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第298章
【那咱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分析唐睿宗杰旦在各大事变中到底担当着什么角色。
首先是神龙政变, 之前咱们光说了五位大臣和唐中宗李显在此次政变中的表现,现在咱们一起看看唐睿宗李旦在此次政变中干了什么。
《旧唐书》中就写了记载了这么一句,“以并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诛易之兄弟功,相王加号安国相王, 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1”
《旧唐书》中虽然没有记载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有什么功劳, 但是他们兄妹二人一个加封安国相王, 一个加封镇国太平公主, 单看“安国”和“镇国”二字,功劳应该不小。】
*
武周
李显这是第一次听说神龙政变, 之前神迹讲神龙政变的时候他正被流放在外。
李显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凭借政变上位,一时间竟难以接受,他觉得自己没有造反的必要,他家母后还能活几年,何必背上逼宫的骂名。
【路人甲】:不过虚名罢了, 也不能证明李旦有功劳呀。
路人甲的弹幕出现在天幕上, 路人甲和公子扶苏他们的想法不同, 他就觉得李旦是个废物。
【咱们再来看看此次参加政变的五位大臣和相王李旦之间的关系。
大臣袁恕己是相王府司马。
大臣张柬之是大臣姚崇推举上来, 而大臣姚崇之前曾是相王府的长史。
五位政变的两个大臣都和相王李旦有关系,那神龙政变中的相王李旦到底参与程度有多深呢?】
*
武周
听神迹这样分析, 李显不由的握紧拳头, 他早就猜到他这个“淡泊名利”的弟弟没那么简单, 毕竟一度为帝。
至于为何神龙政变他不自己上台, 恐怕不是他不想而是不够资格罢了。
毕竟自己长兄, 亦是父皇指定的继承人,政变前还是太子。
*
蜀
“竟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这下就对了!”阿斗惊呼, 这下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阿斗,可是明白了什么?”刘备跟着问道。
“儿子忽然明白为何唐中宗李显上位后如此打击功臣集团了, 因为功臣集团就不是他的人,而是他弟弟李旦的人。”阿斗说出自己的想法。
阿斗觉得这下逻辑就通顺了,“早知这般,功臣集团还不如直接推李旦登基,反正最后登基的都是相王李旦,大唐也不会有那么多政变了。”
阿斗始终觉得唐中宗李显是个昏庸之君,放着忠臣不用,非要用外戚打击忠臣集团,最后自己还死的不明不白。
【咱们再看看神龙政变前,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间的关系如何。
比起唐中宗李显,相王李旦的子女没有一个和武氏同亲,但是相王李旦却把自己的女儿女儿荆山公主嫁给薛伯阳,也就是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的族人。
李旦另外一个女儿鄎国公主则嫁给薛儆,即薛绍的弟弟。
太平公主那边也把自己的的小女儿万泉县主嫁给的是豆卢氏,而豆卢氏又是李旦贵妃的娘家人。
从这可以看出很早之前相王李旦便和太平公主联盟。】
*
武周
听到李旦和太平联手,李显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有种自己被排挤在外的愤怒感。
等着,等着他上位!他们都得死!
李显垂下眼睑,掩盖住自己眼中的杀意。
*
宋
“这么说唐隆政变李旦也是知道的?”赵匡美有点拿不准了,最近他在研究唐史,但是却没发现啥蛛丝马迹。
“大哥,你怎么看?”赵匡美问赵匡胤。
“未必知道那么多。”赵匡胤道。
赵匡美???
【既然在神龙政变中,唐中宗李显和太平公主已经是政治联盟。
而唐隆政变又是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一起发动的,那么太平公主当真会瞒着唐睿宗李旦么?
目前有这么一种说法,之所以瞒着唐睿宗李旦是为了保护他,但是主播觉得这种说法不通,若真的兵败了,相王李旦无论如何也脱不开关系谁让李旦是李隆基的爹呢。
还有,在唐隆政变中有很多相王府邸的大臣参与其中,这么多大臣里当真就没有相王李旦的一个耳目么?】
乐瑶没找到相关的历史资料,但是通过逻辑推理还是能找出史书上的破绽来。
*
蜀
“肯定知道,唐睿宗李旦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又不是傻子。”阿斗道,“但是他为何不自己造反呢?是不敢吗?”
阿斗觉得李旦亲自造反比李隆基造反好,毕竟势力更大,成功的概率也大。
【阿斗】:唐睿宗李旦都知道,为何不敢自己造反?
阿斗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阿斗,你再想想,以相王李旦的身份造反真的有优势么?”刘备引导着阿斗。
阿斗挠着头发,仔细想李旦造反的优势,忽然发现似乎也没有什么优势。
毕竟在位的是李成茂,李旦以叔叔的名义造侄子的反,似乎是以大欺小。
【知道归知道,但是唐睿宗李旦到底知道多少呢?唐玄宗李隆基又会让李旦知道多少呢?
经过咱们之前的分析,虽然李旦不像史书上定义的那么无能,但是他的儿子李隆基的能力的确是在李旦之上。
正因如此,史书上记载的唐睿宗李旦对此次政变知之甚少,逻辑也是对的。
所以,唐隆政变的主导还是未来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
唐太宗,唐
才七岁的李治一时间又点转不过来了,方才神迹说唐睿宗李旦其实是知道唐隆政变的消息,那这会怎么又说唐睿宗李旦知之甚少。
最小的李治想不明白,但是唐殿中的其他人一听便明白,根本无需多言。
“父皇,这是为何,他到底知多少?”李治求问他家父皇。
“父皇问你,李隆基的身份你可还记得?”李世民问李治。
“他是李旦的第三子,被过继给了……儿子明白了!”李治一下明白了。
“若是以李隆基的身份他定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但要是他带头造反就不一样了,他就成了最大的功臣。”李治滔滔不绝,“就算为了这份功劳,李隆基也不会告诉他太多。”
“还有还有,那些臣子之所以一起瞒着相王李旦,则是因为以李旦的处境造反不合适!”李治觉得自己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分析的头头是道。
看的出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基因的确是好,李承乾他们兄弟几人确实是聪明,只是身体素质都不怎么样。
若但凡李旦身体好些也不至于如此。
*
唐高宗,唐
听神迹讲述自己的皇孙李隆基之事,唐高宗李治的眼中有了神采,“这孩子颇有太宗之风。”
唐太宗李治看李旦的眼神更加坚定,所谓父凭子贵就是这般。
第299章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唐睿宗李旦登基之后又干了什么。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 首先是大规模的平反,追封已故的废太子李贤为章怀太子,并且给宰相宰相裴炎、神龙政变的五位大臣、太子李重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一并平反。
对于武氏一族,唐睿宗李旦则直接削夺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的爵位和谥号, 并且还把他们两人的坟给抛了, 并把尸体拉出来鞭尸。
从这可看出唐睿宗李旦对武氏一族的确恨之入骨, 若当年武则天立的是李旦为太子, 怕武氏一族怕是早被灭了。】
*
武周
“四弟,你竟如此!”李显听到李旦的所作所为, 心中大喜。
李显觉的自家母后听到李旦如此对待武家后人,定不会立李旦为太子。
李旦见自己的心思和日后的所作所为被神迹如此大方的说出,反而坦荡起来。
他就是不待见武氏后人,武周的确是篡了李唐江山,他如今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匡扶李唐江山。
武则天听李旦对武三思他们的举措, 神态并没有半分波动。
自从知道武氏一族无能后, 武则天就果断放弃了他们, 现在的武三思于武则天来说不是亲人而是要除掉的隐患。
身为皇帝, 武则天自然要为后朝考虑,既然她已经下决心把还政于大唐。
【在官员的任用上, 唐睿宗李显重用姚崇和宋璟为相, 这两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为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了选良相外, 唐睿宗李显还恢复选官制度, 并且着手处理唐中宗李显执政期间冗官问题。
单看这些举措都是明君所为,但唐睿宗李显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前都先过问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对唐睿宗李显的评价并不高, 两次登基都是傀儡。】
*
武周
李显满脸不屑的看向李旦,他还以为李旦多厉害, 不还是个傀儡。
李旦则是一脸平静,自打他听到自家儿子李隆基在唐隆政变成功后,他便料到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