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颜桃下
思央扫了眼这阴森森的周围环境,问道:“你怎么会来这里?这里有个胡大帝陵,你认识?”
别怪思央多想,封三娘是狐仙,听那砍柴老丈的话,胡大帝陵葬的也是一只狐狸精,还有其他狐狸精守墓,还挺像模像样的。”
封三娘眨了下眼睛,听话听音,觉得味不对,忙老实交代:“仙姑明鉴,此地的胡大帝陵三娘是知道的,都是狐族,也听说过这位胡大帝,但我们狐族是有分支的,胡大帝这一支和我家没什么交集,我本来也不是要过来看的,只是遇到一位同族,他的家族中和胡大帝是分支关系,今年是那胡大帝本命诞年,他应家中长辈要求,前来上一炷香。”
“他对此地不熟悉,问了好些人都不知道胡大帝陵具体在何处,所以我也在帮他寻找,恰好就找到此地。”封三娘小心地问道:“仙姑,可是此地有什么问题。”
胡大帝的本命诞生年。
思央对这个意外得知的消息,放入心中,对还瞪着她话的封三娘道:“你不要再来这里,此地不安全。”
封三娘闻言,连原因都没有问,点头应下:“三娘谢仙姑提醒,一定不会再来这里,那我回头是不是该将此事告诉我那位同族……”
“那人现在在何处。”思央问。
封三娘面色犹豫了下,对思央道:“仙姑其实也认识。”
思央挑眉:“我认识。”
她认识的狐狸精虽然不少,可也不多,可以率先排除家中那些小狐狸精,剩下的只有……
“黄九郎。”
封三娘点点头:“正是他,我是登门拜访仙姑的时候与他碰见,我们狐族见面一眼就认出双方底细,就互相聊了几句,从而得知他也是来拜访仙姑您的,还有他要去给胡大帝陵祭拜之事。”
思央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想要再问什么,可此时天空风云变化,倾盆大雨将至,她收了话头对封三娘道:“我们先回去再说。”
封三娘自无不应的道理。
两人都有修为,一身术法,回到城南宅院,大雨已然下了一刻多钟,但她们的身上滴雨未沾,衣裳干爽洁净。
黄婶见状并不多问什么,在这里伺候久了,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多多少少都知道,他们家小姐非常人,这一点她和老赵私底下交谈过,觉得小姐是定是那传说中,有仙缘的高人,在凡尘中修行,他们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能伺候未来的仙人啊,所以他们俩人一致下定决心,好好伺候小姐,不该问的,不该说的,不要多嘴多舌,做好分内之事,福气还在后头呢。
不得不说,黄婶和老赵还真的是有福气之人啊。
“三娘得多谢仙姑指点迷津,才得以脱身凡尘,没有将一身修为毁于一旦。”三娘随着思央进屋后,说起自己这些天离开后的发生的事情。
封三娘的私事,思央不大了解,只是知道她修的是狐仙道。
狐狸精有很多,狐仙没几个,凡间流传的那些狐狸精看上书生,之后就委身与他成为夫妻,那种狐狸精多半都是想要在修行中走捷径的,称之为狐妖还差不多。
封三娘则不同,她修的是狐仙道统,本应该在山中潜心修炼,不入凡尘,修行个几千年就能一举成仙。
“三娘因受不住山中修行的寂寞枯燥,下山沾染了红尘,遇到一位心仪女子,忍不住便想亲近,差点给自己酿成大祸。”说起来她也面露惭愧。
思央问,她也很好奇,封三娘是如何做到的:“你与那范十一娘如今怎样?”
第484章 十七穿[66]
◎聊斋之杜十娘◎
两名女子互相倾慕, 可因为世俗,也因为封三娘不是人类,心中有大道, 便是有感情,也不会不能走到一起。
封三娘提及她和范十一娘的事情,少了前一次的那种赧然, 多了几分坦然,应当是彻底放下。
思央来了兴致,竟是一挥手,在她和封三娘面前摆上了茶点, 眼神略显期待地看着她,示意她继续说后面。
封三娘:“……”这种听故事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好在封三娘心态很稳, 也没有多顾虑,反而还自顾自地喝了茶, 吃了点心,好好整理了下思绪后, 才说她走之后的事情。
“我遇见仙姑时候,正是烦恼不知如何是好。”封三娘提起往事,还应景似的一叹气。
“十一娘对我情意深重, 我与她结交几回后, 互赠手帕金钗,成为密友,我那时候下山就住在表姑母家中。”说起表姑母, 封三娘还对思央解释一句, 就是狐狸精小月的母亲。
狐狸精小月也就是帮着一个假模假样收妖师骗人, 后来被思央除去后抓回来的小狐狸精, 一同抓回来的还有好些只小狐狸, 现在都在家中养着劳改呢,也是没有去处,免得它们这些个小狐狸再误入歧途,思央才留下它们准备好生教化。
小月原本也是要多劳改一番,后来封三娘发现小月是表姑母家的丢失不见的小狐狸,求情之下,才被思央放回家中,后来听从家中长辈安排嫁人了。
小月嫁人的时候,思央还去观礼呢。
“表姑母知道我心中有大道,觉得我和十一娘太过亲近,身处凡尘会引发因果,让我早日抽身。”
封三娘叹气:“原本三娘也是听从的,便决心不和十一娘再来往,可后来偶然得知,十一娘因为思念我,茶饭不思,身体也虚弱病倒,我心中疼惜,于心不忍就又去看她,一来二去,我便忍不住想着再贪图一时半会也不碍事,我族狐仙有漫长生命,人间凡人不过匆匆几十载,我便舍去这几十年,也是无妨的。”
思央点点头,对封三娘的想法也是理解的,情不自禁,说的不只是人,世间万物也难逃心中的那点贪念。
封三娘所想的不过是用几十载的修炼,来换取和十一娘几十年的相处,已经算是有理智的克制。
“后来又怎么了?”思央抓了把瓜子放在手心里面嗑,端起茶盏抿了口,提醒封三娘快说后续。
封三娘:“……”真的不是在听故事吗?
真的就是在听故事,思央觉得自己这些时日东奔西跑,好久没歇一歇了,听听别人的故事,换换心情也不错啊。
封三娘只能强迫自己不去看思央嗑瓜子,不然她会觉得自己心中的仙姑形象会一去不复返,要是以后都没办法正视的话,那就罪过了。
范十一娘是官家小姐,其父亲虽然只是个祭酒,那大小也是个官,十一娘年纪也到了出嫁时候,父母就为其相看,封三娘对十一娘喜爱归喜爱,可从不觉得要占为己有,且十一娘是凡人,凡间女子总归是要嫁人生子。
封三娘更关心的是范十一娘会嫁于什么样的人。
女子嫁人如同再世投胎,若是嫁的那种酒囊饭袋,浪荡子弟,白瞎了十一娘的好才情好相貌,在封三娘看来,十一娘当得世间最好的男子相配。
“我与十一娘说起嫁人之事,她也无头绪,我便……”
“你便想着为她找一个如意郎君?”思央还真开了眼界。
虽然女子间互相倾慕,常人不能理解,但不包括思央,她只惊讶于封三娘和范十一娘这种,爱慕归爱慕,嫁人归嫁人这种身和心分开的理念。
只能说,在这里三妻四妾是常规,那女子间相互倾慕,也不妨碍嫁人生子,从一而终她们还没有深想那般多。
封三娘被说中,脸微红,还强自道:“三娘也是为了十一娘考虑,我族狐仙旁的本事没多少,看人算相还是有准头的,我那日恰巧就见到一位秀才公子,相貌英俊,仪表不凡,算出此人是有大才者,日后必然前程远大,当得良配。”
“我便与十一娘细说,想要让二人成就良缘。”
封三娘说到这里顿了顿道。
“我原本是这般打算,让二人互相结缘,若是能互相看中,最好不过,也是仙姑你点醒我,凡尘俗事,我不应当插手过多,十一娘的姻缘如何,或许我不插手的话,会少些波折。”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封三娘微微一笑,笑容带了些涩意。
思央嚼着瓜子仁,这回没催促,静静听她下文。
上回封三娘和范十一娘见面,说起亲事,那时候的封三娘已然决定,暂时不和十一娘分开,暂留在她家中几日,当是闺中密友,范家父母也乐意见两个漂亮女孩交往。
只是范家母亲见到封三娘貌美,言谈举止娴静得体,家中也无深厚背景,只是略有薄产的小户之女,便心中有了想法。
范十一娘家中有个智力不好的哥哥,范母有心为傻儿子寻个媳妇,就看中在范家留宿女儿的闺中好友封三娘。
要是正常提此事,别说封三娘不同意,哪家正常女孩愿意找个智力不好的相公。
于是心生一计,范母就让她那傻儿子藏在后院,等封三娘去后院更衣时候,跑过去拉扯。[1]
也亏得封三娘反应快,不等有人出现见着,就把范家的傻儿子甩脱,回去之后见范十一娘就提出告辞,无论她如何挽留。
思央听到这里,觉得不太对味,她把瓜子给放回去,拍拍手心,手撑着下巴道:“你确定,那范家傻儿子的行为,只是范十一娘母亲自己做的决定吗?”
封三娘身体微顿:“仙姑,可是察觉出什么?”
思央摇摇头,端起茶盏喝水,放下茶盏后才说:“你才是当事人,你也最了解范十一娘,我只是问一句,你心里面也应当知晓才对。”
“唉,不满仙姑。”封三娘叹口气,嘴角露出一抹苦笑来:“正是因为察觉,我心中便有气,从范家告辞后,便打算要好好冷十一娘一段时日,之后就遇到仙姑你。”
“其实我也察觉,十一娘应该是很想我留在范家。”
很想留她范家,思央觉得封三娘这话说得可真是够克制的。
范十一娘因为见不到封三娘,生病卧床,在范母看来,既然女儿喜欢这姑娘,也舍不得她离开,她从旁看着两人交往得非常好,封三娘知书达理,深得她心,要想长此以往的留封三娘在家中,只是闺中密友可留不住,还是那句话,女子总归是要嫁人的。
范母可不知道封三娘是狐妖的身份,凡间的女子到了年纪,便是不想嫁人,官府也会安排官媒上门说亲。
思央有理有据的揣摩范家人所想与打算。
范母想将封三娘留下做儿媳,必然会和女儿通个气,范十一娘肯定不愿答应,但范母有话说,封三娘现在是姑娘家,还能和你频繁往来,家中小住也可,一旦封三娘嫁人后,你们哪儿还能上门多说话。
要是封三娘成了范家的媳妇,就是范十一娘的嫂嫂,姑嫂二人可不就长长久久,既然日后范十一娘嫁人,只要范母答应,就能准许封三娘去与范十一娘小聚一场,多住上几日,总比嫁于其他家要方便许多。
这样的一段话,摆在范十一娘眼前,她会怎么选。
这么分析,思央也就把话说出。
“仙姑不愧为仙姑,三娘若是如仙姑这般看透,也不会差点身滚红尘。”封三娘又是一声轻叹。
“你也无须妄自菲薄。”思央宽慰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能够及时抽身,实乃万幸。”
“话这么说也不错。”封三娘心中略有安慰:“十一娘或许也只是想让我留下罢了。”
“你不喜欢这种方式,不是吗?”思央嗤笑。
范十一娘只有当代女子的眼界,她想留住封三娘没错,错的是她从来只想着自身,她只考虑自己感受,并不在乎方式如何,封三娘是否乐意,就算封三娘不在意她这回的算计,下一回她还是敢做。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封三娘后面就有话说,在她离开的那段时间,范十一娘结识了一位姓孟的秀才公子,两人结识也是因为当初封三娘送给范十一娘的金钗才得以结缘。
这位孟仁安孟秀才就是封三娘给范十一娘说的良缘,但是范十一娘听了并不乐意与他结识,没有父母之命,怎敢私相授受,封三娘作为狐仙,没有那么多道德约束,她能相算,看出孟仁安和范十一娘是正缘良配,就想撮合,也算报答范十一娘对她的情意。
还没等她想好如何操作一番,就在范家被气走了,本该回头再去,又因为见到思央,多待了一段时候,等她再回去,范十一娘和孟仁安已经私下定了终身。
缘由还是在封三娘身上。
封三娘对范十一娘提过孟仁安,范十一娘虽当时没应下,心中也多少留意这人,封三娘气走,范十一娘趴在家中又是一顿好哭,唉声叹气想了几日也不见封三娘来找她,她便想去以前遇到封三娘的地方看看能不能遇到。
作者有话说:
[1]:来自原文内容。
第485章 十七穿[67]
◎聊斋之杜十娘◎
范十一娘外出后, 没在曾经见面的地方遇到封三娘,却不小心弄丢了那支金钗,范十一娘心疼懊悔得不行, 后来有人捡到金钗,送还回来,而这个人就是孟仁安。
范十一娘知道他的名字后, 心中想到封三娘所说的姻缘,不由地多看孟仁安几眼,这一看发现果真如封三娘所说那般,孟仁安长相英俊, 虽身着朴素,却富有文气, 仪表堂堂,当得是青年才俊。
范家给范十一娘说的都是门当户对的世家公子, 平心而论,范十一娘也觉得孟仁安除了家世以外都比那些人要好, 也是有些心动。
孟仁安更是见到范十一娘被其美貌惊住,看得愣神,把金钗送还回去后还颇有些茶不思饭不想, 最后一打听知道是范祭酒家的千金小姐, 心里就凉了半截。
门第之见自古有之,孟仁安自认满腹经纶,可父母早逝, 家道中落, 读书已经耗费他所有, 家中也就在他考中秀才后才勉强能度日, 怕是高攀不了祭酒家的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