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收复沙洲对于张议潮仅仅是开始而已,随后一年,张议潮带着归义军又连续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等十个洲!
到了公元851年,也就是唐宣宗收复三洲七关的两年后,张议洲派他的哥哥到长安,向唐宣宗献上了河湟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
河湟十一州正式归顺唐朝!】
收复河湟十一州!!!
天幕又出现一连串的大字。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随后唐宣宗李忱正式任命张议洲为归义军节度使!
公元861年,也就是唐宣宗驾崩两年后,张议洲收又复了凉州,也就是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洲,到此为止唐朝终于收复了河湟之地!
这也成为了唐宣宗李忱最大的功绩!】
【阿斗】:收复最后一个洲的时候,唐宣宗不是死了么?
【阿斗】:怎么死了还算他的功绩?!
【阿斗】:怎么唐武宗死后的功绩也算他的??
【阿斗】:未免有些不要脸。
阿斗突突的吐槽了一堆,他觉得后人未免太双倍了,怎么把唐武宗和后朝皇帝的功绩都算到唐宣宗头上了,唐宣宗是给这些史臣什么贿赂了,一个个对他比亲爹还亲!!
还有河湟之地明明是张议洲凭着自己的实力收复的,大唐都没出兵援助,怎么能说唐宣宗收复的呢?!
阿斗越想越气,他觉得唐宣宗偷别人胜利的果实!!
*
唐太宗,唐
李承乾他们兄弟几人不想发表什么评论,大唐能让人投城,自然和国力分不开关系,起码强于吐蕃。
但是把所有的功绩都落在一个人身上……
果真,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上,对他们好,什么功绩都敢往身上加。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路人甲再次吐槽,没想到其他人和路人甲心声一模一样。
【李泰】:唐宣宗命真好。
【李治】:唐宣宗命真好。
【李适】:唐宣宗命真好。
【李诵】:唐宣宗命真好。
【赵匡美】:唐宣宗命真好。
天幕上的弹幕直接被“唐宣宗命真好”刷屏了,乐瑶寻思自己刚刚讲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带有什么个人情绪,以至于把粉丝都给带偏了。
乐瑶一直想站在公平的角度看历史,虽然她也觉得唐宣宗命不错……
*
秦
公子扶苏没有参与到热闹的弹幕中,他家父皇教他看是要有大局观,不能因为一两件事否定一个人。
或许,唐宣宗还是有别的可取之处,比如对内手腕强硬。
【刚刚说了唐宣宗对外的功绩,咱们再说说唐宣宗对藩镇的功绩。】
第338章
【唐宣宗在位期间平定了多场叛乱。
公元849年, 武宁节度使李廓叛乱,被朝堂镇压驱逐。
公元851年,四川一带的百姓起义,被朝堂成功镇压。
公元855年, 浙东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7年, 广西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8年,广东军变, 同年五月湖南军变,六月江西军变,七月安徽又发生了军变。
以上的军变都被朝堂快速的平息下去。】
*
唐代宗,唐
看着如此多的军变,可见唐宣宗后期的朝堂是多么不太平, 但凡中央有力, 怎么可能会发生如此多的军变?
“这么多的军变, 可见朝堂无能。”李诵道, “他除了命好,到底优秀在哪里??”
【唐宪宗】:他对藩镇到底什么态度?
唐宪宗求问神迹, 既然自己这个儿子号称要继承自己的旧政, 对藩镇的态度必定是要强硬的。
但是唐宪宗看到如此多的小军变, 可见朝堂的打击力度并不大。
【刚刚咱们提到朝堂镇压了那么多的军乱,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军乱都是牙兵发起驱赶军官的,并没有节度使领兵对抗朝堂的。
并且发生军乱的这些地方都是之前受朝堂掌控的东南地区, 且从军乱快速被平定这点可以看出东南地区还是受朝堂管辖的。
河北三镇在唐宣宗在位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叛乱。
从这些事咱们可以看出朝堂和各藩镇之间的矛盾没那么尖锐,从侧面证明了唐宣宗时期对藩镇的态度。】
*
唐宪宗, 唐
听到这,唐宪宗已经明白了,他的“小太宗”儿子已经对藩镇妥协了。
但凡对藩镇手腕强硬,他们能如此老实??
就这样还说要继承自己的政治政策,反对唐武宗的所有政策,在唐宪宗看来反而是唐武宗继续了自己的政治遗愿。
【举个例子,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去世,由他的儿子张直方继承了节度使一职。
可是张直方根本不得藩镇人心,于是藩镇发生了内斗,按理说这是朝堂收复幽州的好机会。
就像唐宪宗时期,就是利用了藩镇内部矛盾,最后一一攻破了难啃的河北藩镇。
但是唐宣宗却未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对幽州此次内容的态度是不管,不参与。
公元855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病逝,然后他的儿子接任了节度副使,不幸的是王元逵的儿子也死了,军中又离开王元逵的弟弟。
朝堂对此的态度是全部同意。】
唐宪宗……
【而唐宣宗重用的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李唐不同,牛党主张休养生息,对藩镇采取妥协之策,维持面上的稳定即可。】
【李泰】:那唐宣宗为何被我称为小太宗?
李泰忍不住问,他实在想不明白,到目前为止唐宣宗的所作所为哪里沾他家父皇的边了?!
【因为唐宣宗本人的确很勤勉,并且他一直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在他刚登基的时候便让人把《贞观政要》刻在屏风上,好时刻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的一言一行。】
*
唐殿
听此,李泰和李治兄弟二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天天学,就学了个这?
【唐宣宗为了好好和唐太宗李世民学习,他甚至提拔了直言不讳魏征的孙子来当自己的宰相!
并且唐宣宗凡事亲力亲为,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都在唐宣宗手里。
为了考察官员的能力,他还下来所有的刺史任职之前必须到长安面圣。
并且他还特别仔细的观察大臣们的言行,不允许朝臣和宦官勾结。
比如他一眼认出了宰相马植的腰带是宦官马元哲的,于是宰相马植被贬为刺史。
而且唐宣宗还会微服私巡,亲自考察官员。】
*
蜀
听唐宣宗如此勤勉,阿斗不明白了,既然他对官员如此严厉,为何还干出那么多荒唐事来。
“他为何对节度使不这般?”阿斗看向他家相父。
“打不过呗。”张飞他,“这种就是窝里横,对外就怂了!”
【李泰】:所以这就是他换二十多个宰相的原因?
李泰可记得神迹说过唐宣宗换了二十多个宰相。
“说白了就是对大臣的不信任,事事都想自己抓,他这样的适合当个地方官员。”李治觉得唐宣宗并没有大局观。
【相比于认真的考察刺史官员,唐宣宗对宰相的考核却不是那么严苛。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宣宗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道,还特意让他爹唐宪宗替自己选宰相。】
唐宪宗???
“朕都死了,怎么选!”唐宪宗一脸莫名其妙。
【路人甲】:唐宣宗会到唐宪宗的陵墓前抽签选择
唐宪宗!!!
【没错,就是抽签选的,咱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上能看出唐宪宗对宰相集团的不信任。
他当初借着牛党去打压李党,最后牛党一党独大,为了防止牛党专权,唐宣宗又把五品官员的任免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可以看的出他在努力的压制牛党,但党派已经形成,哪是唐宣宗通过敲打几个臣子就能压制住的。】
【阿斗】:他为什么被称为小太宗啊?
阿斗追问到,他可没看出唐宣宗身上有半点明君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