么就辞职不干。

  咱们举个例子,大臣李延机,内阁首辅大臣,也是明朝辞职最多的一位大臣。】

第228章

  【咱们先简要的介绍一下大臣李延机。

  万历十一年, 李延机科举中榜样,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李延机此人为官清廉,在为官期间做出不少功绩,因为他能力出众被万历看中, 提拔为内阁首辅。

  得万历帝重用, 大臣李延机励志做出一番事业, 万万没想到万历帝忽然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摆烂。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任首辅一职, 可想而知大臣李延机压力有多大。

  各地官员奇缺,公务大量积压, 作为首辅要处理这些公务,偏偏皇帝又不配合。

  若只是工作上的压力也就罢了,大臣李延机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党政,特别是已经成气候的东林党。】

  “东林党?”朱佑樘首先发出疑问,如今的朱佑樘对党派特别敏感, 他已经让文官做大, 绝对不能再出现什么党派之争。

  朱佑樘这人虽然愚钝,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特别听劝, 神说的话他全部记在心里。

  朱佑樘的疑问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既然已经说到这了,乐瑶打算顺便说说明朝的东林党。

  【既然说到这, 咱们就顺便说说东林党, 东林党形成于万历年间, 所谓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势力。】

  听神迹提到江南士大夫, 朱厚照不由皱起了眉头, 又是江南。

  【咱们来简单说说东林党的形成过程。

  万历二十二年,吏部官员顾宪成因为在国本之争得罪了万历帝, 遭到罢免,回乡后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重新修葺了东林学院, 开始在东林学院讲学。

  他们除了讲儒家学说外,还会针对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比如他们主张停收别人诟病的矿税,废除矿监宦官,加强边境的军事力量等等。】

  “这东林党难不成是好的?”朱佑樘有些意外。

  “世事无常,谁的初衷不是好的。”朱厚照觉的东林党没有那么简单。

  看着他们对朝政指手画脚,偏偏在朝为官时却没有据理力争 ,反倒是被贬黜之后肆无忌惮的高谈阔论。

  朱厚照只觉的他们可笑,这算什么本事?

  【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当时大量文人的支持,东林书院一下成为了东林党的核心。

  当时还出了“东林八君子”,这八君子有相似的从官经历,都是进士出身得罪了万历后,被罢官或者贬黜。

  这算的是东林党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东林党还算正气。

  接下来随着东林党的势力增大,参加讲学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承认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东林党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东林党开始夺政权,打压一切非东林的党派,其中就有首辅李延机。

  若是遇到其他的皇帝,起码会借此平衡一下,但是万历帝偏偏什么都不管,爱咋滴咋滴。】

  卡通大臣出现在天幕上,他们身上的官府标注三个大字,“东林党”。

  而他们头上顶着一行大字,“异类必诛!”

  【在东林党的排挤下,首辅李延机终于干不下去了。

  他想为王朝干实事,但上面万历不配合,下面东林党又使绊子。

  无可奈何的李延机向万历帝请辞,鉴于万历皇帝懒政,首辅李延机寻思自己的奏章怕要等上几月才会被万历帝看见。

  等待的这几个月,李延机连上了几分“辞呈”,并且做好告老还乡的准备。

  首先是把自己在京城的房子给捐了,把自己的家人安顿在老家,而他自己就在寺庙凑合凑合。】

  卡通大臣李延机坐在寺庙门口,头上几个大字,“等批准。”

  【但是让大臣李延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等就是五年,五年来他总计上疏了一百多封的辞职信。

  但这些辞职信都石沉大海,万历帝丝毫没有任何回应,李延机愣是在寺庙住了整整五年。

  最后达成了“庙住阁老”的成就。】

  “哈哈哈哈哈。”朱高煦忍不住大笑起来,也不知怎么回事,莫名戳中了他的笑点。

  朱高煦这一笑,明殿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落在朱高煦的身上。

  “你与朕说说,哪里好笑。”朱棣阴沉着脸问朱高煦。

  朱棣一句话瞬间让朱高煦笑意全无,“爹,儿子知道错了,不好笑,一点都不好笑。”

  *

  宋

  “不愧是大明的奇葩皇帝,当真不按套路出牌。”赵匡美半点琢磨不透万历到底在想什么,一方面不补充新官员,一方面又不让老官员请辞。

  “这个万历帝是彻底放任不管了。”赵匡美道,“摆烂的彻彻底底。”

  【最后大臣李延机实在没有办法,寂然皇帝不批准他只能强行辞职。

  按理说皇帝不批准就辞职不干是大罪,但万历帝却没有追究李延机的罪过。

  甚至还李延机死后给他一个“文节”的谥号,并赐给他“少保”的头衔。

  这下潘多拉的盒子再次被打开了,明朝出现了大量的官员辞工潮,反正自己辞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惩罚。】

  “他到底想干什么???”朱佑樘彻底无语了,“这还算什么朝堂,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

  “这畜生,小畜生!”朱佑樘开始破口大骂,“果真是畜生的儿子也是畜生!”

  【咱们一起来看看到了万历四十年,大明朝的朝堂已经荒废到什么程度。

  权利中心的内阁仅有大臣叶向高一人,也不知道该说大臣叶向高是好运还是倒霉。

  而作为执行机构的六部仅剩下赵焕一人,没错,还是一个人。

  两个重要的权利机关,就剩下两个人。

  掌管司法的都察院连续八年无正官,六科也没剩下多少人,可想而已,此时的明朝积压了多少案子,有多少犯人一直被关押在大牢里耗费他们的人生。

  至于地方的官员,半数以上的地方没有知府,百姓有冤也没去说理,更没有管辖地方之事。

  与各部门官员严重缺乏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通过科举的进士数千进士们,却一个个在京城待命。

  没办法,万历不下旨,谁也不敢私自给这些进士们封官。】

  卡通万历再次出现 ,只见他表情恹恹,头上几个大字,“朕不管,朕就不管。”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