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不得无礼,此乃神迹。”武则天让李旦闭嘴。
听神迹二字,李旦僵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神迹!竟然是神迹!果真和史书上描述的一模一样。
“你可以退下了。”武则天对李旦道,母子二人的关系虽然缓和了些,但作为帝王的武则天仍旧要避讳有李家血脉的李旦。
“是,母皇。”李旦麻溜退下,虽然他也想多看神迹几眼,但是武则天都发话了李旦哪里敢多看神迹一眼。
【皇嗣武轮进入直播间】
万万没想到李旦刚要离开,他的眼前竟然出现了和武则天面前一模一样的天幕。
李旦不知措施,难不成自己被神迹选中?
这对想要低调的李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神迹等于祥瑞,李旦怕自己母后会因此“祥瑞”而更加提防自己。
那今后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唉……
自己只是想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
武则天见李旦面前也出现神迹,于是乎让给他折回内殿。
“坐。”武则天道。
李旦特别听话的坐下,但是如坐针毡,脸上已然没了血色。
【自打唐睿宗李旦退位后,他的日子并没有好过起来,确切的说这场政权的交接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接下来咱们看看登基为皇后的武则天又做了哪些举措,咱们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首先是正面的,这里就不得不提武周时期的科举政策。
众所周知,武则天代表寒门,武则天登基后自然要扩大寒门势力,以此来打破朝堂的权利布局。】
*
秦
听神迹再次提到科举,秦始皇嬴政立刻拿出专门记录科举制度的竹简。
相比听后世朝堂的争权夺利,秦始皇嬴政更加重视他们的政策。
【武皇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咱们之前讲隋朝的时候提过科举,隋朝时期虽然有科举但并不完善,科举的名额由五品以上官员推荐,因此隋朝时期的科举,寒门很难入仕。
咱们看看武皇武则天是如何改良科举制度,为自己乃至后世收集人才。
第一,缩短科举年限,由原本的几年一次科举转变为一年一次,并且增加录取人数。】
*
秦
神迹讲到这里,公子扶苏不由的想到大宋后期的冗官。
看来不同的政策在不同的朝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合唐朝不一定适合宋朝,要学会融会贯通才是。
*
汉
汉武帝刘彻也仔细听着唐朝的科举制度,每一位明君对人才都是求之不得的。
若后唐科举之策可行,汉武帝刘彻也打算推行革新。
*
宋
“小心冗官。”赵匡美下意识的想到了他们大宋后世的冗官。
“三叔,唐朝的国土大,倒是不怕官员多。”赵德芳道。
赵匡胤……
【第二,增加了殿试环节,加大了皇权对选拔官员的主动权。
第三,创立了武举制度,选文官的同时不忘了选拔武将。
第四,密封卷,就是把考试的名字给糊住,此举一下提升了考试的公平性,这也是最早的匿名疲倦,沿用至今。】
唐高宗李治听到武则天登基后的举措,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从这些举措来看,他的皇后的确比两个儿子更适合当皇帝。
登基之初,除了稳定政权外,最主要的还扩充自己的势力。
当然,不能和李显那样,直接破格提拔外戚,引起公愤。
“这有什么?”李显心中不以为然,不就是改良一下科举,说白了还是提拔自己人。
那和他提拔老丈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
唐高宗李治一眼看出李显的不服,他真想晃晃李显的脑子,看看能不能晃出水来。
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生出如此蠢笨又自负的混账东西。
李旦虽低头不语,但是他内心还是在感叹他家母后的治国之才,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李旦】:母后的确适合当皇帝。
李旦没想到他大逆不道的心声一下出现在天幕上。
李旦……
【科举的改革为寒门之子敞开了入仕大门,破坏了原本的政治格局,武后武则天的势力迅速壮大,并对后世产生了深渊影响。】
*
武周
听神迹一直夸赞自己母后,李旦寻思眼前这个祥瑞不会是假的吧?会不会是他家母后杀自己的借口!!
李旦心里咯噔一下,他忽然感觉今日就是自己的死期。
不过,正当死亡来临时,他竟然没想象中的那么怕。
李旦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一下就不紧张了,面对自家母后也没了往日的压迫感。
【说完了正面措施,咱们再讲讲反面措施,正是被后世饱为诟病的酷吏政策。】
听神迹提到自己当下正在实行的酷吏政策,一向淡然的武皇武则天皱起了眉头。
她想知道酷吏政策怎会被“饱为诟病”。
李旦忽然又觉的眼前的神迹是真的神迹,不然它怎么有胆量谈酷吏。
第277章
*
汉
听神迹把酷吏政策归为反面政策, 汉武帝刘彻摸着下巴,这个观点他不予苟同,起码现在的他是不同意的。
治国不同于治家,要因地制宜。
就像汉朝开国之初, 列祖列宗在吸取了秦的教训, 实行休养生息之策, 但看看大汉王朝被匈奴欺负到什么地步, 若不及时变法采用酷政,四方蛮夷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现在不变法, 后世则无法,现在不出征,后世则不安。
因此国之政策不能一概而论,就以太后身份登基的武则天而言,酷吏之策的确适合稳固皇权。
*
秦
“扶苏, 你如何看待酷吏之政。”秦始皇嬴政问公子扶苏。
自打神迹出现后, 秦始皇嬴政特别注重培养公子扶苏, 若之前是散养, 现在则是严父模式。
而公子扶苏也不负所望,几次的监国表现的都很不错。
监国期间, 太子扶苏总是温文尔雅, 却用最温柔的语气下最强硬的命令, 执行不利者处罚分明, 颇有始皇风范。
强硬又不失柔和的手腕, 让大臣们折服。
“儿臣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于武周皇帝而言, 酷吏是巩固政权的手段。”公子扶苏道,相比之前的非黑即白, 公子扶苏当真改变了很多,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看待问题。
“但凡事过犹不及,要看武周皇帝能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公子扶苏补充道。
“恩。”秦始皇嬴政继续看向神迹,此等反应算是对扶苏的肯定。
*
唐
李显听到武则天实行酷吏之政,心里没有半点意外,他家母后对亲生儿子都下的去手,实行酷吏之政算什么。
若由着他狠毒无情的母后作下去,那个劳什子的武周迟早被推翻!
【李显】:不过是第二个秦始皇罢了。
李显心中的想法再次出现在天幕上,当然李显的本意是想说武则天如同秦始皇一样的暴戾,并不是夸赞武则天。
可这话落在唐高宗李治耳中却很刺耳,毕竟秦始皇嬴政是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即便暴虐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武则天心头也不快,骂自己暴虐,没有政治头脑的蠢货。
李旦特别无语的看向他三哥,是不是有大病?说一句话得罪两个人。
但是李旦看李显的模样,似乎并不知道他自己同时得罪了李治和武则天。
*
秦
秦始皇嬴政看着此弹幕从自己的眼前飘过,并没有多少波澜。
秦始皇嬴政并不在意后世对他的看法,不过是无力诳语的蠢货罢了,他们压根不配评论自己。
秦始皇嬴政不在意,公子扶苏却皱起了眉头。
“毫无长进,蠢钝如猪。”公子扶苏评论李显,可惜这话并没有出现在弹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