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日光
公孙傲给公孙贺一个眼神,让他不要多说话,多说多错。
霍去病看向他家舅舅,讲真,他拿不准李陵会不会投降,霍去病觉的神迹特意讲述李陵之事,定是有原因的。
【此时李陵手下的将士劝他投降,他们拿当年赵破奴作为例子,大将军赵破奴都投降了,生死关头没什么丢人的,但是李陵不肯!】
听到这,李广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他们李家的好儿郎啊,虽然冲动但是不失一个将士的气节!
【李陵率军开始突击,李陵和校尉冲锋再前,最后校尉韩延年战死沙场,而李陵则向匈奴投降。
除此之外,还有四百汉军突破重围。】
听到自家孙子投降,李广整个人都傻了,方才李陵势不投降的誓言还在自己耳边回想。
“这个不孝子!不配为我李家儿郎!”李广捂住心口,心如刀绞不过如此。
李广再次跪下, “臣全家老小都有罪。”
“如何,李大将军又要自杀?”汉武帝刘彻问道。
“臣…”李广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毕竟神迹所述的事情没有发生,若自己忽然自杀,以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怕是会发生动乱。
最后他家陛下就是落下一个害死忠臣的名声,所以自己死不得,但是……
“你的死对朕没有任何意义。”汉武帝刘彻道,“好好活着,好好教育教育李家儿郎。”
汉武帝刘彻没昏庸到因为李陵投降之事就赐死李广,李陵投不假,但他的确有才能,只要好好培养起码比公孙傲他们强。
【而主力军李广利那边也不顺利,李广利率领的大军被匈奴围困,最后大败二困。
最终汉武帝刘彻发动这场时隔多年的汉匈战争大败。
可想而知汉武帝刘彻此刻的心情,但是让汉武帝刘彻更糟心的事情还在后面。
本来前方来报李陵战死沙场,但因为有汉军突破了匈奴大军的重围 ,于是李陵就从战死沙场变成了投降。
汉武帝刘彻恼怒不已,朝堂的官员也都一起谴责投降的李陵,只有太史公司马迁出来替李陵说话。
司马迁认为李陵是个孝敬的孩子,并且也为朝堂冲锋陷阵,如今只因为他投降就受到那些贪生怕死臣子的谴责,司马迁觉的李陵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并且李陵只带了五千汉军就取得了如此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况且李陵此次投降只不过想要保住性命,带有朝一日回到朝堂再次效力!】
【赵匡美】:司马迁真是偏爱李家人。
赵匡美不由感叹,也是因为司马迁在史书上对李家人的笔墨,才有后朝世人对李家的惋惜。
“实事求是,司马迁也不算偏袒。”赵德芳道,“赵破奴不也投降过,只是后面发生的误会…”
“这还不算?”赵匡美爵的这要不算就没有算的。
【因为司马迁的求情,汉武帝刘彻直接处罚了司马迁,给他处以宫刑。
因为司马迁没银子来免罪,最后接受了刑法……】
听此,李广打心底觉的对不起司马迁,他为何要给那个畜生求情,他根本不配!
在李广心里,就算死也不能投降!
【但是汉武帝刘彻最后还是想明白了,他也意识到李陵的投降是迫于无奈。
于是在公元前97年,汉武帝刘彻再次对匈奴发动战争,并且嘱咐公孙傲趁此机会把李陵给接回来。】
公孙傲抬头,他没想到都到了公元前97年了,自己仍旧是“中流砥柱”,果真大汉无人。
“接他回来作甚,让他死在匈奴,我李家没有叛国贼。”李广道,显然此时的李广还是没接受李陵投降之事。
【咱们先说说公元前97年的这场汉匈大战,此次还是由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帅,率领六万骑兵和七万步卒,总共十三万大军。
而匈奴一方有十万大军,李广利眼看双方势力不分上下,刚和匈奴大军碰头后他就撤退了。
此战说不上败了,算的上平手。】
平?汉武帝刘彻对于平手二字有了新的认知,如何把临阵脱逃解释的如此委婉。
第359章
【因为李广利大败, 公孙傲因此也没有机会接李陵回来,并且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孙傲不仅没把李陵接回来,还产生了一个误会。】
【路人甲】:公孙傲除了跟着卫青能打胜仗外, 怎么跟谁都不行。
见天幕神迹对自己的评价, 公孙熬自我反省起来, 那肯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李广看公孙熬的神情, 以为他在为没把李陵接回来自责,于是开口安慰公孙傲, “公孙将军不必自责,那个孽障不配让你自责,投降匈奴,他该死!”‘
李广越想越气,他李家怎么出来这么个玩意!
【咱们来详细说说这个误会, 归来的公孙傲说他们抓到了一个匈奴俘虏, 那个俘虏说李陵帮助匈奴单于训练匈奴大军。】
【李广】:这个畜生!!!
李广跪下, “陛下, 臣立马回去杀了这个畜生!”
“不都说是误会,且听听。”汉武帝刘彻道。
虽然李陵投降匈奴, 但是他的确能打, 汉武帝刘彻不会因为没发生的事情就错过一员猛将。
【但事实上训练匈奴大军的并不是李陵, 而是和李陵同一时间投降的李绪。
之前李陵只能算被匈奴俘虏, 如今却坐实了投降之事。
在汉朝投降和俘虏在刑法上是有本质的区别, 被俘虏是出于无奈。
像李广还有赵破奴都被俘虏过,等他们逃回汉朝后虽有惩罚, 但后期仍旧被汉武帝重用。
但是投降的人可没有这个待遇,就这么说吧, 一人投降全家升天。】
*
宋
“到底是不是误会那可不好说。”赵匡美对此持怀疑态度,要李陵当真忠贞报国,之前就该死在战场上。
可他投降匈奴,就说明他并不是那么想死。
【由于李陵的投降,李家满门遭殃,在汉朝投降和谋反一样,是要灭门的。
于是按照法律,汉武帝刘彻灭了李陵满门,正因为这件事情有许多人说汉武帝凉薄。
但是从汉朝的法律看,李陵的确是投降了,并且后来也娶了匈奴公主。
当然,有人说正是因为汉武帝刘彻灭了李陵全家,他才心灰意冷的投降匈奴。】
乐瑶也不知该如何讲述李陵这个人物,说倒霉他是真的倒霉,但是说叛国他也是真的叛国。
“这个畜生!”李广再也听不下去,直接气的晕了过去。
汉武帝刘彻开始纠结要不要用李陵这个人,从这些事情的表现来看,即便是误会,但李陵终究是彻彻底底的背叛了大汉。
【说道李陵,咱们就不得不提苏武,同样是被匈奴俘虏,但是苏武宁死不降。
匈奴单于为了让他投降,断他水粮,可即便喝雪水吃草根他也不肯投降。
最后没有办法,匈奴单于只能把苏武打发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放羊,这一放就是将近二十是年。
匈奴单于还让李陵去劝说苏武,李陵把汉武帝刘彻的薄情寡义都告诉了苏武,但是苏武仍旧不投降。】
汉武帝刘彻记下了苏武的名字,同时对李陵的印象又下降了一截,虽然能打但是人品的确有些问题。
李广这一家人着实让汉武帝刘彻头疼,一边的确是有能力,但是能力又不是强到无可替代。
【阿斗】:苏武这样的才是大汉的臣子!
【阿斗】:李陵就是个有能力的叛徒!
反正阿斗是不能原谅李陵,他可是背叛了整个汉朝。
【说完李陵咱们继续说汉武帝刘彻后期对匈奴的战略,刚刚说了公元前97年由李广利率领的十三万大军和匈奴打成了平手。
到了公元前90年,汉朝再次对匈奴发动进攻,这次的主帅还是李广利。】
*
秦
听到这次出征的还是李广利,大将蒙恬他们不由的叹了一声气,“汉朝果真是后继无人。”
“不仅后继无人,也再无财力支撑。”公子扶苏道。
“扶苏,你是如何看出来的。”秦始皇嬴政问道。
公子扶苏开始分析,“从卫青霍去病时期的十万骑兵,到公元前99年的六万骑兵,说明汉朝已经无力再组建大的骑兵队伍。”
“这次汉匈大战,汉朝派出去的人马怕不是更少。”公子扶苏猜测。
【此次李广利带领七万主力大军,于此同时,商丘成率领三万大军从西河郡出发。
大将马通率领四万大军从酒泉出发,这次汉朝还是兵分三路。】
公子扶苏听汉朝还能整合十几万的大军,不由惊讶,多年的战争汉朝竟然还有如此国力?
难不成汉武帝刘彻在经济上有什么经营之道?
不光是公子扶苏,秦始皇嬴政也十分好奇,他想知道汉武帝刘彻是怎么做的如此发动战争还有家底。
即便汉文帝汉景帝事情休养生息攒下了银子,也禁不住汉武帝刘彻如此折腾。
待会神迹若讲到汉朝的经济,他得好好听听。
【咱们一起来看看此次战绩,马通没有遇到匈奴因此没有损失,而商丘成则惨败。
贰师将军李广利那边开始还好大败匈奴,可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功绩,他继续深入,但万万没想到他最后被匈奴夹击,全军覆没。
而李广利也投降了匈奴但是李广利的运气就没李陵好了,虽然也当了匈奴单于的女婿,但最终被人陷害,投降一年后被当成祭品祭天了。】
整个汉朝一片死寂,之前汉武帝刘彻听的有多兴奋,如今就有多糟心。
【公元前90年这次大战是汉武帝刘彻时期最后一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公园前87年,汉武帝刘彻驾崩。】
听到自己的死期,汉武帝刘彻并没有过多的情绪,自己这个年纪已经算是长寿的君王了,如今他关心的是自己的下一代君王如何。
听神迹讲述了很多后朝之前,汉武帝刘彻深知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如今他都亲自辅导太子刘据,也不知道刘据登基后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