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张衡所作《二京赋》,指责贵族阶层存在的腐败现象,文词含有浓厚的恤民之气。
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
张衡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明明是大族出生,这一刻他却站在底层平民的立场上讲述他们的苦难。
《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
他也因此赋在历史上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三位文人并称“汉赋四大家”。]
年轻的扬雄受宠若惊。
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发现没有看错,天幕上真的是他的名字。
整个人被喜悦的情绪冲击得快傻掉了。
“哈哈哈,我是汉赋四大家,四大家!和偶像同列一席!”
扬雄是司马相如的死忠粉,所谓爱他就模仿他,杨雄仿照司马相如的赋体作了无数诗赋,偶像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羽猎赋》他倒背如流。
因为粉丝力过强,后世的诗赋界又用“扬马”来称呼二人,就是不知道司马相如听见这一词会不会感到高兴了。
王莽新朝年间。
老年扬雄复杂地看
着天幕,年少的爱好,他已经放下很久了,自从清醒大汉无药可救以后,他不再作赋,认为其无益于讽谏,转而研究儒学。
若不是天幕提起,那些诗赋感觉像是他上辈子写过的东西。
结果伴随着他名字流传青史的,还是他少年时期钟爱的事物么?
【张衡擅长作赋,但这并不是他人生成就中最辉煌的事情,比起文学成就,他无与伦比的科学才能更加惊艳世人。
然而当时的朝廷并不重视天文算术,认为其是小道,无人发现还有这样一位科学奇才。
张衡也认为他此生都无法找到能与他共鸣的知己。
直到后来,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契机,也是无数人生命里的契机。
这个契机是什么呢?】
张衡抱着《汉记》,脚步停了下来,他似有预感的看向天际,看见上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位身着玄袍,头顶金冠的女子。
容色殊丽,凤眸含着威严,轻轻一笑,面容又似春水般温柔漾开。
【她就是和熹皇后邓绥,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东汉“六后临朝”中的最贤者。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第57章 墨家与发明篇5灾害太多,乃阴气过盛……
皇后之冠!
古往今来,几人能当得起“冠”一字?
卫子夫来回注视着临朝,贤后和女政治家这几个矛盾的字眼,大脑一片空白。
长孙皇后的心神被天幕吸引,连李治为她奉上一盏清茶都没察觉。
吕雉听到六后临朝这一句话,先是愣神,随后嘴角慢慢勾起,呵呵,看来她给后辈们开了个好头。
武则天专注地望着天幕,和熹太后的事迹她了解,她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少说也有对方的一份刺激在。前辈已经在皇后的位置上做到了最好,她想脱颖而出,可不就得想办法开辟出另一条新道路。
【邓绥是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她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
永元七年,邓绥入宫,次年她受封为贵人,永元十四年,邓绥因品性优良被立为皇后。
元兴元年十二月,汉和帝驾崩,邓绥拥立了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登基,史称汉殇帝,而汉殇帝只是一个出生一百多天的婴幼儿,之后,邓绥以女君之名亲政天下,成为了一位掌握实权的女性君主。】
东汉初年,刚协助刘秀重兴汉室江山的邓禹,本人还没得及享受一把作为开国功臣的体验,就被天幕传出的庞大信息量砸得满脑发晕。
云台二十八将是什么?他排首位?嗯,他的功劳的确不小,但是不是应该再谦虚一下。
下一秒,邓禹瞪大了眼睛:女君,他的孙女当上女君了?!
乖乖....这算不算谋朝篡位?
邓绥顶着满朝同僚射来的目光,忽然有些心慌。
【据史料记载,邓绥对天文和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上台之后,她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反对迷信,宣称鬼神难于征信,罢黜了无数陈滥巫祠,试图将民众的思想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永初四年始,东汉连续六年发生蝗灾,邓绥为解决自然灾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科技人才,为此还专门在察举制中设立了一门名为道术的科目。
道术并不是道教法术,而是包括天文、历数、医方、遁甲等方技数术,相比于传统的举孝廉更加实用。
邓绥听闻张衡擅术学,派出公车请他入京。
在被女君看中的这一年,张衡三十四岁了,正是而立之年,他前半生干的都是文字工作,因诗赋文采出名,半途转行却直接当上了太史令,相当于国家气象局局长兼天文台台长的高位。
大臣们对张衡非常不信任,太史令这个职位一般为家传,张衡半路冒出来,没有经验不说,天文才能似乎也不见得有多好。
然而张衡初掌太史令,就向朝廷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
看见天幕里,邓绥下令废除民间祭祀鬼神用的祠堂,墨子眉头皱得几乎能夹死一只蚊子。
墨家信奉天鬼。
门人坚信天地间有鬼神的存在,并认为祂们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能够奖赏贤能,惩罚恶行。天幕的出现使墨家的信仰更加坚定。
这位邓太后如此冒犯天神,天女却不为她的行径感到生气,语气听上去.....反而还有点欣赏的样子?
这....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不理解:“师父,天女她怎么.....”
“噤言。”墨子沉声道。
他闭上眼,两手交握抵在额前,向着天际行了一礼。
“上苍之心,有容乃大,不会因凡人不敬而生恼,这恰恰证明了它的胸襟。”
“原来如此。”禽滑厘肃然起敬,这就是天人的格局吗!
白起低头,仔细地雕刻木雕,一个人影渐渐在他指间成型。
一阵轻风吹过,拂走木屑。
雕像脸上的一双笑眼,仿佛画龙点睛之笔,使整个人像活了过来,从无喜无悲的神,变成了温暖的人。
一些皇帝们有着与墨子同样的困惑。
天女什么意思,难道不该信神吗?这位东汉女君难道不是拆毁了寺祠,惹恼了神明,才会在位期间不断发生灾祸。
女音继续道:【华夏天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汉代以前,对于地球形状的认知有两种观点。
一种叫盖地说,支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地面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球形天穹笼罩,浑天说一派的学者则认为地球并非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上。
两派学者争论不休,说也说服不了谁。
直到张衡横空出生,提出浑天说,他认为天像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水而立,载水而行。并改进了一样仪器来佐证他的观点。】
视频中出现了一样奇特的仪器,中间的器物是个大圆球,旁边有一圈绕球运动的圆环,上面刻着二十八星宿。
【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天仪。
张衡改进的浑天仪通过精细的机械结构模拟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天文仪器,比欧洲同类仪器早了约一千八百年。它的结构直接体现了浑天说的宇宙观念,即天体是一个球体,地球在其中漂浮。
接着,张衡又通过观测天地运动,在浑天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月食成因的看法:
“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
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太阳光照到月亮上才产生光月。月亮之所以出现有亏缺的部分,是因为这一部分照不到日光。所以,当月和日正相对时,就出现满月。当月向日靠近时,月亮亏缺就越来越大,终至完全不见。
科技不断发展,令后来的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不再陌生,但对于未曾了解过科学的古代而言,人们看见日食和月食,常常会认为天现异像是因为天子失德,或者朝中出现了奸臣。为了平息议论,有贤德的天子往往会下罪己诏,底线更低一点的,就让自家宰相来背这个黑锅。
其实,日食与月食现象跟天子们有没有治理好国家完全无关,它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现象。同理,大部分其余天灾也是一样。
邓绥临朝期间,国家天灾频繁,民多饥困,当时有人认为灾害太多的原因是阴气过盛,归罪于女君专政。
实际上,这些灾害的发生是陨石撞击地球所致。
张衡的月食理论不仅揭示了月食的真相,还进一步证明了宇宙中的行星都在围绕着太阳运转,他的发现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天文学和宇宙现象的理性认识。】
西汉,落下闳目不转睛的望着天幕上的仪器,喃喃道:“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饶轴旋转,使浑象的转动无限接
近天地运动。”
“这样一来,天象能更准确的显示出来.....妙啊!甚妙!”
刘彻沉默,所以天象有异并不是老天在警告他,而是自然现象,那被道士忽悠过的他算什么,傻吗?
初元十年,刘奭失态到在朝堂上站起来。
刘奭是汉宣帝刘询和原配许平君的嫡子,在刘询的宠爱下八岁便被立为太子。
有一位早逝的白月光母后在,刘询根本不舍得废了他的太子位,刘奭一路顺顺利利的登基,当上了皇帝。
仿佛是前半生过得太顺遂,把他的好运气都用光了,刘奭上位十年,国家天灾不断,第二年水灾、第三年地震、第四年大旱、第五年彗星撞地、第六年饥荒、第七年雪灾、第八年日食、第九年地震、第十年黄河决堤.....倒霉到刘奭都以为他是不是和这个帝位相冲,父皇让他即位是个错误的选择。
天下沸议,刘奭不得不下令修复被他拆毁的寺庙宗祠,向仙佛宽求饶恕。
直到天幕说,天灾与他无关,不是他品德有失,而是自然现象!
“太好了....”刘奭喜极而泣。
丞相轻咳一声,示意陛下不要显得太欣喜,他理解刘奭激动的心情,但天灾接二连三的发生,民生苦不堪言,他这个皇帝总归没有尽好职责。
刘奭立即收敛笑容,正襟危坐,他期翼地看向天幕,想知道邓绥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的。
【国家因陨石撞击而爆发天灾,四方外族趁机入侵。
局势危难,邓绥却凭着本人强硬的政治能力硬生生安抚住了民生。
她夙夜勤劳,开仓放粮安置灾民,发放社会福利,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百姓劳作,救济鳏寡孤独及贫困群体。
对灾害严重的地区减免赋税的同时,大修水利,开通水运,灌溉农田,并带头躬行节俭,通过节衣缩食,尽一切可能解决百姓的饥荒问题。
面对外夷入侵,邓绥也丝毫不惧,她果断提拔名将还击南匈奴、鲜卑、乌桓等国,打得外族请罪投降。
在位期间,剿灭海盗,平定西羌,设立西域副校尉,恢复东汉对西域的羁縻,将高句丽、徼外夜郎纳入版图,扩张领土近两千里。
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对子民又温柔如春风。
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