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 第78章

作者:最爱冰萄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基建 BG同人

  此言既出,诸子百家

  的传人们或蹙眉,或轻笑,或流露好奇,他们不约而同的想:

  好狂妄的语气,作者有何本事,敢把他的学说比喻为圣王之学?!

  宴明婉道:【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巨匠与教育家,也是华夏科学界的鼻祖,他的科学思想为中华文明点燃了一朵理性之花。

  他叫墨翟,不过人们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墨子。】

  汉初年间,隐于民间的墨家子弟听到祖师爷的名字,脸色又喜又悲。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人哽咽道:“老祖宗,您的事迹今日已无人知晓了。”

  墨氏之学于秦朝衰微,在汉朝奉行的尊儒政策以后,墨家的生存空间更是被挤压到几近于无,如今听人说起墨子,若非饱读诗书之人,已经无人记得有关他的事迹了。

  “科学?”

  朱棣竖起耳朵,李世民拿到的秘籍就有“科学”二字,莫非这墨子的事迹中有关于工业革命的奥秘?

  念及此处,朱棣立刻提起精神,吩咐一旁的翰林侍读解缙取出纸笔记录,不得遗漏天幕里任何一个字,又看向左手边的姚广孝,说道:

  “《文献大成》还是过于简略了,献给天女显得朕诚意不足,这样,你们再拿回去重修一遍,凡是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医、道、僧、卜、技艺全部包罗在内,如此才能彰显我大明的国力。”

  姚广孝:“.....”

  朱棣眯眼:“姚宰相,朕的话有问题?”

  “没、没有,臣保证完成陛下您的任务。”

  姚广孝低下头,隐隐觉得肝疼。

  他不敢想象,回去要如何面对其它同僚心碎的眼神,礼部尚书郑赐监前些日子开始喝起了中药,脸都虚的凹了下去,听见稿件被打回的消息,怕不是要当着他的面上吊。

  【传说墨子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有赤鸟入室,故取名曰翟。

  墨子为春秋时期的宋国人,自小家贫,以种田为生,做过牧童,也当过木匠。他自称“鄙人”,表明自己布衣之士的身份。

  人穷志不短。

  不甘一生平凡的墨子穿着草鞋,走出了家门,他周游列国,拜入儒家的门下。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信奉有教无类,所以后来的儒家学者也不分高低贵贱,广收门徒,墨子在这一时期向儒者求学,学习孔子的学说。

  墨子相当聪慧,但在学习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他对《诗》《书》《春秋》等学问并不太感兴趣,反而对制造器械一事有异于常人的喜爱。

  他会做家具,会搞建筑,还会造守城武器,可谓一个手工达人。

  史书记载,墨子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

  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黑屋子,墨子首先在面向太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墨子》一书中对该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如下:“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几句的大致意思是说:屋子里墙面上的影子是颠倒的。它的成因是屋外的人反射出来的光线在小孔处相交,因为光从上下直射,人的头部的光线沿着小孔向下射入屋子里,足部的光线沿着小孔向上射入,最终构成人倒立的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光线会沿着直线传播,穿过小孔的光线会在屏幕或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小孔成像的常见例子,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太阳的球形形状通过小孔成像后表现为圆形。

  时至今日,小孔成像的原理广泛应用于许多光学仪器。】

  【比如现代相机。】

  天幕里的人拿着一个黑色相机,对准河边,轻轻一按,一片纸张便被相机吐了出来,河边的景色刻印其上,颜色靓丽,光影生动,包括飞燕掠过柳枝的尾羽都清晰可见。

  即便画师照着一比一描绘都无法复制出来。

  【比如望远镜。】

  士兵将望远镜架在鼻梁上,眺望见千里之外的人影。

  【比如医学显微镜。】

  镜头先是模糊一片,然后慢慢放大,生物细胞逐渐变清晰,人们可以看见细胞壁里有微小的物质在其中游动。

  古代的社会发展很畸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很多人看来,手工只是商人用来发财的手段,为金钱的附属品。

  除了皇家匠人,从事手工的匠人地位只比商人好一点,同属贱籍,甚至在重视商业发展的宋朝统治者来看,还不如作为纳税大户的商人们。

  直到这一刻,天幕告诉他们,匠人所学的知识能制造出这些惊人的器具。

  “乖乖,原来能看清人体内虫子的是这种显微镜啊!”

  “世上竟有这种能记录所见的宝物。”

  刘备脑子晕乎乎,看不懂小孔成像的原理,待望远镜出来,瞬间惊喜,原来这是望远镜的制作原理。

  太好了,工匠总是制造望远镜失败,找不到原因,这回总算找到参考了。

  刘备赶紧记下来。

  要是能批量生产望远镜,他们攻打东吴便如虎添翼。

  现代相机也是神物,可惜无法一口气吃成胖子,现下阶段,有成品在手,他们又即将出兵江东,为将士们赶紧多配置几副望远镜方为最优解。

  嬴政:“这就是科学?”

  “有意思。”

  听到嬴政的夸奖,墨书等墨家子弟与有荣焉。

  他们墨家可不只是酸儒口中讽刺的低级手工匠人,他们是科学鼻祖的传人!

  嬴政:“少府能否做出天上之物。”

  墨书:“陛下指哪一物?”

  “全部。”

  墨书被两个字哐一下砸得呆住,他结巴道:“全、全部?

  “这,恐怕有点小困难.....”

  “朕加钱。”

  嬴政道:“从试炼地带回来的物资,任少府随意取用。”

  墨书呼吸一滞。

  他语气严肃道:“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墨家为陛下效力的决心!”

  “为陛下效力,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巨大的彩虹屁响彻朝堂。

  赵高斜眼,想不到看起来老实的墨家钜子讨好上司也很有一套本事。

  另一边,春秋年间。

  行至鹿邑的孔子与老子坐而论道,宾主双方相谈甚欢。

  见到墨子这位后世的儒家弟子研究出如此有意思的光影实验。

  孔子捋了捋胡须,有些骄傲:“儒家收弟子,不论出身,只看才华,是以各国百姓心向往之。”

  老子嗤笑:“放屁,你收女子吗?”

  孔子顿了一下,说道:“从未有女子拜我为师,而且我的弟子需跟随我周游列国,增长学识,女儿家身形娇弱,风餐露宿并不方便。”

  老子:“那便是不收,最简单的一视同仁都做不到,谈何不论出身?”

  孔子被老子的话弄得噎住:你这话说的,你又有收女弟子?

  这时一道清冷的女音从旁边传来。

  “师父。”

  身着轻尘净衣,散落的发丝扎成丸子头的女道童走上前,双手握着酒壶,仔细为老子斟酒。

  晶莹的酒水没入盏中,照出孔子略显呆滞的神情。

  “我的关门小弟子,夷光。夷光,向客人问好。”老子语气炫耀的说道。

  “拜见孔夫子。”

  夷光放下酒壶,恭敬的向孔子行了一礼。

  孔子默然。

  老子可不管孔子现在的心情如何,他勾唇笑道:“呵呵,依老夫看,墨翟不会喜欢儒家的学问的。且瞧着,不用多久,他便将自立门户。”

  【墨翟有严

  密的逻辑思维,在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与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在墨翟看来,儒家的观念纪律而传统,一些繁文缛节过于规训人类,不利于社会发展。

  于是,他离开了儒家。】

  视频中,墨翟在离开儒家后,建立起一个名为“墨家”的学术集团,他提出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主张。

  以兼爱为核心,反对侵略战争,劝说贵族节约开销。

  【大家注意,这里兼爱与儒家的“仁”含义有所差别,儒家的“仁”虽然也主张爱人,但受宗法制的制约,强调血缘关系,而墨家主张的“仁”却是一种普遍的爱,摒弃血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拥有极大的浪漫主义精神。】

  墨翟在各地聚众讲学,抨击诸侯国的暴政,一些人听了他的演讲,想加入墨家,但墨子对门徒招收有严格的要求,他要求拜入他门下的弟子首先要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要过关,其次,不能是不事生产,好吃懒做之人。

  墨家渐渐壮大起来。

  而推动墨家一举成名的一件事,是墨子辩倒了孔子的传人子思。

  墨子与子思打擂台,大力批评儒家的六个观点:

  第一,儒家说不相信天地鬼神,结果对鬼神敬而远之。

  第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白白浪费了底层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第三,儒家说“盛为声乐”,迷信礼乐治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第四,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荒废此生。

  第五,儒家喜钻伦理学的牛角尖,自视甚高,不可一世。

  第六,儒家的“亲亲有术”是包装重亲的皮,因人废行,只对关系好的亲戚判定其为亲戚。

  墨翟舌战百家,接连接下数十家学派的论战而屹立不倒,从此名声大噪!

  世人开始深刻地了解墨家学说。

  【墨子始终未曾忘记自己出生于民间,他认为,民虽下贱不可轻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痛苦,贵族的奢靡享受导致老百姓穷困潦倒,不得不落草为寇。

  他的思想在那个时代仿佛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

  他们开始狂热的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