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弋
第106章 请安
胤祺回了宫中,胤禟得了信便立时赶来,这对一母同胞的兄弟,在南三所里再次会面,自是亲热非常,胤禟更是围着胤祺说个不停,直到胤褆、胤祉等其余兄弟派人送来贺礼,才止住胤禟的兴奋。
等一切安顿好后,胤禟连忙叫来乌若:“晚会儿我要去后头请安,你且不用随着我过去,屋子里摆着的这如意成色不错,你领着我的牌子,将这如意登记了送去林府,与林姑娘说我在宫中一切都好,让她无需忧心。”
胤禟抬眼望着外头的天色:“五哥,我瞧着天都要黑了,再晚些宫里就要下钥,乌若姑姑这时候出去未免过于仓促,不如让姑姑明天再出宫去。”
“是我有欠考虑,”胤祺在宫外住了多年,对于宫禁不如胤禟一般刻在骨子里熟悉,他对着胤禟夸道:“好在胤禟你提醒了我。”
胤禟自小便知道,他与胤祺与其余兄弟不同,他们是再亲密不过的兄弟,尽管胤祺幼时便去了宫外,但在宜妃的念叨中,胤禟也知晓他这兄长弓马娴熟,又精通汉学,对胤祺有着浓浓的敬服,听了胤祺的夸赞,胤禟只觉着他做成了一件大事,兴奋地脸都红了,他拍着胸脯保证:“五哥你在宫中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来找我。”
胤祺笑着应了,随即对乌若说道:“林姑娘素来心思细密,今儿个没收到信,恐今儿晚上又睡不好,还得劳烦你替我跑一趟,晚上便住在林府,反正那边的屋子你也是住惯了的,不用急着回来。”
乌若屈膝行礼:“正是该这样呢,林姑娘那般水晶玲珑心的人,是该传个信才来得安心。”
胤禟好奇地从胤禟看向乌若,他年岁尚幼,且不知情之一事,望着胤祺嘴角不自觉流出的笑意,只觉着他也想跟着笑。
胤禟知晓,他们话中的林姑娘,便是胤祺刚指婚的福晋,他未来的五嫂,胤禟不由幻想起来,未来他的福晋是何模样,一时间,胤禟想得痴了。
“想什么呢,走吧。”胤祺轻拍胤禟的脑门,他这弟弟容貌像了宜妃九成,小小年纪已经可以瞧出长大后的英俊模样,只不过,胤祺看着眼前的胤禟,总觉得看起来傻傻的。
“去哪里?”胤禟捂着额头,疑惑地询问。
胤祺扶额,只觉着他这弟弟真是越看越傻乎乎的:“你才提醒过我的,现在都什么时辰了,该请安了。”
胤禟抬眼望去,只见兄弟说话间天色愈发暗了,但也没到平日里的请安时辰,他心里想着,果然五哥不能没有他,在宫中住得时日短了,就连请安的时辰都忘了。
想到这,胤禟连忙笑着说道:“五哥,额娘那头还得有一阵子才传膳呢,现在去有点早了。”
这个时辰翊坤宫里的上上下下都在等着康熙翻牌子,他们过去就是添乱,若康熙点了宜妃侍寝,这一日的请安也就取消了。
刚说完,胤禟便想起还需给佟佳皇贵妃请安,连忙又说道:“皇贵妃那儿也没那么早见人。”
胤祺沉默了一瞬,才温和地说道:“我们先去宁寿宫那儿,晚些时候再去额娘那头。”
是啊,尽管胤祺搬到了南三所,他也依旧是在宁寿宫养大的阿哥,皇太后爱清净,不耐烦人多,除了初一十五,过年过节,不让其他人去宁寿宫请安,这个规矩自然不能将胤祺困住。
胤禟同样顿了一瞬,他之前还心里暗笑胤祺不知宫中规矩,实际上不明白的人是他才对,等过了会,才僵硬地扯出一个笑容:“我不敢扰了太后娘娘的清净,直接去额娘那儿等你。”
说完,胤禟一跃而起,往他住的宫室跑去。
胤祺眼眸沉沉地望着胤禟的背影,末了长叹口气,转身往宁寿宫走去。
太阳已经落下天幕,天边只剩下落日的余晖,胤祺在这微光里,顺着长长的宫道,走到了宁寿宫。
苏曼已经在宫门口迎着了。
“五阿哥,”苏曼素来严肃的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
“苏曼嬷嬷,怎么能劳累您在这儿等我。”胤祺三两步走过去,苏曼服侍皇太后已经数十年,宁寿宫大大小小的事儿全被她管着,已经许多年没有做过在宫门口等着人的事儿了。
皇太后自己没有孩子,胤祺是她抱过来养的第一个孩子,苏曼是看着他一点一点长大的,即使后来又养了德妃的格格,但到底不如第一个孩子那般精心。
见着胤祺搬回宫中,不止皇太后高兴,自家孙子回家,苏曼同样高兴地不成样子,估摸着点便在宁寿宫门口等着了。
苏曼上上下下打量着胤祺,止不住的点头:“五阿哥长得愈发康健了。”
说着话儿,胤祺随着苏曼入了宁寿宫正殿,皇太后正殷殷地盼着他的到来。
胤祺正准备给皇太后行礼,却被皇太后拦住:“在我这儿还讲究什么规矩,今日折腾一日,想必很是劳累,你赶紧歇会儿,一会儿吃了饭去佟佳氏和你额娘那儿去瞧瞧,也算尽了礼数。”
胤祺顺势坐下,接过苏曼亲手冲泡的奶茶喝了口:“还是皇玛嬷这儿的奶茶滋味好。”
“你还年轻不懂,这奶茶也是很有讲究的。”皇太后在京城中住了这么多年,喜爱的仍是草原上的那些吃食,听了胤祺的夸赞,皇太后谈兴浓了,与胤祺说起了奶茶经。
胤祺时不时凑趣几句,让皇太后说得更加高兴,难得说了一刻钟,直到五公主带着膳房的下人过来传膳,才止住话头。
胤祺与五公主是兄妹,尽管胤祺的年纪在满人看来,已经算是成人,但兄妹之间,避讳倒也没那么多,皇太后领着两人,在宁寿宫用了晚膳,随后才放胤祺离开。
夏日昼长,从宁寿宫出来亦未天黑,尽管月亮已经跃上了梢头,却也未到点灯的时候,更没到宵禁的时辰。
顺着宁寿宫往西走,经过延禧宫后,便到了景仁宫,只见景仁宫门口已经站了两列人,阿哥这边以太子为首,格格那头以大阿哥福晋为首,都站在门口,等着给皇贵妃请安。
胤祺的到来,引起了一阵细微的议论,年岁小的那几个,对胤祺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乍一见着胤祺,一个个都好奇地打量着,自以为将视线藏得严实,在胤祺眼中,却是毫无掩藏。
至于自家弟弟胤禟和胤禌,早就垫着脚在使劲向胤祺挥手。
年长的几位已经知晓了胤祺搬回宫中,对于他过来请安并不惊讶,太子重重咳嗽两声,原本窃窃私语声瞬间停下,又恢复到原先的安静模样。
“五弟来了。”太子沉着声问道。
胤祺向太子行礼,顺着太子的指引,在胤禟失望的目光中,走到了胤禛身后,尽管胤禛与胤禩是在景仁宫长大的,但在请安的时候,依然要循礼等在外头。
康熙的所有或者的子女,大者如已经娶妻生子的大阿哥,幼者如仍在襁褓之中的胤禵,尊者如太子,都在景仁宫院子中守着。
胤祺过来之时,并未想到会是这般大的阵仗,见此景象,胤祺的眼皮轻轻跳了几下。
要让胤礽以太子之尊晨昏定省,凭借皇贵妃的身份尚且不能,然而瞧着太子在此驾轻熟路的样子,想必康熙已经下定决心,要给佟佳皇贵妃封后。
然而佟佳皇贵妃所生女儿幼年夭折,并无亲生儿子,佟家虽是康熙母族,在前朝到底根基尚浅,不似赫舍里和钮祜禄家,要封佟佳为后,满清勋贵这一关便过不去,这些年佟佳皇贵妃一直有皇后之实,却乌皇后之名,正因为如此。
瞧这架势,康熙是铁了心要给佟佳皇贵妃封后,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佟佳皇贵妃药石罔顾,已是病入膏肓之相。
“吱呀”一声,景仁宫紧闭的大门被推开,宫女太监们个个都肃着脸,候在两旁,等着贵人们进入。
胤祺跟在太子身后走进去,只觉着屋子里潮湿闷热,所有的窗户全被紧紧关上,苦涩的中药味道似乎将柱子都熏得发苦,佟佳皇贵妃躺在床上,气若游丝,已经没了知觉。
一行人隔着屏风,给皇贵妃行过礼后,连忙出去,免得扰了她的清净。
从景仁宫出来,胤祺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只觉着这燥热的空气都如此舒适,胤禟和胤禌飞快跑了上来,一人一边抓着胤祺的手,拉着他往翊坤宫走去。
其他阿哥们也都各自向自己额娘殿中而去。
胤祺顺着胤禟与胤禌的力道往西走去,眼角的余光瞧见太子径直往南边的毓庆宫而去,胤禛及胤禩却又返回了景仁宫。
从景仁宫过承乾宫,经坤宁宫入翊坤门,再走过去就是翊坤宫了,宜妃知道胤祺今日入宫,一早就给敬事房报了病,让撤了牌子。
等听着笑闹声,宜妃赶忙迎出去,母子相见,又是一番亲热。
较之对胤禟与胤禌纯粹的宠爱不同,宜妃对胤祺还有着浓浓的愧疚,她顾不上搭理胤禟和胤禌,只不住打量着胤祺,嘴中关心的话儿就没停过。
胤祺打起精神,仔细与宜妃说过宫外的生活,又与宜妃说笑一番,等从翊坤宫中出来,天已经彻底黑了,弦月冷冷挂在天边,一盏盏灯笼将道路照亮。
入了南三所,胤祺望着陌生的屋子,心头无由的生起一阵怅惘,这紫禁城,他生于此,他的亲人住于此,他未来数年也得长于此,是人间极贵之地,但他进了这里,却格外怀念在林家的那个院子。
月儿弯弯照九州,胤祺躺在雕花楠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摩挲着胸口的玉佩,想起在同一片月光下的黛玉,渐渐睡了过去。
第107章 进学
夜色深深,到了半夜,天边的月亮都隐去了身影,下了钥的紫禁城中,万籁俱静,连灯笼不见亮色,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胤祺握着玉佩,好梦正酣。
“主子,该起了。”胤祺早就不让小厮和丫鬟守夜,但这是他第一次住在南三所,乌若总担心胤祺哪儿住不习惯,好说歹说让胤祺应了,她在外间的榻上守一夜。
自鸣钟的报时响起,乌若警醒地瞧去,正是到了寅初。
乌若掀开搭在腰上的巾被,也不叫小丫鬟伺候,轻手轻脚的去了旁边的茶房,从掩着火的红泥小炉子上拿起铜壶,倒出一盆温水,这才去将胤祺唤醒。
胤祺被乌若唤着,艰难地睁开眼,只见着窗外墨黑的天,连星星都不见一颗。
温热的帕子被递到手里,胤祺坐上床上醒了醒神,见着床帐外陌生的摆设,才想起他已经不在林府,住回了紫禁城中。
既入了紫禁城,那作息自然要随着里头的阿哥走。
对于此事,胤祺早已知晓,但知易行难,这时辰起床读书,对胤祺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确实,胤祺在林府里也随着林如海读书,但林如海除了胤祺的老师外,他还是翰林院的正经官员,品级还不低,换言之,就是林如海是需要上朝的。
按着康熙那个工作狂的性子,林如海天不亮就得入宫,等到上了朝,又去值房转了一圈后才能回去,自然而然的,胤祺上课的时辰,与宫中截然不同,旁的不说,起码觉是能睡足的,或许这是胤祺比之兄弟们都高了一个头的原因。
可惜,自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胤祺叹着气洗漱,又换上了繁琐的阿哥常服,吃一个在茶水灶上热着的饽饽,便匆匆离了出了门。
此时南三所里灯火通明,大阿哥已经入朝当差,这个时辰早去乾清门下等着了,从三阿哥开始,其他的阿哥也都收拾齐整,伴读们拿着纸笔书籍,跟着往南书房走去。
就连最惫懒的胤禟,也习以为常的走了出来,丝毫看不出犯困的模样,他见着胤祺,一溜烟跑了过来:“五哥,我听额娘说你要和我们一同读书啦,你放心,一切都有我在,不会的,我,我教你。”
胤禟听人说过胤祺不同汉话、不识汉字一事,当然,那嚼舌根的贝勒,被他好一顿打,再也不敢在背后瞎说。
但胤禟对这久居宫外的兄长还是担心的,在得知胤祺也要入南书房的时候,胤禟愁了许久,若是胤祺跟不上先生的进度,被皇阿玛惩罚怎么办,最后苦着脸决定,若是皇阿玛真生气了,他就冲上去抱着皇阿玛的大腿哭,将皇阿玛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
想到这,胤禟双拳紧握,脸上是视死如归的悲壮模样。
胤祺见着胤禟这一个人唱的独角戏,忍不住笑了,胤禟才多大的人,操了太多的心,胤祺胡噜了一把胤禟的头:“走了,再不走就晚了。”
说着,胤祺便拎着装着笔墨的袋子,往外头走去,这又让胤禟蹦起,他连声喊道:“五哥,您的伴读呢,怎么这种粗活也要你做。”
伴读,也算是宫中的惯例,择年岁相近的,亲近人家的孩子,将他们选入宫中,伴着阿哥读书。只不过说是伴读,实际上阿哥们起了兴致,想玩什么,伴读要陪着,若阿哥惹了祸,或是读书不用心,受罚的也是这些伴读。
虽说能与皇家亲近几分,但实际上并不算是个好差事,薛宝钗参选,选中的就是大公主的伴读。
胤祺自小便长在宫外,皇太后与宜妃也都动过给他找伴读的心思,甚至宜妃连名单都拟了出来,只不过胤祺全部拒绝了去,他不习惯身边跟着太多人,更不认同找个人替他承担惩罚。
若他是太子,能给人家坦荡前途,那倒也罢,但他未来不过是一闲散王爷,又何必这么折辱人家。
因此,胤祺一直都没有伴读,甚至他身旁的丫鬟小厮,也不过是维持体面的最少人数,许多事上,胤祺更习惯亲力亲为。
至于自己拎着纸笔,这种事在胤祺看来再自然不过,他在林家也是这般行事。
“也没多重。”胤祺轻松地晃了晃袋子,率先往南书房走去,胤禟红着眼眶跟在身后,只觉着他五哥在宫外吃了大苦头。
这份心疼,在到了南书房了,见着他五哥亲自磨墨的时候到了顶点,胤禟想起他在宫中被几十个人围着伺候的样子,再想到胤祺一个人在宫外形单影只,事必躬亲的模样,恨不得将他的太监全给胤祺送去。
胤祺且不知道他这弟弟又想了些什么,眼睁睁看着胤禟的眼神越来越难过,他摇摇头,收回心思听上首的先生讲课。
能入南书房的,都是当世大儒,虽然康熙给太子另挑了顾八代等人,但他对于其他阿哥的教育,也丝毫没有放松,全然不如前朝,养猪一般的养着其余皇子。
先生先是向阿哥们都请过安,随后按着进度,分别给阿哥们布置当日功课,听了先生布置,从胤祉到胤礻我,都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
是了,这就是康熙朝的阿哥的120遍读书大法,对于所学内容,先读120遍,再背120遍,直至滚瓜烂熟,再细学释意,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这却与林如海所倡导的先理解,再背诵并不相同,胤祺第一次听到时,与得知寅时便要到南书房的震惊如出一辙。
彼时他还能够庆幸他不住在宫中,不用受这份罪。
但所谓命中有时终须有,胤祺最终还是没有逃过。
他坐在胤祉和胤禛的身后,跟着读着,没多久便只感觉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胤祺记性很好,一篇文章看过两三遍,基本就能背出来,早已熟悉的内容还得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实在枯燥的不行。
胤祺在南书房待了一天,只觉着心力交瘁,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宁寿宫的圈椅里,一脸的生无可恋。
上一篇:啵嘴咒术能否拯救柯学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