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潭子
上赶子跟人家结亲,那家人真要认薛家的亲,如何他们进京这么久,连个信都没有?
“什么都不懂的孽障,你赶紧离了我这里。”
“妈~”
“别吵了,我先想想。”
知道自己的婚事会很艰难,可薛宝钗没想到会艰难若此。
宝琴妹妹的婚事,她是知道的。
她其实是有些羡慕的。
至少二叔早早就为她打算了。
可是她呢?
“妈,哥哥,我先回房了。”
她难受,回屋就躺下了。
但她这边躺下了,钱若川进贾家族学的事,却被提上了日程。
贾蓉之前带着尤二姐远远看过他,不过,并没有说过话。
如今因为薛蟠,和他偶遇说话之后,甚为惜才。
做为贾家的未来族长,为族学引一二好的生源,激励族人,也是责任之一呢。
再说从贾家族学考出去的人,将来做官了,总会念一份香火之情。
所以,在沈柠还等着薛家那边的选择时,蓉哥儿在跟学里的先生打过招呼后,就在极力劝说钱若川进贾家族学。
“……祖母,您说,他怎么就这么一根筋呢。”
蓉哥儿想把钱若川弄到他家族学,但人家却念着师恩,明确说了至少今年不行。
“他老师能教他什么?也不过是屡试不中的乡间秀才。”
啪~
沈柠当场就敲了他一下。
“看不起谁呢?你外祖父少时也在乡间读书,他的先生还只是一位童生呢。”
功名这种事,有时候也很讲究运气。
运气好,出的题正好是你曾经押中的题,你的文风和此次的考官相近,或者说,考试的时候,没抽中那等臭号,文思泉涌,身体好,又能在号里坚持几天……
“他们可能不如你们读书多,但他们大都学问扎实,钱若川有感恩之心,说明他人好,先生教的也好,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
这孩子是飘了。
“来人,送蓉哥去祠堂,好生反省反省。”
“孙儿错了。”
可是迟了。
蓉哥儿老老实实的进了祠堂。
听到消息的贾珍并不敢过来求情。
子不教,父之过。
一个不好,他娘的气还不顺,会把他也罚进祠堂。
他连小儿子也不敢抱了,匆匆忙忙跑外书房,佯装公务繁忙。
倒是秦可卿心疼未来小夫婿,带了一件披风,又藏了几块点心过来。
“好好的,你说了什么,把太太气成那样?”
啪~
蓉哥儿也好后悔,给了自己一下子,“我自大了。”
可能是最近太顺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低垂着脑袋,“祖母该打我几板子的。”
秦可卿:“……”
她拿过一个蒲团,陪在他身边跪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太太罚你,是想让你知错能改,可不是非要打你板子。”
“嗯~”
蓉哥儿看了她一眼,“夜里凉,你身子弱,不用陪我,早点回去是正经。”
“现在还不冷。”
秦可卿朝他一笑,“我再陪你一会吧!对了,你今天的功课还没完成吧?要不要我把书给你弄进来?”
“算了,太麻烦了,我现在只有大字没完成了。”
说到这,蓉哥儿就叹了一口气。
他有太多的字要写了,答应祖母的书,好像永远也抄不完。
“祖母回去的时候,还很生气吗?”
“反正脸色不好。”
秦可卿道:“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收到青竹姐姐让小丫环传的消息,我马上就把小姑姑带过去了,有小姑姑在,她气也气不久。”
小姑姑贾玥正是可爱的时候,说话奶声奶气的。
祖母一看到她,天大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那就好。”
蓉哥儿欣慰。
幸好,他有一个小姑姑。
“我爹呢?他知道我被罚了吗?”
秦可卿:“……”
能让她说啥呢?
说公公听到他被罚,吓得差点翘家跑宫里去干值夜的活?
“算了,你不说我也知道。”
蓉哥儿从她的沉默里,猜到什么,一时不知道是气好,还是笑好,“以后你要是看到我飘了,就早点给我提个醒。”
“那万一我看不出来呢?”
她觉得小夫君挺好的。
“我学问还没你高呢。”
她虽然也在读书,但她们并不完全侧重读书,“要不然,你常往舅爷爷那边走走,听说林大人也要进京了,有时间,你也跟林表叔多往那边跑跑。”
公公不行,但舅爷爷和林大人都是靠谱的文人。
第351章 书馆
钱秀才的手上,因为贾蓉,突然多了好些书和国子监的试卷。
对读书人来说,这才是最珍贵的。
在取得同意的情况下,他好珍惜的和学里的先生以及同窗分享。
能读书,主要是因为先生。
他家穷,在哥哥钱大牛十岁拖无可拖去读书后,就没他的机会了。
庄子里大都这样,为防孩子们成睁眼瞎,连自个名字都不会写,送一个试一下,回来再教弟弟妹妹。
有天份的,聪明的,多供几年,哪怕到城里当个伙计,也比在家种地强。
跟着哥哥,他很快就学会了钱二牛怎么写,可是哥哥学的越来越艰难,于是等不及的他,便常常跑到学堂,在窗子外面听先生讲课。
如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个。
不过,谁都没有他坚持的时间长。
终于有一天,先生好像无意的让他们背诵一下课文,他一字不差,顺顺溜溜的背完了,先生又抽查了他之前教的几篇课文,那天跟着他到家,愿意束脩减半的收他。
好不容易爹娘同意了,先生重新给起了学名‘若川’,他安心的坐进了课堂,可是,转年祖父病重,家里连半份束脩都给不起了。
此时哥哥早就回家,他被先生挽留,又欠了半年束脩后,感觉实在不好意思,也想不念了,先生却替他接了抄书的活。
也是直到此时,钱若川才知道这半年,先生为何主抓他的字。
原本读书就艰难,笔墨难得,每个字他都尽量跟书上写的一样,被特训了半年,他的字被书店的掌柜认可了。
人人都说他靠自己,但钱若川知道,没有先生,他真的什么都不是。
这么多年,他的束脩始终没有涨价。
好不容易,他考上秀才,先生可以多收几个学生,若是马上就走,先生得多可怜?
所以哪怕钱若川知道进贾家的族学,于他的未来有多好,他也想在学里,先帮先生稳定新一批的学生。
只是没想到,贾家还能如此大方的送这许多的书,连国子监的试卷都有。
钱若川很珍惜这一切,和先生一起整理、抄录。
“这些史论题,你一定要多看看。”
五十多,须发很有些白的黄先生看着其中一道跟他当年科考时,差不多的史论题,心甚酸涩,“多学多想。”
可千万别跟他似的,遇到这类题,就两眼抓瞎。
“是!弟子知道了。”
钱若川点头。
他其实比较幸运了,因为抄书,书店的掌柜,同意他可以在里面随意看书呢。
上一篇:如何在被时间旅行坑害后反客为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