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 第44章

作者:最爱冰萄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基建 BG同人

  他日破城,必砍下完颜兀术的头颅,以奠数万死去的烈士亡魂!

  东汉末年。

  三国众人傻眼了。

  “怎么会是司马家?!”不应该是魏国吗!

  各势力首领都是聪明人,仔细一想,便明白了事情缘由——

  好啊,曹孙刘三家打来打去差点打出狗脑子,结果桃子给司马氏摘了!

  曹操慢慢露出了一个扭曲带着黑气的狰狞笑容,他不称帝,不代表他能眼睁睁见到自家儿子的江山被篡夺。

  司马懿如今在他的旗下效力,对待之后的曹帝说不定就如董卓对汉献帝一样。

  这他能忍?

  曹操可是被许劭点评“乱世奸雄”的人物!

  “召司马懿来觐见本公。”

  司马懿府邸内,男人望着天幕上汉人被胡人奴役的景象,闭上了眼睛,他让下人出去,从袖中取出一把短匕。

  是不是司马家篡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后代造成了胡人侵略中原的乱象,那么多汉人惨死在外族人屠刀下,就为这点,各方势力都不可能放过他。

  而司马懿的骄傲也不容许他苟延残喘,接受旁人的指指点点。

  刺啦一声,鲜血四溅。

  熬死了曹家三代的曹魏权臣就此死在了一个冬日的午后,往后曹氏三族尽灭的轨迹被悄然扭转,而中原的命运最终如何尚且无人得知。

  “死了?”

  曹操微微一怔,接着吩咐人将这条消息送信往荆州与江东,至于两

  边的反应如何他不关心。

  曹操走出营账,立在木质望台眺望北面的河堤。

  荀彧与郭嘉陪同身侧,见他这样,立即了然于心,郭嘉说:“主公,我有一计.....”

  “不用你们。”曹操摆了摆手,术业有专攻,对付北边的蛮人与对付汉人的手段还是不一样的。

  “唤贾诩来见我。”文和的手段伤人和,不伤天和,恰巧,匈奴与鲜卑对曹操来说不属于这人和的范围内。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今遭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李白打着拍子,缓缓唱完了司马懿的《宴饮歌》,一声轻叹:“仲达公也算能臣,可惜子孙太不争气了些。”

  “何止不争气,”杜甫拨弄着柴火说:“若是窃了汉室有如太宗治下的盛景,旁人也不会这般耻笑司马家。”

  两人躲在寒雪交加的茅草屋里,一起观望天幕。

  好友的到来让杜甫有了一些精神气,他摸了摸系在心口的白玉壁,笑了下,和李白说起他新做的诗来。

  宴明婉道:【在这种动乱的时局下,葛洪只好隐居罗浮山,他潜心研究道家医学,常至深夜,最后创作出了《抱朴子》一书。

  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系统地总结了晋代以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春秋时期。

  道家与儒家还未演变到后世“儒道互补”的现象,两家之间的思想仍处于冲突阶段,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儒家则强调积极入世,仁爱与礼。

  听到《抱朴子》的内容,老子点了点头,赞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无处不在,万物由它生长,万物依赖于它。

  儒道融合,是他这个道家创始人从未设想过的道路,不过要是后世的百姓喜爱,又有何妨?

  老子心情放松下来,笑了笑:“葛家小辈还不错。”

  另一边,前往齐国路上的孔门一行人。

  孔子低着头,神色若有所思。

  颜回问:“老师您在想什么?”

  孔子道:“为师在想,前面不远便是鹿邑了,我们去拜访一趟老子先生吧。”

  “儒道将来有合流之势,为师想深入了解一下道家的学问。”

  【葛洪的著作中,《抱朴子》最能代表他的思想,然而他的另一本著作《肘后备急方》更有划时代的医学意义。

  书名肘后,意为放在手肘后,随时可拿起来翻看的意思,这个书名可以说非常贴切它的定位——

  “华夏1部 临床急救手册。”

  封建社会,百姓们求医困难,心细如发的葛洪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想要写一本给贫苦百姓所能看得懂、能用的医疗实用手册。

  书中记载各种急性病症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药,治疗简便易操作不说,他还特地挑选一些百姓不花钱财就能弄到的便宜药物。

  比如抢救急性中毒的催吐法,“治食野葛已死者方。以物开口,取鸡子三枚,和以吞之,须臾吐野葛出。”

  撬开病人的嘴巴,将三枚鸡蛋和入其中让病人吞下,不久病人便会把吃进的野葛毒物呕吐出来。

  又比如书中记载了抢救上吊之人的人工呼吸法,“缓缓解开病人的绳子,悬挂他的头发,堵住两个鼻孔,用芦苇管子插入他的口中直达咽喉,让人吹气进去。过了一会儿,他的肚子里会有隆隆的转动声,通了气,病人的手会抓人,应该更牢固地抓住他,继续轮流吹气。”与现代的气管插管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书中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属于首创,尤其是倡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该方法与近代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极其相似。

  书中还提出了“疠气”的概念,在古代,百姓们认为疫疠是“天刑”,乃天降的灾祸,但葛洪却认为疠气并不是常人眼中所谓的鬼神作祟,这种科学的认知在古代非常先进。

  因为到了现代,我们能够通过科学设备,了解到这些疠气的真面目其实就是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导致的细菌痨虫滋生,经空气、饮食、蚊虫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染至人体。】

  百姓们看见显微镜照射出来的丑陋病虫,惊得一个哆嗦。

  “难怪俺娘叮嘱俺多熏驱蚊草咧,这虫子还会带病给人,忒吓人了。”

  “大虎他爹,家里的被褥该洗洗了,昨天我还在上面瞅见了一窝蓑衣虫。”

  “听到了吗,儿子!房间打扫干净一点,别整日睡你那狗窝。”

  华佗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做笔记,先是紧紧皱眉,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瘴气能互相传染,正气不足者,触之即发,正气足者,触之亦易发病,与大疫的流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预防大疫,就得掩住口鼻,防止被污染的瘴气进入体内,同时消灭蚊蝇,保持好食物、水源、活人署环境的洁净......”

  华佗大喜,又多了一种预防疫病的法子,他要赶紧和仲景,哦不,仲景先生也在看天幕,以他的聪明肯定能领悟到这一点.....好吧,那就和曹公汇报这个好消息。

  曹操的行动力还是很强的,听了华佗的结论,没任何质疑,当机立断颁令下去,命各军中将领从今日开始大扫除行动。

  包括但不限于:喝水要烧热喝,杀死水中的爬虫,拉屎地点不得太靠近炊房,防止污染食物,以及每月清洁一次睡觉的营房,务必不让任何一只虫子出现等等。

  曹操将此事交给曹丕去做,经宴明婉说曹丕将来是魏文帝一事,曹魏阵营众人都默认了曹丕是曹操的未来接班人,与以往单纯看待主公儿子的态度有了变化。

  只有荀彧一如往常,专心地侍奉曹操。

  结果,五胡乱华的事一出来,嚯!你小子工作能力不太行啊,江山都给下属搞没了,子孙还被当街弑君,也忒废了。看看隔壁的刘阿斗,人家相父那叫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看人的眼光啊.....

  曹操,黑着一张脸,迁怒了曹丕对这小子咋瞧咋不顺眼。

  眼不见心不烦,干脆把人丢到军营里去历练。

  曹丕:“....父亲!”

  阴湿二公子不敢相信老父亲这么狠心,连个帮手都不派给他就把他扔军营里去硬抗一群有军功有资历的老将。

  曹植心疼曹丕,忙说:“兄长我陪你,没事哒,我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曹丕的表情像是吃了屎。

  不过他嘴上硬得很,最后去营地的时候还是把曹植这跟屁虫一起带上了,然后——

  曹植被饭菜里冒出来的大青虫吓得哇哇叫,汤饭直接浇了曹丕一脸。

  曹丕:“.....”我看你就是老天派来折磨我的。

  当然,这些都属后话。

  天幕还在继续:【《肘后备急方》是葛洪为贫苦群众而创作的医书,书中大量采用民间口语写作,读来通俗易懂,直到今天依然惠及着人民。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青蒿一握,以水升二渍,绞取汁,尽服之。”讲述的是葛洪治疗疟疾的实践经验。

  千年之后,这段文字

  为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提供了关键线索。】

  视频中,一身宝蓝色西装,神采熠熠的年老女性站在领奖台上,专业的模样让人不自觉忽略她的年龄。

  她真诚地说:“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它属于研究团队中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献上的礼物。

  最后,我想跟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传统中医学中蕴含的宝藏!”

  台下的观众面貌各异,来自世界各地,这一刻,所有人为眼前这位伟大的东方女性献上雷鸣般的掌声。

  【神奇的青蒿素自问世以来,在全世界治疗了2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

  而成功提炼出抗疟疾药物有效成分的屠呦呦女士,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学者!】

  天幕下一片哗然!

  百姓们不懂什么是诺贝尔医学奖,既然有历史第一人的名号,其分量定然极重。

  看看底下的胡人异种们,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那位女医呢!

  而且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这功德简直赛过活神仙啊。

  古代女性怔怔地凝望上方。

  常言道,年老色衰,她们恐慌自己容颜老去,丈夫厌弃她们,恐慌没有孩子,老后失去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