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如今的公子扶苏却知道从皇权出现,以皇帝的视角来分析政局, 这个转变是秦始皇嬴政特别希望看到的。
“且, 太后武则天能在短短两个月就平定这场叛乱, 如此迅速, 更让朝中大臣看清太后的权利。”公子扶苏看向他家父皇,“自古以来, 以强者为盟。”
正是这一波波的推波助澜, 把太后武则天推向权利巅峰。
*
唐
听到自家外甥造反, 大臣裴炎便知道自己的下场, 这场政变他最终还是输了。
同时大臣裴炎也预示到了唐朝的结局, 自己终究是大唐的罪人…
【咱们先来看看大臣裴炎对李敬业此次造反的态度,武则天询问裴炎计策。
大臣裴炎竟不急着平定造反, 反而对武则天道,此次叛乱正是因为皇帝年长却不亲政事, 这才给叛匪造反的借口。
如果太后武则天愿意还政于皇上李旦,那么叛军便不讨自平。
这话从表面来看好似没什么毛病,李敬业造反打出的名号是匡复李唐,并不是要推翻李唐,那还政于李旦似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
宋
赵德芳听着直摇头,“李敬业此举和以往的清君侧有何不同。”
听神迹听的多了,赵德芳的政治素养也上来了。
“可不是,就像杀了黄子澄,朱棣就不造反了?还是杀了大臣晃错,就没七王之乱了。”赵匡美应和。
若太后武则天还政于李旦,大概率李敬业造反借口就变成了“清君侧”。
毕竟大臣裴炎的确是手握重权的权臣。
【但是实际真是这样么?从前面的分析咱们可以看出此次李敬业造反,不过是打着匡复李唐的由头自立为王而已。
裴炎此言可忽悠不了太后武则天,从古至今哪有不讨自平之说,就算出兵讨伐也不一定能快速平定战乱。
且此时也有大臣提出,大臣裴炎已经大权在握,要是他没有别的企图,为何要太后还政于皇帝李旦?
于是太后武则天以造反之名把大臣裴炎压入大牢,谁让他的外甥参与到了这次政变当中。】
听到这,李显很是迷惑,他已然不知大臣裴炎到底有没有造反之心。
怎么朝堂之事会如此复杂?!
【大臣裴炎入狱后,有大臣提裴炎求情,他们都上谏表明裴炎绝对不会造反,就算他们造反,丞相裴炎也不会造反。
但是武则天却特别笃定,她说他在知道大臣裴炎造反,但是众臣却没有造反之心。】
“那裴炎真的有造反之心么?”李显在心里嘀咕,其实此时的他已经认定裴炎有造反之心,毕竟他家母后如此笃定。
李旦一直低头不炎,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原本他就不想放皇帝,听神迹透露出这么多后朝之事,他就更不想当什么皇帝了。
【咱们先不论大臣裴炎到底想不想造反,这次咱们从武则天的视角,权利者的角度看看他到底该不该死。
首先李旦登基后,裴炎的阵营迅速转向李旦,并且手中的权利足以和武则天抗衡。
其次,光宅元年八月,裴炎已然有了逼宫的想法。
最后,好巧不巧光宅元年九月,李敬业造反的谋臣还是大臣裴炎的外甥,并且面对造反,大臣裴炎并没有要打的意思,反而劝武则天还权。
补充一点,在为大臣裴炎求情的大臣当中,有一位手握重兵的程务挺。】
*
秦
“大臣裴炎的确必死。”公子扶苏感叹,他把自己代入了武则天的处境,以上位者的角度来看裴炎。
或许在后世之人眼中大臣裴炎是被武则天害死的忠臣,但是作为帝王角度,他的确是该死。
试想一下,有那么一位大臣,八月的时候他便有造反指之心,九月的时候他的外甥直接造反,而此时该大臣不但不想抵抗,还开始逼权。
更可怕的是,他的同盟之中有掌握兵权的同僚支持。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裴炎之死在他打破唐高宗李治构建的权利平衡后已然注定。
咱们先抛开对武则天女性身份的这一滤镜,单从皇权和臣权角度来看。
裴炎之死,不过是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失败结局而已。
武则天只是做了一个君王的常规操作而已。】
听到这,唐高宗李治的眼神一暗,神迹再次提到了他不想承认的事实,李唐江山的确被武氏所篡,且自己正是罪魁祸首。
唐高宗李治终于明白后世为何对自己的功绩避而不谈,反而对自己肆意的抹黑后世之人是在怨恨自己放权于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再次看向武则天,眼中已经是毫不掩饰的杀意,两人虽多年夫妻,可是在权利面前连父子都没有,夫妻之情算什么。
武则天淡然的迎上唐高宗李治带着杀意的眼神,无半分躲避。
“篡唐江山,陛下可留武家后人。”武则天大大方方问唐高宗李治。
听自家母后如此直言,吓的李旦和李显两人屏住呼吸,他们想不通他家母后怎么敢当着他家父皇的面说“篡唐”二字。
和神迹所述的历史不同,这个平行世界里的唐高宗李治不但杀了自己的儿子李贤,并且以各种理由屠了武家满门。
如此行径让朝中大臣一度以为唐高宗李治要废了武则天,但唐高宗李治不但没有废了武则天,反而愈发放权于她。
唐高宗李治是斩断了武则天所有的退路,防止外戚专权。
而武则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丝毫阻拦,不得不说,二人真的很像。
听武则天此言,唐高宗李治收敛了眼中的杀意,继续听神迹所述。
【这场抗衡的结果是武则天大胜,大臣裴炎和支持他并手握兵权的程务挺皆被处死。
随着裴炎的倒台,朝堂的形式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则天迅速的把丞相班底彻底换成了她的人马,朝堂的权利终于全部握在了武则天手中。】
听到这,李显不由的看向一直低着头的李旦,眼神中充满不屑。
虽然李显本人没有打的过他娘武则天,但是他自认为比李旦做的好!起码自己曾经反抗过。
【阿斗】:那唐睿宗李旦呢,继续当傀儡皇帝?
阿斗很关心李旦的处境,某种意义上他觉得两人甚至有一点相似,只是自己的命比他好太多,自己身边有忠诚不移的相父。
李显看到天幕中阿斗的发言,不由点头,这正是他想问的,他这个四弟到底在干什么,为何不反抗!
【李显】:李旦为何不反抗?他在干什么,就甘心当傀儡?!
李显的心声从李旦面前飘过,李旦特别无奈,反抗??他用什么反抗?!他光是能保住自己的命就已经很难了…
李旦心中默默叹气,从他听裴炎被杀后,他就知道完了……
【路人甲】:武则天的权利得到另一步的扩张,李旦能保命就不错了。
路人甲实在受不了抬杠的粉丝,他没想到这年头唐中宗李显那样的都有粉丝支持。
【怎么说呢,唐睿宗李旦此时的处境真的特别艰难,他身边真的没有任何人可用。】
【阿斗】:李唐的宗室呢?
阿斗提出疑问,李旦懦弱无能,那些虎视眈眈的宗室总不会束手就擒吧?
阿斗此问也正是神迹前汉武帝刘彻想要问的,难不成李家就没人了?
【唐睿宗李旦到如此境地,和李唐的这些宗室们有离不开的关系。
接下来咱们说说李唐宗室面对大权在握太后武则天的举措。】
天幕中出现卡通形象的李唐宗室,他们头上几个大字,“我们来啦!”
第272章
看天幕上这些李唐宗室这群人, 唐高宗李治脑海中闪过他们的嘴脸,当真是没几个成器的东西……
随后唐高宗李治在心里长叹一口气,想到到李唐宗室他便联想到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
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由武则天所出, 其余四个皆为庶出。
除了唐高宗李治亲自培养的太子李弘, 以及被斩杀的废太子李贤外, 唐高宗李治竟然找不出一个能担起重任的皇子。
唐高宗李治把剩下几个儿子的名字在脑海中过了一下, 心口更加闷顿,与其选择他们, 还不如把大唐江山交给武则天……
这个想法在唐高宗李治脑海中一闪而过,唐高宗随即闭上眼睛,他被自己这个荒唐的想法震惊。
唐高宗李治猛然闭眼的动作被武则天看在眼里,多年夫妻,即便唐高宗李治不说什么, 只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武则天就知道他想什么。
其实武则天的想法和唐高宗李治是一致的, 但凡有个成大器的儿子, 她也不是不可以放权。
可谁让没有一个人可托付,已逝的太子不说, 废太子李贤上来就争权打压, 预谋造反, 却没有本事造反成功, 这样的李贤, 亦然不配为帝。
【垂拱四年(688)五月,太后武则天给她自己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而加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天降祥瑞, 武则天得一宝图,该宝图写着八个大字,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而武则天给自己加封的尊号正是来源于此。
当然了,古代的祥瑞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应该清楚,毕竟历朝历代都不缺祥瑞。】
*
宋
提到祥瑞,赵匡美不禁想到他们大宋那个宋真宗,当真是满地的祥瑞。
“德芳,你可别学宋真宗那小子整什么祥瑞。”赵匡美道。
赵德芳……
赵匡胤也补了一句,“别学他。”
“是,父皇。”赵德芳应。
*
唐
这八个大字一出,武则天的野心昭然若揭,明眼人都知道武则天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
但是唐高宗李治仍旧闭着眼睛没有什么反应,这点让太子李显特别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