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02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更糟糕的是唐中宗李显根本没有自己的权利班底,这就是典型的君弱臣强。

  在这种情况下,外戚就成了唐中宗李显最好的选择,如何媳妇是自家人,特别还是与唐中宗李显同甘共苦的韦氏。

  除了重用韦氏外,唐中宗李显还重用武氏一族,俗话说得好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唐

  唐高宗李治看向武则天,可以说事情到此为止全部按照武则天的计划发展。

  当初武则天让李显和武氏一族结亲,后又推出张氏兄弟出来当靶子,目的就是为了把李显和武氏一族深度绑定。

  如今李显真的如武则天所愿,把武三思当成了自己人。

  “蠢货。”唐高宗李治怒斥李显,圈套就在眼前,这畜生非要睁着眼睛跳进去!

  【大臣张柬之他们眼见阻止不了韦氏垂帘听政,于是只能退一步,他们要求唐中宗李显处死武三思,毕竟是武家的血脉,留着就是祸害。

  但是唐中宗李显仍旧不为所动,在李显看来他和武家后人如今是一条绳子的蚂蚱,他们共同的敌人是权臣集团。

  眼见唐中宗李显不肯啥武三思,于是大臣张柬之再次退让,他召集文武百官一起上书,要求罢免武三思他们的爵位。】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他们的对面站着卡通的李显和武三思,他们两人还手拉手,感情很好的样子。

  大臣们头上几个大字“废了他!”

  唐中宗李显回大臣们几个大字,“不!”

  【张柬之他们虽然一味的退让,但是唐中宗李显并没有答应他们任何一条请求。

  在唐中宗李显眼中,张柬之他们这种行为就是结党营私,就如同当年的大臣裴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背后没有他家母后的支持。

  唐中宗李显已经被废了一次,绝对不会再有第二次,相比之前扬言要把天下给他家老丈人的言论,这次唐中宗李显颇有政治手腕。】

  *

  唐高宗,唐

  听了这么久,李显第一次听到神迹夸自己,心里颇为激动。

  但目前为止李显不觉得自己错了,虽然他重用了武氏一族,但那是被逼无奈而已。

  李显相信自己对武氏一族定会秋后算账。

  【唐中宗李显没有直接硬抗张柬之他们,而且先提拔了魏元忠、唐休璟、韦安石、杨再思、李怀远、祝钦明这几人当宰相。

  魏元忠、唐休璟是唐高宗时期的旧臣,韦安石大家光看姓氏就该知道他是什么人。

  至于剩下的三人都是李显当太子时候心腹,这般唐朝的宰相班底一下由原本的五人变成了如今十一人。

  人数增多,必然手中的权利会大大减弱,这只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一步。

  第二步,李显封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这五位在神龙政变中立有大功的五位大臣为王。

  大臣张柬之被封为了汉阳王、大臣桓彦范被封为了扶阳王、大臣敬晖被封为了平阳王、大臣崔玄暐被封为了博陵王、大臣袁恕己被封为了南阳王,这也是为何神龙政变被称为五王政变。】

  【阿斗】:唐中宗李显对他们还挺好的,封王了。

  阿斗还以为唐中宗李显会如何对付张柬之他们,不想去封外姓王。

  【名义上张柬之他们被封王,实际上却是明升暗降,在封王的同时,张柬之他们则不能再担当原本的宰相之职。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位“功臣”封王后的下场。】

第293章

  *

  汉

  “外戚, 权臣,恒古不变。”汉武帝刘彻感叹。

  其实李显如今的状况和汉文帝时期很像,当年汉朝的“诸吕之乱”,大臣周勃、陈平推自皇爷爷上位, 臣权大于皇权, 这些“功臣”自然不能久留。

  只是扶持韦氏和武氏这一步棋却是烂棋, 在自己政权不稳定的情况下, 平衡才是为君之道……

  打倒了功臣集团,独留外戚集团, 唐中宗李显有本事可以掌控外戚集团么?

  汉武帝刘彻坐等唐中宗李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已经八十多岁的张柬之见大势已去,首先自请退出权利的漩涡,他上书请求去襄州养病,李显一口应下,并加封了张柬之襄州刺史的虚职。

  功臣集团被攻破, 以武三思为首的外戚占了上风。

  外戚集团权利扩张后, 武三思继续武周时期的政策, 打压一切反对自己的势力。

  首当其冲自然是功臣集团的另外四人, 崔玄暐被贬为汉中刺史,次年敬晖被贬为滑州刺史, 桓彦范被贬为洺州、袁恕被贬为豫州刺史。】

  *

  武周

  李显听这五人被贬, 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反而觉得自己此举得当, 权臣集团是一大隐患, 必须干净利落的处理掉。

  至于任用外戚韦氏,李显也觉得自己没错, 在这种情况下登基,他能依靠谁?

  再说, 韦氏和自己同甘共苦,她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母后。

  虽然李显心里这么想,但是他还装出一副惧怕的模样,浑身颤抖。

  经过这十多年的流放,李显再也没了当年的锐气,若时光倒流,他定不会傻乎乎的和他家母后硬碰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韦氏常劝李显的话,李显也听到心里去。

  特别听神迹所述他家母后还是把江山归还给李唐,只要熬死武则天,自己仍旧是皇帝。

  当年他家母后扶持他弟弟上位,不就是因为李旦听话么。

  武则天看着李显懦弱的模样,眼中多了几分探究,武则天没再多说什么,继续听神迹所述,她决定再给李显一个机会。

  一旁的李旦继续装透明人,自打李显进京后李旦轻松了不少,起码他家三哥分走了他家母后的注意力。

  此后求生则变的简单许多,但李旦同时又多了一分担忧,他担心自家三哥会把自己当对手。

  只是李旦没想到他家三哥竟然会和武三思为伍,虽然是为了制衡功臣集团。

  但是武三思离太子之位只一步之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和他一条心呢?

  若自己登基,定不会重用武家后人。

  *

  唐太宗,唐

  “不知他会如何平定外戚篡权。”李治攥起拳头,心跟着紧张起来。

  虽然他家父皇和自己说过,要以学习的心态对待后朝之事,李治当时一口答应了,但是他发现真的很难。

  毕竟这是他们大唐未来之事,心情怎能不跟着波动。

  “大哥,你觉得他会如何呢?”李治问李承乾,李治从小就很李承乾很亲,他觉得他家大哥特别有本事,只是不知为何他家父皇还不立他家哥哥为太子。

  李承乾想了想,既然权利的平衡已经打破,自然要用另外的势力制衡外戚势力,比如提拔寒门之才。

  李承乾最近一直在完善科举制度,而李泰则在完善唐朝的贸易,这些都是他们从明朝中学习的经验。

  “三弟觉得他该怎么做?”李承乾没回答,而热反问。

  “继续收外戚之权,卸磨杀驴。”李治道,李治的眼中有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果断。

  【随着其余四位大臣被贬,以武三思为首的外戚之权再次扩张。

  眼见武三思再次权倾朝野,王同皎看不下去,王同皎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婿,亦是神龙政变中的功臣。

  当初唐中宗李显犹豫不决时,是他劝谏李显去玄武门。】

  唐太宗李世民虽不知神迹所述的神龙政变具体为何,但是听到玄武门之时,唐太宗李世民大概能猜想出发生了什么。

  “陛下,如今无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只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神情便知他心中所想。

  玄武门之变虽为无奈之举,但玄武门之变的确给唐朝开了个武力夺权的坏头。

  这点唐太宗李世民心里清楚,同时也很庆幸这辈子没有玄武门之变。

  【公元705年12月,武皇武则天驾崩,王同皎利用给先皇武则天送葬的这个机会,谋划刺杀宰相武三思。

  但是没有想到计划还未实施便被人告发,武三思得知消息后立马恶人先告状,诬陷王同皎造反,并且说出王同皎还企图刺杀皇后韦氏。

  唐中宗李显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抓捕了王同皎,并于闹事处死王同皎。】

  【阿斗】:为什么,王同皎不是他的女婿么,唐中宗为何宁愿信武三思也不信他女婿!

  阿斗不解,大为不解。

  【阿斗】:唐中宗李显是个傻子么!

  *

  武周

  看着神迹对自己的评价,李显忍着心中不快,当真装出自己愚笨的模样。

  当下情形,自己越是废物越是安全。

  *

  唐太宗,唐

  李治对此也大为不解,若这个王同皎当真刺杀武三思成功,于后世子孙李显来说应当是一件好事。

  借着别人的手解决了外戚,那皇权不就高度集中了。

  “他难道真是个傻子?”李治小声嘀咕。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李显的所作所为暂不发表任何评论,单看这一举措李显的确昏庸。

  但当朝局势不明,不好枉下断论,毕竟大唐被外戚篡夺,神迹所述的大唐已然不是现在的大唐。

  【怎么说呢,虽然根据目前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的确像是一个废物。

  但是若抛开史书对他的定义,咱们来分析分析为何唐中宗李显不信任驸马王同皎。

  咱们还是从权利的角度分析,当下朝堂有三股势力,一是以李显为代表的皇权,二是以武三思为代表的外戚,三是以功臣为代表的臣权。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