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72章

作者:近日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作为大儒,他治国的思想自然是儒家的“仁”,比如在汉宣帝当政期间,匈奴内乱,多数臣子提议趁此机会攻打匈奴,但是萧望之认为作为君子不可趁火打劫。

  在汉朝攻伐西羌期间,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京兆尹张敝提议让那些罪行轻的人可用粮食给自己赎罪,但是萧望之又否定,他认为法不能变。

  从这两件事看,萧望之的确是仁义,但是仁义中又带着些不得变通。】

  汉宣帝点头,这也是为何他不提倡儒家治国,治国怎可理想话,儒家治国是仁义了,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又有何用。

  【萧望之上台后,自然是推行儒家治国,提拔儒生,汉元帝开始也是十分支持的,但是随着新政实行,权利的杠杆自然倾倒在儒家一派,如此权利失衡,必然有争斗。

  而且萧望之还提议罢免宦官权利,他认为尚书台中书令应该由贤明之士担任,而不是宦官。

  萧望之的这个提议可谓是直接和宦官集团开战了。】

  天幕中出现了两个集团的动画小人,两个小人站在对立面,随后画面上又出现一个小人,小人的头上写着外戚二字。

  【而宦官集团对付儒家集团的利刃则是外戚,石显他们状告萧望之等人污蔑外戚。作为大儒,自然是瞧不起外戚和宦官,况且外戚的手也不干净。

  三方斗之,作为帝王的汉元帝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之前的儒家集团已经占领的高峰,因此这次汉元帝偏向了官宦集团,萧望之被压入大牢。】

  天幕中的动画小人再次出现,萧望之被关进了牢房。

  【史书上记载,弘恭提议把萧望之“招致廷尉”,而汉元帝则称自己不知道招致廷尉是将萧望之入狱的意思。

  但是汉元帝又十分推崇礼法,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不过是汉元帝不想背上对老师不敬的名义罢了。

  汉元帝得知萧望之被压入大牢后,又把他放了出来,虽然免罪但是还是有处罚,汉元帝萧望之的光禄勋印授,于萧望之而言这是第一次打压。

  随后萧望之的儿子为自家父亲上书鸣冤,石显等人则趁热打铁,说萧望之明显不服,于是汉元帝同意再将其关押,这是第二次打压。

  可没想到萧望之受不了如此屈辱,直接自杀了,但是汉元帝只是痛哭,并没有处罚石显等人。】

  【从整个事情的经过来看,汉元帝是在儒家气势较盛之时,由着宦官集团打压,只是没想到萧望之太过脆弱,权利的制衡开始崩塌。】

第379章

  太子刘奭听神迹所述自己的所作所为, 脸色虽然苍白,但是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还算的上满意,这是他从先祖经验中得出的权衡之术。

  【太子刘奭】:虽不成熟,但乃权衡之术

  天幕中突然出现了太子刘奭的心声, 就从汉宣帝刘病已的面前飘了过去, 汉宣帝刘病已只觉得太阳穴一突突的跳。

  刘病已努力压制住心里的怒火, 继续听神迹接下来的内容。

  汉宣帝刘病已能忍住, 但是粉丝路人甲却忍不住了,果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也是,像李隆基那种帝王都有粉丝……

  【路人甲】:好一个权衡之术呀,最后权衡的儒家大臣都成了宦官的走狗了,啧啧啧,厉害。

  见神迹所言, 刘奭的脸色变换, 方才他说权衡不过顺势而为, 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出现在天幕, 并且被神迹反驳。

  *

  秦

  秦始皇嬴政抬眼看了下扶苏,扶苏很有默契的说出自己想法。

  “儿臣觉得汉元帝此举并非权衡之术, 他想要的是中央集权, 而宦官集团便是他手上的利刃。”

  听扶苏说完, 秦始皇嬴政的视线又回到了天幕上。

  经过天幕学习和秦始皇嬴政的教导, 扶苏已经是个合格的太子。

  公子扶苏的心声也出现在天幕上。

  【公子扶苏】:汉元帝中央集权。

  见公子扶苏的发言, 宋朝的赵德昭眼前一亮,找到知己的感觉。

  “哎呀呀, 是和汉朝的朱厚照有点像呀!”赵光美恍然大悟的语气,“不过他有点急了吧, 没到集权的地步,怪不得汉朝从他这开始走下坡路了。”

  赵光美摸着下巴,“无能又独断的君主,唉,可惜了汉宣帝的中兴了。”

  【赵光美】:可惜没能力又没运气。

  面对粉丝们,作为主播的婧然乐见其成,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她继续话题。

  【萧望之死后,儒家官员元气大伤,汉元帝提拔儒臣韦玄成。

  从历史资料查证,这位未来的丞相韦玄成虽为儒臣,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到萧望之他们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

  儒臣韦玄成以后的丞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匡衡,可能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会感到陌生,但是大家一定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

  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的学习,也正是因为他苦读的精神,于是被儒家官员收做了弟子。

  匡衡的成绩其实一般,但是他在研究《诗经》方面却是颇有造诣,而汉元帝也很喜欢诗经。

  并且匡衡也没有参与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的争斗,如韦玄成一般,独善其身。】

  婧然中间想去喝个水,在屏幕上还播放了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的动画。

  *

  宋

  “这不和司马光砸缸里的司马光一样,成语故事里没有一个好人。”赵光美看着天幕上的动画吐槽。

  也不知后世怎么就把这些人弄成正面人物了,只能说文人的笔是真厉害。

  【在以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胜利后,汉元帝又建立了新的儒家班组,这次是以韦玄成为丞相,以匡衡为御史大夫。

  当然了,匡衡能成为御史大夫,除了汉元帝的喜爱还和宦官集团的支持离不开关系,有了匡衡后,儒家被分立为两派。

  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匡衡干了何事,首先是他联合石显一起弹劾陈汤。

  既然提到大将陈汤,便简要说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是有关匈奴之事,如今的匈奴因为内斗已经分裂,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建立了南匈奴。

  而郅支单于则带领着北匈奴迁到了康居国,并和康居国达成了同盟,开始兼并西域,并且趋势愈演愈烈,若是放任不管,必定成为一大祸患。

  汉朝派出使臣调节,使臣还被郅支单于所杀,于是汉元帝又派出了甘延寿和陈汤,二人看出郅支单于之隐患,若要将其掐灭在萌芽之中,此时就要出兵。

  于是二人做了个大胆的举措,直接矫诏出兵,这算是假传圣旨了,但是结果是好的,此战大胜。】

  【怎么说呢,虽然陈汤大胜,但的确违法了例法,于是遭到了石显和匡衡的弹劾,二人要求处死陈汤。

  但是陈汤的确是立了大功,功过相抵,也不是不可。

  不过这次汉元帝没站在石显一方,不但免了陈汤之罪,还嘉奖了二人,给两人封候,从这一举动可看出,汉元帝并没有受到宦官集团的蛊惑。】

  *

  汉宣帝

  听着自家儿子的所作所为,汉宣帝沉默不语,目光久久落在了刘奭身上。

  【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匡衡,得到汉元帝的信任后,匡衡还被封侯,他一面主张清廉反对土地兼并,一面结党营私并贪墨了大量土地。

  除此之外,自家儿子在外面为非作歹,但是他却包庇不管。】

  【说完了汉元帝的后期的领导班组,咱们再来看看他的政策。

  为何历史上称汉元帝仁呢,因为他算的上在位期间大赦天下最多的帝王,说来也是倒霉,汉元帝在位期间的自然灾害的确很多,因为他年年罪己诏。

  虽然罪己诏下的多,汉元帝还节衣缩食,并且废除了徒陵政策,这个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这个政策是让地方的富豪都搬到皇家陵墓所在地,并让他们出钱出力修陵墓。

  汉武帝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避免这些豪族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势力,放在身边放心,因此汉元帝此举算的上放虎归山。

  总之汉元帝当政期间没出什么大乱子,但论功绩好似也没有什么大功绩,大家觉的汉元帝算是守城之主么?】

  *

  汉宣帝

  “儿臣不配守城之主。”刘奭跪下道,语气带着自责忏悔,把自家父皇的中兴作成这样,他还有什么脸说自己是守城之主!!

  听神迹说完自己的一生,刘奭终于知道自家父皇为何迟迟不立自己为太子,自己的确是有野心,但明显能力不足。

  虽然神迹说的委婉,但刘奭知道自己的很多举措,不是因为自己想做,而是耳根子软,别人说说就觉的有理,还平衡之术,明明是想专权,结果被手下之人当做了党争的工具!

  想要股权大局,却没有大局观……

  自己还真是废物!

  刘奭有一点还是不错,听劝,当然是优点也是缺点。

  【趁着时间还早,咱们继续汉朝的下一位皇帝,汉成帝刘骜。】

  刘奭没想到神迹会接着说自己的儿子,自己不行,会不会儿子很厉害?若是如此,他便会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刘奭又感觉人生出现了一点希望。

第380章

  【要说汉元帝还算一个守城之主, 他的儿子汉成帝便是一个不怎么合格的帝王。

  汉朝的老刘家出了不少明君,前有汉文帝汉景帝后有汉武帝汉宣帝,这么多明君,总得出个败家子, 汉成帝算一个。】

  刘奭听神迹对自己儿子的评价,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是死了, 神迹都称自己算是个合格的君主了, 可见他的儿子有多差。

  【皇子刘奭】:大汉天下不会败于这个败家子手中吧?

  【汉成帝在位的时候王莽还没有篡权,不过的确是汉元帝埋下了祸种。】

  *

  汉宣帝

  汉宣帝刘病已看到王莽篡汉, 太阳穴猛的跳了一下,大汉天下竟然被外人所夺。

  这个王莽到底是何人?!

  *

  汉武帝

  汉武帝的关注点和汉宣帝是一样的,他们刘家天下竟然被外人所夺。

  汉武帝刘彻第一反应就是外戚夺权。

  从神迹所述可知,在汉元帝那个无能子孙的治国下,外戚已然有了苗头。

  虽然看上去是是宦官集团赢了儒家集团, 实际上是儒家集团和外戚的对抗, 而汉元帝明显站在了外戚一边。

  想到外戚问题, 汉武帝刘彻有些头疼, 他手下的外戚全是人才,如何合理的利用外戚, 并防着他们篡权。

上一篇:主席小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