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旁人琢磨不出张相公的想法,只好悻悻然的挪开视线。
王世贞家中。
“哼,青史留名有什么了不起,如今我也做到了。”王世贞骄傲的昂头,“看张白圭他还如何继续得意。”
王士骐暗暗摇头,爹真是.....一生都在与张相公较劲,累不累啊,是不是等张相公死了,您老还要写一本传记记录张相公的丑事?
像个粉转黑的死毒唯。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惑,王世贞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他会给李时珍的著作留下这一句评语。
这里就要说起李时珍的人生遗憾。
《本草纲目》在现代人们看来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书,在当时的明朝却并非如此。虽然全书记载了李时珍从医数年的珍贵经验,总结了丰富的本草药物理论,但百万字的书籍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出版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加之书本内容专业深奥,普通民众难产生阅读兴趣,书商们担心销量低,收不回成本,都不愿意接下这个单子。
更棘手的是,就在《本草纲目》完成的次年,朝廷颁布了“毁天下书院”的诏书——
“是时士大夫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
全国64所书院被迫关闭,本就谨慎的书商们更加不敢再承担出版风险。
李时珍为刊刻本草纲目奔走数十年,不甘心愿望落空,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心血之作,毅然从蕲州启程,乘舟东下,前往南京寻求机遇。】
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了南京,当时全国最大的印刻中心。
抵达南京后,他遍访当地大大小小的书商,但遗憾的是出版事宜依旧没有着落。
四处碰壁的李时珍经过一番思量,将目光投向了大明的“文坛盟主”。
王世贞惊讶地看着上门恳请他的李时珍,得知对方来意后并不意外,毕竟以他的地位,随口给出几句褒奖就能帮旁人声名鹊起。
【王世贞拒绝了李时珍,因为那时他专注于仙道之说,对所谓的医书根本没兴趣。】
“......”
王广咬了咬牙,望着天幕上师父落寞离开南京的背影,骂道:“什么名扬天下的文宗,一点眼光也.....”
“好了。”李时珍打断徒弟即将出口的恶语,“你忘记天女说的,王大家之前给为师医书的赞言了吗?”
“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篆,臣民之重宝也。”
“单此一言,便可令《本草卷》永垂不朽。”李时珍道。
他对王世贞的拒绝并未感到气馁,如今自己回到蕲州,继续带着弟子行医寻药,为的便是完善书稿,只待有朝一日再携此书往金陵一趟,弥补先前的不甘。
他相信,只要王世贞认真看了《本草纲目》,一定会对它改观,为它作序的。
这时,视频里的时光来到了十年后。
李时珍已经七十三岁了,在古代已是高龄,生命即将走到最后一刻的他带着凝聚半生心血的《本草纲目》,再次上门拜访王世贞。
看着眼前垂垂老矣,奋力为出版而奔走的故人,王世贞十分感慨 ,终于答应为《本草纲目》作序。
有了王世贞的认可和支持,终于有出版商愿意出资印刷《本草纲目》,然而李时珍未能亲眼见证自己作品的问世,便在三年后抱憾离世。临终之际,他嘱咐儿子李建元将书呈献给朝廷,希望造福更多的人。
张居正心想,确实是王世贞的作风。
典型文人该有的毛病一个不落。
若不是对方心性还算可佳,他也不会轻易放过对方,只是摘了他的官帽就让人滚回老家。
王世贞微微张嘴。
他这办了好事,经天幕一放,倒像是耽误了李神医一样。
虽然,的确,有可能耽误了一点点......
“不关我事啊!”王世贞叫冤。
都是李时珍太认可他的才华,非要让他来著书序言才会拖了整整十年。
【2011年,《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李时珍本人也被称为“博物学界无冕之王”。】
【《本草纲目》是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纪念李时珍,在其故乡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畔修缮了他的墓冢,并建立了“李时珍陵园”。这座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厅、药物馆、百草药园以及墓区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于1982年被认定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在1996年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对李时珍的墓地进行了重新整修,同时树立了一尊高四米的李时珍雕像,其底座上刻着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赞词。
雕像背后东西两侧分别安葬着两位重要人物:东侧为李时珍及其夫人吴氏共同的长眠之地,他们的儿子在明万历年间所立下的墓碑;西侧则是他父亲李闻言与母亲张氏的合葬之处。到了1980年,在这片充满历史意义的土地上正式设立了国家级的文化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
整个园区占地约5万平方米,其中仿古风格的正门上方镌刻有开国元勋邓先生亲自书写的馆名,馆内展出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超过一千件展品,生动全面地展示了李时珍一生的伟大贡献及其所著《本草纲目》的重要成就。其中珍藏了许多自明清时期起就极为宝贵的古籍善本,尤其是不同版本的《本草纲目》,对于研究中医药学具有极高价值。】
看着庞大的陵园纪念馆,李时珍眼角湿润,可能是人老了越来越感性,但谁能见到眼前的场景而不被打动呢?
后人尊敬他,爱戴他,善待他的家人,将他的思想著作保存得如此完好。
多年来风雨兼程的苦,这一刻完全不算什么了。
他见到了万千本《本草纲目》,弥补未曾亲眼见证其刊刻出版的遗憾。
这一刻,李时珍圆满了。
便是此刻含笑死去也值得。
【躬亲实践,知行合一,以谦逊的姿态成就影响世界的医学巨典。
他就是中华药圣李时珍!
还在为自己的行医生涯而感到迷茫吗?看看前辈吧,手脚行动起来,怀揣执着上路,或许下一个书写医家传奇的就是你们!】
视频定格在李时珍背着药筐,踩着草鞋远涉深山的画面上,接着渐渐暗了下去。
“今天的视频结束啦,我们下期再见~”
某些医者从李时珍的故事里得到了一种特殊的共鸣。
对方的经历,与他们为求知真理而寤寐思服的情状多么相似啊!
天女说的对,他们也不能放弃,要向前辈学习起来!从今日起,谦逊地学习,增长自己的医学水平!
“为医者,当无愧本心。旁人都说大夫要对病患负责,我看不然,大夫首先应该负责的是自己。”
“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都是空话,你们做任何事,都应当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内心。”义妁走在女营内,向新募来的女护士们说道。
对上一双双懵懂的眼神,她轻轻笑了下:“不懂没关系,我会慢慢教你们。”
“从今日起,唤我一声营长吧。”
“是,营长!”女护士们大声道,眼神崇拜的看着义妁。
营长太帅啦!
她们要随营长好好学本事,建功立业,求娶(划掉)营长!
嬴政觉得天幕中的《本草纲目》和他上次登天梯得到的《齐民要术》一书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书籍涉猎的专业范畴不同。
《齐民要术》的主题是“齐民”,要术为资生,使百姓获得“资生”之术。
嬴政推广了种植三篇下去,采用书中所说的轮换耕作物种来提高土壤肥力,春耕后所得的小麦收获整整三百斤的亩产量,翻了近三倍,取得效果极为显著。
此外,鸡鸭鹅的数量也有了一轮爆发式增长,产出的肉食用如今官府推广的铁锅炒菜,味道极为美味。
民间唱反调的声音消失了。
百姓们能吃饱,自然不会再他人蛊惑反对秦始皇统治,他们最大所求也不过是平平安安,三餐能吃饱饭而已。
嬴政收回思绪,摩挲了一下手中的玉璧,低声唤道:“天女大人。”
下一秒,光洁如雪的白玉上弹出一面蓝色的屏幕。
宴明婉戴着面纱:“在,亲亲有事?”
嬴政已经对这个称呼见怪不怪,半透明的屏幕映出他沉静的侧脸,长长的珠帘垂落至冕旒前。
“政有一事心中困惑,不知天女可否为政解答。”
“亲亲请说。”
不怪宴明婉这般热情,实在是秦始皇他......太太大方了!
许是《封泰山碑》换来试炼名额一事给了嬴政某种启发,之后他搜罗来多种物品打赏给宴明婉,包括秦国的各种青铜器,玉具铜剑,秦朝统一的第一枚货币样币,按系统话来说,这些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物。
而其中最珍贵的一样——
四四方方的玉璧,质地细腻温润,一个栩栩如生的蓝田玉虎坐落其上,正面刻着几个篆体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宴明婉凝神看着它,不自觉屏住了呼吸:“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是.....”
传国玉玺!
据传公元前228年,秦国破赵,得和氏璧。
嬴政登基后,李斯奉命用和氏璧镌刻成了传国玉玺,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象征天子权威。
从此该玉玺成为华夏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胡亥死后,玉玺传至汉高祖刘邦手中,成为汉朝皇帝的宝物。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军队率先攻入洛阳城,获得传国玉玺,后来其子孙策以玉玺与袁术做交换,换取了兵马去江东,最终奠定东吴大业。
据记载,袁术死后,传国玉玺从汉室传到曹魏,随着朝代更迭传到唐朝,到了唐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后唐末代帝王李从珂在洛阳玄武楼自焚身亡,同时带走了传国玉玺,导致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不仅代表着皇权的象征,也承载了几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
嬴政送上传国玉玺的时候,77疯狂震动,宴明婉第一次见它那么激动,爆发出来的金光差点闪瞎了她眼睛。
“宿主,该文物的价值无法评判!是目前收集到最珍贵的顶级文物!”77颤声道。
“喵~”大白好奇的伸出猫爪,抓向空间里的玉玺。
宴明婉:“!!!”
“小祖宗,这个不能玩。”
她赶紧制止大白,自个儿却忍不住好奇,食指探进系统空间,轻轻碰了一下上面的螭虎。
虎头散发出浅淡的暖意,当是嬴政指尖时常把玩留下的一丝余
温。
宴明婉眼睛都忘了眨,“亲亲.....始皇大大,您确定....要把它给我.....?”
嬴政淡定地嗯了一声。
“可这是你皇权的象征。”
屋内短暂寂静。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